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维基百科:更优秀条目写作指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Wikipedia:TONE

本文是一系列關於如何把一個條目寫得更好的建議,包括版面佈局、文章格式,以及如何吸引讀者看下去。以及如何使條目对于讀者来说內容更加清晰、準確和切题。同時,本文也會簡要地提及其他必要資訊以及相關索引。

版面結構與佈局

[编辑]

一個條目的版面結構與佈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響到條目的品質,因此應當首先確定。一個好的條目開篇會簡要地介紹主題,隨後用一個清晰的結構提供詳細資訊,最後使用附錄列出參考文獻和相關鏈結。

導言

[编辑]

一篇條目的導言又可以叫做“引子”、“介紹”、“緒言”或起始段落。這一部分對整篇條目內容作出簡介和概述。由於導言總是位於條目的起始部分,所以不需要加入「==導言==」或者「==緒言==」之類的段落名。一些比較長的條目在導言之後還會有一個“概述”之類的段落;當然,也可以是更加具體的段落名。我們在後面還會有更加詳細的說明。

篇幅

[编辑]

條目應保持簡短,只敍述必要內容,而不要無限制擴充。條目應保持在32千個位元組(32KB)以內。倘若條目超出可讀篇幅,則應該拆分以使條目更易理解和編輯。具體的拆分措施請參考Wikipedia:摘要格式。另外,條目整體的結構平衡也很重要,不要一個段落過長,其他段落則太短。如果這種情況不可避免的發生,往往意味著長段落可能需要單獨成立條目了。

段落

[编辑]

同樣,一個段落也應該盡可能短,以免累著讀者的眼睛。一個長段落可以拆分成幾個短段落,而在每個段落開頭寫一句承上啟下的句子。相反的,一句話的段落也十分特殊,只有有充分的理由時才可以這麼做。否則,過短的段落應該被合併到臨近段落中。段落有時可以用列表或表格取代,但需要根據情況決定。不必要的列表對條目行文會起破壞作用。

章節

[编辑]

章節可以使條目內容清晰,並由此產生目錄,參見Help:章節。章節是有層次的,開始為二級標題(== 章 == ),之後依次為三級(=== 節 ===)、四級(==== 小節 ====)等等。一些內容要否用章節標題概括是個人風格問題,可以由編輯者自行決定或者與他人討論。

圖片

[编辑]

如果文章有關聯的插圖可用,應尋找接近關於圖片的內容的文字附近加入。如果插圖過多或有可能令閱讀者混淆,應使用「見右圖」等字眼將閱讀者的眼光帶到圖片上。請參考Wikipedia:圖片指南

附錄

[编辑]

一些附錄可以依附在條目最後,如:

  • 注釋:對條目內容的額外說明
  • 參考文獻:條目內容引用的文獻列表,有時也可以合併在“注釋”中
  • 外部連結:一些與條目主題相關的高品質網站,不包括已經在“參考文獻”中出現的網站。最典型的外部鏈結是條目主題的官方網站。
  • 相關條目:一些內部鏈結以及必要的說明

寫作風格

[编辑]

維基百科目前有兩種寫作風格(也叫格式)新聞風格和摘要風格。

新聞風格

[编辑]

新聞風格是報紙、廣播、電視普遍採用的簡短、醒目、條列式的文章風格。新聞風格的最主要特點是重要的資訊放在最前面,文章的內容按重要性排序。這一點可以通過重新排列段落來完成,但維基百科的條目並不一定按照這種風格編寫,當然這樣編寫條目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

摘要風格

[编辑]

摘要風格同新聞風格很接近,不同之處在於它著眼的物件是主題,而不是條目,並提供引言段落而不是引言句子。摘要風格的好處在於可以根據讀者的需要提供不同詳略程度的資訊,而獲取多麼詳細資訊的決定權在讀者手中(的滑鼠下)。這需要編輯者注意不一下子提供過多過詳細的資訊,而通過不同段落或者條目將細節逐漸展現給讀者。

