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城墙
浦江城墙为旧浦江县城城墙,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浦阳街道城区,今已不存。
浦江建置始于东汉兴平二年(195)析太末、诸暨所置丰安县,属会稽郡,隋灭陈后废。唐天宝十三载(754)又析义乌、兰溪及富阳置浦阳县,属婺州,五代吴越国天宝三年(910)改名浦江县,沿用至今[1]。唐天宝年间置浦阳县后始筑土城,明正德七年(1512)立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嘉靖二年(1523)又设十八座栅门,嘉靖三十六年(1557)为防倭寇改筑石城,万历三十八年(1610)向北拓展,崇祯十一年(1638)、清乾隆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768-1769)重修[2]。1949年后至1958年12月前后相继拆除[3]。2017年底至2018年初重建大东门迎春门,施工期间曾发现古城墙遗址[4]。
浦江城墙南临浦阳江(南江),西临西溪,隔溪对伏蟾山,东临东溪,隔溪对东山和龙峰山(塔山)。唐代土城周一里(约576米),高一丈三尺(约4.16米)。明清石城城周五里一百二十步(约3072米),仍高一丈三尺(约4.16米),厚与高同,呈不规则形,设有陆门八座,水门一座,八座陆门分别为大东门迎春门、大西门咸宁门、大南门文明门、大北门望华门(旧又名仙华门,其名称取自城北仙华山,以上为正门,建城楼俱三间)、小东门拥青门、小西门凝爽门、小南门宣和门和小北门辅辰门(以上为偏门,建城楼俱一间),水门名祈年门(建城楼一间),位于城西南隅。城外利用东溪、西溪和浦阳江为天险,不另设城壕(图)[5]。
城内原主要街道呈一横三纵的格局,其中横街称为东街——横街——西街——小桥头(今解放路),连接大东门和大西门,居中的纵街称为上大街——下大街(今和平路),连接大南门与县署,与横街交汇处称四牌楼,东侧的纵街称为后街(今民主路),与横街交汇处称玉案头[6]。原主要建筑有县署(位于城北正中,抗战时期被侵华日军拆毁[7])、城守署(驻防署,位于东街北侧)、学宫(浦江县学文庙,位于城东南,南临大方池(学塘),其址今为浦江县政府(老县府)[8])、浦阳书院及文昌阁(位于学宫东侧,南临大方池(学塘),池中建有钟楼,其址今为浦江县政府(新县府)[9][10])、城隍庙(位于学宫西南,其址今为时代广场)、白佛寺(位于城隍庙西侧,其址今为文化广场)、天后宫(位于白佛寺西侧,其址今为文化广场)和太极宫(位于县署东南)等[11],今已不存。城内尚存解放路和民主路和等传统历史街区,以及张氏宗祠(今浦江博物馆)和严家廿四间头(今浦江县非遗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宗祠、民居。
参考文献
[编辑]- ^ 清·善广修,张景青等纂,《光绪浦江县志·卷一·舆地一·沿革表》:《续汉书》注建安四年孙氏分太末立丰安县。《宋书》州郡志兴平二年孙氏分诸暨立,按县即今浦江是也。两书分地互异,盖县东分自诸暨,县西分自太末,各据一方言耳,惟年分未知孰是。《新唐书》地理志天宝十三载析义乌、兰溪及杭州之富阳置。按隋平陈,废丰安入金华,至此更名复置。《十国春秋》故浦阳县吴越天宝三年武肃王恶杨氏,奏改。按钱氏于梁开平二年改元天宝,其三年正开平四年。……又按杨氏行密屡扰浙中,武肃恶之,凡字与杨同音者悉改。
