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後周代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澶州兵變
後周代漢
五代十国历史事件的一部分
日期950年12月~951年2月
地点
后汉境内北部地区
结果 后汉灭亡,后周建立
参战方
郭威 后汉
指挥官与领导者
郭威
郭崇威
曹威
慕容彦超
刘承祐
兵力
不详 不详

後周代漢[1][2][3],即郭威灭汉,是五代史上最后一次王朝更迭。

950年後汉隐帝劉承祐誅殺顧命大臣,族滅樞密使郭威一家,郭威憤怒之下率军自驻地邺都南下,在刘子陂与劉承祐的部隊决战并获胜,劉承祐死於亂軍之中。

郭威一度改立劉贇為帝,但最後還是在士兵的黃旗加身擁戴之下取代後漢,建立后周[4][5]

背景

[编辑]

948年3月10日,后汉高祖刘知远病死,临死前将自己的儿子刘承祐托付给了苏逢吉杨邠史弘肇郭威四人。[注 1]当年5月14日,杨邠、郭威等人先后被授予要职。[注 2]

在刘知远病重期间及病死之后,驻守永兴趙思綰于当年3月8日[注 3]、护国节度使兼中书令李守贞在西安于5月8日[注 4]、驻守凤翔王景崇于6月16日[注 5]先后起兵造反。由于之前前去平叛的将领之间有矛盾,导致战事迟迟没有进展[注 6],8月11日,郭威受诏前去平叛。[注 7]。在听取了冯道的计策之后,郭威开始试图收揽军心[注 8]。此后,郭威听取镇国节度使扈彦珂的建议[注 9],于当年9月,连同其他路平叛军进抵陕西[注 10]。期间,郭威与士兵同甘共苦,彻底收揽了包括李守贞的老部下在内的全体禁军的军心[注 11],以至于9月28日,郭威率部开到李守贞所在城下的时候,面对自己的老上司,禁军们的士气依旧非常高涨。[注 12]

949年7月30日,赵思绾被郭威等讨平。[注 13]8月9日,李守贞被郭威讨平。[注 14]12月,王景崇也被讨平。[注 15]

9月22日,郭威率部返回大梁,婉拒了汉隐帝赏赐的物品。[注 16]9月29日,四位顾命大臣之一的史弘肇兼任中书令,郭威兼任侍中。[注 17]

11月,军南侵,骑兵抵达邺都以及贝州北部地区。当月,汉隐帝派遣郭威、王峻率领禁军前往前线御敌。[注 18]

12月,听说后汉军队已经渡过黄河,辽军立刻撤退。当月4日,郭威军队开至邺都,王峻分兵前往镇州定州[注 19]11日,郭威所部来到邢州。[注 20]950年2月23日,郭威率部从边疆地区返回。[注 21]

950年4月,郭威被朝廷派往北部边境驻守,任命为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仍旧保有之前的枢密使职务。[注 22]5月22日,郭威启程前往邺都。[注 23]

汉隐帝的四位顾命大臣当中,杨邠管理政治,郭威掌管军队,史弘肇負責宮廷安全,此外还有不是顾命大臣的王章掌管税赋。[注 24]杨邠不屯私财,经常会把客人来送的礼物上缴国库[注 25]。在史弘肇管理下,京城的治安良好[注 26]。而掌管财政的王章则向国库内大肆聚敛,历来不喜欢文臣的他把大笔的财政预算全都拨给了军队[注 27]。皇帝的侍从们干预政事,太后的亲戚也来求官,被杨邠全部制止[注 28]。太后有一個老友的孩子来找史弘肇要一个军官的職位,史弘肇居然怒而斩之[注 29]

很受汉隐帝宠信的太后的弟弟李业,此前是武德使,他想趁宣徽使空出来的时候把这个职务揽到手。这个想法收到了汉隐帝和李太后的支持,结果被杨邠和史弘肇阻止,最终不了了之[注 30]。按照递补顺序,内客省使阎晋卿应该担任宣徽使,但也久久没有到任。枢密承旨聂文进、飞龙使后匡赞、翰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都受到了汉隐帝的宠信,但很长时间没有升官,也就对顾命大臣们颇有怨言。[注 31]刘铢从青州返回朝廷,但也很长时间没有封官,经常表示想把执政的顾命大臣们杀掉。[注 32]

汉隐帝刚刚结束三年丧期,开始大听音乐,并赏赐给伶人们锦袍、玉带。被赏赐的伶人来到史弘肇的官邸拜谢,结果被史弘肇以“士卒们边疆出生入死都没有得到这些东西,你们这些唱戏的有什么资格”为由把赏赐全部夺走上缴国库。[注 33]此外,顾命大臣们干涉的范围扩展到了汉隐帝的册立皇后的问题上。[注 34]不服管教的汉隐帝在听信了聂文进等人的谗言之后,准备处理掉这群顾命大臣。这一行动遭到李太后的反对,但是汉隐帝完全没有听进去。[注 35]12月23日,阎晋卿在得知汉隐帝的计划之后,认为这个计划根本行不通,于是就准备向史弘肇告密,但是史弘肇没有见他。[注 36]

经过

[编辑]

顾命大臣被杀

[编辑]

950年12月24日早晨,杨邠、史弘肇、王章上朝进入广政殿,周围突然冲出几十名士兵,将三人当场杀害。[注 37]聂文进随即在崇元殿向其他大臣宣布,“杨邠等人谋反,已经伏诛,大家一起庆贺吧!”随即汉隐帝又把各位将领召见至万岁殿大厅,对他们说道:“杨邠一直拿我当个孩子,现在我是你们的皇帝了,你们就不用担心别的事情烦扰你们了!”[注 38]随即汉隐帝又召见了前节度使们和刺史们,并派人杀光了杨邠等人的亲戚、党羽、仆从。[注 39]