這樣做的理由主要有兩個

  1. 不同讀者需要不同的詳細程度,有的只需要100字的概括(讀條目的導言即可),有的需要適當的資訊(一兩頁內容花5分鐘讀完),還有些讀者需要非常詳細的內容(研究個一天半天,閱讀所有相關條目和訪問外部網站);
  2. 條目大小的考慮:太長的條目不方便閱讀和維護,網路傳輸時也成問題。

語調

[编辑]
  • 撰寫條目时應使用正式、客觀、第三人稱的語調,並盡可能讓更多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讀者理解。
  • 一般而言,條目內容不可含影射、暗語;除論述十分專業的內容外,不應有大量的術語。
  • 除非引述他人原文,否则不應使用非第三人稱代詞[1],亦應避免使用祈使句[2]等暗含非第三人稱代詞的語法。
  • 介紹地方時,不可使用如“本市”、“我國”等地域中心詞彙,而应指明為“×國”、“××市”或“該市”等。
  • 僅在十分必要时使用拼音/注音。
  • 除引文和數學階乘符號外不可使用嘆號“!”。

內容和表達

[编辑]

維基百科是個國際性的百科。每位讀者擁有不同的背景、教育程度與世界觀等。編輯者應使用幾乎人人都能看得懂的措辭。因为每一位讀者閱讀題目都是為了「學習」知識,所以應儘量保持為向「無知」或「不認識任何關於此類型」的讀者的心態去撰寫。

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术语。要考慮讀者的層級。例如題目為“主成分分析在人臉識別中的應用”的條目只有精通人臉識別領域研究的讀者才會瀏覽,此时使用連結標記將術語引領到该術語的条目会较合适。而如果題目是“人臉識別”,則平常讀者也會閱讀,因此需要簡單易懂的導言和概要,把專業艱深的內容以內部鏈結的形式“藏”起來,留給“高級”讀者。如果條目涉及什麼術語,則應該給出清楚的解釋。

如何評判

[编辑]

想想這些問題,以估計你是否設置足夠的說明:

  • 如果一個讀者是用隨機頁面到此條目,他能夠瞭解條目說什麼嗎?(Special:Randompage)
  • 想像你是一位其他說汉语國家的讀者,你能夠瞭解條目在說什麼嗎?
  • 如果只印出本條目的第一頁(概要/簡介部分)並四處傳閱,人們能夠瞭解條目是在說什麼嗎?
  • 讀者想要點選某些链接作延伸閱讀嗎?

構建網路

[编辑]

要知道,維基百科的每一個條目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同一個知識網路密切連接,通過內部鏈結可以給讀者提供這個知識網路。因為維基百科並不如傳統百科全書那樣是一個有序排列條目的集合,而是一個無序但相互連接的條目集合,因此每一個條目都應連接到其他主題中以便對其歸類和定位。在創建鏈結時,不要太浮泛,一定要注意所提供的鏈結是否相關。不需要在條目內容中出現12次的某主題次次都提供鏈結,而最好只在導言和結尾提供兩次鏈結。同時要注意讀者的興趣,盡可能提供一些讀者可能希望瞭解的“不重要”的鏈結,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優先給出最有影響的鏈結。

避免自己寫的條目成為孤立条目。在撰寫條目時,盡可能尋找相關條目,並提供鏈結指向您的新條目。這樣,其他讀者才可能通過其他條目點链接(而不是使用搜索)來到您的條目。否則,除非條目作者,其他讀者可能永遠也不知道維基裏還有這麼一個孤獨的條目存在。

陳述常識

[编辑]

不要省略對您來說是常識(縱使是廢話)的內容,因為其他讀者並不一定瞭解這些“常識”。這樣的內容一般可以作為導言的第一句概括,比如:

呐喊》是魯迅於1918—1922年創作的,包括……

以上內容沒有提到《呐喊》的一個基本常識:它是一本書。編輯者假設讀者知道《呐喊》是一本書,而不是一部電影或者別的什麼,而這個假設不一定成立,特別是對於不熟悉中國文學的讀者來說。因此應改為:

呐喊》是魯迅於1918—1922年創作的一本小說集,包括……

但也不需要過分的提供冗餘資訊,例如:

呐喊》是中國作家魯迅於1918—1922年創作的中文小說集,內容都是由中文寫的,包括……

因此,在提供常識性資訊的同時還要注意內容的簡潔。

導言

[编辑]

導言是第一章之前的章節。它位於目錄的上方(當整個文章有超過3個章節時)。它應該包括對標題的定義、內容的概述,並告訴讀者為什麼它很重要

首句

[编辑]

作為文章的開篇,首句應該是一個簡明的、概述性的定義陳述。首句應該為一個普通讀者解答如下問題:條目的主題是什麼?這個主題為何有足夠的知名度?位於首句中的條目標題應該加粗顯示,但之後則不用。同樣地,不要再為題目設置內部鏈結,因為這樣會使讀者迴圈進入同樣的頁面。

達爾文發表的《物種起源》一書引起了軒然大波。

但可以是這樣:

查理斯·達爾文(1809年–1882年)是一位著名的博物學家、地理學家,他創立了現代科學的進化論。……

  • 同時,如果條目標題是一部藝術作品(如繪畫、文學、電影等)的題目,則應在首句中加入書名號。譬如條目《再別康橋》可以這樣開頭:

再別康橋》是中國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新詩

  • 對於縮略語,則在首句中的全名以及別名、通用名等名稱均應加粗。比如條目小蘇打的首句:

碳酸氫鈉(化學式:NaHCO3),俗稱小蘇打蘇打粉梳打粉(香港)、重曹,白色細小晶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於蘇打

  • 而對於虛構的人物或地點,以霍默·辛普森為例,通常應該這樣開頭:

霍默·辛普森是一部電視動畫中的虛構人物,……

引言段落的其他內容

[编辑]

接著給予一段說明。這段說明應該盡可能使任何讀者清楚地明白條目主題。如果條目很長,則在導言部分應該提供一個內容摘要。記住,即便讀者理解了條目主題的基本定義,他們仍然不一定清楚這個主題的重要性。告訴他們!例如:

同行評審Peer review,在某些學術領域亦稱“refereeing”)是一種審查程式,即一位原作者的學術著作或計劃被同一領域的其他專家學者評審。一般學術出版單位主要以同行評審的方法來選擇與篩選所投送的稿件錄取與否,而學術研究資金提供機構,也廣泛以同行評審的方式來決定研究是否授予資金、獎金等。同行評審程式的主要目的是確保作者的著作水準符合一般學術與該學科領域的標準。在許多領域出版著作或頒發研究獎金如果沒經同行評審就可能會遭質疑,甚至成為某出版物、作品是否可以稱為學術出版物的主要標準。

如果条目长度需要使用多段叙述,那么第一段应当简洁并直切主题;给条目的主题以清晰的解释。

为了避免目录的显示位置过于靠下,即比一个页面的位置还要靠后,则将__TOC__语句置于希望目录所出现位置的顶部。

恰当的引言长度取决于文章的长度。作为一般准则,引言不应该超过两段或三段。推荐使用如下规则:

< 15,000 字 15,000 字 - 30,000 字 > 30,000 字
一或两段 两或三段 三段(考虑划分文章

少用其他語言

[编辑]

收錄外文(非中文)行話作為額外資訊並沒有太大問題,不過別撰寫一篇在讀者瞭解這些外文行話的前提下才能閱讀的條目。請使用這樣的格式注釋外文術語,例如:hyperlink(超連結)。另外,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才能使用外國字當做條目的標題。

原文字體對於需要準確地辨識模稜兩可的拼法的研究人員而言十分有用,尤其是某些不太容易轉譯為羅馬拼音的 tonal(带语调的)語言。外文用語若有獨立條目無須加上當地文字。

少用顏色

[编辑]

