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岘港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岘港
峴港市
Thành phố Đà Nẵng
沱㶞
直辖市
從上往下顺时针:美溪海灘、峴港諾富特酒店、瀚江大橋、五行山、巴拿山纜車
從上往下顺时针:美溪海灘、峴港諾富特酒店、瀚江大橋、五行山、巴拿山纜車
地图
峴港市在越南的位置
峴港市
峴港市
坐标:16°04′10″N 108°12′35″E / 16.0694°N 108.2097°E / 16.0694; 108.2097
国家 越南
地理分区南中部
直辖市岘港市
行政区划6郡、2县
政府
 • 类型人民议会制度
 • 行政机构岘港市人民委员会
 • 市委书记阮文广越南语Nguyễn Văn Quảng
 • 人民议会主席吴春胜
 • 人民委员会主席黎中征越南语Lê Trung Chinh
面积
 • 总计1,284.9 平方公里(496.1 平方英里)
人口(2019年4月1日)
 • 總計1,134,310人
 • 密度883人/平方公里(2,286人/平方英里)
时区越南标准时间UTC+7
邮政编码50xxx
電話區號236
ISO 3166码VN-DN
車輛號牌43
行政区划代码48
民族京族等37個民族
網站岘港市电子信息门户网站

xiàn港市越南语Thành phố Đà Nẵng城庯沱㶞發音:[ʔɗaː˨˩ naŋ˦ˀ˥] ),本名“tuónǎng”,华文世界习作“峴港”或“蜆港”,是越南南中部的中央直辖市。峴港是越南第四大城市,僅次于胡志明市河内市海防市,是越南中部重要的大城市。

地名

[编辑]

峴港本名為沱㶞,可能源自隋代海陰郡(農州)多農縣之名。在越南漢文古籍和法屬以後的國語字資料中,峴港的正式名稱一直是沱㶞。法國人則將沱㶞的法文名稱改作“土倫港”(Tourane)。二戰結束後,香港媒體曾將峴港譯作“大南”,而越南華裔將沱㶞譯作“峴港”[1]和“蜆港”[2]

岘港的另一个名字是“Cửa Hàn”,字面意为“瀚江河口”,俗名瀚口[3]。但根据历史学家武文佚(Võ Văn Dật)的说法,“Hàn”是因海南籍华人将蚬港读作“Hành Càng”或“Hàn Càng”得来的[4]

一般认为,沱㶞(Đà Nẵng)是越南语占语“da nak”一词的音译,意为“大河口”[5][6]。也有其他学者提出不同看法,如占族学者印拉萨拉认为沱㶞是占语“daknan”的音译,字面意思为“大水”;另一位占族学者萨卡雅(Sakaya)则认为可能来自孟高棉语族的“Dakdong”或“Da dong”,意为“河流”,又或者与拉格莱语中的“danang”一词有关,意为“河流源头”。[7]

地理

[编辑]

峴港市位於越南中部,陸地坐標範圍為北緯15°15'至16°40'、東經107°17'至108°20',東瀕南中國海,北接順化市,西和南接廣南省,北距首都河內766公里,南距胡志明市961公里,沿1號國道北距古都順化市101公里。峴港亦爲三大世界遺產古都順化会安古镇美山聖地的中點。峴港市為越南南北公路、鐵路、海路、航空交通樞紐,為越南西原地區寮國柬埔寨東北、泰國緬甸出海門戶。峴港前往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馬尼拉香港等區域主要經濟中心均為1,000-2,000公里。

峴港市陸地之四至點為:極北點蓮沼郡和協北坊,極西點和榮縣和北社,極南點和榮縣和姜社,極東點山茶郡壽光坊。陸地以外,峴港市之海域包括黃沙群島(與中國大陸台灣存在領土主權爭議),位於北緯15°45'至17°15'、東經111°至113°,與廣治省順化市廣南省的海域平行,距廣義省理山島120海里。

歷史

[编辑]

岘港市建于公元192年,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占婆王国。

在巅峰时期,占婆的势力范围从今顺化市延伸到今头顿市。占婆国的首都(约875年至约1000年)因陀罗补罗位于广南省升平縣同阳村(距岘港约50公里)。

在岘港地区也有古老的占族城市Singhapura(意为“狮子之城”),该地点的位置已由考古确定,位于今茶嶠(越南语Trà Kiệu)村和美山附近。在这些地方仍然可以看到许多被毁的庙宇和塔楼。

