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讓-馬蒂厄-菲利貝爾·塞律里埃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帝國元帥
讓-馬蒂厄·塞律里埃
Jean-Mathieu Sérurier
塞律里埃元帥,由让-路易·拉纳维尔
出生(1742-12-08)1742年12月8日
法蘭西王國 法蘭西王國拉昂
逝世1819年12月21日(1819歲—12—21)(77歲)
法蘭西王國 法蘭西王國巴黎
军种法國陸軍
服役年份1755年—1819年
军衔師級將軍
参与战争
參見列表:
获得勋章

讓-馬蒂厄-菲利貝爾·塞律里埃(法語:Jean Mathieu Philibert Sérurier;1742年12月8日—1819年12月21日),是一位法國將軍,曾被授勳為帝國元帥,在大革命战争期間的義大利戰場表現活躍。塞律里埃出身於小貴族家庭,於1755年加入拉昂民兵團。之後,他以少尉的身份轉入正規軍,在1779年晉升為上尉並結婚。1789年,他獲得少校軍銜,並因法國大革命帶來的升遷機會直上青雲。1793年他晉升為旅級將軍,然後在次年晉升為師級將軍。

塞律里埃於1796年在拿破崙麾下指揮一個師,在蒙多維之戰曼托瓦圍城戰中表現突出。1799年,他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中再次在意大利作戰,包括維洛納英语Battle of Verona (1799)馬尼亞諾英语Battle of Magnano卡薩諾等戰,並在最後一場戰役中被俘。他被假釋後,支持拿破崙於1799年末發動霧月政變。1804年5月18日,塞律里埃被拿破崙任命為帝國元帥,是四位「榮譽元帥」之一。他隨後成為参议院議員,並受封為貴族。1814年,當法蘭西第一帝國瀕臨崩潰時,他焚毀法軍繳獲的一千多幅敵軍旗幟,以免落入敵人之手。他在軍中因嚴格的紀律和誠信而聞名,與其他貪婪的將領不同,他因廉潔而被部下稱為「意大利的聖子」。他的姓氏被刻在凯旋门上,位於第24列首位,在繆拉之前。

早年

[编辑]

塞律里埃於1742年12月8日出生在法蘭西王國拉昂的一個小家庭,父親馬蒂厄·纪尧姆·塞律里埃(Mathieu-Guillaume Sérurier)是一名國王育馬場的捕鼴鼠人,擁有「索爾勳爵」的頭銜。1750年後,其父馬蒂厄的頭銜晉升為「聖戈貝爾勳爵」。塞律里埃受過良好的教育,性格謹慎。他於1755年3月25日成為其叔叔指揮的「拉昂民兵營」的中尉。1758年6月12日,他轉調至「索松民兵營」,然後當拉昂民兵營被派遣參加七年戰爭時,於1758年11月30日回歸該營。他在戰場上負刀傷後,於1759年10月1日轉入「馬札林步兵團」擔任軍官候補。1760年7月31日的瓦爾堡戰役中,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公爵出其不意地攻擊法軍,塞律里埃在防守重要據點時,被子彈擊中面部右側,造成下巴骨折並留下永久疤痕,還讓他失去了大部分牙齒[1]。1762年4月25日,他晉升為第二中尉英语Second lieutenant[1]

塞律里埃所屬部隊被派往巴約訥,加入夏爾·朱斯特·德·博沃英语Charles Juste de Beauvau, 2nd Prince of Craon指揮的軍團。這些部隊於1762年6月3日進入西班牙,參加對葡戰爭。塞律里埃所在的第一營參與了阿爾梅達圍城戰,該城於1762年8月25日被法西聯軍佔領。其部隊於同年11月返回法國,並在1763年巴黎条约後,重新命名為「博斯團」。塞律里埃在和平後被降級為副中尉,並擔任了六年的軍事訓練指導員。他於1767年2月21日再次晉升為第二中尉,並於1770年被調派至科西嘉島。儘管熱那亞共和國於1764年將科西嘉出售法國,但帕斯夸莱·保利率領的起義軍仍與法軍有過多次衝突。塞律里埃的上級稱其為「一名優秀的軍官」,但他直到1778年2月28日才晉升為一等中尉[2]。一年後,他晉升為上尉[3]。1779年7月3日,他與路易絲-瑪麗-馬德琳·伊塔斯(Louise-Marie-Madeleine Itasse)結婚,後者的父親是拉昂的保釋金登記員[2]

