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央機關演變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制政權,本表列出清朝中央政府各機關在清亡後,由其演變出的後繼機關。

入關前成立的機關[编辑]

下列機關在滿清入關(1644年)前已成立,部分機關在清末新政時被廢除,或改組為其他機關。

機關名稱 後繼機關
吏部(1631-1911年)→敘官局(1911-1912年)  中華民國銓敘局(1912-1928年)→
 中華民國考試院(1930年-現今)[1]
戶部(1631-1906年)
禮部(1631-1911年)
兵部(1631-1906年)→陸軍部(1906-1912年)、海軍部(1910-1913年)  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1925-1928年,1932-1946年)→
國防部(1946年-現今)
刑部(1631-1906年)→法部(1906-1912年)  中華民國司法部(1912-1928年)→
 中華民國法務部(1928年-現今)[2][註 1]
工部(1631-1906年)
都察院(1636-1912年)  中華民國審計院(1928-1931年)→監察院(1931年-現今)[3]
蒙古衙門理藩院(1639-1911年)[註 2]  中華民國外交部(1912年-現今)、蒙藏委員會(1928-2017年)→蒙藏文化中心(2017年-現今)[註 3]

入關至庚子後新政間成立的機關[编辑]

下列機關在滿清入關(1644年)後成立,部分機關在清末新政時被廢除,或改組為其他機關。

機關名稱 後繼機關
大理寺(1644-1912)[註 4]  中華民國大理院(1912-27)→
 中華民國最高法院(1927-)[4]
翰林院(1644-1912)
國子監(1644-1912)
欽天監(1644-1912)
太僕寺(1644-1912)
太常寺(1644-1912)
光祿寺(1644-1912)
鴻臚寺(1644-1912)
軍機處(1729-1911)
國史館(1765-1912)  中華民國國史館(1914-28)→
 中華民國國史館(1947-)[5]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61-1900)→外務部(1900-12)  中華民國外交部(1912-)[6]

庚子後新政後成立的機關[编辑]

下列機關在庚子後新政(1901年)後成立。

機關名稱 後繼機關

註釋[编辑]

  1. ^ 原名“司法行政部”,1980年改名為“法務部”
  2. ^ 1906年改名為“理藩部”
  3. ^ 外交部、蒙藏委員會部分職權承襲理藩院
  4. ^ 1906年改名為“大理院”

參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1. ^ 謝瑞智. 中華民國憲法. 聯經出版. : 175. 
  2. ^ 法務部. 法務部部史. [2019-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中文). 
  3. ^ 監察院. 中國監察制度沿革. [2019-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中文). 
  4. ^ 最高法院. 沿革. [2019-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中文). 
  5. ^ 國史館. 大事紀. [2019-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中文). 
  6. ^ 國立故宮博物院. 百年傳承走出活路 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_外交傳承. [2019-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