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德
陳智德 | |
---|---|
出生 | 1969年(54—55歲) 英屬香港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
教育程度 | 東海大學文學士(1994) 嶺南大學哲學碩士(1999) 嶺南大學哲學博士(2004)。 |
职业 | 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助理教授 |
经历
| |
荣誉
|
陳智德(1969年—),筆名陳滅,出生於香港,詩人、評論人。
香港培正中學、台灣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於香港嶺南大學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創辦《呼吸》詩刊、《詩潮》月刊。現任教於香港教育大學的文學及文化學系,擔任副教授的職務,主力研究香港文學、香港電影、中國新詩及中國現當代文學。[1]
履歷
[编辑]1994至97年任職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2004至06年任嶺南大學中文系客座授課導師,2008年1月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計劃」副研究員,現為香港教育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其創作包括新詩、散文及小說,台灣求學期間曾獲東海文學獎新詩組首獎、夔鳳文學獎新詩和古典詩組獎項及教育部文藝獎散文組佳作。另於香港獲得1990、94、96及2002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新詩組獎項,2007年以《愔齋書話》一書獲第九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推薦獎。2014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1996至2000年間參與創辦《呼吸詩刊》及《詩潮》月刊。著有詩集《單聲道》(2002)、《低保真》(2004)、《市場,去死吧》(2008);文集《愔齋書話》(2006)、《愔齋讀書錄》(2008);編輯選集《三、四○年代香港詩選》(2003)、《三四○年代香港新詩論集》(2004)等。詩人關夢南曾重點提及由陳智德/小西編的《咖啡還未喝完》(2005),裡面整理了以下一系列詩人的作品︰羅貴祥、關夢南、劉芷韻、梁秉鈞、蔡炎培、陳滅、飲江、洛楓及鄧阿藍。其中,陳滅和洛楓談詩時尚未出版成名作——《市場,去死吧!》及《飛天棺材》。九位詩人有意包括老中青三代人。此書另一個亮點是附詩論,執筆有:葉輝、陳智德、湯禎兆、小西、鄧小樺、袁兆昌、郭麗容、樊善標等。引述關夢南先生的說法:這樣大規模民間詩歌論述,此後暫未有再出現。[2]
評審工作
[编辑]根據香港教育大學的教學人員官方網站上的資料[3],他曾擔任以下公開文學比賽的評審:
第三十一至第三十六屆「青年文學獎」新詩初級組評判(2004-2009)
第三十七屆「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評判(2010)
第五屆「工人文學獎」新詩組評判(2010)
第六屆「大學文學獎」新詩組評審委員(2010-2011)
2012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新詩組評判(2012)
著作
[编辑]詩集:
- 《單聲道》,[(2002)香港:東岸出版有限公司]
- 《低保真》,[(2004)香港:麥穗出版有限公司]
- 《市場,去死吧》,[(2008)香港:麥穗出版有限公司]
- 《市場,去死吧(增訂版)》,[(2017)香港:石磬文化有限公司][4]
文學評論:
- 《愔齋書話——香港文學札記》,[(2006)香港:麥穗出版有限公司]
- 《愔齋讀書錄》,[(2008)香港:Kubrick 出版社]
- 《抗世詩話》,[(2009)香港:Kubrick 出版社]
- 《解體我城》,[(2009)香港: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散文:
- 《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2013)台北:聯經出版]
學術發表:
- 書籍、冊次、文本評論、學術論壇發報
- ---書籍、冊次、文本評論
- 陳智德(2018):《這時代的文學》,香港,中華書局。
- 陳智德(2018):《板蕩時代的抒情:抗戰時期的香港與文學》,香港,中華書局。
- 陳智德(2017):〈導讀:葉靈鳳散文敘論〉,收錄於陳智德編,《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葉靈鳳卷》,(15-26),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 陳智德編(2017):《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葉靈鳳卷》,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 陳智德編(2016):《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文學史料卷 》,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 陳智德(2015):〈本土的自創與解體:從《我城》到《白髮阿娥及其他》〉,收錄於王德威、陳平原、陳國球主編,《香港: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180-193),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陳國球總主編、陳智德副總主編(2014):《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香港,商務印書館。
- 陳智德編(2014):《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新詩卷》,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 陳智德(2014):〈越界的本土詩學--論梁秉鈞〉,輯於謝冕、孫玉石、洪子誠主編,《新詩評論》總第十八輯,(23-34),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陳智德編,高贊敬譯(2012):《홍콩시선1997-2010》(《香港詩選1997-2010》),首爾,知萬知。
- 陳智德(2012):新民主主義文藝與戰後香港的文化轉折──從小說《人海淚痕》到電影《危樓春曉》,輯於梁秉鈞等編,《香港文學與電影》,(104-121),香港,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陳智德(2011):冷戰局勢下的台、港現代詩運動:以商禽、洛夫、瘂弦、白萩與戴天、馬覺、崑南、蔡炎培為例,輯於陳建忠編,《跨國的殖民記憶與冷戰經驗:臺灣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409-432),新竹,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 梁秉鈞、陳智德、鄭政恆編 (2011). 《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 香港: 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 陳智德 (2011). 今日香港文學研究引介:史料、選本與評論. 輯於梁秉鈞、陳智德、鄭政恆編, 《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 (頁291-307). 香港: 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 陳智德 (2011). 烏托邦想像與開放的隱語. 輯於何思穎編, 《文藝任務.新聯求索》 (頁101-107). 香港: 香港電影資料館.