1781年7月29日,塞律里埃獲頒聖路易勳章。1782年5月10日,他被任命為上尉指揮官,並於1783年6月1日接管了團的獵兵連。塞律里埃不滿其晉升的速度,於1788年9月8日請求退役並領取退休金。團長強烈建議保留這位優秀軍官[2],瑟魯里耶於1789年5月17日轉至「梅多克團」擔任少校,並於1791年1月1日晉升為中校。隨著法國大革命爆發,佩皮尼昂的駐軍開始騷動,於是塞律里埃的團被派往該地平息軍隊的騷動。然而,梅多克團本身也受到這場動盪的影響。1791年7月23日,一群士兵擔心塞律里埃即將帶著團旗逃往國外,於是將旗幟從其身邊取走。1792年1月,該團的19名軍官叛逃至西班牙。傳言稱,塞律里埃和一名同伴曾試圖逃往西班牙,但幾乎被巡邏隊發現,最終只有同伴成功越過邊境。1792年6月,梅多克團改名為第70步兵團,並開拔至阿尔卑斯山的圖爾努營。瑟魯里耶於1792年8月7日以中校軍銜成為第70步兵團的團長[4]

法國大革命戰爭

[编辑]

1792年至1794年

[编辑]
塞律里埃於1792年

1792年9月29日,雅克·貝爾納·當塞爾姆英语Jacques Bernard d'Anselme率一萬餘人越過瓦尔河,佔領薩丁尼亞王國城市尼斯。這支部隊隸屬於南方軍團,該軍團於1792年10月1日分為兩部,其中駐守阿爾卑斯前線的部隊更名為阿爾卑斯軍團。1792年11月7日,當塞爾姆的部隊改編為義大利軍團[5],其中包括塞律里埃的第70步兵團[4]。與此同時,塞律里埃因被控懷有保皇派傾向而被捕,但在保羅·巴拉斯的幫助下重歸部隊[6]。1793年5月19日,新任軍團指揮官加斯帕爾·讓-巴蒂斯特·布呂內英语Gaspard Jean-Baptiste Brunet派遣塞律里埃率領縱隊佔領蒂内河畔圣索沃尔。塞律里埃沿著蒂內河向北推進,於5月21日攻下伊索拉。他接著率領3,000名士兵進攻贝尔韦代尔以西的羅斯隘口,但於6月8日被擊敗。1793年萨奥尔日戰役期間,塞律里埃於6月12日進攻奧蒂翁山,但以失敗告終,並有280人陣亡、1,252人受傷[7]。7月底,布呂內再次進攻奧蒂翁山,而塞律里埃則再次攻擊羅斯隘口,但兩次行動均告失敗[8]。不過國民公會派遣的特派代表滿意於塞律里埃的表現,於6月25日提名其為旅級將軍,並於1793年8月22日正式將其晉升[9]。同時,布呂內被逮捕,並於1793年11月15日被處決[10]

菲內斯特雷山口

1793年9月,薩丁尼亞軍隊試圖奪回尼斯伯国。法軍右翼成功守住陣地,但塞律里埃指揮的左翼部隊於9月10日放棄了韋敘比河東岸,並撤退至于泰勒。三天後,雅克·弗朗索瓦·迪戈米耶接管左翼,而塞律里埃則被調至阿爾卑斯軍團右翼,駐守昂特勒沃。塞律里埃因表現不佳及其貴族身份再次遭到逮捕,但特派代表及戰爭部長讓·巴蒂斯特·諾埃爾·布歇特英语Jean Baptiste Noël Bouchotte認為其罪不至此,而來自拉昂的市民亦提交請願書,為其愛國精神作證,塞律里埃因此復職。同年12月,戰事因降雪逐漸平息後,塞律里埃的師被調往義大利軍團的左翼[11]。1794年1月,他因聽貴族歌曲及對士兵逃亡問題不聞不問而遭到指控,但布歇特及特派代表對此不以為意[12]。軍團長皮埃爾·雅達爾·杜梅比翁英语Pierre Jadart Dumerbion於4月5日發動攻勢,並攻占奧內利亞。其中安德烈·馬塞納率領右翼的兩萬人主力縱隊,法蘭索瓦·馬卡爾英语François Macquard指揮中央師,而皮埃爾·多米尼克·加尼爾英语Pierre Dominique Garnier領導左翼師。塞律里埃負責加尼爾師的左翼旅,他重新占領伊索拉,並在敵軍微弱抵抗下攻下菲內斯特雷山口[13]。1794年4月24日的第二次薩奧爾日戰役英语Second Battle of Saorgio,馬塞納擊敗米開朗基羅·亞歷山德羅·科利-馬爾基英语Michelangelo Alessandro Colli-Marchi,法軍造成薩丁尼亞軍2,800人傷亡,自身則損失1,500人傷亡[14]。戰後,馬卡爾佔領萨奥尔日唐德山口,馬塞納則控制塔納羅河谷奧爾梅阿[13]。6月底,塞律里埃參與了一次在斯圖拉河谷的小型作戰[15]

