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臺灣選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台灣選舉
臺灣選舉投票專用印章
本條目屬於
臺灣系列


前往臺灣主題頁

  臺灣藝術 總覽
  臺灣歷史 詳細

選舉制度,在臺灣可追溯至1930年代。目前的選舉制度與架構則來自《中華民國憲法》及《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其中「人民之權利義務」相關章節載明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之權。此外,該法並在總統國會地方自治制度及選舉等相關章節,提供臺灣選舉的母法根源。此外,中華民國於2003年底成為東亞第一個立法保障公民投票權的國家,依公民投票法進行的公民投票亦屬廣義選舉與直接民權之一環。直接民選的國家元首國會及公投被支持者視為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自主、政治自由民主、社會開放進步、政府依法行政、全民監督政府施政與公僕表現的重要象徵與方式。[1][2][3]

中華民國國民、年滿20歲以上,以及在投票地居住達4個月以上,就可以投立委票及政黨票,居住達6個月以上可以投總統及副總統票、立委票及政黨票。在海外居住的選民可申請返回台灣投票。[4]

臺灣選舉現況簡介

[编辑]

選舉類型

[编辑]

當前臺灣選舉依照相關法律(如《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以及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的定義[5],分為2大領域、11項種類。

選舉類型列表
中央公職人員選舉 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總統選舉

[编辑]

中華民國凍結部分憲法,而適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總統選舉首次於1996年舉行。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的選舉是一起選舉,因此正式名稱為「總統、副總統選舉」。其適用制度法源除了憲法之外,最主要就是《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1995年制定,2023年最後一次修正。該法的重點於:

  1. 總統選舉機關:總統、副總統選舉由中央選舉委員會主管並指揮、監督省(市)、縣(市)選舉委員會辦理之。
  2. 選舉人(擁有投票權):包括在國內及現在國外之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公民,均得為總統、副總統之選舉人,但在國外之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公民行使選舉權,需返國為之。
  3. 總統候選人及副總統候選人資格: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繼續居住六個月以上且曾設籍十五年以上之選舉人,年滿四十歲,得申請登記為總統、副總統候選人。

回復中華民國國籍、因歸化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大陸地區人民或香港、澳門居民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不得登記為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第20條)

  1. 候選人除了以上的通則外,為了避免候選人過多,影響選情。該法還規定總統候選人必須要有主要政黨推薦。而主要政黨定義為:最近任何一次總統、副總統或立法委員選舉(取其一),其所推薦候選人得票數之和,應達該次選舉有效票總和百分之五以上。二個以上政黨共同推薦一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者,各該政黨推薦候選人之得票數,以推薦政黨數除其推薦候選人得票數計算之。
  2. 除此,為了救濟無主要政黨推薦的總統候選人仍可選舉,該法規定該候選人可由公民連署提出。總統選舉的公民連署定義為:連署人數於第二項規定期間內,已達最近一次立法委員選舉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一點五者。此連署的連署人必須具名,且須造冊[6]

立法委員選舉

[编辑]

立法委員選舉為臺灣的國會議員選舉,由公民直選選出立法委員。其為《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定義下唯一的「中央公職人員選舉」。

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编辑]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中所定義的「地方公職人員」範圍:直轄市長、直轄市議會議員、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民代表、長、縣市議會議員、長、山地原住民鄉長、鄉鎮市民代表、村里長。

地方民意代表採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制

選舉方式

[编辑]

於選舉方式方面,臺灣選舉一般來說,是以普通、平等、直接及無記名單記投票法行之。普通是指滿廿歲臺灣公民,皆可參加臺灣選舉成為選舉人。平等即為一人一票。直接及無記名,則表示投票行為必須親自且直接圈選,而選票上並毋須簽名。

選舉訴訟

[编辑]

立法院於2007年11月修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增列提名賄選候選人的政黨可被處以連坐處分,賄選政黨遭連坐處分自2012年4月3日至2023年10月3日共有197件,其中國民黨就佔156件(79%),民進黨有34件(17%),親民黨則有3件(1.5%),大道慈悲濟世黨無黨團結聯盟台灣整復師聯盟工黨中國民主進步黨各1件(各0.5%)[7]

其他相應投票制度

[编辑]

臺灣選舉歷史

[编辑]

日治時期

[编辑]

