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香江花月夜 (1995年電影)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江花月夜
Hong Kong Graffiti
基本资料
导演泰迪羅賓[1]
监制泰迪羅賓[1]
制片王延明[2]
動作指導[1]
编剧
[1]
统筹黃漱華策劃[2]
主演
配乐泰迪羅賓[1]
摄影張東亮[1]
剪辑[1]
制片商泰影軒製作有限公司[1]
片长104分鐘[3][4]:104
产地英屬香港
语言粵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英屬香港
  • 1995年3月4日 (1995-03-04)
发行商
  • 泰影軒製作有限公司出品
  • 東方電影出品(新加坡)有限公司出品
[1]
票房香港:HK$1,123,489
台灣:NT$ 39,270

香江花月夜》(英語:Hong Kong Graffiti[1][5][6],是一部1995年上映的香港時裝音樂電影,由資深音樂人泰迪羅賓身兼監製、導演、配樂及主演,其他主要演員包括鄭嘉穎曹永廉陳藝鳴,亦是三人首次演出電影。故事橫跨1960至1990年代,以一家夜總會與當中的駐唱歌手為主線,反映香港社會與流行音樂文化的變遷。但在票房及口碑上皆不成功,泰迪羅賓在此後多年未有再執導電影,直至2010年代。

故事大綱

[编辑]

故事從1967年開始,6歲的張家穎是香江夜總會廁所清潔工的兒子,常在該夜總會裡流連,他與年齡相近的擦鞋童高志是好友。當時香港正值英語流行曲盛行時期,當紅的搖滾歌星Johnny K在夜總會演唱,甚受歡迎,高志請求張家穎幫忙取得Johnny的簽名照片,以出售圖利。夜總會經理梁炳之女梁靜兒也在該年出生。

1973年,家穎與高志時在夜總會裡當幫工,並跟年幼的靜兒玩耍。該年股市飆升,夜總會東主李老闆與很多員工都沉迷炒賣股票。同時,英語流行曲的潮流被國語流行曲取代,Johnny的事業步入低潮,不情願地接受了梁炳的邀請,成為香江夜總會的長期駐唱歌手。口甜舌滑的高志在Johnny酒醉時,哄得他收自己與家穎為徒。不久,七三股災爆發,不少人傾家蕩產,李老闆、家穎的父親、梁炳的妻子都跑路了,梁炳成功團結一眾員工維持夜總會運作,渡過難關。

1979年,粵語流行曲已崛起,高志與家穎得到在夜總會表演的機會(高志演唱,家穎伴奏);Johnny一直想創作粵語歌,但久久未能完成。1984年,粵語流行曲持續發展,是年靜兒赴外國留學。1987年,Johnny開始向音樂界的朋友推薦高志與家穎,希望他們在樂壇出道,但不被看好;Johnny寫成自己的粵語歌《不枉此生》,向梁炳演唱,但期間梁炳失去知覺,悄然離世。靜兒返回香港接掌夜總會,高志與家穎均喜歡上她,另一方面兩人亦獲小型唱片公司簽約,組成The Marbles出道。內斂的家穎寫了一首情歌《只愛你》,但他選擇把歌讓給高志,高志憑歌寄意,向梁靜兒求愛成功,《只愛你》亦成為The Marbles出道初期的作品。1989年,以高志為主角的The Marbles已走紅,他意氣風發,背着靜兒與很多女性交往。The Marbles在音樂頒獎禮上獲獎,高志致辭時對師父隻字不提,酒醉後與尊師重道、不重視名利的家穎爆發衝突,看不起Johnny與家穎的態度意外地在夜總會的廣播中表露無遺,靜兒亦對他的真面目感到失望。一度失落的Johnny決定對家穎進行特訓,讓他作個人發展。後來,The Marbles舉行分道揚鑣演唱會,事後Johnny離開香港。作個人發展的家穎亦走紅,並向靜兒表達愛意。[1][5][6][4]:104

1990年代的某天,香江夜總會拆卸重建在即,家穎在其結業前的一夜舉行演唱會,唱出師父的《不枉此生》。結束後,家穎獨自在夜總會內緬懷過去,回到香港的Johnny出現在他面前。[註 1]

