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頭城開成寺城隍廟

坐标24°51′20″N 121°49′19″E / 24.855668°N 121.821810°E / 24.855668; 121.82181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4°51′20″N 121°49′19″E / 24.855668°N 121.821810°E / 24.855668; 121.821810

頭城開成寺城隍廟
基本信息
位置 臺灣宜蘭縣頭城鎮新建里吉祥路1號
宗教台灣民間信仰
主神觀音、城隍爺
例祭頭城大拜拜、頭城搶孤
建立时间嘉慶二年(1797年)
地圖
地图

頭城開成寺城隍廟,是位於臺灣宜蘭縣頭城鎮新建里的觀音寺城隍廟,主祀觀音菩薩安溪城隍,配祀吳沙,並在農曆七月三十會舉行搶孤活動。

沿革

[编辑]
廟身

相傳此寺觀音神像是嘉慶元年(1796年)吳沙率先民開墾時攜帶而來,於今福德坑溪鐵路橋下附近草建茅廬恭奉[1][2]。嘉慶二年(1797年)建廟[3],稱為「佛祖廟」[1][2][4]。翌年,吳沙逝去,民眾在嘉慶四年(1799年)於此寺右側建吳沙祠,數年後又建左殿奉大眾爺,稱「大眾爺廟」[2]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福德坑溪水暴漲,拾獲一尊被視為安溪城隍[a]的神像,遂迎奉至佛祖廟同祀[1][2]

咸豐八年(1858年),頭圍縣丞王兆鴻在烏石港前建立昭績碑,同時將鄉勇骨骸收集,在寺旁建立開蘭英靈祠[b],每年農曆七月十三日舉辦祭典[5]

同治三年(1864年)佛祖廟與開蘭英靈祠同遭洪水毀去,翌年於現址重建並更名為「開成寺」[1]。同治五年(1866年)獲贈「慈雲普被」匾[2][4]。同治十一年(1872年)開成寺左側建昭德祠,附祀楊廷理、吳沙、賴柯基、許天送、林漢中、張德明、何長興、趙隆盛、柯有成、吳翼飛、黃君佐、林朝瑞等祿位[1]。該年獲贈「法雨培蘭」匾[2][4]

1903年,新建將軍廟乩童說城隍爺盼信眾能為祂另外建廟,於是仕紳林讚武、林振立、吳石成、吳瑞、吳成坤、李秀、鄒旺、黃枝元、陳兩等人籌募,但工程耽擱,直到1920年正月初六,頭城城隍廟才於開成寺鄰地落成晉座[1]。因福德坑溪興建了堤防,原先緊鄰福德坑溪河道的鳳萊市集改到開成寺暨城隍廟前廣場[6]

1989年,頭城開成寺、頭城城隍廟管委會決定合併兩廟[2][7]。該年10月拆除舊廟[1],廟方增購260餘坪土地讓建坪達660坪[2]。1994年4月末,兩廟放置於臨時鐵皮屋的百年歷史神像遭竊,其中城隍廟損失董排爺兩尊、七爺八爺各一尊、文武判各一尊、城隍夫人二尊和註生娘娘一尊,而開城寺損失觀音菩薩一尊[8]

廟在新建里吉祥路1號

1998年10月14日10點30分,舉行落成典禮,縣府主秘陳源發、民政局長陳木水、省漁會理事長鄭美蘭、該廟重建委員會主委邱金魚、管理委員會主委莊錫財,以及吳沙第八代孫吳德旺等人等人出席[7]

神像

[编辑]
吳沙像

廟方的城隍爺神像有兒女陪祀,為1976年龍年時信徒所贈,兒子就有七位,因有人認為不能重男輕女,又加塑了三位女兒神像[9]

陪祀城隍爺的六房科神像據傳是頭城的羅阿忠所雕製[10]。2005年10月21日,任教於大葉大學的李奕興見到後,評價這六尊神像,打破1比4的神像製作比例,以真人身長縮小雕刻,表情、儀態細膩,在台灣非常少見[11]

屬於此城隍廟系統下之神尪[c]會在2007年蘭陽博物館統計時,有十七個,共擁有二十六尊大神尪[13]。迎春時,廟方的神尪會參與遶境,由兩尊小鬼開路,青爺、白爺緊接在後[14]

普渡

[编辑]

頭城的宗教盛事有頭城大拜拜[d]跟頭城搶孤[2]。而所謂的「頭城搶孤」,實際上是屬於頭城開成寺中元祭典的一個最後活動[15][16]

