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修订间差异

坐标25°2′17.03″N 121°30′48.91″E / 25.0380639°N 121.5135861°E / 25.0380639; 121.513586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Sabrinachang628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4行: 第4行:
|other_name =Taipei First Girls High School
|other_name =Taipei First Girls High School
|image =[[File:Tfg logo template class 70.gif|220px]]
|image =[[File:Tfg logo template class 70.gif|220px]]
|motto =公、誠、勤毅<br />正、強、淑(日時期)
|motto =公、誠、勤毅<br />正、強、淑(日時期)
|established =
|established =
|type =
|type =
第32行: 第32行:


== 校史 ==
== 校史 ==
===日時期===
===日時期===
* 1904年([[明治]]34年),日人籌設「'''[[台灣台北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三附屬高等女學校'''」。
* 1904年([[明治]]34年),日人籌設「'''[[台灣台北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三附屬高等女學校'''」。
* 1907年,改名為「'''臺灣總督府中學校附設高等女學校'''」,
* 1907年,改名為「'''臺灣總督府中學校附設高等女學校'''」,
第64行: 第64行:


=== 歷任校長 ===
=== 歷任校長 ===
==== 日時期 ====
==== 日時期 ====
* 第一任:[[尾田信直]](1907~1918)
* 第一任:[[尾田信直]](1907~1918)
* 第二任:[[秋吉音治]](1919~1921)
* 第二任:[[秋吉音治]](1919~1921)
第86行: 第86行:
* 第十八任:[[周韞維]](2005~2009)
* 第十八任:[[周韞維]](2005~2009)
* 第十九任:[[張碧娟]](2009~2014)
* 第十九任:[[張碧娟]](2009~2014)
* 第二十任:[[楊世瑞]](2014~
* 第二十任:[[楊世瑞]](預定2014年8月接任)


== 影響 ==
== 影響 ==
第147行: 第147行:


* '''三石'''
* '''三石'''
** '''正強淑碑''':原立於1934年,上銘有「正強淑」三字校訓的漢字及日文字對照。[[日時期]]置於學校正門口小花圃,學生進校門時須向其行禮;現置於竹林內。
** '''正強淑碑''':原立於1934年,上銘有「正強淑」三字校訓的漢字及日文字對照。[[日時期]]置於學校正門口小花圃,學生進校門時須向其行禮;現置於竹林內。
** '''公誠勤毅碑''':立於1998年。「公誠勤毅」校訓為江學珠校長所訂。
** '''公誠勤毅碑''':立於1998年。「公誠勤毅」校訓為江學珠校長所訂。
** '''菁圃石''':立於1989年。取自詩經「菁菁者莪」,樂見賢才之意。
** '''菁圃石''':立於1989年。取自詩經「菁菁者莪」,樂見賢才之意。
第515行: 第515行:
=== 鬼故事 ===
=== 鬼故事 ===
由於校內光復樓較為陰暗,久而久之在學校裡便流傳著以光復樓為背景的鬼故事。
由於校內光復樓較為陰暗,久而久之在學校裡便流傳著以光復樓為背景的鬼故事。
* 有一天,一位學生留校晚自習,準備回家時去上廁所。要回教室時,發現廁所的門打不開。她很緊張地大聲求救,就有一位同學來幫她開門。她很高興,想說把那位同學的學號記起來,明天再好好答謝她,沒想到一看發現她的學號竟然是紫色的。「學妹......以後要小心一點喔......」那位「學姐」說。知道撞鬼的學生嚇得不敢再看她一眼,馬上衝回教室。(註:現在的學號皆為金色,[[台灣日時期|日時期]]的學號為紫色)
* 有一天,一位學生留校晚自習,準備回家時去上廁所。要回教室時,發現廁所的門打不開。她很緊張地大聲求救,就有一位同學來幫她開門。她很高興,想說把那位同學的學號記起來,明天再好好答謝她,沒想到一看發現她的學號竟然是紫色的。「學妹......以後要小心一點喔......」那位「學姐」說。知道撞鬼的學生嚇得不敢再看她一眼,馬上衝回教室。(註:現在的學號皆為金色,[[台灣日時期|日時期]]的學號為紫色)