臺灣選舉歷史自1935年(昭和十年)日治時期舉行的州、市、街、庄議員選舉開始,當時官派及民派議員各一半的兩次協議員選舉。在二十世紀初之前,歐美日各國的選舉皆非普選,三一法依據當時國際上的民主選舉慣例,選舉人設有性別與財產的限制,此條件對當時的臺灣略為嚴苛(年滿25歲男性,年納稅額五日元以上,400萬臺灣民眾裡面,合乎資格公民者僅為28,000人)。日治時期的台灣選舉共舉行兩回,之後因為大東亞戰爭爆發不再舉行。

戰後初期

[编辑]

1945年10月25日起,中華民國接管臺灣,成立臺灣省。1946年,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舉行各民代表普選,是臺灣第一次的普選,約240萬宣誓公民參與選舉。之後該鄉鎮市民代表也間接選舉選出各縣參議員,而縣參議員則選出名額為30名的台灣省參議員(參選人高達1,180人)。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臺灣省代表選舉,採間接選舉方式,由各議會以及各代表協會組織推舉候選人,並經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核定後,由臺灣省參議會投票決定。制憲國民大會制定《中華民國憲法》後,臺灣也做為一個選舉區進行了三種國會議員的選舉:

但臺灣戰後短暫的民主旋即因為二二八事件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轉變為中國國民黨高壓統治的戒嚴時期而影響了選舉的進行。

動員戡亂時期

[编辑]

總統選舉

[编辑]

1947年通過之憲法規定總統副總統國民大會間接選舉。1949年底中華民國政府因為第二次國共內戰遷台後,隨之而來的國民大會代表在延長自身任期後,仍然依照憲法規定每隔六年集會一次選舉總統。此類選舉在1990年代憲法增修前共舉行過七次。此期間國民大會代表雖然在臺灣有小部份「增額選舉」,但實際上直到1990年第八任總統選舉時有投票權之國民大會代表中,1947年中国大陆選出者仍佔超過百分之七十五(75%)。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於1947年選出之2961名國民大會代表中,至1954年於台灣的台北公會堂報到的只有1573人。依照1947年制定的中華民國總統選罷法規定,總統(副總統)當選人總票數未超過國民大會代表總人數一半者,需舉行第二輪投票。因此該次總統選舉舉行形式上的第二輪投票。而1954年之國民大會集會時也修法,將選舉總統的國民大會代表從總人數計算改採用「報到」人數。因此,此後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不必舉行像第二任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時一般,舉行第二輪投票。然而由於國民大會未改選,選舉已流於形式。1960年至1990年六次總統選舉皆為中國國民黨提名之侯選人同額競選

此時期總統副總統當選人黨籍皆為中國國民黨

歷次總統選舉列表(1)
選舉 任次 日期 國民大會代表
選出年份(選舉人團)
總統當選人 副總統當選人 註記
姓名 得票數 姓名 得票數
195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二任 1954年3月22日 1947年 蔣中正 1507 陳誠 1417 因出席人數不足需舉行第二輪投票,左列數字均為第二輪結果。
196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三任 1960年3月21日 1947年 1481 1381
196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四任 1966年3月21日 1947年 1405 嚴家淦 782
197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五任 1972年3月21日 1947年、1969年 1308 1095 1975年4月5日蔣中正逝世,由嚴家淦繼任總統。
197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六任 1978年3月21日 1947年、1969年、1972年 蔣經國 1184 謝東閔 941
198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七任 1984年3月21日 1947年、1969年、1980年 1012 李登輝 873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由李登輝繼任總統。
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八任 1990年3月21日 1947年、1969年、1986年 李登輝 641 李元簇 605 本次選舉時已解嚴,唯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仍在施行中。

國會選舉

[编辑]
歷次國會選舉列表(1)
國民大會 立法院 監察院
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部分國民大會代表) 立法委員選舉 (部分立法委員) 監察委員選舉 (部分監察委員)

地方選舉

[编辑]

臺灣省政府於1950年頒布《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與各種縣市公職人員選舉罷免規程,行政院亦於1951年發布《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組織規程》及《臺灣省臨時省議會選舉罷免規程》,各種地方選舉的規定分散在不同行政命令中。1981年《動員戡亂時期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公布施行,將各種地方選舉統一立法規定。