10世纪后半叶,因陀罗补罗国王与定都华闾(在今河内附近)的大越发生冲突。[8]982年,大越前黎朝的開國皇帝黎桓派遣三位大使前往占婆,被拘留在因陀罗补罗。黎桓于是决定继续进攻占婆,并攻陷了因陀罗补罗,并杀死了占族国王波羅密首羅跋摩一世(《大越史記全書》稱之為“篦眉稅”)。由于这场战役中的失利,占婆最终在公元1000年左右放弃了因陀罗补罗。[9]

大越与占婆的冲突一直持续到11世纪后期,占婆被迫将其三个北部省份割让给李朝。此后不久,越南农民开始迁进原属占婆国的土地,将其开垦为稻田,并沿着狭窄的沿海平原不断地南移。大越的向南扩张持续了几个世纪,最终在15世纪末吞并了大部分占族地区。

“沱㶞”之名最早见于1555年的《烏州近錄》,在该书的第五卷记载:“松江祠:祠在思榮縣思客海門,並在廣南陀㶞海門。”

16世紀時,作為廣南阮主首都順化的外港會安,是一個小漁村,作為與周邊地區貿易的港口,曾與日本商人進行交易(南蠻貿易)。

1858年8月,法軍在拿破崙三世的命令下登陸並佔領,成為殖民地,並改名為「土伦港」(Tourane),但越南语汉字仍写作“沱㶞”。

1888年10月,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府以土伦港為總督直轄地,是越南的第三大城市(僅次於西貢市和河內市)。

1945年,越盟發動八月革命。為紀念反法人士蔡璠,曾一度改名“蔡璠市”,後恢復沱㶞之名。

1970年,美國空軍第421戰術戰鬥機中隊英语421st Tactical Fighter Squadron一架F-4E戰鬥機從峴港空軍基地起飛

越南共和國時代,峴港市主城区属于直辖市岘港市社,和荣县和城郊属于廣南省越南戰爭期間,現在的峴港國際機場曾經是美國空軍越南共和國空軍的主要基地,稱為峴港空軍基地英语Da Nang Air Base,該基地在戰爭期間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空軍基地之一,每天平均有2,595架飛機的交通運營,超過當時世界上任何其他機場和空軍基地,該基地也駐紮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師英语3rd Marine Division,1973年,美軍撤離峴港。

1975年3月,北越南越發動了順化-峴港戰役,峴港於3月30日落入共產黨軍隊手中。

1976年,越南南方共和国将广南省、广沱省和岘港市合并为廣南-峴港省,岘港市为该省的省辖市。

1982年12月9日,越南政府在西沙群岛设立黄沙县,划归广南-岘港省管辖[10],但西沙群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控制,黄沙县相关机构设在岘港市。

1990年5月5日,岘港市被评定为二级城市。

1996年11月6日,廣南-峴港省分拆成廣南省和直辖峴港市;新设立的岘港直辖市包括原岘港市和和荣县黄沙县1市2县,并重新划分为海洲郡莲沼郡清溪郡五行山郡山茶郡和荣县黄沙县5郡2县[11]

1997年1月23日,划定海洲郡莲沼郡清溪郡五行山郡山茶郡和荣县边界[12]

2003年7月15日,岘港市被评定为一级城市[13]

2005年8月5日,和荣县海洲郡析置锦荔郡[14]

2024年10月24日,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自2025年1月1日起,莲沼郡和明社部分区域划归清溪郡清溪西坊管辖[15]

行政區劃

[编辑]

峴港市下轄6郡2縣,市人民委员会位于海洲郡。

文化遺蹟

[编辑]

