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尼古拉·邦巴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尼古拉.邦巴奇
Nicola Bombacci
意大利社会党书记
任期
1919年10月11日—1920年2月25日
前任科斯坦蒂诺·拉扎里英语Costantino Lazzari
继任埃吉迪奥·真纳里英语Egidio Gennari
意大利众议院议员
任期
1919年12月1日—1924年1月25日
选区罗马涅(1919年—1921年)
的里雅斯特(1921年—1924年)
个人资料
出生(1879-10-24)1879年10月24日
 義大利王國 弗利省 罗马涅地区奇维泰拉
逝世1945年4月28日(1945歲—04—28)(65歲)
 義大利王國 科莫省 栋戈
国籍 義大利王國(1879年—1943年)
 意大利社會共和國(1943年—1945年)
政党意大利社会党(1903年—1921年)[1]
意大利共产党(1921年—1927年)
共和法西斯党(1943年—1945年)
配偶艾丽森.福卡恰1905年结婚)
专业政治活动家、报刊主编、工运活动家、小学教师

尼古拉·邦巴奇義大利語Nicolò Bombacci,也写作Nicola Bombacci或Nicolino Bombacci[2];1879年10月24日—1945年4月28日),意大利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1903年,加入意大利社会党,曾任意大利社会党书记。1921年参与创立意大利共产党,并担任中央委员。1927年,邦巴奇因其亲法西斯立场而被以帕尔米罗·陶里亚蒂为首的意共中央开除党籍。

1930年代后,他的政治立场逐渐向墨索里尼靠拢,并在萨罗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参与其政治活动。1945年,他被意共游击队枪决,其尸体被倒吊于洛雷托广场示众。

生平

[编辑]
年轻时的邦巴奇。

社会党时期

[编辑]

1879年10月24日,邦巴奇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农民家庭。1895年至1900年,于弗利神学院就读。1903年,加入意大利社会党,并在数年后和贝尼托·墨索里尼科斯坦蒂诺·拉扎里英语Costantino Lazzari等人成为该党“最高纲领派西班牙语Maximalismo_(marxismo) ”(意大利社会党内的左翼派系)的重要人物。1917年,就任意大利社会党副书记,辅佐科斯坦蒂诺·拉扎里英语Costantino Lazzari。1919年,就任意大利社会党书记,并于同年大选中率领意大利社会党以32.3%的得票率赢得大选,成为票数和席位数第一的大党。(这也是该党有史以来最好的选举成果)。1920年,由于同党内的改良派(以菲利波·屠拉蒂为主要代表的意大利社会党右翼派系)关系紧张,辞去意大利社会党书记一职。

意共时期

[编辑]
列宁共产国际二大代表谈话,其中右数第三个站立者为邦巴奇。(1920年)

1921年,邦巴奇与安东尼奥·葛兰西阿马迪奥·博尔迪加等人共同创立意大利共产党,并担任其中央委员。 [3]

尽管墨索里尼领导的国家法西斯党敌视共产主义,但邦巴奇仍旧同墨索里尼保持友谊关系。1927年,邦巴奇由于其亲法西斯立场而被意共开除出党[4]

1933年后,邦巴奇虽未加入国家法西斯党,但却开始公开支持法西斯主义。1936 年,邦巴奇在他自己创立的《真相》杂志上承认:自己「拥护法西斯主义,也拥护共产主义」。他认为:「法西斯主义带来了宏伟的社会革命,无论是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法团罗马政府,抑或者列宁统率下的苏维埃莫斯科政府。过去两者之间采取过的立场,必须予以改正;对于这一点,我们无需互相道歉,因为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我们都受到同一个理想的驱策:劳动的胜利!」[5] [6]

20世纪40年代初,邦巴奇写了一本小册子,试图向意大利民众警告布尔什维主义的危险性,并批判斯大林主义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异化。从此,他正式同共产主义划清界限。 [7]

邦巴奇的肖像素描,摘自苏联著名画家伊萨克·布罗茨基英语Isaak Izrailevich Brodsky于1920年为共产国际二大创作的画集。

萨罗共和国时期

[编辑]

墨索里尼于1943年9月在德国的帮助下成立萨罗共和国时,邦巴奇立即动身前往萨罗。他被任命为墨索里尼的个人顾问,帮助墨索里尼維持萨罗共和国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合法性[8]为迎接1943年11月的維羅納大會英语Congress of Verona (1943),邦巴奇参与起草了維羅納宣言英语Congress of Verona (1943),并于其中提出了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经济「社会化」理论。邦巴奇在墨索里尼的支持下负责监督「社会化」计划。 [9]

1945 年,邦巴奇热那亚发表了一生中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他說道:

同志们!看向我的脸,同志们!你们现在可能还在怀疑我是否还是那个社会主义的鼓动者,共产党的创始人,列宁的朋友。但我可以告诉你们:是的,先生们,我一直都是!我从未放弃我为之奋斗,并且也将永远奋斗的信念......在革命的光辉历程中,我曾站在列宁身边,我曾以为布尔什维主义是工人胜利的前沿,但后来我才意识到其中的欺骗。[10]

随即他还说道:

斯大林永远不会实现社会主义,但墨索里尼会。墨索里尼是位社会主义者,尽管资产阶级在二十年来一直阻碍他,之后还背叛他......但现在,领袖已经摆脱了所有叛徒,他需要你们这些工人来建设新的无产阶级国度。 [11]
晚年时的邦巴奇。

死亡

[编辑]
1945年,在洛雷托广场被倒吊示众的六具尸体。从左到右为邦巴奇、杰洛米尼、贝尼托·墨索里尼克拉拉·贝塔西亞歷山德羅·帕沃利尼阿基萊·斯塔拉切英语Achille Starace
邦巴奇的墓地

1945 年 4 月 27 日,邦巴奇在跟随墨索里尼出逃时,被加里波第旅(由意共指挥的游击队)俘虏。次日,邦巴奇被押到栋戈枪决。行刑前,邦巴奇面对昔日的共产党同志们,高声疾呼「墨索里尼万岁!社会主义万岁!」(Viva Mussolini! Viva il Socialismo!) [12],随即中枪身亡。

邦巴奇死后,他与墨索里尼克拉拉·贝塔西亞歷山德羅·帕沃利尼共和法西斯党书记)及阿基萊·斯塔拉切英语Achille Starace(曾任国家法西斯党书记)等人的尸体一同被倒吊于洛雷托广场上示众。 [13]在邦巴奇尸体的上方,有一个手写的标示,内容为「大叛徒」(Supertraditore)。 [14] [15]

邦巴奇去世四天后,他的故友和前同志,于墨西哥流亡的共产国际活动家维克托·塞尔日在当地报纸上得知他的死讯。对此,他在日记中就邦巴奇这类投向法西斯的前共产主义者评价道:

在一些意大利人中---尤其是那些曾为马克思主义者或工团主义者的人们,逐渐显现出两种愿景:随着自由民主的衰退及社会主义的软弱,法团主义政体将推出全新的解決方案,并依靠这扇窄门通向集体主义。这与十九世纪中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憧憬截然不同,该愿景的先决条件......更贴近人们自身的天性。[16]

延伸阅读

[编辑]

註解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Nicola Bombacci. FondazioneRSI. 2008-02-06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意大利语). 
  2. ^ Vedi Scheda su Lacorsainfinit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Smith, Denis Mack英语Denis Mack Smith. Mussolini. London: Phoenix. 1994: 312. ISBN 1-85799-240-7. 
  4. ^ Gilbert, Mark & Nilsson, K. Robert, The A to Z of Modern Italy, Scarecrow Press, Inc.: 67, 2010 
  5. ^ Norling, Erik, Revolutionary Fascism, Lisbon, Portugal: Finis Mundi Press: 30, 2011 
  6. ^ Petacco, Arrigo, Il comunista in camicia nera: Nicola Bombacci tra Lenin e Mussolini, Milan: 115, 1996 
  7. ^ Bombacci, Nicola. Il mio pensiero sul bolscevismo. Rome: La Verità. 1941. 
  8. ^ Smith, Denis Mack英语Denis Mack Smith. Mussolini: A Biography. Vintage. 1983: 317. ISBN 0-394-71658-2. 
  9. ^ Deakin, William. The Brutal Friendship: Mussolini, Hitler and the Fall of Italian Fascism. Weidenfeld & Nicolson. 1962. OCLC 1120789967. 
  10. ^ citato in: Claudio Cabona, Nicola Bombacci. Storia e ideologia di un rivoluzionario fascio-comunista, 2012
  11. ^ Bosworth, R.J.B, Mussolini, New York: Bloomsbury Academic: 511, 2011 
  12. ^ Muravchik, Joshua, Heaven on Earth: The Rise and Fall of Socialism, New York: Encounter Books: 171, 2002 
  13. ^ Steve Cole. The Execution of Mussolini. August 5, 2009 [2023-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3). 
  14. ^ Gasparini, Marco; Razeto, Claudio. 1945: Il giorno dopo la Liberazione. LIT EDIZIONI. 2015-04-08 [2023-10-28]. ISBN 978-88-6944-2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8) (意大利语). 
  15. ^ Artieri, Giovanni. Mussolini e l'avventura repubblicana. A. Mondadori. 1981 [2023-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8) (意大利语). 
  16. ^ Serge, Victor. Notebooks: 1936-1947. New York: New York Review Books英语New York Review Books. 2019: 501–506. ISBN 978-1-68137-270-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