開成寺舉行中元普渡用意與頭城開墾有著相當大的關係,嘉慶年間,吳沙率眾開墾頭圍時造成眾多傷亡,加上傷亡者大多隻身來此開墾,歿後無後代祭祀,地方人士有感於此而舉辦[15]

組織構成

[编辑]

以合稱為「四大柱」、「頂四柱」的主會、主醮、主壇、主普這四職務主要籌辦醮局各事項首要職務,各一人擔任。主會,為醮壇之總監督;主醮,督導道士,負責祭儀者;主壇,負責辦理醮壇之建設與拆除;主普,為普度負責人,辦理普施賑濟者。四大柱下又設副會首、協會首、都會首、讚會首等,稱為「四小柱」、「下四柱」,作為輔助執行。[15]

在斗首方面,有頭城鎮的二十四個里、及礁溪鄉的白雲、玉石二村的代表擔任。1991年復辦搶孤活動,增設斗燈首、進寶首、百福首、民安首、利通首、國泰首、招財首與合會首。原先有水官首,但無承接單位,故予以刪除。其中,百福首為原武陵庄二十九角會爐主負責擔任、合會首由是鎮內攤販組成的新益社[e]爐主擔任、瑞祥首為鎮內肉商、舖爐主擔任。[15]

值年爐主則是一個虛構的「林必盈」的化名。相傳對普渡不滿的孤魂會找上爐主,遂無人敢予承接,故以擬虛名。[15]

會場布置

[编辑]

過去都在頭城寺前為醮局與搶孤的會場,但2004年後改於烏石港舉行,開成寺改設主普醮壇一座[15]。除主普設在開成寺外,其餘主會、主醮、主壇此三大柱首的醮壇,分別設在武營里的武營土地公廟前、城南里的南門福德祠後方路、新建里的新建將軍廟前[18]

農曆七月初一,於會場地舉行設破土典禮,再用竹子作搭棚,將孤棚與飯棚[f]分別搭設於醮壇前方不遠處的左方、右方,孤棚後方設戲臺一座。醮壇前方還豎立燈篙,以召請神靈與孤魂。三清壇要與三清壇相對。大士爺、寒林院、同歸所、金山、銀山、經衣山等紙糊,置於醮壇兩側的堅固遮蔽帳棚中。[15]

醮局流程

[编辑]

醮局從日治到2000年間皆由佛門擔任,後因地方信眾倡議,於神前擲筊後換改由正一派道士主持[15]