步军都指挥使王殷早先一直受到史弘肇的优待,史弘肇死后,皇帝派供奉官孟业带着诏书直奔澶州和邺都,并命令镇宁节度使李洪义杀掉王殷,又命令邺都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杀掉郭威和王峻。[注 40]随后,汉隐帝又急诏征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平卢节度使符彦卿、永兴节度使郭从义、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匡国节度使薛怀让郑州防御使吴虔裕陈州刺史李谷入朝。[注 41]汉隐帝同时任命苏逢吉执掌政治、刘铢执掌开封府,是为马军都指挥使李洪建担任侍卫同事,阎晋卿担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注 42]

当时朝廷内外一片惊愕,苏逢吉虽然和史弘肇关系并不好,但是也没有预料到李业等人的行动。他私下说,“这次行动太仓促了,多问我一句,都不至于变成现在的样子。”[注 43]李业让刘铢杀光郭威和王峻的家人,刘铢不仅照办,而且连婴儿與幼童都没有放过[注 44]。李业同时让李洪建杀光王殷的家人,但是李洪建并没有照做,王殷的家人的生活秩序也没有被扰乱[注 45]

郭威南伐

[编辑]

950年12月25日,孟业赶到了澶州。李洪义担心王殷已经知道大梁发生的事情之后报复他,于是就把孟业交给了王殷。[注 46]王殷囚禁了孟业,让副使陈光穗带着信件前去找郭威。[注 47]郭威找来了枢密使魏仁浦商量对策[注 48],并在随后召见了郭崇威、曹威等将领,告知了杨邠等人的冤死事件经过,所有将领都感到非常震惊,并一致認為是汉隐帝身边的某些大臣搞的鬼[注 49]。翰林天文赵修劝郭威南伐,“清理掉皇上身边的小人”[注 50],郭威于是留下养子柴荣镇守邺都,自己率领大军于12月26日奔赴大梁[注 51]

汉隐帝得知郭威率军南下之后,和大臣们讨论发兵反击的事宜[注 52]。前任开封尹侯益建议称将郭威的家人放到城墙上招降郭威,郭威会不战而降[注 53]。但是这个计策被慕容彦超讥讽为“懦夫的计策”[注 54]。汉隐帝于是派遣侯益与阎晋卿、吴虔裕、前保大节度使张彦超等人率领禁军赶赴澶州[注 55]

27日,郭威所部抵达澶州,李洪义开门迎接。王殷率领自己的部队跟着郭威所部一起渡过黄河[注 56]。汉隐帝派遣太监鸗脱窥探郭威部队,被郭威抓获,并将一份奏折塞进了鸗脱的衣领里,让他回去转告汉隐帝,说“是我的部下不想杀我,陛下您身边有小人给您进献谗言,然后逼着我南伐。我求死不得,场面已经不归我控制。我过几天就会亲自请罪,如果我有罪,怎么可以逃过刑罚!但是如果有人在陛下面前污蔑我,那么希望陛下能够将那个人带到我的军阵之前杀掉,从而抚平军心,我就会立刻率军返回邺都。”[注 57]

12月28日,郭威军抵达滑州。29日,滑州守将、义成节度使宋延渥出城投降。[注 58]郭威将滑州的国库内的物品全部取出分发给将士,并且成功地进行了战前动员。王峻同时许诺,军队开进大梁城时,所有士兵大抢十天,军队士气瞬间高涨。[注 59]

12月29日,鸗脱返回大梁。先前汉隐帝打算亲征澶州,在得知郭威已经渡过黄河之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注 60]汉隐帝此时非常后悔,曾私下里对窦贞固说“当初行事太草率了”[注 61]。李业请求汉隐帝将府库打开,钱财用来赏赐士兵[注 62],得到批准后,禁军每人得钱二十缗,属军得钱十缗,家里有人在郭威军中的直接把钱给到他的家人手上,并让他们的家人写信诱降[注 63]

12月30日,郭威军抵达封丘,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注 64]。慕容彦超自恃骁勇,自荐声称可以抵挡郭威军,但在随后得知郭威所部将领名字后也开始害怕起来[注 65]。于是汉隐帝再次派遣军队抵挡郭威军,其中左神武统军袁嶬、前威胜节度使刘重进率领禁军其余部队前去与侯益部会合,慕容彦超率军驻扎于七里店[注 66]

刘子陂之战

[编辑]

950年12月31日,郭威军与后汉军在刘子陂相遇[注 67]。汉隐帝打算前往军中劳军,遭到了李太后的反对,太后破口大骂,認為是朝廷逼迫郭威造反,要皇帝向郭威示好,不要輕易行動。但是这并没能拦住汉隐帝[注 68]。当时郭威军士气高涨,太后叮嘱聂文进,让他随时保护好汉隐帝的安全,但聂文进却不以为然[注 69]。一直到当天傍晚,双方没有任何交战,汉隐帝回到住所。慕容彦超见状,再次大放厥词,声称获得胜利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注 70]

