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劍角龍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剑角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晚期, 77.5–74 Ma
劍角龍的骨架,位於皇家泰瑞爾博物館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厚头龙科 Pachycephalosauridae
属: 剑角龙属 Stegoceras
Lambe, 1912
模式種
直立劍角龍
Stegoceras validum

Lambe, 1902
其他物種
  • 新墨西哥剑角龙
    S. novomexicanum

    Jasinski & Sullivan, 2011
異名
列表
  • 剑角龙 Stegoceras validus Lambe, 1902
  • 伤齿龙 Troodon validus Gilmore, 1924
  • 布朗氏剑角龙 Stegoceras browni Wall与Galton, 1979
  • 布朗氏丽头龙 Ornatotholus browni Galton & Sues, 1983

劍角龍屬屬名Stegoceras)又名頂角龍,是種植食性恐龍,屬於鳥臀目厚頭龍亚目,生存於晚白堊紀北美洲。劍角龍身長2公尺。劍角龍是由勞倫斯·賴博(Lawrence Lambe)在1902年所命名,學名在希臘文意為“有角的頭頂”。

因為劍角龍的化石相當完整,常被當成參考模型來完成厚頭龍類的重建。當劍角龍首次被發現時,牠們被認為是傷齒龍的近親。直到1945年,劍角龍的頭顱骨被發現時,發現牠們與傷齒龍有顯著差別,所以這個理論被淘汰了[1]。厚頭龍類的化石大部分只有顱骨,而目前所發現的劍角龍顱骨數目超過其他的厚頭龍類。牠們的尾巴基部有擴大腔室,目前仍不清楚其功能[2]

生理結構

[编辑]
劍角龍的顱骨
劍角龍的復原圖,毛髮參考自其他小型鳥臀類恐龍

劍角龍的頭顱骨厚度為3吋厚,頭部後側有一圈骨突。在1971年,彼得·加爾東(Peter Galton)提出厚頭龍下目恐龍與劍角龍的顱頂,是雄性用來求偶而碰撞用的,如同現今山羊麝牛行為。後來的理論則認為這些顱頂是用來攻擊掠食者;因為如果顱頂是用在求偶的碰撞行為的話,兩隻恐龍若沒有準確的對準,很容易撞擊到對方的頸部。

儘管如此,仍有特徵可支持劍角龍以頭互撞的理論,例如:充滿肌肉的短頸部可將顱頂與頸部對準在正確的角度、強壯的背部(可從劍角龍僵硬的尾巴了解)更能承受來自頭顱的撞擊、充滿肌肉的後腿可能可以承受衝擊,並協助劍角龍保持位置。而骨細胞的生長樣式,顯示頭顱骨曾受到巨大的外來壓力[3]

然而,目前還沒有發現傷痕以支持這個理論,仍有爭論頭顱與腦部是否能承受撞擊,頭顱內部並沒有空間可吸收衝擊。羅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因此提出牠們是以側面或胸部來相互撞擊,而非頭部[3]

也有人提出厚頭龍類在互相撞擊時,頭部、頸部、與身體可呈平行狀態,以承受撞擊力道。但是,沒有證據顯示任何恐龍能夠保持者這種姿態。相反地,從厚頭龍類的頸椎與前部背椎顯示出牠們的頸部以S或U形狀彎曲,但這個理論仍未確定。

目前廣為接受的理論是,厚頭龍類以頭部側面互相碰撞。首先,頭顱的形狀會減少正面撞擊時的接觸面,而使撞擊時頭部偏離。此外,厚頭龍類的頸椎與前段背椎呈S形或U形彎曲,而非筆直,會減少衝撞的力道。最後,大部分厚頭龍類的頭部相當寬,可以保護內部重要器官,這特徵支持了這個假設。

當第一次發現劍角龍的部份頭顱骨時,牠們一度被認為擁有腹肋(Gastralia),但其他鳥臀目恐龍通常沒有腹肋。這個觀點已改變,因為這些腹肋其實是骨化肌腱[4]

參考資料

[编辑]
  1. ^ Glut, Donald F. Troodon. Dinosaurs: The Encyclopedia.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 1997: 933–938. ISBN 0-89950-917-7. 
  2. ^ David Lambert, Darren Naish, Elizabeth Wyse.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Life.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ers Ltd. 2002. 
  3. ^ 3.0 3.1 Robert T. Bakker. The Dinosaur Heresies: New Theories Unlocking the Mystery of the Dinosaurs and Their Extinction. Zebra. 1988. ISBN 978-0-8217-5608-9. 
  4. ^ Claessens, Leon P.A.M. Dinosaur gastralia: origin,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March 2004, 24 (1): 89–106. doi:10.1671/A1116-8. 
  • Sues, H.-D., and P. M. Galton. 1987. Anatomy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North American Pachycephalosauria (Dinosauria: Ornithischia). Palaeontographica Abteilung A 198: 1–40.
  • Fantastic Facts About Dinosaurs (ISBN 978-0-7525-3166-3)
  • Cranfield, I. (2004). The Illustrated Directory of Dinosaurs and other Prehistoric Creatures (pp 228-233) - Greenwich Editions - ISBN 978-0-86288-662-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