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宜銀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悉宜銀廠
位置
國家 清朝
行省雲南省
位置順寧府耿馬司悉宜大寨[1]:506
(礦廠分佈於1995年的臨滄市耿馬縣勐簡鄉大寨、老廠、大平掌、迎門寨、芒片廠,勐撒鎮洛煉、芒茂、草皮街)[2]:88、108-121
產量
產出物白銀
產量有課銀記載,銀產額不明確
道光九年(1829年)800
咸豐四年(1854年)433.334[3]
歷史
開採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授權開辦
嘉慶十七年(1812年)關閉舊硐
停採最終關閉時間未明

悉宜銀廠時期位於雲南省順寧府耿馬司轄境內的一座銀廠,就近由耿馬土司管理。[4]:220

雲南省銀礦產業在元明兩代已蓬勃發展,並且吸引大量外省人口遷入[3][5]:237,清代的幾大銀廠多半在明已有開採。[6]:89悉宜廠經清廷授權收取礦稅始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3][2]:80悉宜廠的開採規模、集丁人數,舊有的記載並不清楚,但可得知辦廠者與受雇者有雲南人與湖廣人,有回民也有漢人。[7]:23嘉慶五年(1800年)發生的回漢械鬥,被認為是1856年發生雲南回變的遠因之一。[8]

嘉慶十七年(1812年),清廷關閉悉宜廠舊硐,停止向耿馬司收繳礦課。[6]:73悉宜銀廠最終關閉時間未明,咸豐四年(1854年)仍有礦課記載[3]

參考文獻[编辑]

  1. ^ 朱惠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 云南省》. 商务印书馆. 1994 [2020-07-15]. OCLC 7072065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2. ^ 2.0 2.1 杨铸.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5 [2020-07-15]. ISBN 9787536710337. OCLC 46444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3. ^ 3.0 3.1 3.2 3.3 全漢昇. 《中國經濟史研究 下冊》 〈明清時代云南的銀課與銀產額〉. 稻香出版. 1991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4. ^ 方國瑜, 徐文德, 木芹. 《雲南史料叢刊》 第8卷.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8. ISBN 9787810258289. 
  5. ^ 鄭永昌. 《中日有關明代白銀史研究之回顧》 (PDF).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 1992-06, 20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7-02). 
  6. ^ 6.0 6.1 馬健雄. 《"佛王"與皇帝:清初以來滇緬邊疆銀礦業的興衰與山區社會的族群動員》. 《社會》第38卷2018年第4期 (上海大學). 2018. ISSN 1004-8804. OCLC 958499877. 
  7. ^ 荆德新. 《杜文秀起义》.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1 [2020-06-29]. ISBN 9787536705166. OCLC 2993781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 
  8. ^ 〈悉宜银厂事件〉. 《中國回族文獻資料庫》.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 [2015-04-03].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