951年1月1日,汉隐帝还打算出去劳军,李太后费盡力气都没能拦住。[注 71]双方列阵之后,郭威告诫部下,只是來清君側的,不许伤害汉隐帝,不要轻举妄动。[注 72]一段时间之后,慕容彦超率领轻骑兵出击,郭崇威和前博州刺史李荣率领骑兵拦截。慕容彦超在战斗中从马上摔了下来,差点被俘虏[注 73]。慕容彦超带着残兵撤退,领出去的士兵战死一百多人,后汉军士气大减,纷纷开始向郭威投降[注 74]。侯益、吴虔裕、张彦超、袁嶬、刘重进也都偷偷派使者与郭威商谈投降事宜,被郭威都轰了回去。郭威让宋延渥返回后汉军阵地,去劝说汉隐帝来郭威军军营劳军,但是宋延渥来到后汉军军营前,看到里面乱作一团,害怕得退了回去[注 75]。到了当天傍晚,后汉军的一多半兵力都跑到了郭威军军营里[注 76]。慕容彦超及其部下十几人逃到了兖州[注 77]。当天晚上,整个后汉军营只剩下了住在七里寨的汉隐帝和三个宰相、从属官员几十人,其余人全部溃散[注 78]

汉隐帝被弑

[编辑]

1月2日早晨,郭威看见高坡上的后汉皇帝旗帜,于是脱去盔甲,下马赶了过去,结果只看到了一个空空荡荡的军营[注 79]。汉隐帝骑马就快要返回宫殿的时候,没有被原先委派驻守大梁的刘铢认出来,刘铢以“不可能没有其他的部下”为由,让守城士兵射杀了皇帝身边的几个随从[注 80]。汉隐帝只得逃往他处,进入西北方向的赵村时,追兵已到。郭威的下属们把藏进民宅的汉隐帝揪出来,没过多久汉隐帝就死在了乱兵之中(一作郭允明所杀)[注 81]。跟随汉隐帝的苏逢吉、阎晋卿、郭允明等人全部自杀;聂文进企图逃跑,被追兵当场砍死;李业逃往陕州,後匡赞奔往兖州[注 82]。郭威听到汉隐帝被杀之后痛哭失声,旋即率军返回大梁城,在试图从宣化门返回的时候,被刘铢所部射箭阻挡[注 83]。郭威随即率军从迎春门进城,随即返回自己家中,并派遣随行的曹州防御使何福进把守明德门[注 84]。根据之前的约定,郭威所部进入大梁城后四处劫掠,城中火光四起[注 85]。士兵们劫掠了前义成节度使白再荣的家,并杀掉了白再荣[注 86];吏部侍郎张允的家同样被劫掠一空,张允最终被冻死[注 87]。郭威军的劫掠行为受到了后汉右千牛卫大将军赵凤的阻止,城中一些地区得以保存[注 88]

1月3日,郭威捕获了刘铢和李洪建,并将二人囚禁了起来[注 89]。当日,郭威听从了王殷和郭崇威的建议,停止了部下的劫掠行动。[注 90]

当天,窦贞固和苏禹珪从七里寨逃回大梁,由于二人并没有参加此次的动乱,所以他们在被郭威找到之后随即官复原职[注 91]。有人建议按照曹魏高贵乡公曹髦的例子来安葬汉隐帝,郭威没有采纳[注 92]。太师冯道拜见郭威,双方像往日那样相互行礼[注 93]

黄旗加身

[编辑]

1月4日,郭威率领群臣百官拜见太后,提议立嗣[注 94]。太后下诰令百官在高祖弟河东节度使刘崇、忠武节度使刘信和隐帝的兄弟武宁节度使刘赟、开封府尹刘勋中选择新君。其中刘赟是刘崇的嫡长子,高祖养以为子。太后提议立刘赟为嗣[注 95]。郭威和王峻在万岁宫觐见李太后,请改立刘勋为嗣,被太后以刘勋有病在身为由拒绝[注 96]。郭威等人不信,太后让人把刘勋用卧榻抬了出来,众人才信服[注 97]。于是郭威和王峻等人策划立刘赟为皇帝的相关事宜[注 98]。1月6日,郭威率百官,上表请刘赟继承皇位,太后责令有关官员准备此事[注 99]。郭威让冯道、枢密直学士王度、秘书监赵上交前往徐州奉迎刘赟[注 100]

刘崇原本在得知隐帝死讯后有意率军前往开封争夺帝位,但得知自己的儿子将被拥立,就按兵不动。

1月7日,郭威率百官进言,皇帝登基后,请太后临朝听政[注 101]

1月9日,太后开始临朝听政,任命王峻为枢密使,袁嶬为宣徽院南使,王殷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郭崇威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曹威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陈州刺史李谷权判三司[注 102]

刘铢、李洪建及其党羽在闹市被斩首,二人的家人被郭威以“刘铢滅族我家,我又杀他全家,冤冤相報何時了”为由全部赦免[注 103]。王殷多次为李洪建请求免死,郭威不听[注 104]。後匡赞跑到兖州,被慕容彦超抓住送回大梁[注 105]。李业跑到陕州,他的哥哥、保义节度使李洪信都不敢窝藏他。李业转而跑向晋阳,途经绛州的时候,被当地强盗杀死,身上钱财被劫掠一空[注 106]

当天,镇州邢州传回消息,辽世宗率领万人大军南侵,借助后汉军中叛徒的帮助攻下了内丘城,内丘城遭到屠城,几天后饶阳城也被攻陷[注 107]。李太后下令让郭威率军阻击辽军,政事委任窦贞固、苏禹珪、王峻三人操办,军事交给王殷[注 108]