  • 鄉鎮市長與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 村里長選舉

參與政黨

[编辑]

動員戡亂時期終止暨憲法增修後

[编辑]

總統選舉

[编辑]

1990年代憲法增修後,總統、副總統改為聯合競選,由公民直接選舉

歷次總統選舉列表(2)
選舉 任次 日期 投票率 當選人 註記
號次 總統 副總統 當選政黨 得票數 得票比例
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九任 1996年3月23日 76.04% 2 李登輝 連戰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5,813,699 54.00% 首次總統直選。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任 2000年3月18日 82.69% 5 陳水扁 呂秀蓮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4,977,737 39.30% 首位民進黨籍總統。
首次政黨輪替。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一任 2004年3月20日 80.28% 1 6,471,970 50.11%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二任 2008年3月22日 76.33% 2 馬英九 蕭萬長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7,658,724 58.45% 第二次政黨輪替。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三任 2012年1月14日 74.38% 吳敦義 6,891,139 51.61%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四任 2016年1月16日 66.27% 蔡英文 陳建仁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6,894,744 56.12% 第三次政黨輪替。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五任 2020年1月11日 74.90% 3 賴清德 8,170,231 57.13%
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六任 2024年1月13日 71.86% 2 賴清德 蕭美琴 5,586,019 40.05%

國會選舉

[编辑]
歷次國會選舉列表(2)
國民大會 立法院
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立法委員選舉

2005年憲法增修後,國民大會停止運作,選舉停辦。

地方公職人員選舉(部分)

[编辑]
  • 省、直轄市、縣、市首長及議會議員選舉
歷次地方公職人員選舉(部分)列表
選舉 臺灣省 直轄市 註記
首長 議員 首長 議員 首長 議員
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94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 與鄉鎮市長選舉同時舉行
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 唯一一次臺灣省省長選舉,末代臺灣省議會選舉
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98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 與鄉鎮市長選舉同時舉行
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省制虛級化
選舉停辦
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2002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 與鄉鎮市長選舉同時舉行
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的一部份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的一部份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選舉 同日舉行,為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的一部份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同日舉行,為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的一部份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同日舉行,為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的一部份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
202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同日舉行,為2022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的一部份
202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

政黨内部選舉(部分)

[编辑]
  • 政黨領袖選舉(部分)
歷次政黨領袖選舉(部分)列表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時代力量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 總統黨內提名初選(部分)
歷次總統黨內提名初選(部分)列表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台灣歷年中央及地方各級選舉列表

[编辑]

日治時期

[编辑]
臺灣日治時期歷次各級選舉列表[9]
年度 日期 州廳級 市街庄級
1935年 11月22日 1935年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
1936年 11月20日 1936年臺灣州會議員選舉
1939年 11月22日 1939年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
1940年 11月20日 1940年臺灣州會議員選舉

