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對用精神科藥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部分含有苄基哌嗪的派對用精神科藥物

派對用精神科藥物(英語:Party Pills)是一種從2000年代開始興起的混合型精神科藥物,由摇头丸(ecstasy,即MDMA或香港俗稱「E仔」的毒品)发展而来[1][2],现主要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曾允许使用「娛樂性藥物」来「助興」的地區泛濫。這些藥物的主要成份為苄基哌嗪英语benzylpiperazine(BZP)或其派生物。苄基哌嗪本身在多個國家(包括美國、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被禁;但在部分管制較少的地區卻可自由交易。與此同時,这些药片中混入了多種其他物質,以此延長其迷幻效果,并減低藥物的副作用:報導過的其他藥物有25C-NBOMe英语25C-NBOMe[2]撲熱息痛[3](舒緩頭痛偏頭痛)、辛弗林(藥效與麻黃鹼相近)[4]、無水咖啡因(提高警覺性及減少疲累)[4]胡椒碱[5]可卡因[6]咪達唑侖[7]甲喹酮[7]5-HTPTFMPP英语TFMPPMeOPP英语MeOPPpFPP英语pFPP等;有些甚至還混合有茶葉(提高警覺性及減少疲累)[4]苦橙(增強心跳及血壓)[4]玻璃粉[3][7]老鼠藥[7]食鹽[8]洗衣粉[8]之類的異物。最初,媒體报道這種藥物时稱其为「蝙蝠丸」(Batman pills),因為该藥最初被查獲時,藥片上都壓有蝙蝠俠的標誌[2]。到了後期,不同的生產商為了識別自己生產的藥物,除了以顏色(例如:藍色、紫色)分類,還會在藥片壓上不同的標誌,如美洲豹Puma)等。起初不同生產商的藥片都有不同名字,例如:藍蝙蝠、紫蝙蝠、紫美洲豹等,後來都以「派對用精神科藥物」统一称呼。

參考資料[编辑]

  1. ^ 廣州擒聖誕丸仔毒販. 蘋果日報 (香港). 2002-12-25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中文(繁體)). 
  2. ^ 2.0 2.1 2.2 Howden, Saffron. Police issue warning over 'Blue Batman' drug. 悉尼晨鋒報. 2014-08-22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语). 
  3. ^ 3.0 3.1 無良拆家摻玻璃粉害人. 蘋果日報 (香港). 2007-06-22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中文(繁體)). 
  4. ^ 4.0 4.1 4.2 4.3 Hi-Octane - Legal Ecstasy Pill [Hi-Octane - 合法的忘我藥片].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英语). 
  5. ^ TNT - Amphetamine Substitute [TNT - 安非化命的替代品].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9) (英语). 
  6. ^ 文志賢醫生. 《毒海浮生》劇集資料分享會 (PDF). 2009-08-10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7-02) (中文(繁體)). 
  7. ^ 7.0 7.1 7.2 7.3 周振宇; 梁芊祐; 葉素琪. 薛健鋒 , 编. 社會動態-北上吸毒:無國界道友 港青北上濫藥實錄. 大學線. 2007-03, (77): 20–22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中文(繁體)). 
  8. ^ 8.0 8.1 林輝. 迷.幻.黑夜──青年和濫藥的故事. 香港獨立媒體. 2006-07-30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中文(繁體)). 
  • Harmonic Party Pill packaging, Evolvepills, Auckland, 2006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