1794年9月,薩丁尼亞與奧地利軍隊進軍卡尔卡雷,威脅切斷法軍與其補給基地熱那亞間的聯繫。杜梅比翁在炮兵指揮拿破崙·波拿巴的建議下,於9月15日發動反攻。塞律里埃在左翼的维纳迪奥進行佯攻,馬卡爾在中央的利莫内皮埃蒙特佯攻,而馬塞納則率領右翼主力發起主要進攻[16]。法軍在9月21日的第一次代戈之戰中,以多勝少擊敗瓦利斯伯爵奧利維耶英语Olivier, Count of Wallis指揮的奧薩聯軍[17]。聯軍雖成功逃脫包圍權,但法軍隨後奪取瓦多利古雷港口[16]。杜梅比翁與加尼爾均認可塞律里埃的表現,他於1794年12月22日被提名為師級將軍。之後,他從生病的馬塞納手中接過右翼師指揮權,其麾下旅長包括巴泰勒米·卡特林·儒贝尔及塞克斯蒂烏斯·亞歷山大·弗朗索瓦·德·米奧利斯[18]

1795年

[编辑]
巴泰勒米·謝雷

1794年11月4日,巴泰勒米·路易·約瑟夫·謝雷英语Barthélemy Louis Joseph Schérer接替患病的杜梅比翁成為「意大利軍團」司令[16]。謝雷曾表示,塞律里埃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軍官,忠於職守;他的愛國情操曾在埃貝爾及其黨羽時期受到質疑,但他成功擺脫了所有指控。在我看來,他完全勝任自己在軍右翼中的職務。」1795年6月13日,塞律里埃晉升為師級將軍[19]。1795年6月24日,奧薩聯軍指揮官約瑟夫·尼古勞斯·德·芬斯英语Joseph Nikolaus De Vins率軍進攻法軍防線,法軍雖然擊退大部分進攻,但聯軍成功奪取部分陣地,迫使法軍於7月5日從瓦多撤退至博尔盖托-圣斯皮里托。在新建立的防線上,安德烈·马塞纳率領14,000名士兵駐守沿海地區,塞律里埃則以6,000人防守奧爾梅阿[20]。7月5日,塞律里埃報告稱一處關鍵陣地部分失守,震驚了軍團司令部。然而當日稍晚他報告說,他麾下的旅長路易·佩爾蒂埃已重奪該陣地。此事出乎意料地並未對其造成負面影響,他反而被任命接替加尼爾擔任左翼指揮官[21]。8月31日晚,塞律里埃位在圣马丹韦叙比的總部被敵軍包圍。僅管他麾下僅有318名士兵,他仍成功堅守至次日清晨,隨後發動反擊,擊潰敵軍並俘虜86人,敵軍指揮官波諾騎士自殺身亡。塞律里埃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士兵,還受到部下的愛戴,他對當地平民的禮遇及其外交能力使他成為「意大利軍團」與鄰近「阿爾卑斯軍團」間的橋樑。當時同時指揮二軍團的弗朗索瓦·克里斯托夫·克勒曼將軍寫道:「這一光輝日子的勝利全賴於這位傑出軍官的冷靜與勇氣[22]。」

1795年11月23日至24日的洛阿諾戰役[23],謝雷部署皮埃尔·奥热罗率領6,961人位於右翼,安德烈·马塞纳以13,276人居中,而塞律里埃則以5,155人在左翼牽制敵軍。法軍計劃由塞律里埃壓制聯軍右翼,馬塞納突破中央,然後與奧熱羅協力擊潰聯軍左翼。巧合的是,瓦利斯於11月22日接替德·芬斯擔任聯軍指揮官。當日,塞律里埃進攻聖貝納多山口英语Colle San Bernardo失利,但成功牽制科利師[24],使法軍計劃得以成功執行,讓馬塞納與奧熱羅均擊敗面前的敵軍[25]。奧薩聯軍有3,000人陣亡或受傷,另有4,000人被俘,並丟失48門火炮及五面軍旗,而法軍有2,500人陣亡或受傷,另有500人被俘[23]。大雪很快迫使兩軍退入冬季營地,法軍士兵處境悲慘,糧食極其匱乏,士氣低落,軍紀渙散,將領間也爭執不休。塞律里埃與謝雷發生衝突,幾乎離開軍隊[26]。1796年3月18日,塞律里埃所屬的師拒絕服從上級命令[27]

1796年

[编辑]
1796年4月10日的蒙特諾特戰役態勢圖

冬季作戰結束後,謝雷將各師部署到1796年戰役的計劃位置。從右翼到左翼分別是馬塞納指揮的兩個師駐守沿海地區,奧熱羅駐守博爾米達河,塞律里埃駐守塔納羅河,馬卡爾駐守唐德山口,加尼爾駐守最左翼[28]。1796年3月27日,拿破崙·波拿巴抵達軍團總部,接過「義大利軍團」的指揮權[29]。此時塞律里埃已53歲,擁有40年的軍旅生涯。他因年齡、健康狀況及傷病申請退休,但在會見拿破崙後決定留下來[30]。馬塞納後來寫道,拿破崙最初未能讓屬下留下深刻印象,但當他戴上軍帽,並尖銳地提問後,將軍們開始相信,他們終於迎來了一位真正的領袖[31]。拿破崙計劃將馬塞納與奧熱羅指揮的2萬餘名士兵集中於奧地利與薩丁尼亞軍隊的交界處卡爾卡雷,而塞律里埃的師則向西移動,與其他部隊在切瓦附近會合[32]。他統領的師共有9,448人,包括第39、第69及第85線列步兵半旅[33]

