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張玉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玉蟬(1929年—2022年12月28日),新竹湖口人,畢業於臺灣省立花蓮女子高級中學張七郎之養女、媳婦,張果仁之妻,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家屬。與張果仁生有一子張至滿;與陳喬格生有一女陳惠操

生平

[编辑]

早年經歷

[编辑]

1929年(昭和四年)出生於新竹湖口的客家務農家庭,幼時父母離婚,因生父莊金生外出離家,故由祖母撫養,生母後來改嫁到池上。六歲舉家遷移到花蓮豐田,七歲時因家中貧困,被賣到張七郎家成為第七位養女,姓氏也改姓張。[1]:93-94

張玉蟬性情溫順,在張家頗得張七郎夫婦疼愛,平時在家中會幫忙家務照顧年幼孩子。七歲(1936年)就讀花蓮港廳立鳳林公學校(今鳳林國小),畢業後第一年應考花蓮港廳立花蓮港高等女學校落榜,第二年考上臺東廳立臺東高等女學校(今臺東女子高級中學),二戰後轉學回花蓮女中就讀,並於1946年畢業。[1]:97

畢業後張玉蟬沒有繼續升學,回家幫忙家務。1946年張果仁自滿州國返鄉,在鳳林仁壽醫院擔任醫生,後張玉蟬、張果仁奉父母之命於同年十一月結婚,並搬至醫院後方住宅。[2]:24兩人結婚隔年(1947年)發生鳳林二二八事件,父親張七郎、大哥張宗仁和丈夫張果仁不幸罹難。張玉蟬時年十九,懷有四個多月身孕,於隔年十月生下遺腹子張至滿。

鳳林二二八事件遭遇

[编辑]

張玉蟬與張果仁結婚次年(1947年),鳳林二二八事件發生。4月4日鳳林舉行歡迎國軍晚會,張宗仁代父出席,返回住處後,被駐軍以有士兵食物中毒為由,要求其帶藥前往治療,中計被捕。[1]:116

當夜張玉蟬在家中經大嫂葉蘊玉(張宗仁妻)通知,得知丈夫張果仁在仁壽醫院中被捕,於是妯娌取出當日醫院收入,請求經常出入仁壽醫院、疑為監視張家人的國民黨特務、事發當晚逗留在張玉蟬家的方姓外省人,幫忙救出張宗仁、張果仁。該方姓外省人以無法幫忙為由並未收下金錢,表示此事需要擔任國大代表的張玉蟬父親張七郎出面解決。4月5日清晨,張玉蟬奔赴鳳林山下張家向父親求援,經母親詹金枝告知,得知父親和依仁昨晚亦被軍人逮捕。上午七時,張玉蟬回到仁壽醫院。近上午十時,一名軍人到仁壽醫院告知昨夜張家已有三人在公墓遭槍斃。[1]:116-117

聞訊被捕的家人中有三人遭槍斃,張玉蟬和葉蘊玉、二嫂(許梅)與親戚共十餘人前往公墓分頭尋找遺體下落,傍晚尋獲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父子三人遺體。[1]:118

案發之後,張家人包括張玉蟬四處申冤。自1947年6月起,張家便將張玉蟬大伯張采香替詹金枝寫下的〈訴冤狀〉,分別送至蔣中正處、行政院、國民大會、臺灣省政府警備司令部臺灣高等法院⋯⋯等,然僅獲高等法院檢察處批示,表示:「⋯⋯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等背叛黨國、組織暗殺團,拒捕擊斃一案二剛經前台灣警備總司令部電准備查在案。」其餘申訴均石沉大海。[3]:192-195

家庭驟變後的經歷 

[编辑]

1947年事件發生後,張家將醫館關閉搬到山下的住宅居住[2]:25,當時張玉蟬已有身孕,於同年10月產下遺腹子張至滿。因家中遭逢巨變男丁不足只剩老弱婦孺,張宗仁的妻子葉蘊玉到外面教書賺錢[4]:59,張玉蟬則在家中負責較粗重的農園工作,生活品質與事件發生前落差許多。[5]:191[1]:120

1955年張玉蟬認識了鳳林教會傳道師的弟弟陳喬格並約於一年後結婚,育有一女陳惠操。後陳喬格因不能適應張家的生活而出走,張玉蟬在母親詹金枝的逼迫下,在陳喬格和幼子張至滿之間選擇,最終因不捨幼子,決定離婚。[5]:197[1]:136