演員表

[编辑]
演員 角色[註 2] 演出性質[註 3] 簡介
泰迪羅賓[1] Johnny K 領銜主演 1960年代英語流行曲興盛時期,紅極一時的搖滾歌星。1970年代國語流行曲興起後步入低潮,留在香江夜總會擔任駐場歌手多年,並打算創作粵語歌,但至1987年才寫成一首《不枉此生》。訓練徒弟高志、張家穎成為歌星。
鄭嘉穎[1] 張家穎(成年) 香江夜總會廁所清潔工之子,1967年時6歲。性格忠厚、害羞[7]。高志的好友,兩人一起成為Johnny K的徒弟,長大後組成The Marbles,在組合中擔任伴奏。後因對名利及師父的迥異態度而拆夥。獨立發展後成為當紅歌手,香江夜總會結業前夜在該處舉行了演唱會。
鄭家維[3] 張家穎(童年) 友情演出
鄭家麟[3] 張家穎(少年)
曹永廉[1] 高志(成年) 領銜主演 無父無母的孤兒[7],自幼在街上當擦鞋童,擅於辭令及圖利。圓滑機靈[1],奮鬥心強但為求成功不擇手段[7]。張家穎的好友,兩人一起成為Johnny K的徒弟,長大後組成The Marbles,在組合中擔任主音,出道後走紅,認為家穎只是沾自己的光。後因對名利及師父的迥異態度而拆夥。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陳仲達[3] 高志(童年) 友情演出
朱威廉[3] 高志(少年)
陳藝鳴[1] 梁靜兒(成年) 特別介紹 夜總會經理梁炳之女,生於六七暴動時,因當時街上危險,在夜總會內由嬉皮士打扮的醫科畢業生接生[註 4]。童年時常與年長幾歲的張家穎、高志玩耍。父親死後留學歸來,接掌夜總會。聰明能幹亦可愛[7]。先後與高志、家穎相戀。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黃美棋[3] 梁靜兒(童年) 友情演出
江麗娜[3] 梁靜兒(少年)
陳國新[1] 梁炳 夜總會的經理,Johnny K的摰友,邀請Johnny在夜總會長期駐唱。七三股災後團結員工繼續經營。1987年某天一邊看着女兒寄來的信件,一邊聽着Johnny試唱剛寫成的粵語歌《不枉此生》,悄悄離世。
陳美琪[7] 梁太 梁炳之妻,七三股災後跑路。
張之亮[7] 廁所張 張家穎之父,夜總會的廁所清潔工,好賭。七三股災後跑路,遺下兒子於夜總會。
楚原[7] 李老闆 夜總會本來的東主,七三股災後跑路,失蹤多時。1984年(對白交代為戴卓爾夫人北京時跌倒兩年後),與大李老闆現身於夜總會辦公室,授意梁炳繼續全權經營[註 4]。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畢國智[7] 星爺 夜總會的印度裔守門護衛(1960年代起)。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谷德昭[7] 王小晶 夜總會侍應(1960年代起),喜歡拍攝及寫劇本,希望進入影視業。影射王晶。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鄭則士[7][6] 盲七 夜總會常客,黑幫老大。1984年時交代他已入獄。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苑瓊丹[1] 大家姐 夜總會常客,盲七之妻。在盲七入獄後接掌其勢力,1980年代打算投資王小晶的電影。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陳輝虹[3] 江探長 夜總會常客,與盲七勾結的探長。1984年時交代他已離開香港。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王馨平[7] 王麗君 1973年在夜總會演出的歌星,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8],影射鄧麗君[6]
康鏡賢[7] 洪山 1973年在夜總會演出的歌星,有「寶島歌王」之稱,影射青山。片中演唱《愛情的代價》,但在電影原聲大碟的資料中,此歌演唱者為黎明[8]
黎瑞恩[7] 徐小燕 1984年在夜總會演出的歌星,演唱《風的季節》[8],影射徐小鳳[註 5]
李蕙敏[7] 李豔敏 1987年在夜總會演出的歌星,影射梅艷芳[註 5]。片中演唱《夢伴》,但在電影原聲大碟的資料中,此歌演唱者為關淑怡[8]
張堅庭[7] 嘉成表哥 夜總會職員(粵語流行曲興起時期)。1979年十號颶風期間[註 6]與星爺、王小晶等人打麻將[6],建議賭術精湛的王小晶寫關於賭術的劇本售予電視台,並表示正等待表妹游泳到香港參加香港小姐競選[註 4]。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鄒靜[9] 李智表妹 嘉成的表妹,1979年十號颶風期間披頭散髮來到夜總會投靠表哥(暗示從中國內地偷渡)。名字影射利智。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黃錦江[6] 大李老闆 1984年與失蹤多時的李老闆出現在夜總會辦公室,李老闆稱他為自己現在的老闆,九七後生意就是他的[註 4]。按演員自述此角是高幹[註 5]
白嘉倩[6] Debbie Johnny K的舊相好,唱片監製[註 5],拒絕協助高志與張家穎出道。
文雋[6] Tommy Debbie之夫。
成奎安[7] 大傻 大家姐的部下。
羅蘭[6] 龍姑 夜總會的清潔工人[註 5](梁靜兒接掌時期)。
潘源良[9] Poon Johnny K的朋友,音樂界人士,不看好高志與張家穎的潛力。
John Laudon[3] John Johnny K的外籍朋友,音樂界人士,不看好高志與張家穎的潛力。
Uncle Ray[9] 不明 在音樂頒獎禮上頒發最佳組合獎予The Marbles。
Joe Junior[9] Philip Johnny K的朋友,兩人一同觀看了The Marbles的分道揚鑣演唱會。
待確認[註 7] 嘉嘉 不明 Johnny K的忠實女歌迷,1973年Johnny步入低潮時準備到英國留學,將自己整理多年的剪報交給偶像,鼓勵其振作。1980年代仍有從英國寄信予Johnny。The Marbles分道揚鑣演唱會後,她陪同Johnny離開香港。