少用顏色。 每台電腦的設定與使用的瀏覽器不盡相同,編輯者可能不知道什麽顏色可以在使用者的電腦顯示出來,且讀者可能是色盲。而且,由於維基百科是國際性的計劃:不同的文化對與各種顏色的感覺不同。含有過多顏色的頁面看起來會令人眼花缭亂,而且完全不像一本百科全書。僅僅在警告與需要讀者關注的地方使用顏色。

简洁而明确

[编辑]

使用短句

[编辑]

使用短句的意思是不用不必要,浮夸虚饰的字詞,而不是不陈述细节,不叙述事实。我們可參考小威廉·斯特倫克英语William Strunk Jr.1918年提出的風格的元素(Elements of Style):

文筆簡潔。一個句子應該不包含任何不必要的字和多餘的句子,出於同樣的原因,繪圖應該沒有多餘的線條,一台機器應該沒有多餘的零件。這不是要求作家讓他所有的句子簡短或他避開所有的細節。

结构简单而且短小精炼的句子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同时也降低了阅读门槛。在断句时可以尝试把一个长的句子使用逗号分解成几个断句,或者查看自己是否有语法问题,还是疏忽导致句子没有正确断句。但无论如何,读者需要的是事实和细节,而不是浮夸,充满了形容词和副词的大长句或者是没有足够的细节和事实的“精炼”的句子

避免期望之外的內容

[编辑]

不应该在一个条目中插入有关于其他任何帮助读者了解或者是补充的内容。小心地計劃好頁面和連結並使所有的链接和安排都有足够的理由并且符合读者期望地出現。如果連結會帶讀者去一個讀者期望以外的地方,就应该删除,或者把链接指向类似消歧義頁的地方。

舉例

[编辑]

一个用户想知道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核事故,而“切尔诺贝利”的页面被重定向到切尔诺贝利城。用户想查看的其实是切尔诺贝利事故的页面,但是在“切尔诺贝利”的条目中,切尔诺贝利事故的页面就在开头。

正确使用“是指”

[编辑]

“是指”(英語:refers to)在很多维基百科条目的引言部分都用作条目引言开头一部分,但並不代表“是指”就可以用在所有地方并且恰当。例如“电脑架构”一文的引言开头可能会寫成

电脑架构是指电脑背后的设计理论。

虽然引言可以这样写,但並非最好写法;更好的写法应是:

电脑架构是电脑背后的设计理论。

因为“是指”一词所表明的意思是指向一个确定的理论,但本例的“电脑架构”并不指某个理论,它本身就是一个理论,所以“是”更為恰当。 有时“是指”也会来指某个词语,但应该使用更加常用的表达方式和措辞。例如:

教派分裂是指基督教历史中的两个分裂。

如果你需要的是提到教派分裂这个词语,可把这词标成斜体[需要解释]

核對事實

[编辑]

撰寫事實:檢查你寫的事實,不要虛構。你可能需要檢查這些可疑的事實。

這是維基百科:列明來源的基本。就算你十分熟知關於某個條目的資料,你都必列明來源以向讀者證明資料正確。找尋良好的參考來源,你大有可能從中得到更多新知識。

刪除可能為事實的內容時請特別小心。編輯者經常在沒有提供參考資料的情況下納入大量內容。编辑时如要删除条目中某些内容,請先檢查其真實性。如果某件事實含有大量內容而且有提供來源,刪除時請更加小心。 如果其他编辑撰写了一段陳述,那么这就是应该多确认这陳述真实性的理由。要思考每件事实潜在的重要性,但如果这条事实归置不当,应更正归类。

在随后测试你所编辑的条目来让他人修改。事实有没有缺失或被删除?也许你没有为事实提供足够的证明,或你纳入的事实也许需要和条目有一个更明了的关系。保护你的事实,但也要确认他们展示得有意义。

避免籠統的語言

[编辑]