岘港市擁有眾多歷史文化遺蹟,如占婆博物館、高台教寺廟等。

氣候

[编辑]
峴港市
氣候圖表
 
 
96
 
 
25
19
 
 
33
 
 
26
20
 
 
22
 
 
29
22
 
 
27
 
 
31
23
 
 
63
 
 
33
25
 
 
87
 
 
34
26
 
 
86
 
 
34
25
 
 
103
 
 
34
26
 
 
350
 
 
32
24
 
 
613
 
 
30
23
 
 
366
 
 
27
22
 
 
199
 
 
25
19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英制單位換算
 
 
3.8
 
 
77
65
 
 
1.3
 
 
79
68
 
 
0.9
 
 
84
71
 
 
1.1
 
 
88
74
 
 
2.5
 
 
92
77
 
 
3.4
 
 
93
78
 
 
3.4
 
 
94
78
 
 
4.1
 
 
93
78
 
 
14
 
 
89
75
 
 
24
 
 
85
74
 
 
14
 
 
81
71
 
 
7.8
 
 
77
67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峴港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32.8
(91.0)
36.8
(98.2)
37.2
(99.0)
41.1
(106.0)
39.4
(102.9)
40.0
(104.0)
38.3
(100.9)
39.0
(102.2)
37.8
(100.0)
36.1
(97.0)
35.0
(95.0)
32.8
(91.0)
41.1
(106.0)
平均高温 °C(°F) 24.8
(76.6)
26.1
(79.0)
28.7
(83.7)
31.0
(87.8)
33.4
(92.1)
33.9
(93.0)
34.3
(93.7)
33.9
(93.0)
31.5
(88.7)
29.6
(85.3)
27.0
(80.6)
24.9
(76.8)
29.9
(85.8)
日均气温 °C(°F) 21.7
(71.1)
23.0
(73.4)
25.1
(77.2)
27.2
(81.0)
29.2
(84.6)
29.7
(85.5)
29.8
(85.6)
29.7
(85.5)
27.8
(82.0)
26.4
(79.5)
24.3
(75.7)
22.1
(71.8)
26.3
(79.3)
平均低温 °C(°F) 18.5
(65.3)
19.8
(67.6)
21.5
(70.7)
23.3
(73.9)
24.9
(76.8)
25.5
(77.9)
25.3
(77.5)
25.5
(77.9)
24.1
(75.4)
23.2
(73.8)
21.6
(70.9)
19.3
(66.7)
22.7
(72.9)
历史最低温 °C(°F) 8.9
(48.0)
7.8
(46.0)
11.1
(52.0)
7.8
(46.0)
18.9
(66.0)
20.0
(68.0)
17.8
(64.0)
21.4
(70.5)
20.9
(69.6)
12.2
(54.0)
7.2
(45.0)
11.1
(52.0)
7.2
(45.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96.2
(3.79)
33.0
(1.30)
22.4
(0.88)
26.9
(1.06)
62.6
(2.46)
87.1
(3.43)
85.6
(3.37)
103.0
(4.06)
349.7
(13.77)
612.8
(24.13)
366.2
(14.42)
199.0
(7.83)
2,044.5
(80.49)
平均降水天数 13.7 6.9 4.8 5.6 8.9 8.0 8.6 11.4 15.4 21.2 20.9 18.6 144.0
平均相對濕度(%) 83 83 83 82 79 76 75 77 81 84 84 84 81
月均日照時數 136.4 152.6 179.8 210.0 254.2 240.0 241.8 217.0 174.0 158.1 138.0 124.0 2,225.9
日均日照時數 4.4 5.4 5.8 7.0 8.2 8.0 7.8 7.0 5.8 5.1 4.6 4.0 6.1
数据来源:世界氣象組織 (聯合國)[16]

教育

[编辑]

經濟

[编辑]

岘港市以工業為主,出口海鮮、藤製家具、家用品、衣物等。近期往高科技產業發展,故設立峴港高科技園區

交通

[编辑]

峴港位於東西經濟走廊的末端。

機場

[编辑]

峴港國際機場位於市中心,是越南第三大國際機場

鐵路

[编辑]

旅游

[编辑]

岘港是越南中部重要交通枢纽,市內有峴港大教堂、美溪沙灘、婆那山越南语Bà Nà五行山、山茶半島、占婆雕刻博物館、漢江及龍橋等景点,半径100平方公里之内范围内可直达周邊城巿的占婆岛、錦南岛(Cẩm Nam)、会安古镇美山圣地顺化皇城啟定陵等著名景点。

居民

[编辑]

人口結構

[编辑]

1999年4月1日人口普查結果,峴港市共有684,846人,勞動年齡人口為413,460人,佔57.7%。至2019年4月1日,總人口為1,134,310人,位列越南全國直轄市中第39位,佔全國人口1.18%,人口密度為740人/平方公里,其中男性人口為558,982人,女性575,328人。城市居民人口為988,569人(87.2%),農村人口145,741人(12.4%)。