== 知名相關人士 ==
== 知名相關人士 ==
第606行: 第606行:
*[[高級中學]]
*[[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大學]]
*[[臺北市立大學]]
*[[:jp:旧制中等教育学校の一覧 (日本統治時代の台湾)|日時期台灣中等學校名單(日文)]]
*[[:jp:旧制中等教育学校の一覧 (日本統治時代の台湾)|日時期台灣中等學校名單(日文)]]
*[[日台共學制度]]
*[[日台共學制度]]
*[[單性別教育]]
*[[單性別教育]]
第627行: 第627行:
[[Category:1904年創建的教育機構]]
[[Category:1904年創建的教育機構]]
[[Category:中正區 (臺北市)|校]]
[[Category:中正區 (臺北市)|校]]
[[Category:台灣日時期學校建築]]
[[Category:台灣日時期學校建築]]

2014年5月29日 (四) 02:07的版本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File:Tfg logo template class 70.gif
地址100 臺北市中正區
建國里4鄰重慶南路一段165號
邮政编码100
其它名称Taipei First Girls High School
学区 中華民國
臺北市中正區
教育部學校代碼353303
校园面积26,459 平方米
校訓公、誠、勤毅
正、強、淑(日據時期)
校地面積26400 平方公尺
電話號碼+886-2-2382-0484
学校网址[1]
地图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Taipei First Girls High School,TFG),簡稱北一北一女一女中北一女中第一女中第一女高,舊稱台北第一高女。是臺灣首屈一指的女子中學,位於臺北市中正區的博愛特區,鄰近總統府司法院中央氣象局臺北市立大學。曾為北市六省中之一、台北市公立三大女子高中之一(另外兩所為中山女中景美女中)。

校門,右側可見著綠衣黑裙制服的該校學生。
近看北一女中校門

校史

日據時期

  • 1904年(明治34年),日人籌設「台灣台北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三附屬高等女學校」。
  • 1907年,改名為「臺灣總督府中學校附設高等女學校」,
  • 1909年9月,改名「台灣總督府高等女學校」。
  • 1917年,於臺南設立分校「臺灣總督府高等女學校分校」,稍後獨立設校。即今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 1919年,日本內閣發布「台灣教育令」,改名為「公立臺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
  • 1921年,改名為「台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
  • 1922年,「台灣教育」第2次修改頒布,第一女高開始招收台籍女生(日人:台人約47:3),學生必須絕頂優秀、家世顯赫,且通過競試篩選才能就讀。
  • 1923年,一女高率先開辦「女泳隊」,並於翌年開始舉辦臨海教學。
  • 1924年,清水儀六校長帶領學生攀登海拔3952公尺的台灣第一高峰「新高山」(玉山)攻頂成功,北一女學生成為台灣最早登上玉山的女學生。當時在台北新公園,放映學生登山實況的紀錄影片,根據報紙的轉述,前往觀看的市民高達三萬人,在當時造成轟動,並開啟台灣女性登高山活動的風氣之先。[2]
  •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開始實行皇民化運動,全校都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學生常要參加勞動服務,並施以學生軍事訓練。
  • 1945年,學校遭到轟炸,全校滿目瘡痍。校長伊藤仙藏在巡查校務時殉職。

戰後時期至今

終戰遣返日人後,將學生剩餘一百五十多人的台北第一高女、與餘數十人的第二高女、及剩十數人的第四高女合併成「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學」,有高中部及初中部。12月12日,國民政府任命胡琬如女士為戰後北一女第一位校長,北一女將此日訂為校慶。

  • 1948年,教育部長朱家驊率團來台視察,將北一女評為全中國39所優良示範中學之一。(台灣有兩校入選,另一所學校為台中一中。)
  • 1949年,開辦夜間部,至1953年結束。
  • 1950及1960年代間,接收建國中學師大附中(1983年重新招收女生以前)、市立女中高中部(今台北市立金華國中)等校之最末屆女生。
  • 1952年,制服由白衣黑裙改成綠衣黑裙[3]
  • 1954年,增設夜間部初中。
  • 1955年,增設夜間部高中、新店分部(高中、初中)。北一女少數的男性校友即是就讀新店分部之初中部,制服為綠上衣、卡其褲。
  • 1961年,為配合臺灣省政府教育廳頒佈的「省辦高中,市辦初中」政策,停辦初中部。(仍有補校初中)
  • 1964年,新店分部學校易名臺北縣立五峰初級中學(現新北市立五峰國民中學)。
  • 1967年,臺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同年7月改名「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 1968年,補校初中停招。
  • 1971年,增設空中補校,1973年停招。
  • 1980年,夜間部停止招生。
  • 1983年,開辦數理資優班,為全台灣最早成立的高中資優班之一。
  • 1999年,補習學校改名為進修學校,隔年停招。
  • 2004年,開辦人文社會資優班,為全國最早成立的人文社會資優班之一。