  避免使用未经验证的笼统语句。举例来说,条目『蒙哥马利县』指代的是美国的18个『蒙哥马利县』,这之中「绝大部分」均以理查德·蒙哥马利的名字而命名。这就属于一个笼统条目。也许条目内容是真实的,但它是否可靠?上述实例中编者做了许多调查来验证信息的可靠性。没有调查,就不应该声明此事。在讨论页中描述并公示您所做的调查也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虛構的內容也需核對

[编辑]

描述和写作真实存在的事物的条目的建议同样也适用于描述和写作虚拟事物的条目。在写作虚拟条目时应该思考长远:他们并不是真正存在的,保持条目可验证和使用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方式以及语气仍然很重要。

如果你增加关于虚拟事物的信息,需清晰地区分事实和虚构。和普通条目一样,简单交代虚拟任务和事件的所相关联事物来使不熟悉的读者不用查看相关链接也能大概了解条目所讲述的内容。比如:

特利兰Trillian)是道格拉斯·亚当斯所制作的无线电、书籍和电影系列《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中的一个虚拟人物。她在扎普厚德·比伯戎斯英语Zaphod Beeblebrox参加一个派对时占领了地球。”

就比

特利兰在扎普厚德参加一个派对时占领了地球。”

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并获得有用的信息。

维基百科上描写虚拟事物的条目应该让读者能从这篇条目中获得关于为什么任务,地点,或者事件被加入条目所描述的对象的信息,以及为什么这些要素和情节有关。

通常增加不能来自验证来源或者过于小众的内容是不鼓励的,就像粉丝同人故事或者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如果你需要写作此方面的内容,请验证来源。

关于个主角,或者套电视节目的条目因为叙述范围过窄内容而过于简略,而不能让读者了解更多信息,就应该和一篇描述相关主题但更大范围的条目合并。因为描写更大范围的内容的条目比一个个叙述一个主角或者一个故事分支的小作品条目更适合普通读者。

在做这项工作时,对所有要合并的小作品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合并条目,或者创建一个。将所有条目的内容全部复制到那个目标,然后在小作品中建立重定向来重定向到经过整理的新条目;复制后需要恰当調整排版,分类并删减内容,然后写作一个合适的引言。

避免離題

[编辑]

一篇最佳可讀性的條目包含最少的無關(或是僅僅有點相關的)資訊。如果發覺你自己的寫作開始離題,請考慮將這些額外資訊放在其他更適當的條目裡。提供連至其他條目的連結方便想知道更多資料的讀者鑽研,也同時不會讓其他對此條目不感興趣之讀者分心。

注意錯字

[编辑]

注意錯字,尤其是剛創建的條目名稱。正確的用字與文法鼓勵他人貢獻更多好內容。一篇正確用字的條目讓其他作者更容易地連結到你的條目。錯誤的用字會令其他人出錯。盡量做到最好。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為何不改正它呢?

更多的信息请参考Wikipedia:格式手册

避免華而不實與模稜兩可的用語

[编辑]

不要華而不實:意指不含有任何實質信息的浮誇用語。不要模稜兩可意指提供沒有任何證據支援、不中立的意見。

華而不實的例子
一個重要的... 最有名望的一个... 其中一個最好的...
最具影響力的... 标志性的... 最偉大的...
模稜兩可 的例子
某些人說... ...被認定是... ..是被广泛认同的.. ..is widely considered...
...被称为... 大家相信... 人们建议/注意到/已经决定...
有些人认为... 据说... 有些人会说...
据传说... 評論說... 許多人/一些人聲稱...

相信你的題材,讓事實解釋一切。

範例一

[编辑]

以实际证据取代华而不实的用语。

「张三是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张三下乡行医三十年,出钱资助超过600多户穷困人家的小孩上学。」

以实质的事实取代意见。

範例二

[编辑]

請仔細閱讀以下兩個不同的例句。哪句引起你的興趣而繼續閱讀下去?

