蟯蟲: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增加或調整參考來源 |
||
(未显示5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 |||
第12行: | 第12行: | ||
}} |
}} |
||
''' |
'''蠕形住肠线虫'''<ref>{{cite web |author1=冯萌, 程训佳 |title=蠕形住肠线虫 |url=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Name=%E8%A0%95%E5%BD%A2%E4%BD%8F%E8%82%A0%E7%BA%BF%E8%99%AB&Type=bkzyb&subSourceType=000003000010000001&SourceID=480519 |website=《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publisher=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ref><ref>{{cite book |author1=卢致民 |coauthors=李凤铭 |title=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date=2019 |publisher=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8057585}}</ref>(学名:{{lang|la|''Enterobius vermicularis''}}),简称'''蛲虫'''({{lang|en|pinworm,threadworm}}),別名'''針狀蟲'''、'''坐蟲''',[[线虫动物门]]中的一类[[腸道寄生蟲]],是[[蛲虫病]]的病因;在全世界均有其分布。 |
||
{{refend}} |
|||
==形態== |
==形態== |
||
成蟲蟲體外型有如粉紅色線頭,前端有三片唇,且角皮層衍生成肥厚的頭翼,有明顯的葫蘆狀食道與球狀 |
成蟲蟲體外型有如粉紅色線頭,前端有三片唇,且角皮層衍生成肥厚的頭翼,有明顯的葫蘆狀食道與球狀膨起的食道球。 |
||
雌蟲體長8~13x0.3~0.5毫米,尾端呈明顯針尖狀,在顯微鏡下可見其陰門開口位於體表前三分之一的腹面處。雄蟲體长较雌蟲小,2~5x0.1~0.2毫米,尾部捲曲。在顯微鏡下可見一部明顯之交尾刺。 |
雌蟲體長8~13x0.3~0.5毫米,尾端呈明顯針尖狀,在顯微鏡下可見其陰門開口位於體表前三分之一的腹面處。雄蟲體长较雌蟲小,2~5x0.1~0.2毫米,尾部捲曲。在顯微鏡下可見一部明顯之交尾刺。 |
||
第22行: | 第21行: | ||
蟲卵為米粒狀不對稱形,大小為50~60x20~30微米,虫卵呈大写字母“D”形,卵壳厚、没有卵盖,透明虫卵,虫卵发育很快,内容物常见为U字形幼虫。 |
蟲卵為米粒狀不對稱形,大小為50~60x20~30微米,虫卵呈大写字母“D”形,卵壳厚、没有卵盖,透明虫卵,虫卵发育很快,内容物常见为U字形幼虫。 |
||
[[File:Enterobius vermicularis (01).tif|thumb|蟯蟲卵]] |
[[File:Enterobius vermicularis (01).tif|thumb|蟯蟲卵]] |
||
{{refend}} |
|||
==生活史== |
==生活史== |
||
第29行: | 第27行: | ||
蟲體成熟後,便移往[[迴腸]]和[[盲腸]]的交接處準備進行交配。在交配後雌蟲便移向直腸,並在此等待宿主進入睡眠狀態時,肛門括約肌鬆弛,雌蟲便爬出肛門外將蟲卵產於肛門四周。每一隻雌蟲可產下約10,000~15,000蟲卵,蟲卵在空氣中可自然存活2~3週。 |
蟲體成熟後,便移往[[迴腸]]和[[盲腸]]的交接處準備進行交配。在交配後雌蟲便移向直腸,並在此等待宿主進入睡眠狀態時,肛門括約肌鬆弛,雌蟲便爬出肛門外將蟲卵產於肛門四周。每一隻雌蟲可產下約10,000~15,000蟲卵,蟲卵在空氣中可自然存活2~3週。 |
||
[[File:Enterobius vermicularis LifeCycle.gif|thumb|蛲虫在人体内的繁殖史]] |
[[File:Enterobius vermicularis LifeCycle.gif|thumb|蛲虫在人体内的繁殖史]] |
||
{{refend}} |
|||
==蛲虫病== |
==蛲虫病== |
||
常见于五至十四歲孩童。主要症状为[[肛门]]部位瘙痒,并可进一步引起局部皮肤发炎。少数情况下,蛲虫进入[[肠壁肌层]]、[[盲肠]],[[腹腔]]等部位会引起并发炎症。在女性患者中,亦有因蟯蟲迷入[[輸卵管]]內而造成輸卵管阻塞,進而造成[[不孕症]]的可能性。另外,严重的蛲虫感染可以导致[[营养不良]]、[[食慾不振]]、[[失眠]]、[[體重減輕]]、[[過動]]、[[遺尿]]、[[情緒不穩]]、[[磨牙]]、[[腹痛]]、[[噁心]]及[[嘔吐]]等症狀。 |