歷任校長

日據時期

民國時期

為任期最久、影響最重大的校長,為北一女奠下堅實的基礎以及今日的聲望,以至晚近有將她入祀孔廟之議。

影響

  • 早在數十年前,當同一世代的台灣社會,甚至多數女性本身,都還在以相夫教子、夫貴妻榮、母以子貴為女性的成功價值觀,北一女校友卻往往能與夫婿同樣在各自的專業領域追求自我實現(例如中央研究院院士迄今共出現5對夫妻檔、3對來自台灣的院士夫婦中,有2對是北一女校友及其夫婿)。
  • 根據該校校友會一項調查發現,70%以上的校友婚姻幸福,僅一成多失婚或不婚;打破一般人對高學歷、高成就女性的刻板印象。事業方面,北一女校友絕大多數皆為經濟獨立、學有專精的新時代職業婦女,校友就業率高達97%,超過60%擔任過行政主管[4]
  • 海內外最高學術機構中,最多生長於台灣的女性院士、會士,當年是從北一女校門走出,該校眾多校友在國內外各知名學府或研究機構,擔任教授或研究人員,或在工商業界、醫學界、文壇、政壇頭角崢嶸,以及在各種高度專業領域中服務社會,所以校友會在海內外均分支眾多興盛。

校呼


校歌

1953年~現在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於1953年開始至今使用的校歌:

1946年~1953年

臺灣省立台北第一女中於1946年開始至1953年使用的校歌:

1929年~1945年

台北州立台北第一高女校歌於1929年開始至1945年使用的校歌:

地下校歌《小草》

1970年代,台灣的校園民歌之一《小草》,在北一女中學生之間所流傳的地下校歌:

運動會歌


校內建築及景觀

校園平面圖極簡版(2011年6月)
  • 光復樓:臺北市定三級古蹟。建於1933年(昭和8年),與司令台連成一體,是各處室主要所在地以及高三教室。光復樓古色古香,但也陰暗潮濕,甚至相傳有鬼故事。建築呈L形,轉角處在二次大戰期間曾遭轟炸(伊藤仙藏校長即在該處罹難),故該處土質特別鬆軟,整棟建築因此以轉角處為最低點傾斜。傾斜程度在光復樓內,可用肉眼或滾動物體而輕易察覺(以講台最為明顯,即使將它推回靠牆,坐一段時間他仍然會滑出),建築中段的地面亦有裂縫。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建築物的情況曾引起學生恐慌,但校方請專人探勘後,認為光復樓尚可安全使用無虞,惟加蓋的第四層須拆除。四樓拆除工程於2010年七月開始動工,同年十二月七日正式完工。
  • 至善樓:校內最大的建築物,呈ㄇ字型。地下二樓、地上五樓。建築體連接到扇形廣場、中正樓(僅二樓)及學珠樓、室內溫水游泳池。容納天文科學教學用的天文台及星象室、電腦教室、各自然學科的實驗室、各科視聽教學教室、藝能科教室、高二及高一教室、教師辦公室,地下室有合作社、演講廳、社團練習教室。一至五樓皆有班級教室,五樓另有星象教室、美術教室、地科專科教室,四樓有國文專科教室、咖啡座等其他專科教室、三樓有各實驗室、設備組、生物及物理辦公室、專科教室、二樓有電腦教室、實驗室、資訊組,一樓輔導室、公民專科教室、教師會、資源教室等。地下一樓為合作社,吉他社辦兼軍護教室、游泳池看臺、地下二樓有演講廳、游泳池、停車場、口琴社辦、機房及童軍團部
  • 中正樓:一樓為教師辦公室,二、三樓為高一教室,四樓為高三教室,地下室為臨時圖書館及教師用托兒所。在廢除夜間部及補校之前,二、三、四樓曾為高一日校與夜間部及補校高一、二學生共同使用,後期中正樓四樓為補校高三教室。於2011年起,因應學珠樓新建工程,原位於地下室的社團教室改為臨時圖書館。
  • 明德樓:明德樓隔著操場,孤懸在校園的另一側,和其他大部分的建築物遙遙相對,與中央氣象局為鄰。為音樂科藝能教室及高一教室,地下室為國樂團練習的場地。1954年,明德樓東棟完工,其興建經費主要來自美援,原本為初中部教室,後為僑生宿舍,後再為教室。1983年明德樓西棟六間教室開始施工,隔年東棟再加整修,形成現在所見的建築。2009年增建電梯,於2010年完工。
  • 學珠樓:為舊圖書館拆除後,即將取而代之的新圖書資源大樓。預計2013年底完成主建築體。為地上六層地下二層之建築。地面以上有圖書館、資訊教室、視聽教室、會議場所等設施,地下室將主要作為社團辦公室之用。
  • 金字塔廣場:簡稱金廣,位於ㄇ字型至善樓的中間,地面舖瓷磚。廣場上有藍色的仿玻璃金字塔,可讓陽光傾洩至地下的溫水游泳池水面。
  • 扇形廣場:簡稱扇廣,為各項活動的重要據點。二樓為扇形的會議室。三樓為扇形的陽台,種有許多花草,暱稱空中花園。
  • 活動中心:可容納全校師生的活動中心,是三層樓的建築。同棟建築內附設熱食部,曾有水果部。地下室為樂儀旗隊、舞蹈性社團的雨天練習場地。
  • 操場:北一女雖然是台北市最早擁有PU跑道的公立高中之一,但是在下過雨後,操場的表面會與地面分離,形成大大小小突起的「泡泡」,因而有「泡泡操場」之稱。泡泡內有空氣,如踩在上面,泡泡會往旁邊移動而不會破裂。曾傳聞2003年暑假一場大雨過後,在學校練習的樂儀旗隊同學,在操場旁邊熱食部附近發現類似泥鰍的生物。經過2006年外包翻修(該年大隊接力比賽因此取消)、2009年的再次整修後,「泡泡操場」已成為歷史名詞,但操場仍然凹凸不平。
  • 小綠屋:已有30多年歷史,原為退休同仁聯誼會辦公室,2007年由家長會改建,坐落於菁圃旁邊,古色古香,裡面設置沙發及吧台,氣氛高雅。現為極光詩社社辦。
  • 菁圃:位於小綠屋的後方,為弦樂團、辯論社、漫畫研習社共用社辦,以及體能訓練室的所在地。
  • 三石
    • 正強淑碑:原立於1934年,上銘有「正強淑」三字校訓的漢字及日文字對照。日據時期置於學校正門口小花圃,學生進校門時須向其行禮;現置於竹林內。
    • 公誠勤毅碑:立於1998年。「公誠勤毅」校訓為江學珠校長所訂。
    • 菁圃石:立於1989年。取自詩經「菁菁者莪」,樂見賢才之意。

特色、傳統

制服

File:The girls' uniform of Taipei First Girls' High School.jpg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女生制服

不同於大部分的學校採用的淺色系上衣,北一女中的制服上衣為獨特又醒目的綠色。下半身則依季節和個人喜好搭配黑色百褶裙或黑色長褲。綠制服來自於民國41年,江學珠校長為安全考量,考慮以綠色上衣代替各校通行的白上衣,但許多老師以顏色太深不好看為由,群起反對。江校長於是召集新店分部跟校本部老師全體票決,結果以一票險勝,是為名噪一時的「一票制服」。到了現今,綠制服儼然成為北一女中的代表,因此學生們常被稱為「小綠綠」,學校也有了「綠園」、「綠洲」的別稱。

班級序

臺北市三所市立女子高中皆以文字作為班級排序,但各自有不同的文字順序。

  • 日間部班級: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公、誠、勤、毅、溫、良、恭、儉、讓、禮、樂、射、御、書、數、真、善、莊、敬、嚴、正。(莊敬嚴正已裁撤,接下來將因應政府政策逐年減班)
忠班為人文社會資優班,溫、良班為數理資優班(1983年成立數學資優班時為樂班)。
莊(於民國一百年第108屆)、敬、嚴、正班現已裁撤。
  • 夜間部班級:慎、思、明、辨、篤、行、寧、靜。已裁撤。
  • 進修補習學校班級:博、學、審、問、英、勇。已裁撤。

