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File:次辯才韻詩.jpg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這個檔案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始檔案(985 × 575 像素,檔案大小:210 KB,MIME 類型:image/jpeg


摘要

描述
中文:原文:辯才老師。退居龍井。不復出入。軾往見之。常出至風篁嶺。左右驚曰。遠公復過虎。(闕。據東坡集。此行當為溪矣二字)。辯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因作亭嶺上。名之曰過溪。亦曰二老。謹次辯才韻。賦詩一首。眉山蘇軾上。 日月轉雙轂。古今同一丘。惟此鶴骨老。凜然不知秋。去住兩無礙。天人爭挽留。去如龍出□。(□當為山)。雷雨卷潭湫。來如珠還浦。魚鼈爭駢頭。此生蹔寄寓。常恐名實浮。我比陶令愧。師為遠公優。送我還過溪。溪水當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記二老遊。大千在掌握。寧有離別憂。元祐五年(1090)十二月十九日。
English: The Old Master, Biancai, retreated in the Drogon Well (Longjing) and merely departed his home. When I came to visit him, we often walked so far from his residence that his servants reminded him he'd crossed the Tiger Stream (Huxi), where he later built a pavilion in commemoration of our friendship. 19th, December, 1090.
日期
來源 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981
作者 蘇軾

授權條款

此為如實地拍攝平面藝術品的相片複製本。原作位於公有領域,是因下列原因:
Public domain

本作品在其來源國以及其他著作權期限是作者逝世後100年或以下的國家與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你必須增加美國公有領域標籤顯示為何這個作品在美國屬於公有領域。
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官方立場認為:「針對平面公有領域的藝術作品進行忠實重製,其重製後的照片也屬於公有領域。」
因此,可認定本重製照片屬於公有領域。在其他司法管轄區,再利用此照片可能會被限制;參見再利用PD-Art照片以獲得進一步資訊。

說明

添加單行說明來描述出檔案所代表的內容
宋代蘇軾作次辯才韻詩一文書法,今在台北故宮

在此檔案描寫的項目

描繪內容

出版日期:​1090
敘事發生地:​龍井村 中文 (已轉換拼寫)

檔案歷史

點選日期/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

日期/時間縮⁠圖尺寸使用者備⁠註
目前2020年7月3日 (五) 13:43於 2020年7月3日 (五) 13:43 版本的縮圖985 × 575(210 KB)CatOnMarscrop size to display in the exact size of this artwork. The former upload includes too much blank space.
2020年7月3日 (五) 13:17於 2020年7月3日 (五) 13:17 版本的縮圖1,000 × 749(255 KB)CatOnMarsUploaded a work by 蘇軾 from 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981 with UploadWizard

下列頁面有用到此檔案:

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