- ^ 《光绪浦江县志·卷四·建置一·城池》:《旧志》唐元宗天宝中置县,筑土城(周一里,高一丈三尺,厚亦如之)。明武宗正德七年知县邹輗立城门四座(曰东门、曰南门、曰西门、曰北门)。世宗嘉靖二年,知县毛风韶设门栅(共一十八座:东隅曰大东门、环秀门、迎曦门、破墈门,南隅曰大南门、小南门、黄堂门、东南门,西隅曰大西门、文昌门、季家门、青龙门、小桥门、仁和门、迎恩门,北隅曰大北门、清明门、湖唐门)。三十六年知县许河因倭夷犯境关,白抚按筑石城(周围五里,建正门四,东曰迎春、西曰咸宁、南曰文明、北曰仙华,偏门五,曰小东门、小南门、小西门、小北门、水门)。神宗万历三十八年推官洪日观申议恢拓北城,明年知县庄起元成之(自小北门至仙华门,长一百余丈)。怀宗崇祯十一年知县吴应台重建城垛、门楼。国朝三十年十一月奉上谕饬修天下城垣,浦江奉文估修嗣准,部覆于三十一年颁司库银一万一千一百一两零,知县彭坊承办六分,署兰溪县知县刘翚承办四分,于乾隆三十三年经始,三十四年报竣。计修外城身长二百九十五丈二尺五寸,高一丈至一丈二三尺不等,内城身长八百九十七丈三尺,高五六七八九尺至一丈一尺不等,顶宽一丈二尺,底宽一丈四五尺不等,共建城垛一千九十有四,每垛长一丈,高五尺一寸,大东门、大南门、大西门、大北门建城楼四座,各三楹,小东门、小南门、小西门、小北门水门建城楼五座,各一楹。水门外有溪近逼城下,其水自杭口岭各源径入,冲激城跟,筑砌护城石墈一道,长一十一丈,宽六尺,高九尺,折厚一尺,又加砌护墈盘头一座,迎面长一丈六尺,后身长三丈,进深三丈,均高八尺,块石砌筑,折厚一尺。
- ^ 《浦江之城墙》. 浦江新闻网. [2020-05-07].[失效連結]
- ^ 张宝仙、朱丹丹. 《我县发现古城墙遗址》. 浦江新闻网. [2020-05-08].[失效連結]
- ^ 《光绪浦江县志·卷四·建置一·城池》:县治有东西二溪夹流,襟以南江,枕以少女及金坑、富润诸山,并扼地形之胜,而必以城池为兢兢务卫民耳。……城周五里一百二十步,内外城身计长一千九十四丈有奇,垛墙一千九十四。城内外各有马路,以通巡警。楼九座,楼畔各有阶级,以便登降。为门九:大东门曰迎春,小东门曰拥青,大南门曰文明,小南门曰宣和,大西门曰咸宁,小西门曰凝爽,大北门曰望华(旧曰仙华门),小北门曰辅辰,西有水门曰祈年。
- ^ 黄贞祥. 《当年浦江县城的街道店铺》. 浦江新闻网. [2020-05-08].[失效連結]
- ^ 吴益文. 《浦江县衙成追忆》. 浦江新闻网. [2020-05-08].[失效連結]
- ^ 谢青松. 《浦江县学制度与变迁》. 浦江新闻网. [2020-05-08].[失效連結]
- ^ 张明. 《龙峰山下一学府》. 浦江新闻网. [2020-05-08].[失效連結]
- ^ 于家鹏. 《鸣铎楼》. 浦江新闻网. [2020-05-08].[失效連結]
- ^ 《光绪浦江县志·卷首·图说》:县城图说:《薛志》唐置县始筑城,尔后邑令七经修筑,虽复仍其故址,而创建为多,规模日益雄峙。历今又百数十年,问其高厚坚则瑕矣。岁戊子彭侯缮葺,内外完密,僻倪整齐。城垛门楼翼然在望,伟哉。虽十轫百步,不足多也。周五里一百二十步,高一丈三尺,厚如之。正门四,偏门五,围径之数、诸门之名,仍嘉靖中许侯旧也。其公署、祠庙县治中之(按今治之东为试院),而大门内之东偏则衙署,治南数十步为武庙,东南里所为文庙,儒学附焉。宋公祠与浦阳书院并在学宫南之左,城隍庙又在西南,驻防营近东门,育婴、养济皆在南门内,此其大较然也。郭外为南北二壇,东为东山亭,东南为龙峰庵,为古塔,水门外为水月庵(今久废),北二里为月泉书院。若夫东溪、西涧夹流而南,东岭、西山拥立而向,则尤其秀甲他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