1月11日,郭威率军从大梁出发[注 109],1月29日,郭威所部抵达黄河边,郭威率众渡过黄河,在澶州安营[注 110]。1月30日早晨,军队正要出发,突然有数千官兵开始骚动。郭威命令关闭营门,骚动的将士们翻屋而入,撕黄旗披在郭威身上,全体将士对着郭威高呼万岁,军队也转而向南开进[注 111]。郭威于是向李太后上书,请求供奉后汉皇室宗庙,将李太后当做母亲一样侍奉[注 112]

2月2日,郭威军进入韦城,郭威下诏书抚慰大梁的官兵和百姓,并且要求士兵不要有任何的劫掠行为[注 113]

2月4日,郭威军来到七里店,窦贞固率领群臣百官前来迎接,并且劝郭威称帝。当天郭威在皋门村安营[注 114]

此时的刘赟已经来到了宋州,王峻和王殷听说郭威军在澶州的事情后,立刻派郭崇威率领七百名骑兵前去拦截刘赟,并且派遣前申州刺史马铎前往许州巡防[注 115]。郭崇威突然出现在宋州,这让刘赟大吃一惊。刘赟连忙跑到城楼上质问郭崇威,郭崇威回应说“澶州发生军变,郭威让我来这里给您当护卫。”[注 116]刘赟让郭崇威进城,郭崇威怕有诈,不敢进去。经过冯道劝说之后,郭崇威才来到城楼上与刘赟会面。会面中,郭崇威向刘赟传达了郭威的旨意[注 117]。没过多久,郭崇威撤出来,刘赟的部下董裔让刘赟指使身边的部将张令超率军立刻清理掉郭崇威的部队,刘赟犹豫不决,最终也没有采纳[注 118]。当天晚上,张令超带着刘赟身边几乎所有的部队,跟着郭崇威出了城,刘赟大为恐惧[注 119]

郭威给刘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是军队强行让他当皇帝的,现在先让冯道回来,留着赵上交和王度继续在刘赟身边[注 120]。冯道随后离开,刘赟的部下贾贞想要杀掉冯道,被刘赟拦住了。没过多久,刘赟一行被请出了城,贾贞和董裔就随即被郭崇威杀掉[注 121]

2月5日,李太后下令,将刘赟废为湘阴公[注 122]。2月12日,郭威正式登基,后汉灭亡,后周建立[注 123]

影響

[编辑]

郭威灭汉導致後漢滅亡,及五代最後的一個王朝——後周的建立。

不过,郭威灭汉及之后杀死刘赟也致使刘崇在得知刘赟死讯后称帝建立北漢正式代替後漢,使中國北方增加一个割据政权,且北汉与契丹联合,使契丹勢力得以进入中原範圍。郭威灭汉也象徵五代十國踏入一個新的階段,但後周作为中原政权同時要面對南北外患的局面。後周因此更需要通過南征北伐鞏固政权,這亦為未來宋朝的統一奠下基礎。