直屬學姊妹制

不同年級的學生,會認座號後四碼相同者(高一時同班同座號)為直屬學姊妹,由學姐主動去「認領」新入學的學妹。
直屬學姊會帶領直屬學妹適應學校生活,會彼此互相關心,甚至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只因為學號牽起了關係。
在社團及校隊也有學姊妹制。

班級日

每個月會有「班級日」的活動,由高一學妹主辦,邀請學姊回來參加。 班級日的日期是依照班級序來定(例:孝班日為每月二號)。

班呼

明德樓呼

明德樓孤懸於操場一端,班級數稀少,有一段時期只有高一的樂射御書四個班級。 而由此衍伸出專屬明德樓的明德呼,而樂射御書又稱為明德四秀。

公婆班、姊妹班

同年級間部分班級會互認公婆班、姊妹班。班級之間會互相關心、幫助。有些公婆班會編合呼,象徵彼此的情誼。

懷舊盃排球比賽

為學生自行發起的活動,由高二班際排球比賽的冠軍班主辦,於每年高二班際排球賽結束後舉行。
高二的學生以高一時的班級為單位組成隊伍參加比賽,以聯絡前同班同學之間的感情。

學生社團

北一女中的社團活動興盛,有超過五十個社團,性質各不相同,大略分為以下十類。

由於種種原因,而已經解散的社團:

桌友

在廢除補校前,共用書桌的日校與補校學生互稱桌友。許多人會在抽屜中留下紙條,與桌友交換上課及生活心得。通常日校同學的課本直接放在書桌的抽屜中,走廊上有鐵櫃供補校同學擺放課本,但感情較好的桌友們會各自使用一半,方便彼此上課的需求。

鬼故事

由於校內光復樓較為陰暗,久而久之在學校裡便流傳著以光復樓為背景的鬼故事。

  • 有一天,一位學生留校晚自習,準備回家時去上廁所。要回教室時,發現廁所的門打不開。她很緊張地大聲求救,就有一位同學來幫她開門。她很高興,想說把那位同學的學號記起來,明天再好好答謝她,沒想到一看發現她的學號竟然是紫色的。「學妹......以後要小心一點喔......」那位「學姐」說。知道撞鬼的學生嚇得不敢再看她一眼,馬上衝回教室。(註:現在的學號皆為金色,日據時期的學號為紫色)

知名相關人士

校長

家長會長

教師

校友

組織

行政




校長室 內有校長室及秘書室
教學事務處 內有教學組、註冊組、設備組、實驗研究組、特殊教育組
學生事務處 內有生活輔導組、學生活動組、課外活動組、體育運動組、衛生保健組
總務處 內有文書組、庶務組、出納組
輔導室 輔導室
圖書館 內有服務推廣組、資訊媒體組、系統管理師
教官室 教官室
人事室 人事室
會計室 會計室

校友會

  • 北一女校友三十年重聚:每一屆學生畢業三十年,亦即校友48歲那一年,校友會分別於該年的9月及12月,在南加州及台北,舉辦全屆大型重聚。二年後,畢業三十二年的校友滿50歲,校友會在北加州舉辦50歲重聚,以四天三夜輪船旅遊為主。校友畢業三十五年時,華府地區校友會則主辦景點觀光及晚會等重聚活動。
  • 台灣北一女校友會
  • 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
  • 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
  • 大華府地區北一女校友會
  • 中西部北一女校友會
  • 休士頓北一女校友會
  • 亞特蘭大北一女校友會
  • 大紐約地區北一女校友會
  • 綠會:日籍校友在日本成立之校友會,由於日籍校友均年事已高,於百年校慶完成任務後功成身退。
  • 日本北一女校友會
  • 大學校友會:北一女在台灣多數主要大學均有校友會運作。在部分大學成立北一女校友會(例如國立清華大學、部分海外地區),並與友校聯合舉辦活動;在部分大學則與建中共同組成建中北一女校友會(例如國立台灣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部分海外地區),簡稱建北會。

校友社團

腳注

  1. ^ 教育部統計處›各校基本資料庫檔案›九十九(2010-2011)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校別資料(不含進修學校) 99.12.30(內含教師人數、職員人數、學生人數)
  2. ^ 《第一高女森富美的玉山行》 - 《中國時報》 2008年9月10日。
  3. ^ 北一女中網站-校史-校服篇
  4. ^ 《北一女校友 7成婚姻很美滿》 - 《聯合晚報》 2003年12月10日。
  5. ^ 北一女中校歌(譜)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Template:省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