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菌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菌谱
四库全书版《菌谱》
作者陈仁玉
类型谱录类
语言文言文
成书年代南宋
發行信息
保存状态卷數:1

菌谱》,又名《香蕈谱》,是中国南宋时期关于菇类的一部专著,陈仁玉撰,成于淳祐五年(1245年)。书中介绍了浙江台州所产的11种菌类,详细描述了形状、性味、品级、生产、食用方法与误食毒菌之后的解毒方法。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介绍菌类的专著,尽管篇幅较短,正文仅有一卷800余字,该书对此后菌类书籍的撰写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内容

[编辑]

《菌谱》又名《香蕈谱》,包括作者陈仁玉自序以及正文,仅一卷,800余字。陈仁玉青年时期居住在家乡浙江仙居县,通过实地考察与品尝,详细描述了当地出产的的合蕈(香菇[a]、稠膏蕈(很可能指金针菇)、栗觳蕈、松蕈(松口蘑)、竹蕈、麦蕈(松露)、玉蕈、黄蕈、紫蕈、四季蕈、鹅膏蕈(鹅膏菌)共十一种菌类,涉及生长环境条件、季节、外观、气味、口感、烹饪方法、禁忌、品级、误食毒菌之解毒方法等要素[1][2]

背景

[编辑]

菌类食用古已有之,《吕氏春秋》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3]。仙居县位于浙江中部山区,山林茂盛,盛产菌类,与香菇栽培发源地龙泉庆元景宁一带相距仅200千米[4],宋代时就是香菇的主产区。《菌谱》自序中写道[5]

南宋时期,台州临海县人谢深甫出任右丞相,数十年后谢深甫的孙女谢道清成为理宗皇后,天台县人贾似道亦把持大权。这些达官显贵和民间一样喜食菌类,于是台州出产的菌类成为了御膳[3]周密在《癸辛杂识》中写道[5]

由于朝廷上层对菌类的喜爱,民间采摘者络绎不绝。由于各种食用菌品相、口味不同,且误食毒菌会造成严重后果,陈仁玉认为有必要使人们辨识这种土特产,因此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与亲自品尝后,撰写了《菌谱》一书[5]

版本

[编辑]

《菌谱》一书有多個版本,《百川学海日语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墨海金壶》、《珠丛别录》、《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均有收录该书[6]。日本中村克哉在《香菇栽培史》(シイタケ栽培史)中还引用了另一版本的《菌谱》[4]

影响与评价

[编辑]

《菌谱》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首部介绍菌类的专著,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对后世菌类研究有深远的影响。明代潘之恒《广菌谱》与清代吴林《吴蕈谱》都受到了《菌谱》的直接影响。《广菌谱》有部分内容直接摘自《菌谱》,而《吴蕈谱》将菌类划分为上、中、下品也是受到了《菌谱》的启发[1]

注释

[编辑]
  1. ^ 原名“台蕈”,即台州出产的香菇,因“台”、“合”二字字形相近而混淆。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芦笛. 《菌谱》 的研究. 浙江食用菌. 2010, 18 (4): 50-52. 
  2. ^ 张连伟,李飞,周景勇. 中国古代林业文献选读.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5: 273–278. ISBN 978-7-5402-3769-1. 
  3. ^ 3.0 3.1 仙居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仙居政协文史资料 第19辑 仙居古贤录. 2010: 12–19. 
  4. ^ 4.0 4.1 张寿橙. 中国香菇栽培史.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3: 103–105. ISBN 978-7-5508-0294-0. 
  5. ^ 5.0 5.1 5.2 台州地区地方志办公室. 台州历代文化名人. 
  6. ^ 姚伟钧,刘朴兵,鞠明库著;赵荣光主编. 中国饮食典籍史.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212–213. ISBN 978-7-5325-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