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夫迪夫
普罗夫迪夫 Пловдив Φιλιππούπολη Plowdiw Filibe | |
---|---|
城市 | |
Град на Пловдив | |
市區(上)和舊城區(下) | |
綽號:Градът на седемте хълма(保加利亚文) (七山之城) | |
格言:Древен и вечен(保加利亚文) (古老而永恆) | |
普罗夫迪夫在保加利亞的位置 | |
坐标:42°9′N 24°45′E / 42.150°N 24.750°E | |
國家 | 保加利亚 |
州 | 普罗夫迪夫州 |
自治市 | 普羅夫迪夫市 |
政府 | |
• 市長 | Иван Тотев (ГЕРБ) |
面积 | |
• 总计 | 101.981 平方公里(39.375 平方英里) |
海拔 | 130 公尺(430 英尺) |
人口(2015年3月15日) | |
• 總計 | 368,983人 |
• 密度 | 3,618人/平方公里(9,371人/平方英里) |
居民称谓 | Пловдивчанин/Пловдивчанка (拉丁化:Plovdivchanin/Plovdivchanka) |
时区 | EET(UTC+2) |
• 夏时制 | EEST(UTC+3) |
郵政號碼 | 4000 |
電話區號 | +359 32 |
車輛號牌 | РВ |
網站 | www |
普罗夫迪夫(保加利亚语:Пловдив、德語:Plowdiw、希臘語:Φιλιππούπολη,羅馬化:Filippoúpoli、土耳其語:Filibe)是保加利亚第二大城市和普罗夫迪夫州的首府,人口376,918人,以古老、多样的文化和六千年以上的历史而闻名,也是歐洲已知之最古老的城市。历史上,普罗夫迪夫还是古代色雷斯地区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
地理和交通
[编辑]普罗夫迪夫位于上色雷斯低地的马里查河两岸。保加利亚整个国家大部分地区都非常平坦,但普罗夫迪夫却以拥有七座山而闻名,其中一座在十九世纪初被毁坏。
有多条重要的道路在普罗夫迪夫交汇,其中一条经过埃迪尔内连接索菲亚与伊斯坦布尔,还有一条经过旧扎戈拉连接索菲亚与布尔加斯。普罗夫迪夫被认为是罗多彼山脉的门户,大多数前往那里的人都会选择这里作为出发点。
历史
[编辑]普罗夫迪夫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超過六千年的歷史,比罗马、雅典和君士坦丁堡的年代还要久远。此地最早的人类痕迹可以追溯到迈锡尼文明时代。
公元前342年,普罗夫迪夫被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腓力二世征服,并按照其个人的喜好改名为“菲利波波利”(Philippopolis)。随后,它从希腊独立,直到再次被归并入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时期,普罗夫迪夫被称为“Trimontium”并成为色雷斯省的首府。Trimontium是罗马帝国重要的道路交汇处,巴尔干半岛最大的军事通道就经过此地。罗马帝国时期是普罗夫迪夫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刻,修建了大量公共建筑、教堂、公共浴室和剧院等。如今,在这里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罗马时代建筑的遗址。
6世纪中叶,斯拉夫人移民到该地区。815年,普罗夫迪夫第一次成为了保加利亚的一部分。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普罗夫迪夫在保加利亚人与拜占庭人之间几易其手,直到1364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15世纪,“普罗夫迪夫”第一次出现,这个叫法来源于该城的古代名称“Pulpudeva”。
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普罗夫迪夫成为保加利亚人民族运动在东鲁米利亚地区的中心。在1878年普罗夫迪夫战役中,普罗夫迪夫被从奥斯曼统治下解放出来,并成为新成立的保加利亚公国的一部分。作为半独立的东鲁米利亚地区的首府,普罗夫迪夫大约有人口33,500人,其中保加利亚人占45%、希腊人占25%、土耳其人占21%、犹太人占6%、亚美尼亚人占3%。1885年,东鲁米利亚在保加利亚统一的潮流中最终加入了保加利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共产党统治期间,普罗夫迪夫是保加利亚民主运动的中心之一。
普罗夫迪夫曾于1981年、1985年和1991年三次举办过世界博览会。
经济
[编辑]普罗夫迪夫是重要的色雷斯农业区的中心,食品加工是当地最重要的工业产业。该城还生产机器、纺织品和化学制品。
普罗夫迪夫国际展览会始于1892年,是保加利亚和南欧最大的展览。
名人
[编辑]- 斯泰芙卡·科斯塔迪诺娃:女子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
- 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足球运动员
友好城市
[编辑]- 意大利罗马
- 土耳其布尔萨
- 捷克布尔诺
- 委内瑞拉巴伦西亚
-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 美国哥伦比亚 (南卡罗来纳州)
- 德国莱比锡
- 北马其顿奥赫里德
- 北马其顿库马诺沃
- 韩国大邱
- 格鲁吉亚库塔伊西
- 斯洛伐克科希策
- 日本岡山市
- 亚美尼亚久姆里
- 俄罗斯圣彼得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洛阳
- 波兰波兹南
- 希腊塞萨洛尼基
- 约旦佩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