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赵俪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赵俪生青年时代照片

赵俪生(1917年4月25日—2007年11月27日),原名俪生以字行笔名冯夷山东安邱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曾任兰州大学教授。赵俪生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中持与郭沫若一派不同的历史观,曾着力于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

生平

[编辑]

赵俪生大学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期间曾参与一二九运动左翼活动。1947年。出任国立河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49年,调入北京中国科学院编译局,但因与郭沫若的矛盾被迫离职,后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任教,1957年因政治原因远调兰州大学。1958年,因政治形势变化被划为右派,遭受长期迫害[1][2][3][4][5]

1978年,赵俪生重返讲坛。同年,中国大陆恢复研究生招生,赵俪生首届招收秦晖杨善群白文固霍俊江马明达葛金芳杨木七名研究生,他将这七人称为“七只九斤黄”,认为他们是自己的嫡传弟子。这七人后来大都于高校任职[6][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蔡开松, 于信凤主编; 曾卓明, 周溯源, 赵书刚副主编. 二十世纪中国名人辞典.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 
  2. ^ 周家珍编著. 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03628320. 
  3. ^ 徐为民编. 中国近现代人物别名词典. 沈阳: 沈阳出版社. 1993. 
  4. ^ 汝信,易克信主编. 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8. 
  5. ^ 张品兴, 殷登祥, 陈有进等主编. 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 ISBN 9787504315137. 
  6. ^ 金雁. “五绝”教授赵俪生 (PDF). [2022-07-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7-05). 
  7. ^ “史学泰斗”的九十年华彩. 新浪(原载《兰州晨报》). [202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