拿破崙·波拿巴

蒙特諾特戰役中,法軍於4月11日至15日期間在蒙特諾特米萊西莫代戈贏得勝利[34]切瓦之戰英语Battle of Ceva中,科利統帥的撒丁軍雖擊退了奧熱羅師的進攻,但在塞律里埃師抵達後,被迫撤退至西方[35]。科利遂派遣讓-加斯帕爾·迪沙·德·圖瓦辛熱英语Jean-Gaspard Dichat de Toisinge率領8,000名撒丁軍及15門火炮在圣米凯莱蒙多维抵禦法軍進攻[36]。4月19日,塞律里埃將其麾下部隊分為由帕斯卡·安托萬·費奧雷拉英语Pascal Antoine Fiorella讓·約瑟夫·吉厄英语讓·約瑟夫·吉厄各指揮3,000人的旅及一個由他親自指揮的預備隊。由於春季融雪,科薩利亞河無法涉渡,法軍進攻很快受阻。然而,吉厄麾下的散兵發現了一座未設防的小橋,並在西岸建立了據點。法軍隨後佔領了聖米歇爾,但飢餓且未領薪的士兵開始陷入混亂,使科利得已重新奪回城鎮,但吉厄的旅保持了橋頭堡。此戰法軍損失約600人,撒丁軍則損失300人[37]

4月20日晚,科利的部隊撤退至蒙多维,但很快被法軍發現並於次日上午在维科福尔泰追上。4月21日的蒙多維之戰中,費奧雷拉、吉厄及埃爾澤阿·奧古斯特·庫贊·德·多馬坦英语Elzéar Auguste Cousin de Dommartin指揮的旅突入维科福尔泰,擊潰了撒丁軍,並擊斃迪沙、亨利·克里斯蒂安·米歇爾·德·斯唐熱爾英语Henri Christian Michel de Stengel等人。蒙多維於當日下午投降,法軍雖未進行劫掠,但從城鎮徵集了大量糧食[38]奧古斯特·德·馬爾蒙在回憶錄中寫道:「(塞律里埃)將士兵組成三列,自己站在中央隊列前頭十步,拔劍揮指,迅速前進,周圍散布散兵掩護——這就是他的行動方式。這是一位老將軍堅毅果斷、於敵前重焕活力的壯麗場景。我隨他參與了這次進攻,並見證了其圓滿成功[39]。」4月28日,雙方簽署了凱拉斯科停戰協議英语Armistice of Cherasco撒丁尼亞王國退出戰爭[40]

1796年5月,拿破崙下令塞律里埃率部在瓦伦扎佯動,而大部隊則在皮亚琴察附近渡過波河[41]洛迪戰役後,拿破崙將義大利軍團分為一個騎兵預備隊及四個步兵師,其中一個步兵師由塞律里埃指揮[42]。5月30日的博爾蓋托戰役英语Battle of Borghetto中,他率部在明喬河上游佯攻,而其他部隊則進攻位於明乔河畔瓦莱焦約翰·彼得·德·博利厄英语Johann Peter Beaulieu部隊[43]。6月1日,塞律里埃率領4,700人的師駐紮在曼托瓦堡壘北側。6月8日,他與炮兵專家奧古斯坦·德·萊斯皮納英语Augustin de Lespinasse及工程師法蘭索瓦·德·沙瑟盧-洛巴侯爵英语Francois, marquis de Chasseloup-Laubat偵察該堡壘。兩天後,波拿巴任命塞律里埃統領8,000人指揮圍攻曼托瓦堡壘[44]。不久後,波拿巴致信法國督政府表示:「塞律里埃將軍的英勇不言而喻,他的軍事聲譽已然確立。自戰役開始以來,我們尤其應感謝他在蒙多維之役中的卓越表現。」然而因為奧軍司令戈貝爾·西格蒙德·馮·維爾姆澤英语Dagobert Sigmund von Wurmser率軍逼近,法軍於7月31日撤圍,掩埋重炮並退至奥廖河後方[45]。塞律里埃因感染疟疾無法繼續作戰[46],費奧雷拉與加斯帕爾·阿梅代·加爾達訥英语Gaspard Amédée Gardanne接管其部隊,率其部於卡斯蒂廖内战役中作戰[47]。塞律里埃隨後返回法國療養[48]。1796年8月14日,波拿巴在提交督政府的將領評估中寫道:「塞律里埃,作戰如普通士兵、不主動做出決策、堅定可靠、對自身部隊信心不足,目前患病[49]。」