峴港市城市人口在五個直轄市中排名第三,位列胡志明市河內市之後,全國63省市中排名第五,位列平陽省同奈省胡志明市河內市之後。全市人口增長率略高於全國,2005-2011年間人口增長率為2.5%至3%,高於越南全國1%-1.2%,其中2010年更是高達3.6%,位列全國第三(僅次於平陽省同奈省),2015年為1.1%。峴港亦有大量在此學習工作的外來人口,移民比例正在增加。至少從2009年起,移民為峴港人口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峴港市城市化比率87.2%,是越南中部西原地區與全國最高的地區。女性平均預期壽命達77.4歲,男性為74.8歲。根據2009年人口普查,峴港嬰兒死亡率為9.9(每1,000位)。根據2019年人口普查,峴港每位婦女生育數為1.88人,低於維持穩定人口結構的替代生育水準(2.1人)。

民族

[编辑]

峴港市境內共有37個民族與外國人共同生活,其中京族人口最多為883,343人,華族2,974人,戈都族1,198人,其他人口較少的民族如岱依族224人、埃地族222人、芒族183人、嘉萊族154人,人口最少的民族遮羅族哈尼族西拉族俄都族均為1人。

宗教

[编辑]

截至2019年4月1日,峴港市全市有187,029人信仰9個不同宗教,其中147,220人信仰佛教,42,690人信仰大公教會,其餘3,730人信仰新教,3,249人信仰高臺教,53人信仰明師道、34人信仰巴哈伊、25人信仰和好教、19人信仰伊斯蘭教,最少為9人婆羅門教基督教宣道會於1911年在峴港成立越南首個新教教會。

注释

[编辑]
  1. ^ 《越南地圖集》(又名《越綿遼地圖集》),越南南圻中華總商會出版,1949年。
  2. ^ 見於二戰時越南華文資料。
  3. ^ 派部如西續錄 (PDF). 大南同文日報. 1907-05-30: 151 (中文(繁體)). 中圻派部列員自沱㶞(即俗名瀚口)下伊麻羅加火船 
  4. ^ Võ Văn Dật. Địa danh Đà Nẵng. www.erct.com. [2024-09-12]. 
  5. ^ Names of Đà Nẵng through periods of time. Danang People's Committee. 3 January 2004 [20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March 2012). 
  6. ^ Bùi Minh Quốc. Hỏi đáp về Quảng Nam-Đà Nẵ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Quảng Nam-Đà Nẵng]. 
  7. ^ Năm mới nói chuyện tên quê. Báo Đà Nẵng. [2020-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越南语). 
  8. ^ Lê Thành Khôi, Histoire du Vietnam, p.122, 141.
  9. ^ Ngô Vǎn Doanh, Champa, p.34; Ngô Vǎn Doanh, Mỹ Sơn Relics, p.75-76.
  10. ^ Quyết định 194-HĐBT năm 1982 về việc thành lập Huyện Hoàng Sa thuộc tỉnh Quảng Nam-Đà Nẵng do Hội đồng Bộ trưởng ban hành. [2020-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11. ^ Nghị quyết về việc chia và điều chỉnh địa giới hành chính một số tỉnh do Quốc Hội ban hành. [2017-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30). 
  12. ^ Nghị định 7/1997/NĐ-CP về việc thành lập đơn vị hành chính trực thuộc thành phố Đà Nẵng.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13. ^ Quyết định 145/2003/QĐ-TTg về việc công nhận thành phố Đà Nẵng là đô thị loại I do Thủ tướng Chính phủ ban hành. [2020-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14. ^ Nghị định 102/2005/NĐ-CP về việc thành lập phường, xã thuộc quận thanh khê và huyện Hoà Vang thành lập quận Cẩm Lệ, thành phố Đà Nẵng. [2017-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9). 
  15. ^ Nghị quyết số 1251/NQ-UBTVQH15 của UBTVQH về việc sắp xếp đơn vị hành chính cấp huyện, cấp xã của thành phố Đà Nẵng giai đoạn 2023 - 2025. 
  16. ^ World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 - Đà Nẵng. [2016-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