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File:青花詩銘牧牛紋盤(古染付).jpg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這個檔案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始檔案(3,424 × 3,424 像素,檔案大小:4.77 MB,MIME 類型:image/jpeg


摘要

描述
中文(繁體):明天啟青花詩銘牧牛紋盤(景德鎮窯,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臺北市士林區陽明山次分區臨溪里(雙溪庄外雙溪)
English: During the cultural trend of East-West exchange in the 16th century, China and Japan, situated in Asia, also embarked on a new chapter of mutual interaction. Aside from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 type of porcelain known as "kosometsuke" emerged in Jingdezhen around 1620, featuring both underglaze blue and wucai polychrome decoration. Distinguished by shapes and patterns deviating form the prevailing Ming dynasty style, some of these porcelain were suitable for Kaiseki cuisine, while other served as tea utensils.Regardless of whether ordered by Japanese tea masters, in the eyes of the tae ceremony artiats, the substantial texture and partial peeling of the glaze paradoxically became a showcase of natural charm and aesthetic appeal reminiscent of traces left by insect bites.
日期
來源 自己的作品
作者 氏子

授權條款

我,本作品的著作權持有者,決定用以下授權條款發佈本作品:
Creative Commons CC-Zero 此檔案在創用CC CC0 1.0 通用公有領域貢獻宣告之下分發。
在此宣告之下分發本作品者,已依據各國著作權法,在全世界放棄其對本作品所擁有的著作權及所有相關相似的法律權利,從而將本作品貢獻至公有領域。您可以複製、修改、分發和演示該作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所有這些都不需要請求授權。

說明

16世紀東西交流的文化風潮下,地處亞洲的中國與日本也開展另一頁相互往來的篇章,書藝、繪畫之外的景德鎮陶瓷,於1620年左右出現一種稱為「古染付」的青花和五彩瓷器。這些作品具有和明朝風尚十分不同的器形和紋樣,他們有的適用於懷石料理,有的可做為茶道具,不管是不是日本茶人訂購的商品,厚重的質地和釉彩局部剝落的現象,在茶道藝術家眼中,反倒成為展現蟲咬痕跡的自然趣味與美感。

在此檔案描寫的項目

描繪內容

檔案來源 Chinese (Taiwan) (已轉換拼寫)

檔案歷史

點選日期/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

日期/時間縮⁠圖尺寸使用者備⁠註
目前2024年2月2日 (五) 12:16於 2024年2月2日 (五) 12:16 版本的縮圖3,424 × 3,424(4.77 MB)氏子better
2024年1月20日 (六) 06:42於 2024年1月20日 (六) 06:42 版本的縮圖3,424 × 3,424(5.36 MB)氏子Uploaded own work with UploadWizard

下列頁面有用到此檔案:

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