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愛德華·艾爾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愛德華·艾爾斯
Edward Ayers
2016年秋進行書籍宣傳的艾爾斯
里奇蒙大學校長
任期
2007年7月1日—2015年7月1日
前任威廉·E·庫珀英语William E. Cooper (university president)
继任羅納德·克魯徹英语Ronald Crutcher
个人资料
出生 (1953-01-22) 1953年1月22日71歲)
 美国北卡羅萊納州阿什维尔
国籍 美国
母校田納西大學(B.A.,1973)
耶魯大學(M.A.,1977;Ph.D.,1980)
专业教育家、史學家
网站https://www.edwardayers.com/

愛德華·林恩·「愛德」·艾爾斯(英語:Edward Lynn "Ed" Ayers[1] ,1953年1月22日),美國歷史學者、教授、里奇蒙大學第九任校長(2007年-2015年在任),2013年7月在美國白宮典禮上獲總統歐巴馬頒發國家人文獎章[2]

艾爾斯在19世紀美國史方面目前共著有四本、編有七本書,其中《在我們敵人面前:美國中心的內戰》(In the Presence of Mine Enemies, Civil War in the Heart of America)以其對美國歷史傑出的書寫獲得了班克洛夫特獎[3] ,另外也獲貝弗里奇獎認定為1492年以來關於美洲史的最佳英文書籍。[4] 《新南方的承諾:戰後重建的生活》(The Promise of the New South: Life After Reconstruction)則為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茲獎的決選入圍者 [5][6]

艾爾斯於1974年在田納西大學取得美洲研究的文學學士,接著在耶魯大學取得了美洲研究的文學碩士與博[7] 。在其校長任內通過了一個五年計畫「里奇蒙的承諾」(The Richmond Promis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目標是確保學生能負擔高品質的教育,以及習得能取得優良工作的技能。艾爾斯除了在第一個學期任教外[8],也是該校數位人文學實驗室的成員。

艾爾斯自1980年開始就在維吉尼亞大學任教,直到到里奇蒙大學擔任校長前。

大眾史學

[编辑]

近年來,艾爾斯擔任了美國國家人文中心「初步解放奴隸宣言」計畫的主席[9] 他也主持了南北戰爭維吉尼亞大會紀念會議的第一次研討會[10] ,目前則擔任「里奇蒙過去的未來」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支持對南北戰爭與解放日的討論,以促進對里奇蒙共享歷史的認識[11] 。艾爾斯也是「瞭解南北戰爭」計畫的資深學者,該計畫由美國國家人文中心、美國圖書館協會大眾計畫辦公室贊助[12]

艾爾斯還是艾爾斯還是全國性的聯播公共廣播節目「BackStory with The American History Guys」的三名主持人之一,節目每週在美國36個電台廣播,至今Podcast下載次數已超過270萬次[13] 。節目開始於2008年,內容為提供當下事件的歷史背景,並受維吉尼亞人文學基金會與國家人文中心支持[14]

數位史學

[编辑]

艾爾斯也是個數位史學的倡議者[15] ,他協助成立了維吉尼亞大學的人文學進階技術學院以及數位史學中心,並擔任數位史學中心主任到2001年[16]。他也是「陰影谷」計畫的監督,陰影谷計畫透過信件、日記、新聞等材料提供使用者對美國南北戰爭中一北一南兩個社群生活的描寫[17] 。另外,也是[ 林肯文書]編輯之一[18]

艾爾斯在里奇蒙大學數位史學實驗室的工作專注在顯示出美國歷史中的趨勢與模式。計畫內容包括選舉、奴隸解放的視覺化、以及維吉尼亞分離會議。實驗室正在開發以美國歷史為主題的數位地圖集,該計畫由安德魯・梅隆基金會贊助[19]

學術工作

[编辑]
  • 美國教育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和認證委員會共同主席(2008年至今)
  • 國家人文中心董事會成員(2007年-2011年)
  • 國家人文學理事會成員(2000年-2004年,由美國總統任命,以指導國家人文基金會)

專書

[编辑]

榮譽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In his podcast, Backstory, Ayers introduces himself as "Ed Ayers."
  2. ^ 2.0 2.1 Edward L. Ayers. [201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6). 
  3. ^ 3.0 3.1 Columbia Announces 2004 Bancroft Prize Winners: Ayers, Hahn, Marsden. columbia.edu. [201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9). 
  4. ^ Albert J. Beveridge Award.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 [201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5. ^ 5.0 5.1 National Book Awards - 1992. National Book Foundation. [201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9). 
  6. ^ 6.0 6.1 History. The Pulitzer Prizes. [201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3). 
  7. ^ Rhodes, Karl. Dr. Edward L. Ayers will take office July 1, 2007, as the University’s ninth president. University of Richmond. [201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2月14日). 
  8. ^ Allred, Steve. Fearlessly Facing the Freshman Seminar. Inside Higher Ed. [201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5). 
  9. ^ NEH Emancipation Resource Portal. National Endownment for the Humanities. [3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17, 2013). 
  10. ^ VIRGINIA SESQUICENTENNIAL OF THE AMERICAN CIVIL WAR COMMISSION 2008 ANNUAL REPORT (PDF). [3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11. ^ Partners. [3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1日). 
  12. ^ Information for Participating Libraries.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3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3). 
  13. ^ Backstory. [3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1). 
  14. ^ About. Virginia Foundation for the Humanities. [3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6). 
  15. ^ Ayers, Edward L. "The Pasts and Futures of Digital Histo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about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7. ^ The Story Behind the Valley Project. University of Virginia. [3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3). 
  18. ^ Meet Our Editorial Board (PDF). Lincoln Editor: The Quarterly Newsletter of the Papers of Abraham Lincoln, October–December 2002, p. 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年12月4日). 
  19. ^ Andrew Mellon Foundation awards three-year, $750,000 grant to DSL to create digital atlas of U.S. history. University of Richmond. [3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7). 
  20. ^ National Council on the Humanities: Seven New Members Named. [2017-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5). 
  21. ^ 2003 Professor of the Year National Winner: Edward Ayers[永久失效連結]
  22. ^ Arts and Sciences Academy chooses three from U.Va.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11-05.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