1797年

[编辑]
奧軍司令維爾姆澤向塞律里埃投降

塞律里埃康復後,被下令駐守於里窝那,但隨後就得到「令其興奮」的返回前線調令[50]。1796年12月27日,他重新接管了圍攻曼托瓦的部隊,取代同樣病倒的查爾斯·愛德華·詹寧斯·德·基爾梅恩英语Charles Edward Jennings de Kilmaine。該軍由兩個師組成,共計1萬人,分別由托馬-亞歷山大·仲馬英语Thomas-Alexandre Dumas克洛德·達勒馬涅英语Claude Dallemagne擔任師長[51]。1797年1月14日至15日,拿破崙在里沃利戰役擊潰約瑟夫·阿爾文齊英语József Alvinczi的奧軍主力部隊[52]。與此同時,東側喬瓦尼·馬爾凱塞·迪·普羅韋拉英语Giovanni Marchese di Provera的部隊向曼托瓦進軍,馬塞納維克托的部隊在1月16日抵達勒菲弗瑞,與塞律里埃指揮的圍城法軍三面夾擊普羅韋拉的部隊,迫使其七千人全數投降,並交出22門野戰火炮、一列浮橋車隊和一批運糧車[53]。拿破崙在五天的戰役中摧毀了整支奧軍野戰部隊,後者4.8萬人的部隊僅剩下1.3萬名士兵仍在列。之後,塞律里埃與仲馬發生爭執,仲馬對於其未得到應有的認可而憤怒,向「意大利軍團」參謀長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發去一封措辭激烈的信件,結果被拿破崙降職[54]。1797年1月30日,維爾姆澤開始與塞律里埃就投降問題談判,雙方於2月2日簽署協議。協議允許維爾姆澤及其參謀、將領、700名士兵和6門火炮自由離開,而其餘16,324名駐軍則成為戰俘,長達半年的曼托瓦圍城戰結束[55]

Painting of a battle with the generals in the foreground while neat lines of soldiers march into the distance.
瓦爾瓦索內之戰

1797年春季戰役中,拿破崙將其軍隊重組為八個師,其中塞律里埃指揮的第三師共有6,543名士兵[56]。3月16日的瓦爾瓦索內之戰英语Battle of Valvasone中,拿破崙擊退卡尔大公的奧軍後衛部隊[57]。塞律里埃師在作戰中擔任預備隊,然後在推進期間轉為右翼部隊,與中軍貝爾納多特師、左翼吉耶師並行。3月19日,貝爾納多特進攻格拉迪斯卡迪松佐失利,但塞律里埃繞過格拉迪斯卡南側,占領城鎮後方的高地,迫使守軍投降[58]。法軍俘獲了4個奧地利步兵營,共2,500名士兵、10門火炮和8面軍旗[57]。塞律里埃在追擊亞當·巴亞利察·馮·巴亞哈扎英语Adam Bajalics von Bajahaza途中病倒,其師由路易·法蘭索瓦·讓·沙博英语Louis François Jean Chabot接替指揮[59]。之後,塞律里埃康復,於4月20日在格拉茨重掌部隊。其部在《萊奧本條約》簽署後撤出奧地利,駐守於萨奇莱[60]

1797年6月3日,拿破崙通知法國政府,他將派塞律里埃護送22面繳獲的敵軍軍旗。他寫道:「塞律里埃在最近兩次戰役中,表現出與他的才能相匹配的勇氣和愛國情操……塞律里埃對自己極為嚴格,有時對他人也是如此。他是紀律、秩序及維持社會所需美德的嚴格擁護者,鄙視陰謀和陰謀者,這使他與那些總是準備指責他人不愛國的人有齟齬。」6月28日,塞律里埃在巴黎受到大批政府官員的歡迎,向他們保證自己和士兵的忠誠。8月9日,他返回部隊,錯過了果月政變[61]。路易·德賽日後形容他:「高大,55歲……誠實且備受尊重,無論從哪方面看都值得讚賞。他被認為是個保皇黨人,但得到了拿破崙的支持和讚賞。」法軍雖然佔領了威尼斯,但依據近期簽訂的條約,威尼斯將移交給奧地利。拿破崙下令塞律里埃執行轉交程序,包括收繳所有軍事物資、船隻和藝術品。儘管遭到奧地利和當地居民的反對,這座城市還是被徹底掠奪。雖然塞律里埃因此項任務被廣泛指責,但他未曾從中掠奪個人得利,並盡力阻止他人這麼做[62]。他沒收了威尼斯軍械庫中的鹽和餅乾,但這是為了籌款支付士兵的薪餉。作為對比,安德烈·马塞纳皮埃尔·奥热罗在軍隊中以貪婪而臭名昭著,且許多低階軍官也有相同惡習[63]。塞律里埃以誠實著稱,他的士兵稱他為「意大利的聖女」[64]