劉五是最偉大的人。
劉五曾經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創始人之一,至今已造訪了衣索匹亞、南非、盧安達等數十餘個國家,協助當地建立安全可靠的用水。

範例三

[编辑]

如果你想引用某個意見,首要之務是確定那個人的意見對這個話題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然後指出是哪個人的名言。如果能夠舉出名言的來源就更好了。

某些人批評張三的作法是自命清高。
李四在TNN電視台的節目“56分鐘”說過,張三本身財產雄厚,有能力在大量資助他人的同時過著優裕的生活。

例外

[编辑]

我们所说的一切并非金科玉律。当重复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观点时,相较于进一步阐明它的细节与来源,这样说会更为方便:“在尼古拉·哥白尼之前,大多数人认为太阳绕地球旋转”——特别是当这个叙述只是文章中一小部分的时候。但不要惊讶于后来者会质询来源或修改你的句子。

明确缺失的內容

[编辑]

创建或者编辑条目时明确疏漏。当写作条目时,保证完整度。如果因为某些理由你不能完成一些内容,明确疏漏。你需在讨论页留下注意点,也能使用在条目中使用 HTML 注释然后在底部增加一些关于疏漏的内容。这有两个原因:这能使别人注意并且修补漏洞,并且也警告那些非专家的读者这个条目中存在漏洞。

其他問題

[编辑]
不適當的題材
維基百科不是用來宣傳你的網站、樂隊、產品、或是其他相關的事物。維基百科不是用來打廣告的媒體或是網頁空間服務,不論你強調這樣的文章有多重要,聰明的維基人很快就會知道哪篇條目是純粹的廣告或是對個人的讚美。
作好分類
紙版百科全書的條目儘管數量眾多,但都經過仔細分類、排序、索引,而維基百科全書的條目卻常常是分散、獨立的,僅通過超链接相互聯系。因此,維基百科全書亦需作好分類,將每個條目都劃分到適當的類別之中。

所以不要产生“链接孤岛”,链接所需要的链接。「链接孤岛」是指一篇没有链接其他条目的条目。“链接孤岛”有可能需要更多解释概念的笔墨導致拖沓。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写作新条目时要保证至少有一个链接通向别的条目,即使有别人的重构和改进也不应该产生链接孤儿。从维基百科的首页到任何条目都应该有一个不可摧毁的“链接环路”;随着你所希望了解内容的脚步可能是一个链接条目的提示。

超鏈接
條目中同一個詞條的超鏈接只需在一處或重要的幾處創建,不必全部都加鏈接,參見幫助:鏈接
專有名詞
集成你的改变

修改文字时应保持无缝而流畅。通顺而连贯的內容令人愉悦,一篇优良的维基百科条目应有通顺连贯的段落而非一个个没有关联的词语。为了达到此要求,你應該要:

  1. 正确措辞;
  2. 分段和分句;
  3. 明确主题;
  4. 删除不必要链接和内容;
  5. 使用中立语气;
  6. 诠释必要词汇;
  7. 排版适当;
  8. 以读者的角度阅读条目。
製作個人副本
當你正在贡献的条目发生编辑战或者更糟糕的回退战时,應該保持冷静。如果处在编辑战中,最新版本的內容倾向于竞争对手,但是你依然能为条目作出有建設的贡献,那就再好不過了。

讨论时应该使用中立而无偏見、歧视的词语来帮助停息战火。但如果编辑战持续时间过长,为了避免编辑战战火殃及你的修改,也是为了能順利编辑你所貢獻的条目,你可以把条目的内容(一定要在编辑框中复制)复制位于你用户页下的子页面,然后这样命名:

User:用户名称 / 条目名

类似于:

User: abc / 猫武士

然后就可以按照本意更改条目,当然你也能在条目讨论页中告知他人关于你的修改。

待编辑战战火停息后,你可將完成的编辑和原条目合併。这可能是面对恶意破坏和发动编辑战的人们(正常状态中依然可行)較佳的做法。

註釋

[编辑]
  1. ^ 如「我」、「你」,下同。
  2. ^ 如「請」、「請注意」、「請勿」、「請不要」等,下同。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