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白寿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壽彝

白寿彝(1909年2月19日—2000年3月21日),肇伦教名哲玛鲁丁(阿拉伯语:جمال الدين‎),男,回族河南开封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回教史专家,1980、199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白寿彝关于民族的历史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为中共統治下大一統史觀的治民族史者所推崇、所尊敬。白寿彝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历史教材审编组的成员之一,负责中国古代史,翦伯赞則任历史教材审编组组长。[1]

生平

[编辑]

白寿彝家住在開封維中前街,是非常典型的回民家庭,他的母親也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她只要有時間就會帶白壽彝去女寺學習阿拉伯語。1916年,白壽彝七歲開始在私塾學習。1924,十五歲的白壽彝進入開封的聖安德烈中學,但他對教會學校不顧宗教自由控制學生的行為感到不滿,他一度想要退學,但因為父母的要求繼續留下學習。他用了兩年的時間修完了三年的中學課程提前畢業。白壽彝于1929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國學研究所攻读中国哲学史专业,在燕大讀書時認識了從事中國猶太人研究的陳垣。1932年秋以研究朱熹思想的論文順利畢業,回到了開封,準備在國立河南大學謀求教職。1935年他回到北京,放棄編寫哲學史轉而開始研究回教史。毕业后他协助顾颉刚工作,并继承了顾颉刚的领土中国论。白寿彝当时[何时?]写给顾颉刚的信中所说:“中国史学家的责任,应该是以‘中华民族是一个’为我们新的本国史的一个重要观点,应该是从真的史料上写成一部伟大的书来证实这个观念。”[2]白寿彝自1938年先後任教于云南大学中央大学学校。1937年出版《中国交通史》(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文化史丛书》中的一种,是中国第一部较全面地综合研究中国历代交通史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五篇,分述先秦时代、秦汉时代、隋唐宋时代、元明清时代及现代中国之交通,对于交通路线、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管理制度均有考述。

1949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1951年7月28日,中国史学会正式在北京成立。1954年,中国史学会公布第一届理事会名单,郭沫若担任主席,吴玉章范文澜担任副主席,白寿彝担任常务理事[3][4][5]。史学会成立后,即着手编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白寿彝为总编辑委员之一[6][7]。后长期负责中国通史的编辑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一度遭受打击,此后重新成为中国史学界的权威。2000年病逝于北京。

学术贡献

[编辑]

1999年《中国通史》出齐12卷22册、1400万字,每卷首页都写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十年完成)”。

黎东方教授赞誉此书:「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该社就约请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多卷本《中国通史》,穷十余年之功,集众多学者之力,终于在1999年出齐了这套迄今最完整的大型学术性通史著作,代表了当时中国通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历史学家戴逸说:“白老是老一辈史学家。现已90高龄,可说是鲁殿灵光,岿然屹立,是我们的表率。尤其令我们钦佩的是,以90岁高龄完成《中国通史》巨著。这是一部空前的巨著,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界的压轴之作……它时间跨度最大,从远古时代一直到1949年。它内容最丰富、最全面,也括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地理环境、典章制度、科学技术,几乎无所不包。它是真正的通史。”

江泽民贺信中指出:“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已,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

领土中国论

[编辑]

1951年白寿彝发表的《论历史上祖国国土问题的处理》一文指出,就某一王朝的版图说某一王朝的历史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就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说整个中国的历史便是不恰当的。它限制了中国历史的内容,将中国的历史变成了单独的汉族的历史或汉族统治者的历史,将“汉族”或“汉族统治者”和“中国”之间划上了等号,因此它不可能用以展现中华民族的历史,不可能回答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的由来。1978年他指出:“中国”的概念几千年来一直在发生变化,但是我们今天讲中国的历史,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为界,否则一部中国史就成了汉族不断侵略扩张的历史、压迫别人的历史,这不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可取的做法是,不管过去几个政权,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上建立的、中华各民族的祖先们曾经从事活动过的事迹和勋业,都应写在中国的历史上,写在这个范围里,否则我们根本无法谈历史上的民族关系。”[8]

白寿彝认为应该消灭以历代皇朝疆域为历代国土范围的史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范围来处理历史上的国土问题。在《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在中国民族关系史座谈会上的讲话》(1981年),《说民族史——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召开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4年),《关于民族史的工作——在中国民族史学会上的讲话》(1988年)三篇文章中,白寿彝提出了不要把汉族本身的利益作正义的唯一标准,也要把别的民族的利益算在里面。[9]他所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史,摆脱了旧史学的大汉族主义,对兵入关并没有异族“入侵”,甚至“亡国”的哀叹;相反,统治者的腐朽,和清创建者的朝气蓬勃,倒使人感到了后者将要取代前者的历史必然性。《纲要》认为周是奴隶制时期,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是封建社会成长时期,而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五代,则是封建社会发展和继续发展时期,到了明清,封建社会便进入了衰老时期。

参考资料

[编辑]
  1. ^ “ 大跃进”前后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建设的历史回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2. ^ 益世报边疆副刊
  3. ^ 钱蓉主编. 观点 历史200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06: 6. ISBN 7-211-05020-9. 
  4. ^ 戴学稷,徐如编. 邵循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续编. 2009.11: 301. 
  5. ^ 张蓬舟张仪郑编辑. 1955人民手册. 大公报社. 1955.01: 417. 
  6. ^ 白寿彝总主编. 中国通史 第11卷 近代前编(1940-1919) 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07: 68–69. ISBN 7-208-04997-1. 
  7. ^ 白寿彝总主编;周远廉龚书铎主编. 中国通史 19 第11卷 近代前编 1840-1919 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06: 56–57. ISBN 978-7-208-13000-5. 
  8. ^ [王东平]白寿彝先生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民俗学网. [2012-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9. ^ 白寿彝的民族与民族史观 (2). 人民网. [2012-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