[[蛲虫病]](enterobiasis)常见于五至十四歲孩童。主要症状为[[肛门]]部位瘙痒,并可进一步引起局部皮肤发炎。少数情况下,蛲虫进入[[肠壁肌层]]、[[盲肠]],[[腹腔]]等部位会引起并发炎症。在女性患者中,亦有因蟯蟲迷入[[輸卵管]]內而造成輸卵管阻塞,進而造成[[不孕症]]的可能性。另外,严重的蛲虫感染可以导致[[营养不良]]、[[食慾不振]]、[[失眠]]、[[體重減輕]]、[[過動]]、[[遺尿]]、[[情緒不穩]]、[[磨牙]]、[[腹痛]]、[[噁心]]及[[嘔吐]]等症狀。 |
||
{{refend}} |
|||
==診斷== |
==診斷== |
||
因為蟯蟲的產卵特性,適用於一般寄生蟲的糞便檢查並不適用於蟯蟲。目前較為有效的檢查法為'''玻璃膠帶肛圍擦試法'''。其方法是在'''早晨沐浴及排便前'''以一膠帶黏貼肛圍四周,並將膠帶置於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蟲卵。連續幾天的檢查對提高檢出正確率是有明顯幫助的。 |
因為蟯蟲的產卵特性,適用於一般寄生蟲的糞便檢查並不適用於蟯蟲。目前較為有效的檢查法為'''玻璃膠帶肛圍擦試法'''。其方法是在'''早晨沐浴及排便前'''以一膠帶黏貼肛圍四周,並將膠帶置於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蟲卵。連續幾天的檢查對提高檢出正確率是有明顯幫助的。 |
||
[[File:Pinworm check.jpg|thumb|蟯蟲檢查用膠帶]] |
[[File:Pinworm check.jpg|thumb|蟯蟲檢查用膠帶]] |
||
{{refend}} |
|||
==治療== |
==治療== |
||
第44行: | 第39行: | ||
这些药物不能杀死虫卵,所以可能服药几次才能彻底治愈。治愈之前,应该注意洗[[手]]、洗[[衣服]]以防再次感染,必要的时候应全家一起服药治疗。6个月以下的小孩一般建议外用药治疗。 |
这些药物不能杀死虫卵,所以可能服药几次才能彻底治愈。治愈之前,应该注意洗[[手]]、洗[[衣服]]以防再次感染,必要的时候应全家一起服药治疗。6个月以下的小孩一般建议外用药治疗。 |
||
{{refend}} |
|||
==預防== |
==預防== |
||
第51行: | 第45行: | ||
*使用吸塵器清理家中地板,可將蟲卵清除。 |
*使用吸塵器清理家中地板,可將蟲卵清除。 |
||
*若家中有人感染可全家一起投藥以降低重複感染的機率。 |
*若家中有人感染可全家一起投藥以降低重複感染的機率。 |
||
{{refend}} |
|||
==流行病學的相關資訊== |
==流行病學的相關資訊== |
||
*{{citation needed|蟯蟲是所有[[蠕蟲]]中分布範圍最廣者}} |
*{{citation needed|蟯蟲是所有[[蠕蟲]]中分布範圍最廣者}} |
||
*{{citation needed|全球有約2.1億人感染蟯蟲}} |
*{{citation needed|全球有約2.1億人感染蟯蟲}} |
||
*活動空間越小,感染的可能性便越大,所以在大都市中也很常見 |
*活動空間越小,感染的可能性便越大,所以在大都市中也很常見 |
||
*{{or|[[黑人]]感染率低于[[白人]]}}<ref name=smallcollation>[http://smallcollation.blogspot.com/2013/02/nematoda-enterobius-vermicularis.html 寄生蟲學-Nematoda(線蟲)-Enterobius vermicularis(蟯蟲)]{{不可靠来源}}</ref> |
*{{or|[[黑人]]感染率低于[[白人]]}}<ref name=smallcollation>[http://smallcollation.blogspot.com/2013/02/nematoda-enterobius-vermicularis.html 寄生蟲學-Nematoda(線蟲)-Enterobius vermicularis(蟯蟲)] {{Wayback|url=http://smallcollation.blogspot.com/2013/02/nematoda-enterobius-vermicularis.html |date=20200414233542 }}{{不可靠来源}}</ref> |
||
*蟯蟲無法在人以外的動物體內存活,但其蟲卵可依靠動物攜帶 |
*蟯蟲無法在人以外的動物體內存活,但其蟲卵可依靠動物攜帶 |
||
*冬季感染率比夏季高 |
*冬季感染率比夏季高 |
||
{{refend}} |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
||
第65行: | 第57行: | ||
==外部連結== |
==外部連結== |
||
*[http://parasite.tmu.edu.tw/Nematoda/N-Enterobius/N-Enterobius1.html 北醫盧盡良老師的寄生蟲教學網:蟯蟲] |
*[http://parasite.tmu.edu.tw/Nematoda/N-Enterobius/N-Enterobius1.html 北醫盧盡良老師的寄生蟲教學網:蟯蟲] {{Wayback|url=http://parasite.tmu.edu.tw/Nematoda/N-Enterobius/N-Enterobius1.html |date=20201205113417 }} |