創作與製作

[编辑]

背景與構思

[编辑]

本片由泰影軒製作有限公司製作,該公司由具備電影製作經驗的香港資深音樂人泰迪羅賓,在唱片公司寶麗金的支持下創立[10]:142。故事構思源自泰迪羅賓1980年代末在康城影展觀看過的一部關於夜總會興衰的黑白默片,他有意以香港為背景拍一部類似題材的電影,卻沒有投資者感興趣,直至以夜總會歌手為主題的香港舞台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及其電影版獲得成功,他才重新提出自己的構思[2]。本片亦被視為有着《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影子[5]

故事橫跨1960至1990年代[9],歷經英語流行曲國語流行曲粵語流行曲分別興起的時期[11],道出香港社會與流行音樂文化的變遷[2]。在片中身兼監製、導演、配樂及主演的泰迪羅賓[2][10]:220,正是1960至70年代英語流行曲熱潮時期香港樂隊的代表人物之一[2][12],他自言在故事中融入了自己多年的生活體驗[2]

劇本由陳錦昌撰寫第一稿,再由李敏、吳文輝撰寫第二及第三稿[2]。女編劇李敏是替泰影軒製作的電影《青春花火》寫劇本時,始認識泰迪羅賓,她是作家及填詞人,早年曾是二人女子音樂組合夢劇院的成員,熟悉流行音樂界[2]。李敏亦將劇本改編為小說[7]

選角

[编辑]

三位主演的年青演員鄭嘉穎[註 8]曹永廉陳藝鳴都是首次演出電影,其中鄭嘉穎與曹永廉都是新晉歌手,與角色身份相近[2];陳藝鳴則是沒有演藝經驗的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女生,她在一個卡拉OK歌唱比賽被泰迪羅賓發掘,並通過試鏡獲得是次主演機會[13][2]

本片有大量客串演出的角色。其中四位年青歌手王馨平[註 8]黎瑞恩[註 8]李蕙敏康鏡賢演繹了各代著名歌手。[7]

能說粵語的印裔角色星爺最初找不到合適人選,最終影星金漢凌波的兒子畢國智自薦演出,並參與了幕後工作,本片是他踏入電影圈的早期作品。[7]

拍攝與製作過程

[编辑]

據當時的報道,本片的成本近港幣一千萬[14]。片中不同年代的夜總會場景在元朗八鄉的嘉龍片場的三廠搭建[7][2][註 9]。1994年11月8日開鏡[7],原定於該年12月10日殺青,但後來需延期至12月末[2]。期間曾有一名特技演員受傷,住院一周[7]

故事橫跨多個年代,美術指導袁澄洋在佈景設上採用「舊中有新」的風格;編劇李敏在對白設計亦主張「新舊融合」,迎合1990年代的觀眾。[2]

本片是泰迪羅賓監製的電影首次採用電腦剪接。由於需趕在農曆新年前完成後期製作,他亦首次嘗試在香港進行杜比音響處理。[7]

音樂

[编辑]

