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略二世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儒略二世墓(Tomb of Pope Julius II)是米开朗基罗及其助手完成的一组雕塑和建筑,最初于1505年订制,但直到1545年才完成,规模大为缩小。陵墓最初打算建在圣伯多禄大殿, 但是儒略二世死后,却被安置在罗马埃斯奎利诺山圣伯多禄锁链堂。儒略二世的本家德拉·羅韋雷家族资助这座教堂,他是那里的领衔枢机。然而儒略二世,埋葬在圣伯多禄大殿他的叔叔西斯笃四世旁边, 所以最终建筑实际上不能像坟墓一样运作。

米开朗基罗的《梅瑟》.

按照最初的设想,这座坟墓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建筑,但是后来,这个项目成为米开朗基罗一生中最大的失望之一,教宗由于不明原因,更改了合同,可能是因为资金不得不用于多纳托·伯拉孟特的重建圣伯多禄大殿[1]。最初的项目要求建立一座独立的三层建筑,有40个雕像。教宗于1513年去世后,该项目的规模逐步缩小,到1532年4月,[2] 最终的合同缩减为一个简单的墓,雕像不到原计划的三分之一。[3]

与此坟墓相关最著名的雕塑是米开朗基罗的《梅瑟》像, 米开朗基罗觉得这是他最栩栩如生的作品。

历史[编辑]

  • 1505年 – 儒略二世订制陵墓,米开朗基罗花费了8个月时间,在卡拉拉挑选大理石[4] 但是在施工期间,米开朗基罗与教宗发生争吵,米开朗基罗逃离罗马,以保证安全[5]
  • 1508年 – 多纳托·伯拉孟特嫉妒米开朗基罗的合同,利用米开朗基罗的缺席,让教宗相信,在生前建造坟墓会带来噩运,米开朗基罗的时间最好用在梵蒂冈宫西斯廷小堂天花板上。他与米开朗基罗的其他竞争对手,都认为米开朗基罗 无法完成庞大的天花板工程,因此会受到羞辱,离开罗马[6]
  • 1512年 – 随着西斯汀小堂天花板的装饰完成,米开朗基罗恢复了坟墓的作品。在1512-1513年间,他为这个项目完成了三个雕塑:《垂死的奴隶》和《叛逆的奴隶》(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和《梅瑟》。
  • 1513年 – 儒略二世死于1513年2月。5月6日起草了一份新合同,
  • 1516年 – 米开朗基罗与儒略二世的继承人之间达成一份新合同,要求完成该项目
  • 1520年代 – 米开朗基罗雕刻《胜利的天才》和四个未完成的奴隶(现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 1532年 – 米开朗基罗签署第二份新合同
  • 1542年 –
  • 1545 –

雕塑[编辑]

雕像《垂死的奴隶》和《叛逆的奴隶》已经完成,现收藏于卢浮宫。《胜利的天才》现藏于佛罗伦萨的旧宫。陵墓的其他雕塑有《年轻的奴隶》、《阿特拉斯奴隶》、《大胡子奴隶》和《觉醒的奴隶》。拉结和利亚的雕塑,由米开朗基罗的学生拉斐洛·达·蒙特卢波完成。其他雕塑是由经验不足的学生完成。

参考[编辑]

  1. ^ Kleiner, Fred S., Christin J. Mamiya, and Helen Gardner.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 12th ed. Belmont: Wadsworth, 2004.
  2. ^ Sweetser 1878,第92頁
  3. ^ Sweetser 1878,第107頁
  4. ^ Vasari, Giorgio. Lives of the most emin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 translated from the Italian of Giorgio Vasari 5. London: Henry G. Bohn. 1850: 246. 
  5. ^ Vasari 1850,第250-252頁
  6. ^ Vasari 1850,第254頁
  7. ^ Erwin Panofsky (1937) The First Two Projects of Michelangelo's Tomb of Julius I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Art Bulletin 19(4):561–579
  8. ^ Hibbard, Howard. Michelangelo. : 203 [2020-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坐标41°53′38″N 12°29′36″E / 41.8939°N 12.4934°E / 41.8939; 12.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