- 陳智德 (2011). 純詩的探求:論四十年代的戴望舒與柳木下. 輯於梁秉鈞、陳智德、鄭政恆編, 《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 (頁43-56). 香港: 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 陳智德 (2010). 左翼的任務和鬥爭:戰後香港左翼詩歌. 輯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香港教育學院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合編, 《都市蜃樓──香港文學論集》 (頁65-80). 香港: 牛津大學出版社.
- 陳智德 (2010). 錯體的本土思考──劉以鬯《過去的日子》、《對倒》與《島與半島》. 輯於梁秉鈞等編, 《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 (頁133-142). 香港: 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
- 陳智德(2010):公共倫理的印記:龍剛電影研究,輯於盛安琪、劉嶔編,《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之六:龍剛》,(頁 158-168),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
- 陳智德(2010):徐訏的文學道路(〈徐訏の文学の路〉,山下未奈譯),輯於小山三郎和許菁娟編,《中国現代文学──台湾からみる中国大陸の文学現象》,(頁 149-153),京都,日本,晃洋書房。
- 陳智德(2009):覺醒的肇端:《七十年代》初探,輯於侯萬雲編,《1970s:不為懷舊的文化政治重訪》,(頁 218-224),香港,進一步。
- ---期刊論文發報
- 陳智德(2009):《解體我城:香港文學1950-2005》,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 陳智德(2016):〈「回歸」的文化焦慮:1995年的《今天•香港文化專輯》與2007年的《今天•香港十年》〉,《政大中文學報》,第25期,頁65-90。
- 陳智德(2013):左翼共名與青年文藝──1947至1951年的《華僑日報》「學生週刊」,《政大中文學報》,第20期,243-266。
- 陳智德(2013):五十年代香港左翼電影的革命話語:《父慈子孝》、《桃李滿天下》與《虹》,《《中外文學》》,第42卷,第1期,129-153。
- 陳智德(2011):一九五○年代香港小說的遺民空間:趙滋蕃《半下流社會》、張一帆《春到調景嶺》與阮朗《某公館散記》、曹聚仁《酒店》,《《中國現代文學》》,19,5-24。
- 陳智德(2010):革命與詩的失落:魯迅、斯諾與中國新詩,《《現代中文學刊》》,2010(1),頁 20-26。
- 陳智德(2008):起源及其變體──香港作家、香港文學與香港新詩,《《現代中文文學學報》》,8.2 - 9.1,158-170。
- ---學術論壇論文
- 陳智德(2014,10):反殖與鄉愁:戴天與香港新詩的語言反思,「兩岸新詩國際論壇」學術研討會,新竹市,台灣。
- 陳智德(2013,3):《南華日報》副刊與日治時期香港文學,The 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Studie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Hong Kong。
- 陳智德(2012,6):從現代主義到批判的寫實主義:論溫健騮,「媒介現代:冷戰中的台港文藝」學術工作坊,台南。
- 陳智德(2012,5):《六十年代詩選》與《七十年代詩選》的香港詩聲,「香港文學在台灣」學術研討會,香港。
- 陳智德(2012,5):香港時期的朱石麟電影,「一九五○年代的文化衍變:從國內到香港」學術研討會,香港。
- 陳智德(2011,10):五十年代香港左翼電影的革命話語──兼論茅盾《虹》的電影改編,第九屆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術會議,首爾。
- 陳智德 (2010, December). 新民主主義文藝與戰後香港的文化轉折──從小說《人海淚痕》到電影《危樓春曉》. 論文發表於「香港: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港.
- 陳智德 (2010, November). 冷戰局勢下的台、港現代詩運動:以商禽、洛夫、瘂弦、白萩與戴天、馬覺、崑南、蔡炎培為例. 論文發表於「跨國的殖民記憶與冷戰經驗:台灣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台北.
- 陳智德(2010,6):遺民空間的歷史意識——論趙滋蕃《半下流社會》與張一帆《春到調景嶺》,論文發表於「中西與新舊——香港文學的交會學術研討會」,香港。
- 陳智德(2009,11):錯體的本土——劉以鬯的《過去的日子》、《對倒》與《島與半島》,論文發表於「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
編輯
[编辑]- 《從本土出發 : 香港青年詩人十五家》,合編者:黃燦然、陳智德、劉偉成,[(1997) 香江出版有限公司]
- 《三、四〇年代香港詩選》,陳智德編,[(2003)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硏究中心]
- 《三四〇年代香港新詩論集》,陳智德編,[(2004)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硏究中心]
- 《現代漢詩論集》,合編者:陳炳良,梁秉鈞,陳智德,[(2005)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硏究中心]
- 《咖啡還未喝完 : 香港新詩論》,合編者:陳智德、小西,[(2005)現代詩研讀社及文星文化教育協會]
- 《兩種習作在交流》,馬若、鄧阿藍著,陳智德編,[(2006) 麥穗出版有限公司]
- ^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系. 文學及文化系 | 教學人員. 香港教育大學行政人員. 2018-19學年 [2019-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 ^ 從某些資料讀香港詩歌.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 ^ 香港教育大學. Dr CHAN, Chi Tak 陳智德 | Profile Details. 香港教育大學. 2018-19學術年 [2019-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5).
- ^ 市場, 去死吧 (增訂版) | 誠品線上. 市場, 去死吧 (增訂版) | 誠品線上. [2024-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0)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