正一派儀式流程[18]
順序 時間 儀式名 內容
1
農曆七月廿七
下午7點
焚香起功
拜發表章
經由功曹使者呈送文書表章,通告三界醮典開始,啟請神靈降臨鑑醮。醮典開始後所有人員需茹素持齋,直到第三日的叩答三界、答謝神恩。
2 農曆七月廿八
上午
啟請諸神
禮壇朝真
醮典第一天一早,先進行啟請儀式,恭迎三清降臨共赴醮壇,由高功道長請九鳳破穢大將軍及眾神降臨壇場,並於壇前焚化稱為「九鳳破穢牒」的牒文,藉助後再依序啟請三界神靈降臨醮壇。此過程為醮典每早首要儀式,第二日、三日稱「重白啟聖」,儀式相同。
3 安奉大士
召請孤魂
將紙糊的大士爺開光,並連同寒林院、同歸所等紙糊安置於醮壇旁帳棚下,以供斗首信眾祭拜。
4 敬發天地榜文 張貼寫有各斗首、稱為「龍張鳳篆」的紅紙,及上寫建醮為賑濟孤魂之事的黃紙。
5 投廟獻敬 道長至祭典區域內各大公廟、各斗首家中,向祀奉之神尊稟告致意醮事開始。
6 請水淨壇 道長率領斗首於三界壇中,請水神、江神河伯、及四海龍神降臨,宣讀請水牒文,然後將牒文在壇前水桶焚化,再自水桶中取水於壇場內外逐一灑淨。
7 安奉灶君 安奉九天雲廚、監齋使者降臨,讓祭品得以清淨。
8 農曆七月廿八
下午
三官妙經 道長禮誦《三官妙經》,宣說鬼魂皈依禮敬三官以求超生。
9 北斗真經 道長禮誦《北斗真經》,以北斗星君名號懺悔消災。
10 星辰寶懺 道長禮誦《星辰寶懺》,為斗首信眾向紫微及諸天星辰表達懺悔之意,以此祈求解除災厄,並使眾信善人等元辰光彩。
11 三元寶懺 道長禮誦《三元寶懺》,藉誠心自揭懺罪以得救贖。
12 祝燈延壽 道長至斗首安奉的斗燈前,以火照耀所有斗燈,藉此以為各斗首信眾延壽。
13 敕水禁壇
掃退氛穢
道長手持五雷令,依序模擬青龍、朱雀、白虎、玄武等四靈,然後對以北管《秦瓊倒銅旗》的武戲動作對五方施以結界。
14 農曆七月廿九
上午
早啟重白 再啟請神靈降臨鑑醮。
15 早朝演教
禮壇朝真
度人三十二天上帝,大致分為上香請神、入意、入戶、上五老香、發爐、請九御、獻供、飛罡進表、轉誦《度人經》、復爐、上五老香、出戶、謝師聖、下壇。
16 午朝行道
玉樞寶經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分為上香請神、入意、宣牒、入戶、上五老香、發爐、請九御、獻供、召四靈、封艮方、飛罡進表、轉誦《玉樞經》、復爐、上五老香、出戶、謝師聖、下壇。
17 農曆七月廿九
下午
晚朝演教
北斗真經
謁中天大聖北斗九皇星君,分為上香請神、入意、入戶、上五老香、發爐、請九御、獻供、飛罡進表、轉誦《北斗經》、復爐、上五老香、出戶、謝師聖、下壇。
18 解冤釋結 兩位道長立於三界桌兩旁,一位宣說世人能犯下的罪行,另一位帶領信眾向解冤赦罪天尊懺罪。另有一位道士帶信眾繞行壇場,並於三界桌前燒化《解運經》在水桶上,對桶投幣祈福
91 燃放水燈 道長帶信眾到竹安溪出海口,在海水退潮時放水燈[g],邀請水中孤魂上岸參與隔日下午的普度施食。
20 開啟延香
滿壇異香
兩位道長祝香,動作稱為「三進宮」。
21 農曆七月三十
上午
叩答三界
答謝神恩
即民俗所稱的「拜天公」,道長依序迎請三界眾神及地方公廟神祇,於三界眾神前宣讀疏文,稟告本次醮典捐輸者姓名,以求降福,並以牲禮祭品酬謝神恩。此儀式後即可解禁茹素。
22 宿朝入醮
宣科祭酒
醮典的最後朝科為宿朝,但不像其他朝科有轉頌經典的儀式,朝謁天曹泰皇萬福真君,旨在啟請作為醮典功果之證明,由道長代呈醮主及斗首祈願。
23 農曆七月三十
下午
洪文夾讚 道長兩人以對答合韻方式演誦《玉樞經》,向斗首信眾宣揚道法。
24 祭拜吳沙公 普迎請吳沙於壇內進行祭祀,並由祭典協會理事長代表上香。
25 犒兵賞將 以牲禮祭品叩謝醮壇中護壇官將。
26 皇鼓齊掛
座棚鬧樂
又稱「鬧作棚」,在作棚上吹奏北管營造熱鬧氣氛。隨即將大士爺與相關紙糊,由皮鼓、嗩吶帶隊前往安放處,稱「大士出巡」。
27 請師登座
巡案淨孤
祭典協會理事長恭請主法道長登台主持普施,隨即由主普帶道團至大士爺前,召請五方孤魂,再由主普帶領道團及各首士巡普度場以及飯棚、孤棚處。
28 登台賑濟
普施幽靈
戴五老冠的道長登壇,代表東宮慈父太乙救苦天尊,以奏板架橋,表示引度孤魂至此接受賑濟,隨後於救苦台上宣《十傷符》,以救濟因十傷而亡的孤魂,再配合咒法、口訣等,將祭品逐一向四周拋擲,表施食賑孤之意。
29 進包仔香 道長唱念二十四首《刀兵偈》,每唱念一首則於包仔上插上一炷香,共計二十四首。唱誦後再讀孤魂牒,讀畢將牒文與招魂幡繞插於包仔香上,在於牒文中放入花米,作最後的施食,再將包仔香交給理事長祭典協會理事長。由理事長手持包仔香向老大公行禮祭拜,並將包仔香放於孤棚上後,又將孤棚上五牲轉向,代表普度到此結束。包仔香進後,再由道長念口訣遣散孤魂,最後再將金紙與大士爺等普度所用紙糊物品予以焚化。
30 敕符謝壇 道士手持白雞與白鴨,以白雞冠血取極陽之意,再以白鴨取其同音「押」之意,押退神煞並敕符令。
31 叩謝燈篙
奉送聖駕
敕符後由手持七星劍的道士來至燈篙處,降下燈篙上所有旗幟燈號,並朝陽竿與陰竿燈篙各砍三下,代表已完成召請神靈的任務。之後,道士於三清壇前逐一奉送神靈回鑾。
32 鍾馗押孤 此儀式意義在於雖醮典已結束,擔心仍有孤魂滯留於孤棚,因而由鍾馗驅趕孤魂,使搶孤得以順利進行。戲臺上準備北斗星君與南斗星君斗燈,並在兩斗中間設置西秦王爺祖師斗。由扮演鍾馗者手持草席打戲臺四方,以白雞血敕符令,並以鐵釘將活白雞釘於戲臺上,再以白鴨作押送孤魂回歸。以鍾馗演員向四方撒完塩米,在戲臺前將放塩米的磁碗摔破為表演結束。
最後,搶孤開始。