1798年至1799年

[编辑]
塞律里埃師在卡薩諾戰役中被俘

1798年初,塞律里埃臨時指揮留在意大利的法軍部隊,他竭力安撫那些因欠薪而幾乎叛變的士兵[65]。拿破崙出於他年事已高,未讓其一同遠征埃及[66]。1798年2月後的某個時間,他被下令前往「英格蘭軍團英语Army of England」,並在雷恩設立總部。同年9月15日,他被任命為法國本土部隊的總監察長。11月5日,他轉調至意大利,在「意大利軍團」司令儒貝爾麾下服役[65]。儒貝爾先是下令塞律里埃占領利沃諾,然後改為入侵盧卡共和國英语Republic of Lucca。1798年12月22日,塞律里埃率部進入卢卡,開始為軍隊籌集大筆資金和衣物。1799年1月2日,6,000名法軍步兵於抵達該市。1月25日,塞律里埃宣布盧卡將成為法國式共和體制,並在2月5日將該地移交給米奧利,隨後返回曼圖亞[67]。時任「意大利軍團」司令謝雷將塞律里埃任命為「蒂羅爾」師師長,該師名義上有8328人[68]

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爆發後,「意大利軍團」司令謝雷率43,000人對陣奧軍司令保羅·克雷英语Paul Kray的50,700人,而後者另有俄軍司令亞歷山大·蘇沃洛夫率領的24,551人正趕來增援。謝雷決定在俄軍抵達前重創克雷,遂發動進攻[66]。1799年3月26日的維洛納戰役英语Battle of Verona (1799)中,法軍在北部的帕斯特伦戈取勝、在維洛納正面戰成平手,但在南部的莱尼亚戈失利[69]。其中在北部,塞律里埃成功將奧軍逐出里沃利韦罗内塞[66]。3月27日,克雷迅速將主力移至北部,增援其兵力不足的右翼[70]。謝雷隨後調整部隊位置,但這種調動徒勞無功,僅使士兵疲憊不堪[71]。最終,謝雷試圖利用北部的優勢,派遣塞律里埃率6,000人從北面向維洛納推進。然而塞律里埃於3月30日在帕罗纳遭遇1.5萬奧軍並失利,有600人死傷及1,177人被俘,而奧軍僅損失390人[70]。同年4月5日的馬尼亞諾戰役英语Battle of Magnano,塞律里埃在此次作戰中投入第18、第29及第30輕步兵半旅各三個營,第1輕步兵一個營,外加180名擲彈兵、850名騎兵及60名炮手[72]。起初雙方同時展開進攻,塞律里埃在左翼成功占領维罗纳自由镇,但右翼的克洛德-維克托·佩蘭保羅·格勒尼耶英语Paul Grenier師被擊敗。法軍損失約7,000至8,000人,包括七面軍旗和八門火炮,而奧軍則損失5,228人[73][74]。這場失利嚴重影響法軍的士氣與將領的信心,導致當謝雷發現有12,000名奧軍正從提洛伯國向法軍北翼推進時,他撤出了明喬河防線,僅留下1.2萬人守衛曼托瓦。而在撤退過程中,許多來自意大利及瑞士的法軍盟友離開「意大利軍團」[75]

霧月政變

1799年4月底,謝雷率2.8萬名法軍駐紮在阿达河後方,沿長約115公里的防線分布。軍團分為三個小型軍:左翼由塞律里埃指揮、中軍由格勒尼耶指揮、右翼由維克托指揮[76]。4月27日上午,蘇沃洛夫率領的奧俄聯軍已經在卡普里亚泰-圣杰尔瓦西奥布里维奥渡過阿達河,而法軍在同日由让·维克托·马里·莫罗接替謝雷擔任軍團司令[77]。戰役爆發後,格勒尼耶的部隊在阿达河畔特雷佐被擊敗,維克托在阿达河畔卡萨诺的防線被突破,大部分法軍撤退至米蘭,留下特雷佐與布里维奥間的塞律里埃部隊[78]。同日晚,他率領2,600人至4,000人的部隊在韦尔代里奥建立了全方位的防禦陣地[79]。奧軍將領约瑟夫·菲利普·武卡索维奇發現法軍後,遂將部隊分成三路,包圍了塞律里埃的陣地。武卡索维奇在報告中稱,敵軍進行了「絕望的」抵抗,但最終因彈藥耗盡,於4月28日晚間投降。根據投降條款,塞律里埃與其軍官被釋回法國並承諾不再參戰。奧軍報告稱,他們俘虜了243名軍官及3487名士兵[80],而塞律里埃左翼靠近科莫湖的部隊成功撤退並與主力會合[81]。武卡索維奇的部隊損失2,750人,約占卡薩諾戰役中聯軍損失的一半[82]

俄奧聯軍司令蘇沃洛夫邀請被俘的塞律里埃共進晚餐,並試圖套取軍事情報,但未能如願。蘇沃洛夫質疑為何如此聲譽卓著的人會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作戰,塞律里埃回應道:「我的父親在給我劍時明確命令我,僅用它來保衛我的祖國[82]。」歷史學家拉姆齊·韋斯頓·菲普斯英语Ramsay Weston Phipps認為,韦尔代里奥之戰是塞律里埃軍事生涯最大的錯誤。他推測,這位將軍習慣於見到拿破崙以精妙的戰術扭轉危局[83]。莫羅在接見獲釋的塞律里埃時嚴厲訓斥了他,但隨後向政府承認,塞律里埃唯一的錯誤是過於死板地執行命令[81]。此戰是塞律里埃最後一次在戰場上指揮部隊[83]

