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绪 (东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绪(—397年5月29日),字仲业[1]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东晋官员。

生平[编辑]

晋安帝即位后,王国宝再度去侍奉会稽王司马道子,推荐共曾祖的堂弟王绪为琅邪内史。司马道子任命王绪为辅国将军、琅邪内史,又统帅石头城的士兵,在建邺驻守。王绪仍然兼任会稽王从事中郎,居中当权,宠幸当政[2]。王绪也是有名的狡诈奸邪之徒。司马道子又被迷惑,以王国宝为心腹,王国宝和王绪都因为受贿穷奢极欲,不知道限度[3],被当时人憎恨[4]

当时王恭因为有才能出任兖青二州刺史,他讨厌司马道子和王国宝乱政,多有忧国的言论。司马道子等人也深深的忌惮王恭,将要谋划除去王恭的兵权[3]。还没来得及实行,王恭讨伐王国宝的檄文就于隆安元年四月甲戌(397年5月19日)到了,王国宝惶恐不知所措。王绪劝说王国宝,让他假托司马道子的命令,征召王珣车胤来杀掉,以除去众人的希望,接着挟持皇帝和宰相征讨诸侯。王国宝答应了。王珣和车胤前来,王国宝不敢害他们[5][6]

司马道子无力抵抗诸侯,想要把罪责推给王国宝,四月甲申(397年5月29日),司马道子派谯王司马尚之收捕王国宝到廷尉,赐令王国宝自杀,又将王绪在集市斩首,以向王恭道歉[7][8][9]

家庭[编辑]

曾祖[编辑]

祖父[编辑]

  • 王延,东晋郎中[10]

父亲[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世说新语注·规箴第十·26》:王氏谱曰:“绪字仲业,太原人。祖延。父乂,抚军。”晋安帝纪曰:“绪为会稽王从事中郎,以佞邪亲幸。王珣、王恭恶国宝与绪乱政,与殷仲堪克期同举,内匡朝廷。及恭表至,乃斩绪以说诸侯。国宝,平北将军坦之第三子。太傅谢安,国宝妇父也,恶而抑之不用。安薨,相王辅政,迁中书令,有妾数百。从弟绪有宠于王,深为其说,国宝权动内外,王珣、王恭、殷仲堪为孝武所待,不为相王所眄。恭抗表讨之,车胤又争之。会稽王既不能拒诸侯兵,遂委罪国宝,付廷尉赐死。”
  2. ^ 《魏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道子以王绪为辅国将军、琅邪内史,又辄并石头之兵,屯于建业。绪犹领其从事中郎,居中用事,宠幸当政。
  3. ^ 3.0 3.1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仆射王国宝、建威将军王绪依附会稽王道子,纳贿穷奢,不知纪极。恶王恭、殷仲堪,劝道子裁损其兵权;中外恟恟不安。
  4. ^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安帝即位,国宝复事道子,进从祖弟绪为琅邪内史,亦以佞邪见知。道子复惑之,倚为心腹,并为时之所疾。
  5. ^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时王恭与殷仲堪并以才器,各居名藩。恭恶道子、国宝乱政,屡有忧国之言。道子等亦深忌惮之,将谋去其兵。未及行,而恭檄至,以讨国宝为名,国宝惶遽不知所为。绪说国宝,令矫道子命,召王珣、车胤杀之,以除群望,因挟主相以讨诸侯。国宝许之。珣、胤既至,而不敢害,反问计于珣。
  6. ^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王绪说国宝矫相王之命召王珣、车胤杀之,以除时望,因挟君相发兵以讨二藩。国宝许之。珣、胤至,国宝不敢害,更问计于珣。
  7. ^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道子既不能距诸侯,欲委罪国宝,乃遣谯王尚之收国宝,付廷尉,赐死,并斩绪于市,以谢王恭。
  8. ^ 《晋书·卷十·帝纪第十》:夏四月甲戌,兖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举兵,以讨尚书左仆射王国宝、建威将军王绪为名。甲申,杀国宝及绪以悦于恭,恭乃罢兵。
  9. ^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道子暗懦,欲求姑息,乃委罪国宝,遣骠骑咨议参军谯王尚之收国宝付廷尉。尚之,恬之子也。甲申,赐国宝死,斩绪于市,遣使诣恭,深谢愆失;恭乃罢兵还京口。
  10. ^ 10.0 10.1 10.2 胡宝国. 《将无同: 中古史研究论文集》.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20年1月: 五五七——五六0. ISBN 978-7-101-14240-2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