||
{{Taxonbar|from=Q1253087}} |
{{Taxonbar|from=Q1253087}} |
||
2024年11月19日 (二) 07:01的最新版本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4月14日)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
蟯蟲 | |
---|---|
人蟯蟲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线虫动物门 Nematoda |
纲: | 色矛綱 Chromadorea |
目: | 小桿目 Rhabditida |
科: | 尖尾科 Oxyuridae |
属: | 蟯蟲屬 Enterobius |
种: | 蟯蟲 E. vermicularis
|
二名法 | |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Linnaeus, 1758
| |
異名 | |
|
蠕形住肠线虫[1][2](学名:Enterobius vermicularis),简称蛲虫(pinworm,threadworm),別名針狀蟲、坐蟲,线虫动物门中的一类腸道寄生蟲,是蛲虫病的病因;在全世界均有其分布。
形態
[编辑]成蟲蟲體外型有如粉紅色線頭,前端有三片唇,且角皮層衍生成肥厚的頭翼,有明顯的葫蘆狀食道與球狀膨起的食道球。
雌蟲體長8~13x0.3~0.5毫米,尾端呈明顯針尖狀,在顯微鏡下可見其陰門開口位於體表前三分之一的腹面處。雄蟲體长较雌蟲小,2~5x0.1~0.2毫米,尾部捲曲。在顯微鏡下可見一部明顯之交尾刺。
蟲卵為米粒狀不對稱形,大小為50~60x20~30微米,虫卵呈大写字母“D”形,卵壳厚、没有卵盖,透明虫卵,虫卵发育很快,内容物常见为U字形幼虫。
生活史
[编辑]其蟲卵在被產下後約6小時便具有感染力,主要藉由人類攝食或鼻腔吸入進入消化系統內,在經過胃酸刺激後蟲卵內的桿狀幼蟲便在十二指腸處鑽出卵殼。接著,桿狀幼蟲便沿著宿主的消化道向小腸的方向移行,在這一過程中幼蟲會蛻皮兩次變成成蟲,整個過程約需3~4週。
蟲體成熟後,便移往迴腸和盲腸的交接處準備進行交配。在交配後雌蟲便移向直腸,並在此等待宿主進入睡眠狀態時,肛門括約肌鬆弛,雌蟲便爬出肛門外將蟲卵產於肛門四周。每一隻雌蟲可產下約10,000~15,000蟲卵,蟲卵在空氣中可自然存活2~3週。
蛲虫病
[编辑]蛲虫病(enterobiasis)常见于五至十四歲孩童。主要症状为肛门部位瘙痒,并可进一步引起局部皮肤发炎。少数情况下,蛲虫进入肠壁肌层、盲肠,腹腔等部位会引起并发炎症。在女性患者中,亦有因蟯蟲迷入輸卵管內而造成輸卵管阻塞,進而造成不孕症的可能性。另外,严重的蛲虫感染可以导致营养不良、食慾不振、失眠、體重減輕、過動、遺尿、情緒不穩、磨牙、腹痛、噁心及嘔吐等症狀。
診斷
[编辑]因為蟯蟲的產卵特性,適用於一般寄生蟲的糞便檢查並不適用於蟯蟲。目前較為有效的檢查法為玻璃膠帶肛圍擦試法。其方法是在早晨沐浴及排便前以一膠帶黏貼肛圍四周,並將膠帶置於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蟲卵。連續幾天的檢查對提高檢出正確率是有明顯幫助的。
治療
[编辑]甲苯咪唑(mebendazole)10mg連續投予3~4星期,或100mg投予一次並在兩週後在投予一次。但此藥物已有報告指出其有導致新生兒畸胎的可能性。或阿苯达唑(albendazole)等口服驱虫药。
这些药物不能杀死虫卵,所以可能服药几次才能彻底治愈。治愈之前,应该注意洗手、洗衣服以防再次感染,必要的时候应全家一起服药治疗。6个月以下的小孩一般建议外用药治疗。
預防
[编辑]- 注意個人衛生,常剪指甲,養成便後飯前清洗手部的習慣。
- 棉被床單等寢具可經常至於陽光下曝曬以殺死蟲卵。
- 使用吸塵器清理家中地板,可將蟲卵清除。
- 若家中有人感染可全家一起投藥以降低重複感染的機率。
流行病學的相關資訊
[编辑]- 蟯蟲是所有蠕蟲中分布範圍最廣者[來源請求]
- 全球有約2.1億人感染蟯蟲[來源請求]
- 活動空間越小,感染的可能性便越大,所以在大都市中也很常見
- 黑人感染率低于白人[原創研究?][3]
- 蟯蟲無法在人以外的動物體內存活,但其蟲卵可依靠動物攜帶
- 冬季感染率比夏季高
參考文獻
[编辑]- ^ 冯萌, 程训佳. 蠕形住肠线虫.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 卢致民; 李凤铭.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9. ISBN 9787568057585.
- ^ 寄生蟲學-Nematoda(線蟲)-Enterobius vermicularis(蟯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來源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