注释

[编辑]
  1. ^ 《资治通鉴·后汉纪二·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中·乾祐元年戊申》:帝大渐,杨邠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忠武节度使刘信,立遣之镇。信不得奉辞,雨泣而去。帝召苏逢吉、杨邠、史弘肇、郭威入受顾命,曰:“余气息微,不能多言。承祐幼弱,后事托在卿辈。”
  2. ^ 壬午,制以枢密使杨邠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枢密使如故,以副枢密使郭威为枢密使,又加三司使王章同平章事。
  3.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乾佑元年戊申》:癸酉,至长安,永兴节度副使安友规、巡检乔守温出迎王益,置酒于客亭。思绾前白曰:“壕寨使已定舍馆于城东。今将士家属皆在城中,欲各入城挈家诣城东宿。”友规等然之。时思绾等皆无铠仗,既入西门,有州校坐门侧,思绾遽夺其剑斩之。其徒因大譟,持白梃,杀守门者十馀人,分遣其党守诸门。思绾入府,开库取铠仗给之,友规等皆逃去。思绾遂据城,集城中少年,得四千馀人,缮城隍,葺楼堞,旬日间,战守之具皆备。
  4.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乾佑元年戊申》:是日,邠、泾、同、华四镇俱上言护国节度使兼中书令李守贞与永兴、凤翔同反。
  5.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乾佑元年戊申》:乙酉,王景崇遣使请降于蜀,亦受李守贞官爵。高从诲既与汉绝,北方商旅不至,境内贫乏,乃遣使上表谢罪,乞修职贡。诏遣使尉抚之。
  6.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乾佑元年戊申》:自河中、永兴、凤翔三镇拒命以来,朝廷继遣诸将讨之。昭义节度使常思屯潼关,白文珂屯同州,赵晖屯咸阳。惟郭从义、王峻置栅近长安,而二人相恶如水火,自春徂秋,皆相持莫肯攻战。
  7.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乾佑元年戊申》:帝患之,欲遣重臣临督。壬午,以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诸军皆受威节度。
  8.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乾佑元年戊申》:威将行,问策于太师冯道。道曰:“守贞自谓旧将,为士卒所附,愿公勿爱官物,以赐士卒,则夺其所恃矣。”威从之。由是众心始附于威。
  9.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乾佑元年戊申》:郭威与诸将议攻讨,诸将欲先取长安、凤翔。镇国节度使扈彦珂曰:“今三叛连衡,推守贞为主,守贞亡,则两镇自破矣。若舍近而攻远,万一王、赵拒吾前,守贞掎吾后,此危道也。”威善之。
  10.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乾佑元年戊申》:于是威自陕州,白文珂及宁江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刘词自同州,常思自潼关,三道攻河中。
  11.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乾佑元年戊申》:威抚养士卒,与同苦乐,小有功辄厚赏之,微有伤常亲视之。士无贤不肖,有所陈启,皆温辞色而受之。违忤不怒,小过不责。由是将卒咸归心于威。
  12.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乾佑元年戊申》:始,李守贞以禁军皆尝在麾下,受其恩施,又士卒素骄,苦汉法之严,谓其至则叩城奉迎,可坐而待之。既而士卒新受赐于郭威,皆忘守贞旧恩。己亥,至城下,扬旗伐鼓,踊跃诟譟,守贞视之失色。
  13.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隐皇帝上·乾佑二年己酉》:七月,甲辰,赵思绾释甲出城受诏,郭从义以兵守其南门,复遣还城。思绾求其牙兵及铠仗,从义亦给之。思绾迁延,收敛财贿,三改行期。从义等疑之,密白郭威,请图之,威许之。壬子,从义与都监、南院宣徽使王峻按辔入城,处于府舍,召思绾酌别,因执之,并常彦卿及其父兄部曲三百人,皆斩于市。
  14.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隐皇帝上·乾佑二年己酉》:甲寅,郭威攻河中,克其外郭。李守贞收馀众,退保子城。诸将请急攻之,威曰:“夫鸟穷则啄,况一军乎!涸水取鱼,安用急为!”壬戌,李守贞与妻及子崇勋等自焚,威入城,获其子崇玉等及所署宰相靖余、孙愿、枢密使刘芮、国师总伦等,送大梁,磔于市。
  15.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隐皇帝上·乾佑二年己酉》:赵晖急攻凤翔,周璨谓王景崇曰:“公曏与蒲、雍相表里,今二镇已平,蜀儿不足恃,不如降也。”景崇曰:“善,吾更思之。”后数日,外攻转急。景崇谓其党曰:“事穷矣,吾欲为急计。”乃谓其将公孙辇、张思练曰:“赵晖精兵,多在城北,来日五鼓前,尔二人烧城东门诈降,勿令寇入,吾与周璨以牙兵出北门突晖军,纵无成而死,犹胜束手。”皆曰:“善。”癸巳,未明,辇、思练烧东门请降,府牙火亦发。二将遣人诇之,景崇已与家人自焚矣。璨亦降。
  16.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隐皇帝上·乾佑二年己酉》:八月,戊戌,郭威至大梁,入见,帝劳之,赐金帛、衣服、玉带、鞍马,辞曰:“臣受命期年,仅克一城,何功之有!且臣将兵在外,凡镇安京师、供亿所须、使兵食不乏,皆诸大臣居中者之力也,臣安敢独膺此赐!请遍赏之。”又议加领方镇,辞曰:“杨邠位在臣上,未有茅土。且帷幄之臣,不可以弘肇为比。”九月,壬寅,遍赐宰相、枢密、宣徽、三司、侍卫使九人,与威如一。帝欲特赏威,辞曰;“运筹建画,出于庙堂;发兵馈粮,资于籓镇;暴露战斗,在于将士;而功独归臣,臣何以堪之!”
  17.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隐皇帝上·乾佑二年己酉》:乙巳,加威兼侍中,史弘肇兼中书令。
  18.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隐皇帝上·乾佑二年己酉》:十月,契丹寇河北,所过杀掠,节度使、刺史各婴城自守。游骑至贝州及鄴都之北境,帝忧之。己丑,遣枢密使郭威督诸将御之,以宣徽使王峻监其军。
  19.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隐皇帝上·乾佑二年己酉》:十一月,契丹闻汉兵渡河,乃引去。辛亥,郭威军至鄴都,令王峻分军趣镇、定。
  20. ^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隐皇帝上·乾佑二年己酉》:戊午,威至邢州。
  21.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甲申,郭威行北边还。
  22.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朝廷以契丹近入寇,横行河北,诸籓镇各自守,无扞御之者,议以郭威镇鄴都,使督诸将以备契丹。史弘肇欲威仍领枢密使,苏逢吉以为故事无之,弘肇曰:“领枢密使则可以便宜从事,诸军畏服,号令行矣。”帝卒从弘肇议。弘肇怨逢吉异议,逢吉曰:“以内制外,顺也;今反以外制内,其可乎!”壬午,制以威为鄴都留守、天雄节度使,枢密使如故。仍诏河北,兵甲钱谷,但见郭威文书立皆禀应。
  23.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庚子,郭威辞行,言于帝曰:“太后从先帝久,多历天下事,陛下富于春秋,有事宜禀其教而行之。亲近忠直,放远谗邪,善恶之间,所宜明审。苏逢吉、杨邠、史弘肇皆先帝旧臣,尽忠徇国,愿陛下推心任之,必无败失。至于疆场之事,臣愿竭其愚驽,庶不负驱策。”帝敛容谢之。威至鄴都,以河北困弊,戒边将谨守疆场,严守备,无得出侵掠,契丹入寇,则坚壁清野以待之。
