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學甲下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學甲下社臺灣臺南市學甲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早期為西拉雅平埔族「學甲社」舊地,舊時學甲十三庄之一,其地域位於為學甲區仁得里與百福里境內(現百福里已與慈生里歸為慈福里),下社屬學甲慈濟宮8區中的下角選區。[1][2]

地理位置

[编辑]

下社仔(臺灣話Ē-siā-á)位於現今學甲警察分局北邊,約在今民權路與仁愛路交叉路口「白礁宮」附近一帶的舊時聚落,因其地域位居中社慈濟宮之東南,故稱「下社仔」。[3][4][5]

開庄沿革

[编辑]

學甲區庄社中的「學甲」昔為倒風內海南畔之地,開發於明鄭前後(17世紀後半葉),為西拉雅平埔族「學甲社」之舊地,「學甲乃是出自此地平埔蕃一小社的名稱」,學者楊森富則認為「學甲社」應係漢譯的雅化地名,如鹽水區「番仔厝」被雅化成「歡雅」一樣,因而目前市區仍有後社、中社和下社仔等的「社名」,另下社仔的庄廟「白礁宮」(主祀保生大帝),也是學甲慈濟宮最早發跡的地點。[3][6]

明鄭初期(1661)隨鄭成功部隊的運糧官陳一桂,於中洲南邊的「謝厝寮」(頭前寮)將軍溪畔(大道公埔)平安登陸,以後四散開墾,其中李姓多居下社仔和七塊厝,[6] [3] 由福建泉州同安縣白礁鄉李勝偕李階、李孟、李松等3子入墾此地(下社),因而眾人尊李勝為開基第一代祖,原庄有30多戶。[7][3][8]  

角頭與宗教

[编辑]

由於下社居於學甲的中心地帶,因而庄內的角頭與宮廟也較多,計有7個角頭為最多角頭的庄頭,其中有溪仔墘的新芳慶安宮(主祀為謝府元帥)、縣內角的中壇太子壇(主祀為中壇元帥)、仁得的分基大帝壇(主祀為保生大帝)、宅口的興太宮(主祀為中壇元帥)、下社角的白礁宮(主祀為保生大帝)、下社周的文衡聖帝壇(主祀為關聖帝君)、東竹圍的李府千歲壇(主祀為李府千歲)。[9][10]

交通

[编辑]

臺84線臺19兩條省道經過本區。臺84線西可到北門,東可達臺南市內大內玉井等地。[11][4]至於臺19是連線臺灣中南部次要鄉鎮的縱貫公路,縱貫通過學甲區、安南區,也聯繫起此保生大帝信仰的因緣關係,慈濟宮其主神保生大帝,為四姓先民自大陸福建白礁鄉慈濟宮迎請開基保生二大帝、謝府元帥中壇元帥隨鄭成功部隊來臺,初由學甲頭前寮將軍溪畔登岸,爾後在學甲地區拓墾定居,形成「學甲十三庄」,也是全線貫通於整個西部大平原地帶的重要公路,位置在台1線台17線西部濱海公路)中間。[12][13] 

參考資料

[编辑]
  1. ^ 臺南市學甲區公所. 臺南市學甲區公所資訊網. 臺南市學甲區公所. 2018-09-14 [2024-02-22]. 
  2. ^ 黃, 文博. 南瀛地名誌:北門區卷. 臺南: 臺南縣政府. 1998: 20–81. ISBN 9789570212020. 
  3. ^ 3.0 3.1 3.2 3.3 黃, 文博. 倒風內海及其庄社.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 245–269. ISBN 978-986-03-5211-5. 
  4. ^ 4.0 4.1 姜, 天陸. 海山橫貫臺84線 從武德會到玉井.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67–106. ISBN 978-986-04-3028-8. 
  5. ^ 黃, 文博. 174山海戀 從蘆竹溝到楠西.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88–163. ISBN 978-986-04-3027-1. 
  6. ^ 6.0 6.1 楊, 森富. 臺南縣平埔地名誌. 197-198: 臺南縣政府. 2003. 
  7. ^ 李, 寶財. 李勝三房公宗祠沿革碑記. 祠內碑記. 1996. 
  8. ^ 戴 (主編) , 文鋒.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II . 臺南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0 : 355–404. ISBN 9789860236552. 
  9. ^ 黃 , 文博 . 南瀛刈香誌 . 臺南 : 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 1994 : 25–29. ISBN 957-00-2651-0. 
  10. ^ 王, 念湘. 南瀛宗祠誌. 臺南: 臺南縣政府. 2009: 209~216. 
  11. ^ 臺84線快速公路 (北門玉井線). nrch.culture.tw. [202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2). 
  12. ^ 臺南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臺南市政府. 2022-05-25 [202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2). 
  13. ^  陳 , 桂蘭 . 思慕臺19 從鹽水到六甲頂. 臺南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87–126 . ISBN 978-986-04-3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