搶孤活動

[编辑]

早期,頭城慶元宮前原有碼頭,大坑里的船家可提供帆船桅桿作為搭設孤棚之用,造成頭城搶孤的孤棚都比其他地方高大。再加上因頭城在宜蘭歷史發展上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及吳沙的拓墾,造就了頭城特有的搶孤結構和樣態。[16]

有宜蘭傳說故事是楊士芳年少時,從宜蘭徒步趕到頭城看搶孤,當快走頭城時,因草鞋打腳,索性藏在路邊田野的林投樹下,準備回程時尋回再穿。後,有一群野鬼經過,見一小鬼就地蹲在該樹下不肯走,就對小鬼催促為何不去搶食。林投樹下的小鬼卻鄭重說,土地公臨時交付任務,負責看管一位官老爺的鞋子。後來林投樹下,便是楊士芳的墓地。[19]

關於清治時期頭城搶孤的活動樣貌,在《噶瑪蘭志略》和《噶瑪蘭廳志》均缺乏明確的記載。直到日治時期,其記載、報導及研究等就陸陸續地展現出來。如1935年9月8日《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特別以「全島唯一」為標題,之後1936年增田福太郎、與1937年鈴木清一郎[h]也前來觀察、記錄。在日治時期,已具有觀光、休閒及遊樂的性質,如台北宜蘭鐵路會加開臨時列車,日本警察也會出來指揮交通,專賣品零售業者也搭上相關的商業廣告活動。然而,隨著皇民化運動,該活動被壓制。[16]

戰後,1946年,首任鄉長盧纘祥倡議復辦搶孤[15]。該年農曆七月三十日深夜的搶孤,發生一死一傷[i],次年加裝安全網卻仍傳出意外,鎮長黃竹旺因而停辦[20]。1949年代表會持續辦理搶孤籌備時,臺北縣政府宜蘭區署命令停止搶孤[15]

1991年,強調文化立縣的宜蘭縣長游錫堃,為紀念吳沙開墾宜蘭195週年,舉行了噶瑪蘭人返鄉尋根活動等活動,並決定復辦頭城搶孤[21]。1991年開始復辦三年[j]後停辦,1996年再復辦一次後又停辦七年,直到2004年復辦[22]

2006年報導,崁頂鄉地方人士曾數度往頭城搶孤儀式,希望屏東縣府及中央能有經費來恢復北院廟的搶孤儀式[23]

註釋

[编辑]
  1. ^ 安溪城隍,見廟宇照片的走馬燈顯示。
  2. ^ 開蘭英靈祠現設於頭城開成寺城隍廟左側巷弄內[1]
  3. ^ 不同於南臺灣多稱大仙尪仔為「將爺」,頭城地區多稱「大神尪」,一些信眾認為稱作「尪仔」是相當不敬[12]
  4. ^ 頭城大拜拜為頭城城隍廟、頭城東嶽廟輪辦,先為農曆正月初六由頭城城隍廟舉辦,次年的三月十六為頭城東嶽廟舉行[2]
  5. ^ 又稱「高低擔」,高擔是指將貨品陳列在架子上的店家,低擔則是路邊攤[17]
  6. ^ 早年頭城慶元宮及頭城開成寺城隍廟均會製作飯棚[17]
  7. ^ 頭城各里均有自己的水燈名稱,其中由大坑里的水燈為第一個施放,故稱為「水燈首」[16]
  8. ^ 鈴木清一郎在1934年所寫的《 台灣舊慣冠婚葬祭年中行事》,提及北臺灣搶孤出名的地方,有板橋接雲寺、土城地區,還有宜蘭頭城,並寫搶孤往往造成慘重死傷[20]
  9. ^ 依慣例,搶孤者須把孤棧上留下兩棧食物,作為搭建和拆除孤棚工人酬勞。傳說不滿的工人在該年搭建孤棚時,故意將平台木板隙縫留得特別窄小,使攀登者手指無法伸入抓牢。[20]
  10. ^ 習俗是搶孤至少得連辦三年,否則相傳會導致鬼魂不滿[20]