  24.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帝自即位以来,枢密使、右仆射、同平章事杨邠总机政,枢密使兼侍中郭威主征伐,归德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兼中书令史弘肇典宿卫,三司使、同平章事王章掌财赋。
  25.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邠颇公忠,退朝,门无私谒,虽不却四方馈遗,有馀辄献之。
  26.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弘肇督察京城,道不拾遗。
  27.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是时承契丹荡覆之馀,公私困竭,章捃摭遗利,吝于出纳,以实府库。属三叛连衡,宿兵累年而供馈不乏。及事平,赐予之外,尚有馀积,以是国家粗安。章聚敛刻急。旧制,田税每斛更输二升,谓之“雀鼠耗”,章始令更输二斗,谓之“省耗”;旧钱出入皆以八十为陌,章台令入者八十,出者七十七,谓之“省陌”;有犯盐、麹、酒麹之禁,锱铢涓滴,罪皆死;由是百姓愁怨。章尤不喜文臣,尝曰:“此辈授之握算,不知纵横,何益于用!”俸禄皆以不堪资军者给之,吏已高其估,章更增之。
  28.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帝左右嬖倖浸用事,太后亲戚亦干预朝政,邠等屡裁抑之。
  29.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太后有故人子求补军职,弘肇怒而斩之。
  30.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武德使李业,太后之弟也,高祖使掌内帑,帝即位,尤蒙宠任。会宣徽使阙,业意欲之,帝及太后亦讽执政;邠、弘肇以为内使迁补有次,不可以外戚超居,乃止。
  31.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内客省使阎晋卿次当为宣徽使,久而不补。枢密承旨聂文进、飞龙使后匡赞、翰林茶酒使郭允明皆有宠于帝,久不迁官,共怨执政。
  32.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刘铢罢青州归,久奉朝请,未除官,常戟手于执政。
  33.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帝初除三年丧,听乐,赐伶人锦袍、玉带。伶人诣弘肇谢,弘肇怒曰:“士卒守边苦战,犹未有以赐之,汝曹何功而得此!”皆夺以还官。
  34.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帝欲立所幸耿夫人为后,邠以为太速。夫人卒,帝欲以后礼葬之,邠复以为不可。帝年益壮,厌为大臣所制。邠、弘肇尝议事于帝前,帝曰:“审图之,勿令人有言!”邠曰:“陛下但禁声,有臣等在。”
  35.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帝积不能平,左右因乘间谮之于帝云:“邠等专恣,终当为乱。”帝信之。尝夜闻作坊锻声,疑有急兵,达旦不寐。司空、同平章事苏逢吉既与弘肇有隙,知李业等怨弘肇,屡以言激之。帝遂与业、文进、匡赞、允明谋诛邠等,议既定,入白太后。太后曰:“兹事何可轻发!更宜与宰相议之。”业时在旁,曰:“先帝尝言,朝廷大事不可谋及书生,懦怯误人。”太后复以为言,帝忿曰:“国家之事,非闺门所知!”拂衣而出。
  36.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乙亥,业等以其谋告阎晋卿,晋卿恐事不成,诣弘肇第欲告之,弘肇以他故辞不见。
  37.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丙子旦,邠等入朝,有甲士数十自广政殿出,杀邠、弘肇、章于东庑下。
  38.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文进亟召宰相、朝臣班于崇元殿,宣云:“邠等谋反,已伏诛,与卿等同庆!”又召诸军将校至万岁殿庭,帝亲谕之,且曰:“邠等以稚子视朕,朕今始得为汝主,汝辈免横忧矣!”皆拜谢而退。
  39.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又召前节度使、刺史等升殿谕之,分遣使者帅骑收捕邠等亲戚、党与、傔从,尽杀之。
  40.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弘肇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尤厚,邠等死,帝遣供奉官孟业赍密诏诣澶州及鄴都,令镇宁节度使李洪义杀殷,又令鄴都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步军都指挥使真定曹威杀郭威及监军、宣徽使王峻。
  41.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又急诏征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平卢节度使符彦卿、永兴节度使郭从义、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匡国节度使薛怀让、郑州防御使吴虔裕、陈州刺史李谷入朝。
  42.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以苏逢吉权知枢密院事,前平卢节度使刘铢权知开封府,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洪建权判侍卫同事,内侍省使阎晋卿权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43.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时中外人情忧骇,苏逢吉虽恶弘肇,而不预李业等谋,闻变惊愕,私谓人曰:“事太匆匆,主上倘以一言见问,不至于此。”
  44.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业等命刘铢诛郭威、王峻之家,铢极其惨毒,婴孺无免者。
  45.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命李洪建诛王殷之家,洪建但使人守视,仍饮食之。
  46.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丁丑,使者至澶州,李洪义畏懦,虑王殷已知其事,不敢发,乃引孟业见殷。
  47.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殷囚业,遣副使陈光穗以密诏示郭威。
  48.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威召枢密使魏仁浦,示以诏书曰:“奈何?”仁浦曰:“公,国之大臣,功名素著,加之握强兵,据重镇,一旦为群小所构,祸出非意,此非辞说所能解。时事如此,不可坐而待死。”
  49.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威乃召郭崇威、曹威及诸将,告以杨邠等冤死及有密诏之状,且曰:“吾与诸公,披荆棘,从先帝取天下,受托孤之任,竭力以卫国家,今诸公已死,吾何心独生!君辈当奉行诏书,取吾首以报天子,庶不相累。”郭崇威等皆泣曰:“天子幼冲,此必左右群小所为,若使此辈得志,国家其得安乎!崇威愿从公入朝自诉,荡涤鼠辈以清朝廷,不可为单使所杀,受千载恶名。”
  50.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翰林天文赵修已谓郭威曰:“公徒死何益!不若顺众心,拥兵而南,此天启也。”
  51.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郭威乃留其养子荣镇鄴都,命郭崇威将骑兵前驱,戊寅,自将大军继之。
  52.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帝闻郭威举兵南向,议发兵拒之。
  53.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前开封尹侯益曰:“鄴都戍兵家属皆在京师,官军不可轻出,不若闭城以挫其锋,使其母妻登城招之,可不战而下也。”