戰後時期

[编辑]
臺灣戰後時期歷次各級選舉列表[10]
年度 日期 中央級 省市級 縣市級 鄉鎮市區級 村里級
1946年 2月8日—3月10日 第1屆鄉鎮市區民代表選舉
2月16日—3月5日 第1屆村里長選舉
3月24日 縣參議員選舉(間接)
4月15日 臺灣省參議員選舉(間接)
1947年 11月21日—11月23日 第1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1948年 1月10日 第1屆監察委員選舉(間接)
1月21日—1月23日 第1屆立法委員選舉
3月15日—4月5日 第2屆村里長選舉
3月24日—4月18日 第2屆鄉鎮市區民代表選舉
4月20日 第1任總統副總統選舉(間接)
1950年 7月2日 第1屆縣市議員選舉(花蓮縣)
7月16日 第1屆縣市議員選舉(臺東縣)
9月3日 第3屆村里長選舉(至1952年11月23日)
9月10日 第3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至1951年12月10日)
10月15日 第1屆縣市長選舉(基隆市、台中市、台南市和澎湖縣)
10月22日 第1屆縣市長選舉(花蓮縣和臺東縣)
10月29日—12月24日 第1屆鄉鎮市區長選舉(3個縣市)
12月27日 第1屆縣市議員選舉(臺北、屏東和高雄縣)
1951年 1月14日 第1屆縣市長選舉(臺北市)
2月25日—11月11日 第1屆鄉鎮市區長選舉(其餘縣市)
4月1日 第1屆縣市長選舉(臺北縣、桃園縣、新竹縣和苗栗縣)
4月15日 第1屆縣市長選舉(臺南縣、嘉義縣)
5月1日 第1屆縣市長選舉(臺中縣)
11月18日 第1屆臺灣省臨時省議員選舉(間接)
1952年 3月2日 第4屆村里長選舉(至1954年11月21日)
12月21日 第2屆鄉鎮市長選舉(1個縣)
12月28日 第2屆縣市議員選舉(至1953年2月8日)
12月21日—12月28日 第4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9個縣)
1953年 2月15日—12月6日 第2屆鄉鎮市長選舉(大部分縣市)
2月15日—4月5日 第4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8個縣/局)
1954年 2月7日—11月28日 第2屆鄉鎮市長選舉(其餘縣市)
3月21日 第2任總統副總統選舉(間接)
5月2日 第2屆臺灣省臨時省議員選舉 第2屆縣市長選舉
12月19日 第3屆縣市議員選舉(至1955年1月16日)
1955年 2月27日 第5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澎湖縣)
4月17日 第5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其餘縣市,至1955年12月21日) 第5屆村里長選舉(至1957年3月24日)
12月18日 第3屆鄉鎮市長選舉(1個縣)
1956年 2月5日—12月30日 第3屆鄉鎮市長選舉(大部分縣市)
1957年 1月20日—11月24日 第3屆鄉鎮市長選舉(其餘縣市)
4月21日 第3屆臺灣省臨時省議員選舉(後改稱第1屆臺灣省議員) 第3屆縣市長選舉
1958年 1月19日 第4屆縣市議員選舉
4月20日—5月18日 第6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第6屆村里長選舉(至1960年6月12日,大部分縣市)
1959年 10月8日 第6屆村里長選舉(其餘縣市)
12月6日—12月27日 第4屆鄉鎮市長選舉(大部分縣市)
1960年 2月14日—5月15日 第4屆鄉鎮市長選舉(其餘縣市)
3月21日 第3任總統副總統選舉(間接)
4月24日 第2屆台灣省議員選舉 第4屆縣市長選舉
1961年 1月15日 第5屆縣市議員選舉
4月23日 第7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至1962年9月2日) 第7屆村里長選舉(至1964年9月6日)
1963年 4月28日 第3屆台灣省議員選舉
1964年 1月26日 第6屆縣市議員選舉 第5屆鄉鎮市長選舉
4月26日 第5屆縣市長選舉
5月10日 第8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至1965年9月5日)
1965年 4月18日 第8屆村里長選舉(至1968年3月17日)
1966年 3月21日 第4任總統副總統選舉(間接)
1968年 1月21日 第7屆縣市議員選舉 第6屆鄉鎮市長選舉
4月21日 第4屆台灣省議員選舉 第6屆縣市長選舉
5月5日 第9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台灣省,至1969年9月7日)
6月9日 第1屆臺北市里長選舉(至1970年12月20日)
1969年 4月20日—5月25日 第9屆村里長選舉(大部分縣市)
11月15日 第1屆臺北市議員選舉
12月20日 第1屆增選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第1屆增選立法委員選舉
12月29日 第1屆增選監察委員選舉(間接)
1971年 2月28日 第1屆金門縣村里長選舉
4月25日 第1屆金門縣鄉鎮民代表選舉
6月27日 第1屆金門縣鄉鎮長選舉
1972年 3月21日 第5任總統副總統選舉(間接)
6月14日 第2屆臺北市里長選舉(至1973年6月17日)
12月23日 第1屆第1次增額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第1屆第1次增額立法委員選舉
第5屆台灣省議員選舉 第7屆縣市長選舉
1973年 2月15日 第1屆第1次增額監察委員選舉(間接)
3月17日 第8屆縣市議員選舉 第7屆鄉鎮市長選舉
10月6日 第10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第10屆村里長選舉(高雄縣、基隆市、臺南市為第9屆。)
12月1日 第2屆臺北市議員選舉
1975年 5月4日 第2屆金門縣鄉鎮長選舉
第2屆金門縣鄉鎮民代表選舉
第2屆金門縣村里長選舉
6月1日 第3屆臺北市里長選舉(至1976年6月20日)
12月20日 第1屆第2次增額立法委員選舉
1976年 12月12日 第1屆連江縣村長選舉
1977年 11月19日 第6屆台灣省議員選舉
第3屆臺北市議員選舉
第8屆縣市長選舉
第9屆縣市議員選舉
第8屆鄉鎮市長選舉
12月12日 第1屆連江縣鄉長選舉
第1屆連江縣鄉民代表選舉
1978年 3月21日 第6任總統副總統選舉(間接)