Marshal Sérurier

與此同時,法國督政府的聲望因為軍事失敗和管理不善逐漸下降。塞律里埃回到巴黎後加入了支持拿破崙的陣營,因為自從他不再在其麾下作戰後,他看到的只有失敗和災難[84]。拿破崙於1799年11月9日發動霧月政變,塞律里埃率領一支後備部隊駐守龐迪久爾[85]。次日,當拿破崙被趕出五百人院會場時政變險些失敗,但呂西安·波拿巴說服議會的衛隊認為反對其兄長的僅是少數人。這些士兵隨即將議員逐出會場。在此期間,塞律里埃率部抵達聖克盧,並對士兵說:「這些無恥之徒!他們想刺殺波拿巴將軍。不要輕舉妄動,士兵們,等待命令行事[86]。政變結束後,塞律里埃於1799年11月15日被任命為輔助部隊營委員會委員,並於12月27日成為參議院議員[87]

晚年

[编辑]
帝國伯爵讓-馬蒂厄·塞律里埃的紋章

塞律里埃退出現役後被成為參議院副主席,並於1803年被任命為法國-皮埃蒙特邊界界定委員會主席。1804年,他被任命為荣军院院長,此處為一所專為退伍軍人設立的醫院和退休之家。同年5月19日,法皇拿破仑一世授予他榮譽「帝國元帥」的頭銜[88]。當天共任命了18位帝國元帥,其餘三位榮譽元帥是弗朗索瓦·约瑟夫·勒菲弗弗朗索瓦·克里斯托夫·德·凱勒曼卡特林-多米尼克·德·佩里尼翁 [89]。塞律里埃還被授予榮譽軍團大十字勳章和鐵皇冠大綬章。1808年,他被封為帝國伯爵並獲得每年40,000法郎的退休金[88]

1814年3月31日,第六次反法同盟聯軍抵達巴黎時,塞律里埃公開地焚毀了1,417面繳獲的敵軍旗幟,並親手焚燒了腓特烈大帝的佩劍和綬帶,以防止這些物品落入聯軍之手。法王路易十八復辟後授予塞律里埃正統的法國爵位,但當拿破仑一世回歸法國建立百日王朝時,塞律里埃選擇支持拿破崙[88]。此舉導致他失去了在榮軍院的職位及元帥俸祿。而在拿破崙被二度流放後,儘管塞律里埃支持波拿巴派,但他作為貴族院議員仍投票同意判處米歇爾·內伊元帥死刑[88]

1819年,塞律里埃的元帥榮譽被恢復,而其於同年12月21日逝世於巴黎,並葬於拉雪兹神父公墓。他的名字被刻於凱旋門第24柱上。他的遺體直到1847年2月26日才遷葬至荣军院[88]