  54.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慕容彦超曰:“侯益衰老,为懦夫计耳。”
  55.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帝乃遣益及阎晋卿、吴虔裕、前保大节度使张彦超将禁军趣澶州。
  56.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是日,郭威已至澶州,李洪义纳之。王殷迎谒恸哭,以所部兵从郭威涉河。
  57.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帝遣内养鸗脱觇郭威,威获之,以表置鸗脱衣领中,使归白帝曰:“臣昨得诏书,延颈俟死。郭崇威等不忍杀臣,云此皆陛下左右贪权无厌者谮臣耳,逼臣南行,诣阙请罪。臣求死不获,力不能制。臣数日当至阙庭。陛下若以臣为有罪,安敢逃刑!若实有谮臣者,愿执付军前以快众心,臣敢不抚谕诸军,退归鄴都!”
  58.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庚辰,郭威趣滑州。辛巳,义成节度使宋延渥迎降。
  59.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郭威取滑州库物以劳将士,且谕之曰:“闻侯令公已督诸军自南来,今遇之,交战则非入朝之义,不战则为其所属。吾欲全汝曹功名,不若奉行前诏,吾死不恨!”皆曰:“国家负公,公不负国,所以万人争奋。如报私仇,侯益辈何能为乎!”王峻徇于众曰:“我得公处分,俟克京城,听旬日剽掠。”众皆踊跃。
  60.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辛巳,鸗脱至大梁。前此帝议自往澶州,闻郭威已至河上而止。
  61.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帝甚有悔惧之色,私谓窦贞固曰:“属者亦太草草。”
  62.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李业等请倾府库以赐诸军,苏禹珪以为未可,业拜禹珪于帝前,曰:“相公且为天子勿惜府库!”
  63.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乃赐禁军人二十缗,下军半之,将士在北者给其家,仍使通家信以诱之。
  64.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壬午,郭威军至封丘,人情忷惧。太后泣曰:“不用李涛之言,宜其亡也!”
  65.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慕容彦超恃其骁勇,言于帝曰:“臣视北军犹蠛蠓耳,当为陛下生致其魁!”退,见聂文进,问北来兵数及将校姓名,颇惧,曰:“是亦剧贼,未易轻也!”
  66.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帝复遣左神武统军袁嶬、前威胜节度使刘重进等帅禁军与侯益等会屯赤冈。彦超以大军屯七里店。
  67.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癸未,南、北军遇于刘子陂。
  68.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帝欲自出劳军,太后曰:“郭威吾家故旧,非死亡切身,何以至此!但按兵守城,飞诏谕之,观其志趣,必有辞理,则君臣之礼尚全,慎勿轻出。”帝不从。
  69.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时扈从军甚盛,太后遣使戒聂文进曰:“大须在意!”对曰:“有臣在,虽郭威百人,可擒也!”
  70.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至暮,两军不战,帝还宫。慕容彦超大言曰:“陛下来日宫中无事,幸再出观臣破贼。臣不必与之战,但叱散使归营耳!”
  71.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甲申,帝欲再出,太后力止之,不可。
  72.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既陈,郭威戒其众曰:“吾来诛群小,非敢敌天子也,慎勿先动。”
  73.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久之,慕容彦超引轻骑直前奋击,郭崇威与前博州刺史李荣率骑兵拒之。彦超马倒,几获之。
  74.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彦超引兵退,麾下死者百馀人,于是诸军夺气,稍稍降于北军。
  75.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侯益、吴虔裕、张彦超、袁嶬、刘重进皆潜往见郭威,威各遣还营,又谓宋延渥曰:“天子方危,公近亲,宜以牙兵往卫乘舆,且附奏陛下,愿乘间早幸臣营。”延渥未至御营,乱兵云扰,不敢进而还。
  76.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比暮,南军多归于北。
  77.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慕容彦超与麾下十馀骑奔还兗州。
  78.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是夕,帝独与三相及从官数十人宿于七里寨,馀皆逃溃。
  79.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乙酉旦,郭威望见天子旌旗在高阪上,下马免胄往从之,至则帝已去矣。
  80.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帝策马将还宫,至玄化门,刘铢在门上,问帝左右:“兵马何在?”因射左右。
  81.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帝回辔,西北至赵村,追兵已至,帝下马入民家,为乱兵所弑。
  82.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苏逢吉、阎晋卿、郭允明皆自杀。聂文进挺身走,军士追趕斩之。李业奔陕州,後匡赞奔兗州。
  83.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郭威闻帝遇弑,号恸曰:“老夫之罪也!”威至玄化门,刘铢雨射城外。
  84.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威自迎春门入,归私第,遣前曹州防御使何福进将兵守明德门。
  85.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诸军大掠,通夕烟火四发。
  86.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军士入前义成节度使白再荣之第,执再荣,尽掠其财,既而进曰:“某等昔尝趋走麾下,一旦无礼至此,何面目复见公!”遂刎其首而去。
  87.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吏部侍郎张允,家赀以万计,而性吝,虽妻亦不之委,常自系众钥于衣下,行如环佩。是夕,匿于佛殿藻井之上,登者浸多,板坏而坠,军士掠其衣,遂以冻卒。
  88.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右千牛卫大将军枣强赵凤曰:“郭侍中举兵,欲诛君侧之恶以安国家耳;而鼠辈敢尔,乃贼也,岂侍中意邪!”执弓矢,踞胡床,坐于巷首,掠者至,辄射杀之,里中皆赖以全。
  89.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丙戌,获刘铢、李洪建,囚之。
  90.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王殷、郭崇威言于郭威曰:“不止剽掠,今夕止有空城耳。”威乃命诸将分部禁止掠者,不从则斩之。至晡,乃定。
  91.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窦贞固、苏禹珪自七里寨逃归,郭威使人访求得之,寻复其位。贞固为相,值杨、史弄权,李业等作乱,但以凝重处其间,自全而已。