6月17日 第11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第11屆村里長選舉(高雄縣、基隆市、臺南市為第10屆。)
1980年 12月6日 第1屆第2次增額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第1屆第3次增額立法委員選舉[11]
12月27日 第1屆第2次增額監察委員選舉(間接)
1981年 5月31日 台北市第4屆里長選舉
11月14日 第7屆台灣省議員選舉
直轄市議員選舉(臺北市第4屆、高雄市第1屆)
第9屆縣市長選舉
1982年 1月16日 第10屆縣市議員選舉 第9屆鄉鎮市長選舉(金門縣第3屆、連江縣第2屆)
金門縣第3屆、連江縣第2屆鄉鎮民代表選舉
金門縣第3屆、連江縣第2屆村里長選舉
6月12日 第12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第12屆村里長選舉(高雄縣、基隆市、臺南市為第11屆,高雄(直轄)市為第1屆。)
1983年 12月3日 第1屆第4次增額立法委員選舉
1984年 3月21日 第7任總統副總統選舉(間接)
1985年 6月6日 台北市第5屆里長選舉
11月16日 第8屆台灣省議員選舉
直轄市議員選舉(臺北市第5屆、高雄市第2屆)
縣市長選舉(第10屆;新竹市、嘉義市第2屆)
1986年 1月18日 金門縣第4屆、連江縣第3屆鄉鎮長選舉
金門縣第4屆、連江縣第3屆鄉鎮民代表選舉
金門縣第4屆、連江縣第3屆村里長選舉
2月1日 縣市議員選舉(第11屆;新竹市、嘉義市第2屆) 第10屆鄉鎮市長選舉
6月14日 第13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第13屆村里長選舉(高雄縣、基隆市、臺南市為第12屆,高雄(直轄)市為第2屆。)
12月6日 第1屆第3次增額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第1屆第5次增額立法委員選舉
1987年 1月10日 第1屆第3次增額監察委員選舉(間接)
1989年 12月2日 第1屆第6次增額立法委員選舉 第9屆台灣省議員選舉
直轄市議員選舉(臺北市第6屆、高雄市第3屆)
縣市長選舉(第11屆;新竹市、嘉義市第3屆)
1990年 1月20日 縣市議員選舉(第12屆;新竹市、嘉義市第3屆)
第1屆金門縣、連江縣縣政諮詢代表選舉
第11屆鄉鎮市長選舉(金門縣第5屆、連江縣第4屆)
金門縣第5屆、連江縣第4屆鄉鎮民代表選舉
金門縣第5屆、連江縣第4屆村里長選舉
3月21日 第8任總統副總統選舉(間接)
6月16日 第14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第14屆村里長選舉(高雄縣、基隆市、臺南市為第13屆,台北市第6屆、高雄市第3屆。)
1991年 12月21日 第2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1992年 12月19日 第2屆立法委員選舉
1993年 11月27日 縣市長選舉(第12屆;新竹市、嘉義市第4屆;金門縣、連江縣第1屆)
1994年 1月29日 縣市議員選舉(第13屆;新竹市、嘉義市第4屆;金門縣、連江縣第1屆) 第12屆鄉鎮市長選舉
6月18日 台北市第7屆、高雄市第4屆里長選舉
7月16日 第15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第15屆村里長選舉(高雄縣、基隆市、臺南市為第14屆,金門縣第6屆、連江縣第5屆。)
12月3日 第1屆台灣省省長選舉
第10屆台灣省議員選舉
第1屆直轄市市長選舉
直轄市議員選舉(臺北市第7屆、高雄市第4屆)
1995年 12月2日 第3屆立法委員選舉
1996年 3月23日 第9任總統副總統選舉
第3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1997年 11月29日 縣市長選舉(第13屆;新竹市、嘉義市第5屆;金門縣、連江縣第2屆)
1998年 1月24日 縣市議員選舉(第14屆;新竹市、嘉義市第5屆;金門縣、連江縣第2屆) 第13屆鄉鎮市長選舉
6月13日 第16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第16屆村里長選舉(高雄縣、基隆市、臺南市為第15屆,金門縣第7屆、連江縣第6屆、台北市第8屆、高雄市第5屆。)
12月5日 第4屆立法委員選舉 第2屆直轄市市長選舉
直轄市議員選舉(臺北市第8屆、高雄市第5屆)
2000年 3月18日 第10任總統副總統選舉
2001年 12月1日 第5屆立法委員選舉 縣市長選舉(第14屆;新竹市、嘉義市第6屆;金門縣、連江縣第3屆)
2002年 1月26日 縣市議員選舉(第15屆;新竹市、嘉義市第6屆;金門縣、連江縣第3屆) 第14屆鄉鎮市長選舉
6月8日 第17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第17屆村里長選舉(高雄縣、基隆市、臺南市為第16屆,金門縣第8屆、連江縣第7屆、高雄市第6屆。)
12月7日 第3屆直轄市市長選舉
直轄市議員選舉(臺北市第9屆、高雄市第6屆)
2003年 1月4日 台北市第9屆里長選舉
2004年 3月20日 第11任總統副總統選舉
12月11日 第6屆立法委員選舉
2005年 5月14日 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12月3日 縣市長選舉(第15屆;新竹市、嘉義市第7屆;金門縣、連江縣第4屆)
縣市議員選舉(第16屆;新竹市、嘉義市第7屆;金門縣、連江縣第4屆)
第15屆鄉鎮市長選舉
2006年 6月10日 第18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第18屆村里長選舉(高雄縣、基隆市、臺南市為第17屆,金門縣第9屆、連江縣第8屆、高雄市第7屆。)
12月9日 第4屆直轄市市長選舉
直轄市議員選舉(臺北市第10屆、高雄市第7屆)
12月30日 台北市第10屆里長選舉
2008年 1月12日 第7屆立法委員選舉
3月22日 第12任總統副總統選舉
2009年 12月5日 縣市長選舉(第16屆;新竹市、嘉義市第8屆;金門縣、連江縣第5屆)
縣市議員選舉(第17屆;新竹市、嘉義市第8屆;金門縣、連江縣第5屆)
第16屆鄉鎮市長選舉
2010年 6月12日 第19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第19屆村里長選舉
11月27日 直轄市市長選舉(臺北市第5屆、其他第1屆)
直轄市議員選舉(臺北市第11屆、其他第1屆)
臺北市第11屆、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第1屆里長選舉

