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跳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古跳棋,是流傳於蒙古族的兩人跳棋遊戲,吉日格之一,有對連兒、翻連兒兩種玩法[1],兩者各別又稱為撞棋翻棋[2]

棋具[编辑]

蒙古跳棋
  • 棋盤為五橫五豎的橫縱線交叉,另有東南-西北向、西南-東北向的斜線各三條,並在左右兩側中點個添上一個內有十字的菱形。全部共三十三個棋點。
  • 每方有十枚或十二枚棋子,以羊拐骨作棋,以面相區分敵我。正面朝上叫其格;背面朝上叫布格[1]

對連兒規則[编辑]

  • 棋子皆放在棋點上。採用十枚棋子時,每方棋子放在離己方最近的次底、底橫列上;若採用十二枚棋子,另外兩枚放於靠近己側的菱形角點。
    • 任何棋子皆須沿線移動。
  • 每回合玩家可用一枚己棋選擇二種行動之一:
    • 跳吃:跳過一枚鄰點的任何敵棋落到同方向的緊連空點,可連跳,可改變方向。移動結束後,再將所有跳過的敵棋移出棋盤,才回合結束。
    • 走子:移動到空鄰點。
  • 消滅所有敵棋者獲勝。

翻連兒規則[编辑]

  • 跳翻:跳過一枚鄰點的任何敵棋落到同方向的緊連空點,可連跳,可改變方向。移動結束後,再將所有跳過的敵棋翻面,成為己方棋子,才回合結束。
  • 其餘規則同對連兒。[1][2]

參考[编辑]

  1. ^ 1.0 1.1 1.2 吴岚. 〈蒙古族“吉日格”棋戏〉. 《内蒙古文物考古》 (中國: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2, (2000年02期)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 2.1 柏嘎力. 《蒙古民族傳統沙嘎游藝——以蘇尼特蒙古部沙嘎游藝為中心的考察研究》. 中國: 內蒙古大學. 2001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