離婚後,張玉蟬帶著女兒陳惠操住在山下,辛勤工作、操持家事。後子女陸續成家,留在家中陪伴母親詹金枝。1982年詹金枝過世,於過世前詹金枝將太古巢農園交由張玉蟬負責,張玉蟬晚年即住於此直至死亡不曾搬離。[6]

晚年

[编辑]

張玉蟬晚年身體不佳,多次進出醫院治療,後因年事已高、身體器官衰弱,於2022年12月28日逝世,享耆壽94歲。死後於鳳林教會舉辦告別禮拜,骨灰由家屬運回新竹湖口張家宗祠安放。[7]

轉型正義中作出的見證

[编辑]

1990年,張玉蟬請李登輝家庭牧師翁修恭將當年的〈訴冤狀〉轉交李登輝總統。同年12月8日,張玉蟬女士出席在台北懷恩堂舉辦的「記念二二八平安禮拜」,並於會中講述張家於二二八事件中的遭遇,是最早公開見證的二二八受難者家屬。[1]:143-144

此禮拜由蘇南洲作為召集人,李登輝家庭牧師翁修恭與蔣氏家族牧師周聯華分別為籌備主任委員。時任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總統府發言人邱進益、行政院長郝柏村、內政部長許水德、台北市長黃大洲、新聞局長邵玉銘,以及民進黨黨員施明德林正杰許信良江鵬堅呂秀蓮等人皆有出席參加。[8]

1991年3月2日,張玉蟬女士與蘇南洲及其他二二八家屬組成的團契成員們,從濟南基督長老教會步行至中華民國總統府,並提出真相公布、道歉賠償、豎立中央二二八紀念碑、成立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創立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設立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等五項訴求。[9]

家庭成員

[编辑]

父親:張七郎(1888年—1947年4月4日),張玉蟬之養父、公公,父親為漢醫張仁壽。福建臺灣省臺北府新竹縣竹北二堡大湖口庄(今新竹縣湖口鄉)人,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畢業。身兼多職,曾擔任醫生、鳳林初中校長、制憲國民大會代表、花蓮縣議會議長。

母親:詹金枝(1892年2月19日—1982年[10]),張七郎之妻。新竹芎林[1]:290,七歲與張七郎訂婚,二十一歲結婚,婚後育有五男三女(宗仁、依仁、果仁、秀惠、性惠、秉仁、存仁、和惠)。擔任丈夫醫院的助產士

丈夫(第一任):張果仁(約1923年—1947年4月4日),張七郎三子,與張玉蟬育有一子張至滿,死於鳳林二二八事件。[1]:118

兒子:張至滿(1947年10月5日—),張七郎之孫,張果仁與張玉蟬之子。畢業於文化大學體育系、師範大學研究所,後於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回臺後在體育界服務。[1]

丈夫(第二任):陳喬格,澎湖人,後因張玉蟬養母詹金枝緣故離婚。[1]:137

女兒:陳惠操(1955年—),張玉嬋與陳喬格之女。花蓮女中畢業,1979年結婚後定居新店[1]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張, 炎憲; 曾, 秋美. 花蓮鳳林二二八. 臺北: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2014. 
  2. ^ 2.0 2.1 張, 玉蟬; 沈, 紡緞. 在228中消失的張七郎父子. 新使者. 2004-2, (80). 
  3. ^ 李, 筱峯.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臺北: 自立晚報. 1992: 192–195. 
  4. ^ 王, 昭文. 張七郎與詹金枝. 新使者. 2012-2, (128): 59. 
  5. ^ 5.0 5.1 沈, 秀華. 查某人的二二八. 臺北: 玉山社. 
  6. ^ 花孟璟. 不向命運低頭 228受害者張七郎遺族張玉蟬94歲辭世. 自由時報. 2022-12-29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9). 
  7. ^ 邱國榮. 蒙福女子走過二二八 張七郎遺族張玉蟬舉行追思禮拜. 台灣教會公報. 2023-01-07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9). 
  8. ^ 盧俊義. 周聯華牧師策成紀念228平安禮拜.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6). 
  9. ^ 林宜瑩. 蘇南洲逝世1週年 新書出版為紀念. 台灣教會公報. 2021-02-26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10. ^ 地方會務:彰化縣醫師公會 (PDF). 臺灣醫界. 2020, NO. 12 (63): 94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