選舉日期合併後

[编辑]
選舉日期合併後歷次各級選舉列表
年度 日期 中央級 地方級
2012年 1月14日 第13任總統副總統選舉
第8屆立法委員選舉
2014年 11月29日 2014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2016年 1月16日 第14任總統副總統選舉
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
2018年 11月24日 2018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2020年 1月11日 第15任總統副總統選舉
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
8月15日 第3屆高雄市市長補選
2022年 11月26日 2022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2024年 1月13日 第16任總統副總統選舉
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

參考資料

[编辑]

腳註

[编辑]
  1. ^ 李光真, 改寫台灣歷史的人--李登輝執政十二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灣光華雜誌, 2000.6
  2. ^ 台灣民主化關鍵的1991─終止動員戡亂20週年紀念研討會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07-07
  3. ^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20週年研討會 蔡英文致詞稿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10-09.
  4. ^ 台灣大選2024多媒體直播:賴清德勝選但民進黨未獲立法院多數席位,中國政府回應. BBC 中文. 2024-01-13 [2024-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3) (中文). 
  5. ^ 中央選舉委員會:::選舉制度:::.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6. ^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
  7. ^ 中央選舉委員會. 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內政委員會中央選舉委員會業務報告 (PDF): 18–19. 2023-10-12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1-25). 
  8. ^ 民主進步黨1986年成立,但由於黨禁緣故在同年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選舉候選人仍以無黨籍身份參選。
  9. ^ 王御風. 台灣選舉史 (PDF). 好讀. 2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21). 
  10. ^ y01-02. 中華民國內政部. 
  11. ^ 董翔飛. 《三十年前憲政史上一件大事--增額中央民意代表延期改選始末》. 國政評論.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8-01-08 [2024-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內部連結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