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光神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小行星66
66 Maja
发现
發現者賀拉斯·帕內爾·塔特爾
發現日期1861年4月9日
編號
其它名稱 
小行星分類小行星帶
軌道參數
曆元 2006年12月31日 (JD 2454100.5)
遠日點464.253 Gm (3.103 AU)
近日點327.082 Gm (2.186 AU)
半長軸395.668 Gm (2.645 AU)
離心率0.173
軌道週期1571.107 d (4.30 a)
平均軌道速度18.18 km/s
平近點角69.159°
軌道傾角3.047°
升交點黃經7.665°
近日點參數43.718°
物理特徵
大小72.8 km
質量4.0×1017 kg
平均密度? g/cm³
表面重力0.0203 m/s²
0.0385 km/s
自轉週期? d
反照率0.060 [1]
溫度~171 K
光譜類型C
絕對星等(H)9.36

光神星(Maja)第66颗小行星是美國天文學家賀拉斯·帕內爾·塔特爾(Horace Parnell Tuttle)1861年4月9日在美國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劍橋市的哈佛大學天文台發現 。光神星的直径为72.8千米,质量为4.0×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571.107天。小行星以希臘神話中掌管接生和哺育嬰兒的女神瑪亞(Maia)命名

錯誤的中文譯名[编辑]

光神星(66 Maja)的名字是從希臘神話中掌管接生和哺育嬰兒的女神瑪亞(古希臘語:Μαῖα)挑選出來。瑪亞是泰坦族(Titaness)阿特拉斯(Atlas)的女兒,母親為普勒俄涅(Pleione)。阿特拉斯與普勒俄涅生了七個女兒,俱為山林仙女,稱為普勒阿得斯姊妹,瑪亞為其中最年長者。普勒阿得斯都住在阿耳卡狄亞(Arcadia)地區的庫勒涅(Cyllene )山,因此有時她們也被歸於俄瑞阿得斯(山嶽神女)之列。瑪亞她同宙斯(Zeus)結合,生了赫密士(Hermes),她除了自己的孩子赫密士以外,還哺育過宙斯與卡利斯托(Callisto)的兒子阿卡斯(Arcas)。

「瑪亞」一生的故事與光或者照明毫無關係。

中國首次出現這顆小行星的中文譯名是由徐建寅補充,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和李善蘭翻譯約翰·赫歇爾(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的《談天》(Outlines of Astronomy),原文1859年由上海墨海書館(The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Press)刊行[2],當時的譯名是「光女星」,不知道後來為何變成「光神星」[3],而非按照原意譯做「哺神星」。

參考文獻[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07-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25). 
  2. ^ 徐建寅補充,偉烈亞力、李善蘭翻譯《談天》第125頁,民國23年(1934年)1月重印 上海商務印書館
  3.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英漢天文學名詞》李竞、許邦信主編,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