參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劉俊廷. 開成寺. 《蘭陽博物》 (蘭陽博物館). 2010-08, (第67期) [2018-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2) (中文(臺灣)).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林坤瑋. 頭城開成寺 城隍廟合建大廟. 《中華日報》. 2015-09-21 [2018-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2) (中文(臺灣)). 
  3. ^ 「頭圍古剎」缺石門聯及鏤石費用 頭城士紳拜會縣長 縣府將協助爭取補助款. 《中國時報》. 1998-08-28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開成寺古董木雕受青睞. 《中國時報》. 1994-08-06 (中文(臺灣)). 
  5. ^ 鄒品為. 戲說搶孤 緣起吳沙開蘭 祭祀先人英靈. 《中國時報》. 2006-07-26 (中文(臺灣)). 
  6. ^ 林敬倫. 找回老街新生命 頭城百年「鳯萊市」重新開市. 《自由時報》. 2017-04-08 [2018-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5) (中文(臺灣)). 
  7. ^ 7.0 7.1 陳木隆. 開成寺城隍廟合建新廟落成. 《中國時報》. 1998-10-15 (中文(臺灣)). 
  8. ^ 頭城兩寺廟失竊十尊神像 具百年歷史且雕刻精細 不排除是「行家」所為. 《中國時報》. 1994-04-29 (中文(臺灣)). 
  9. ^ 從北到南 信眾酬神‧城隍遭兒女之累. 《聯合報》. 1977-03-01 (中文(臺灣)). 
  10. ^ 姜炫煥. 城隍廟六房科神像 全是老寶貝 將請李奕興教授傳統工法 指導社區義工修復. 《聯合報》. 2005-10-22 (中文(臺灣)). 
  11. ^ 鄒品為. 修神像 有請專家授課. 《中國時報》. 2005-10-22 (中文(臺灣)). 
  12. ^ 黃奕瀠. 《時光膠囊》頭城 大身尪的故鄉. 《中國時報》. 2011-06-19 (中文(臺灣)). 
  13. ^ 林蔚嘉. 頭城鎮大神尪封神榜. 《蘭陽博物》 (蘭陽博物館). 2007-08, (第31期) [2018-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2) (中文(臺灣)). 
  14. ^ 嚴培曉. 青白神尪. 《中國時報》. 2004-01-29 (中文(臺灣)). 
  15. ^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劉俊廷. 中元祭典組織與籌備. 《蘭陽博物》 (蘭陽博物館). 2010-08, (第67期) [2018-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2) (中文(臺灣)). 
  16. ^ 16.0 16.1 16.2 16.3 張文義. 入蘭、拓墾、老大公、祭典─從田野的立場看頭城搶孤. 《蘭陽博物》 (蘭陽博物館). 2013-04, (第99期) [2018-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2) (中文(臺灣)). 
  17. ^ 17.0 17.1 林敬倫. 頭城新益社為媽祖廟飯棧募420桶孤飯 拜完可以「吃」平安. 《自由時報》. 2018-08-11 [2018-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2) (中文(臺灣)). 
  18. ^ 18.0 18.1 劉俊廷. 2008中元醮典紀實. 《蘭陽博物》 (蘭陽博物館). 2010-08, (第67期) [2018-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2) (中文(臺灣)). 
  19. ^ 吳敏顯. 《檔案夾》 招魂宴鬼由來久. 《聯合晚報》. 1991-09-05 (中文(臺灣)). 
  20. ^ 20.0 20.1 20.2 20.3 吳敏顯. 《當代蒐奇》人鬼 驚、險、奇、詭 搶孤. 《聯合晚報》. 1991-09-05 (中文(臺灣)). 
  21. ^ 李玉玲. 紀念活動全年展開 慰靈法會撫平傷痛 開蘭195週年 搶孤、除瘟祭 將掀高潮. 《聯合晚報》. 1991-07-11 (中文(臺灣)). 
  22. ^ 游明金. 頭城搶孤 沒人報名 獎品加碼. 《自由時報》. 2004-08-31 [2018-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2) (中文(臺灣)). 
  23. ^ 李立法. 中元搶孤 力社北院廟有意重現. 《自由時報》. 2006-09-13 [2020-01-20]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