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File:羅東城隍廟功德堂與賢文茅格神位-108-her-cw-1259-re-201911011901065dbc0a54652f10.jpg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這個檔案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始檔案(4,437 × 2,496 像素,檔案大小:10.91 MB,MIME 類型:image/jpeg


摘要

描述
中文(臺灣):羅東地區的初期墾拓,一般以中部岸裡與阿里史諸社等平埔族人為代表,其領導者為潘賢文。1804(嘉慶9)年時,中部平埔族人來到宜蘭與漢人爭地,但因缺糧,以鳥槍與漢人交換糧食,致喪失其族群優勢。1806(嘉慶11)年宜蘭與台灣西部均發生漳泉械鬥,岸裡社依附的泉州人失敗,中部平埔族諸社即越過宜蘭濁水溪(蘭陽溪)移居羅東開墾,因此被稱為「羅東功德主」,並在羅東城隍廟中與以祭祀。在羅東城隍廟左廂功德堂即祀有「羅東功德主賢文茅格之神位」,故該廟亦被稱為「番仔廟」;此外,功德堂中亦供奉「羅東開拓者諸先烈之神位」及「先賢林烏全 廟祝太空李德林真之神位」。
來源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82373&IndexCode=Culture_Object
作者 創作者:不詳。貢獻者:不詳
拍攝地點24° 40′ 33.56″ 北, 121° 46′ 17.52″ 東 Kartographer map based on OpenStreetMap.位於此地的本圖片與其他圖片: OpenStreetMapinfo

授權條款

w:zh:共享創意
姓名標示
此檔案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臺灣授權條款。
您可以自由:
  • 分享 – 複製、發佈和傳播本作品
  • 重新修改 – 創作演繹作品
惟需遵照下列條件:
  • 姓名標示 – 您必須指名出正確的製作者,和提供授權條款的連結,以及表示是否有對內容上做出變更。您可以用任何合理的方式來行動,但不得以任何方式表明授權條款是對您許可或是由您所使用。

說明

添加單行說明來描述出檔案所代表的內容

在此檔案描寫的項目

描繪內容

著作權狀態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有著作權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創用CC姓名標示3.0台灣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視角坐標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24°40'33.557"N, 121°46'17.522"E

攝影器材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曝光時間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0.02

8.5 毫米

ISO速度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400

多媒體型式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image/jpeg

檔案歷史

點選日期/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

日期/時間縮⁠圖尺寸用戶備⁠註
目前2022年4月13日 (三) 07:13於 2022年4月13日 (三) 07:13 版本的縮圖4,437 × 2,496(10.91 MB)Muyueh Bot

下列頁面有用到此檔案:

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