  92.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郭威命有司迁隐帝梓宫于西宫。或请如魏高贵乡公故事,葬以公礼。威不许,曰:“仓猝之际,吾不能保卫乘舆,罪已大矣,况敢贬君乎!”
  93.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太师冯道帅百官谒见郭威,威见,犹拜之,道受拜如平时,徐曰:“侍中此行不易!”
  94.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丁亥,郭威帅百官诣明德门起居太后,且奏称:“军国事殷,请早立嗣君。”
  95.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太后诰称:“郭允明弑逆,神器不可无主。河东节度使崇,忠武节度使信,皆高祖之弟;武宁节度使赟,开封尹勋,高祖之子。其令百官议择所宜。”赟,崇之子也,高祖爱之,养视如子。
  96.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郭威、王峻入见太后于万岁宫,请以勋为嗣。太后曰:“勋久赢疾不能起。”
  97.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威出谕诸将,诸将请见之,太后令左右以卧榻举之示诸将,诸将乃信之。
  98.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于是郭威与峻议立赟。
  99.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己丑,郭威帅百官表请以赟承大统。太后诰所司,择日,备法驾迎赟即皇帝位。
  100.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郭威奏遣太师冯道及枢密直学士王度、秘书监赵上交诣徐州奉迎。
  101.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庚寅,郭威帅百官上言:“比皇帝到阙,动涉浃旬,请太后临朝听政。”
  102.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壬辰,太后始临朝,以王峻为枢密使,袁嶬为宣徽南院使,王殷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郭崇威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曹威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陈州刺史李谷权判三司。
  103.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刘铢、李洪建及其党皆枭首于市,而赦其家。郭威谓公卿曰:“刘铢屠吾家,吾复屠其家,怨仇反覆,庸有极乎!”由是数家获免。
  104.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王殷屡为洪建请免死,郭威不许。
  105.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後匡赞至兗州,慕容彦超执而献之。
  106.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李业至陕州,其兄保义节度使洪信不敢匿于家。业怀金将奔晋阳,至绛州,盗杀之而取其金。
  107.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镇州、刑州奏:“契丹主将数万骑入寇,攻内丘,五日不克,死伤其众。有戍兵五百叛应契丹,引契丹入城,屠之,又陷饶阳。”
  108.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太后敕郭威将大军击之,国事权委窦贞固、苏禹珪、王峻,军事委王殷。
  109.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十二月,甲午朔,郭威发大梁。
  110.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壬子,郭威渡河,馆于澶州。
  111.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癸丑旦,将发,将士数千人忽大噪。威命闭门,将士逾垣登屋而入曰:“天子须侍中自为之,将士已与刘氏为仇,不可立也!”或裂黄旗以被威体,共扶抱之,呼万岁震地,因拥威南行。
  112.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威乃上太后笺,请奉汉宗庙,事太后为母。
  113.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丙辰,至韦城,下书抚谕大梁士民,以昨离河上,在道秋毫不犯,勿有怀疑。
  114.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戊午,威至七里店,窦贞固帅百官出迎拜谒,因劝进。威营于皋门村。
  115.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武宁节度使赟已至宋州,王峻、王殷闻澶州军变,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将七百骑往拒之,又遣前申州刺史马鐸将兵诣许州巡检。
  116.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崇威忽至宋州,陈于府门外,赟大惊,阖门登楼诘之。对曰:“澶州军变,郭公虑陛下未察,故遣崇威来宿卫,无他也。”
  117.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赟召崇威,崇威不敢进。冯道出与崇威语,崇威乃登楼,赟执崇威手而泣。崇威以郭威意安谕之。
  118.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少顷,崇威出,时护圣指挥使张令超帅部兵为赟宿卫,徐州判官董裔说赟曰:“观崇威视瞻举措,必有异谋。道路皆言郭威已为帝,而陛下深入不止,祸其至哉!请急召张令超,谕以祸福,使夜以兵动崇威,夺其兵。明日,掠睢阳金帛,募士卒,北走晋阳。彼新定京邑,未暇追我,此策之上也!”赟犹豫未决。
  119.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是夕,崇威密诱令超,令超帅众归之。赟大惧。
  120.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郭威遗赟书,云为诸军所迫,召冯道先归,留赵上交、王度奉侍。
  121.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道辞行,赟曰:“寡人此来所恃者,以公三十年旧相,故无疑耳。今崇威夺吾卫兵,事危矣,公何以为计?”道默然。客将贾贞数目道,欲杀之。赟曰:“汝辈勿草草,此无预冯公事。”崇威迁赟于外馆,杀其腹心董裔、贾贞等数人。
  122. ^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己未,太后诰,废赟为湘阴公。
  123. ^ 《资治通鉴·后周纪一·太祖圣神恭肃文孝皇帝上·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汉太后下诰,授监国符宝,即皇帝位。

參考

[编辑]
  1. ^ 《中華文化百科全書》-第11卷
  2. ^ 《讀二十五史蠡述》.李澄宇.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5
  3. ^ 商文立.《比較地方政治制度》
  4. ^ 本条目翻译并整理自《资治通鉴·后汉纪二·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中·乾祐元年戊申》、《资治通鉴·后汉纪三》、《资治通鉴·后汉纪四》以及《资治通鉴·后周纪一》。
  5. ^ 西历时间整理自中国旧历转换器. 中央研究院. [2013-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