註腳

[编辑]
  1. ^ 1.0 1.1 Phipps(2011a年),第75页
  2. ^ 2.0 2.1 2.2 Phipps(2011a年),第76页
  3. ^ Rooney(1987年),第442页
  4. ^ 4.0 4.1 Phipps(2011a年),第77页
  5. ^ Phipps(2011a年),第69页
  6. ^ Rooney(1987年),第443页
  7. ^ Phipps(2011a年),第85页
  8. ^ Phipps(2011a年),第88页
  9. ^ Phipps(2011a年),第97页
  10. ^ Phipps(2011a年),第96页
  11. ^ Phipps(2011a年),第102页
  12. ^ Phipps(2011a年),第221页
  13. ^ 13.0 13.1 Phipps(2011a年),第224页
  14. ^ Smith(1998年),第74页
  15. ^ Phipps(2011a年),第227页
  16. ^ 16.0 16.1 16.2 Phipps(2011a年),第234页
  17. ^ Smith(1998年),第92页
  18. ^ Phipps(2011a年),第235页
  19. ^ Phipps(2011a年),第236页
  20. ^ Phipps(2011a年),第243–245页
  21. ^ Phipps(2011a年),第248–249页
  22. ^ Phipps(2011a年),第251–252页
  23. ^ 23.0 23.1 Smith(1998年),第108页
  24. ^ Phipps(2011a年),第262页
  25. ^ Phipps(2011a年),第263–266页
  26. ^ Phipps(2011a年),第271页
  27. ^ Chandler(1966年),第54页
  28. ^ Phipps(2011a年),第270页
  29. ^ Chandler(1966年),第53页
  30. ^ Phipps(2011b年),第9–10页
  31. ^ Phipps(2011b年),第11–12页
  32. ^ Boycott-Brown(2001年),第219页
  33. ^ Boycott-Brown(2001年),第196页
  34. ^ Smith(1998年),第111–112页
  35. ^ Chandler(1966年),第73–74页
  36. ^ Boycott-Brown(2001年),第265页
  37. ^ Boycott-Brown(2001年),第266–268页
  38. ^ Boycott-Brown(2001年),第270–271页
  39. ^ Phipps(2011b年),第25–26页
  40. ^ Chandler(1966年),第75页
  41. ^ Phipps(2011b年),第33页
  42. ^ Phipps(2011b年),第45页
  43. ^ Phipps(2011b年),第49页
  44. ^ Phipps(2011b年),第58–59页
  45. ^ Phipps(2011b年),第61页
  46. ^ Rooney 1987,第448頁.
  47. ^ Phipps(2011b年),第62页
  48. ^ Chandler(1966年),第95页
  49. ^ Phipps(2011b年),第85页
  50. ^ Chandler(1966年),第114页
  51. ^ Phipps(2011b年),第123页
  52. ^ Smith(1998年),第131页
  53. ^ Phipps(2011b年),第138–139页
  54. ^ Phipps(2011b年),第142页
  55. ^ Phipps(2011b年),第154页
  56. ^ Phipps(2011b年),第162页
  57. ^ 57.0 57.1 Smith(1998年),第133–134页
  58. ^ Phipps(2011b年),第164–165页
  59. ^ Phipps(2011b年),第166页
  60. ^ Phipps(2011b年),第184页
  61. ^ Phipps(2011b年),第187–189页
  62. ^ Phipps(2011b年),第200–201页
  63. ^ Phipps(2011b年),第205页
  64. ^ Rooney(1987年),第450页
  65. ^ 65.0 65.1 Phipps(2011c年),第215–217页
  66. ^ 66.0 66.1 66.2 Phipps(2011c年),第254页
  67. ^ Phipps(2011c年),第233页
  68. ^ Phipps(2011c年),第252–253页
  69. ^ Smith(1998年),第149–150页
  70. ^ 70.0 70.1 Duffy(1999年),第46页
  71. ^ Phipps(2011c年),第256页
  72. ^ Duffy(1999年),第51页
  73. ^ Phipps(2011c年),第257页
  74. ^ Smith(1998年),第151页
  75. ^ Duffy(1999年),第47页
  76. ^ Duffy(1999年),第60–61页
  77. ^ Duffy(1999年),第63页
  78. ^ Smith(1998年),第152页
  79. ^ Duffy(1999年),第65–66页
  80. ^ Duffy(1999年),第67页
  81. ^ 81.0 81.1 Phipps(2011c年),第263页
  82. ^ 82.0 82.1 Duffy(1999年),第68页
  83. ^ 83.0 83.1 Phipps(2011c年),第264页
  84. ^ Phipps(2011c年),第229页
  85. ^ Phipps(2011c年),第457–459页
  86. ^ Phipps(2011c年),第460–462页
  87. ^ Phipps(2011c年),第466页
  88. ^ 88.0 88.1 88.2 88.3 88.4 Rooney(1987年),第451页
  89. ^ Chandler(1987年),第xxxiv页

參考文獻

[编辑]
  • Boycott-Brown, Martin. The Road to Rivoli: Napoleon's First Campaign. London, UK: Cassell & Co. 2001. ISBN 0-304-35305-1 (英语). 
  • Chandler, David G.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New York, N.Y.: Macmillan. 1966 (英语). 
  • Chandler, David G. Napoleon's Marshals. New York, N.Y.: Macmillan. 1987. ISBN 0-02-905930-5 (英语). 
  • Duffy, Christopher. Eagles Over the Alps: Suvarov in Italy and Switzerland, 1799. Chicago, Ill.: The Emperor's Press. 1999. ISBN 1-883476-18-6 (英语). 
  • Phipps, Ramsay Weston. The Armies of the First French Republic: Volume III The Armies in the West 1793 to 1797 And, The Armies In The South 1793 to March 1796 3. USA: Pickle Partners Publishing. 2011a [1931]. ISBN 978-1-908692-26-9 (英语). 
  • Phipps, Ramsay Weston. The Armies of the First French Republic: Volume IV The Army of Italy (1796–1797), Paris and the Army of the Interior (1792–1797), The Coup D'Etat of Fructidor (September 1797) 4. USA: Pickle Partners Publishing. 2011b [1935]. ISBN 978-1-908692-27-6 (英语). 
  • Phipps, Ramsay Weston. The Armies of the First French Republic: Volume V The Armies Of The Rhine In Switzerland, Holland, Italy, Egypt, and The Coup D'Etat of Brumaire (1797–1799) 5. USA: Pickle Partners Publishing. 2011c [1939]. ISBN 978-1-908692-28-3 (英语). 
  • Rooney, David D. Sérurier: The Virgin of Italy. Chandler, David G. (编). Napoleon's Marshals. New York, N.Y.: Macmillan. 1987. ISBN 0-02-905930-5 (英语). 
  • Smith, Digby.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London: Greenhill. 1998. ISBN 1-85367-276-9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