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內湖區福德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內湖六大角福德祠位於台灣台北市康寧路,為主祀福德正神道教廟宇。該建物興建於1860年,今為位於台北內湖區之傳統廟宇建築。另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人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二月初三

簡介[编辑]

原名「內湖庄福德祠」,由於缺乏文獻記載,創設年代不詳。但可確定的是其為早期內湖漳州籍先民信仰的主要廟宇之一。

於清嘉慶三(西元1798)年,內湖區最早的告示碑--簡公碑中記載著「…本庄福德宮…」,其中的「本庄」係指乾隆年間,墾荒業戶何士蘭所開闢的「內湖庄」,涵蓋範圍有內湖的中西部區域十六個行政里。在臺灣地區,同時出現官方告示碑.墓園和福德祠三者相處一地,堪稱首例。

福德祠神龕內供奉土地公、土地婆神像與簡公夫婦神主牌位,構成「雙雙對對」的搭配;。簡公神主牌上書寫「顯考妣諡侃直、淑惠,簡公陳氏二位神主」。簡公名乾恭,諡侃直,妻陳淑惠。清乾隆年間,是內湖開拓業戶何士蘭的佃農,畢生勤勞耕耘,田產面積約有一、二甲。晚年留有遺囑,稱將田產充作「…本庄福德宮為香燈(香油錢)…」。每年農曆二月初三日,祭拜六大角土地公和簡公夫婦,同時清掃簡公墓塚。

簡公碑[编辑]

佃農簡乾恭立遺囑,欲將所擁有的遺產田租,作為內湖庄六大角(梘頭、頂番仔陂、下番仔陂、港墘、山腳和新陂尾)福德祠香火錢、簡公忌祭和填補陂岸修蓋田寮費用。因遺產糾紛,業戶莊耆(何士蘭家族和內湖庄福德祠神明會代表)代替告官。為防止日後簡姓族人冒繼控爭,特由官府李明心同知的批示立碑作曉諭。民國四十四年,重修福德祠。五十二年間,簡公墓園由附近山坡遷至現址。五十九年,告示碑亦從他處遷到福德祠與墓園間的正後方。

參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 台北市民政局編,《台北市寺廟概覽》,1994年,台北市,台北市民政局
  • 台北市內湖區公所編,《內湖區志》,2003年,台北市,台北市內湖區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