作為講述樂壇變遷的電影,本片選用了多首不同年代的著名流行歌曲,如《月亮代表我的心》、《愛情的代價》、《鬼馬雙星》、《愛的根源》、《情已逝》等[5],部分經重新編曲。此外亦有原創歌曲,如作為主題曲的《不枉此生》,部分由泰迪羅賓親自創作,部分由李啟昌劉諾生[註 10](即客串演出的John Laudon)作曲,填詞方面則主要由編劇李敏負責。[7][2]

公映與發行

[编辑]

香港

[编辑]

在香港,本片的電影評級為II級,於1995年3月4日至3月10日在東方院線上映,票房為港幣1,123,489元[1]。票房遠低於報稱成本,在多年後的泰迪羅賓專訪中被形容為「票房徹底失敗」[15],自本片後他直到2010年代才再次執導電影[15][16]

正式上映的時間被視為該年賀歲片的第三檔期。早於農曆新年前已進行了慈善首映場,農曆新年期間亦安排過優先場,當時外間估計本片將被安排在賀歲片的第二檔期正式上映,但最終編排到第三檔期。據泰迪羅賓及東方院線的東主黃百鳴解釋,最初確有計劃在賀歲片第二檔期上映,但鑒於本片以新人擔綱,在第二檔期面對常有強勁陣容的競爭對手十分不利,亦宜增加宣傳時間,故在農曆新年前已決定在第三檔期上映,並提前進行宣傳,這手法與東方院線1994年宣傳《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相類似,並非臨時改變計劃。[14]

台灣

[编辑]

在台灣,本片的電影評級為普通級,由東方星港發行,於1995年5月13日至5月19日上映,票房為台幣39,270元。[4]:71

中國內地

[编辑]

據泰迪羅賓的傳記,泰影軒因1993年製作《誘僧》一片而被中國內地列入黑名單,本片成為該公司的解禁之作,1996年12月在第二屆中國珠海電影節參展並獲得多個獎項提名。[10]:144,150-151

1995年至1997年間未有本片在中國內地作商業發行的紀錄。[註 11]

其他

[编辑]

泰盛影視市場推廣公司(Tai Seng)曾發行美國錄影帶[6]。飛圖二友影碟發行有限公司(Fitto Mobile)曾發行VCDLD影碟版本[6][3], 廣視娛樂有限公司亦曾發行VCD[3]

獎項

[编辑]
頒獎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名單 結果
1995 第32屆金馬獎 最佳電影歌曲 泰迪羅賓、李啟昌劉諾生[17] 提名
1996 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只愛你(作曲:劉諾生;填詞:李敏;主唱:鄭嘉穎)[18] 提名
第二屆中國珠海電影節「飛龍獎」 最佳男配角 泰迪羅賓[19][10]:151 獲獎

評論

[编辑]

電影雙周刊》的影評人襲人認為片中師徒關係,有提醒樂壇後輩不要忘記前輩貢獻之意;Johnny K特訓家穎一段,是強調歌手需練好基本功,具備真材實料,間接抨擊樂壇依賴外表與包裝的風氣。其對本片有不少批評:僅以一家親式的歌廳(夜總會),難以象徵早已發展成熟的流行音樂工業;片中對流行音樂轉變及社會變遷的描寫是「平行並置」,未有顯出兩者的關係,後者往往以簡約、非政治化的形式帶過,「淪為前者的時間指標」,流行音樂如同一個封閉抽離的世界,例如六七暴動時探長勸喻眾人留在夜總會內繼續歌舞昇平[註 12],1970年代反貪對夜總會來說只是少了一些常客,六四事件僅以頭縛紅帶憤怒搖滾一番、一邊看電視一邊流淚來表達[註 4];片中的對白強調香港本土意識,但在音樂史追溯及人物塑造上,均未對此意識有任何鋪陳,在非政治化的歷史描寫下,更是顯得唐突。其總結為本片被(泰迪羅賓的)個人情意所局限,「夾在個人化的歷史與宏觀紀要之間,兩不討好」。[11]

東周刊》的影評人韋軒指出,相比舞台劇改編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本片電影感濃烈。但片中對樂壇的人和事只流於一般的展現,以泰迪羅賓的個人投射為主,「由一種自我膨脹,到另一種自憐自傷的哀歎」;對於傳統式的師徒關係及商業社會的無情,也是「只作個人憐傷,而未能提煉出人情練達反思」。三名新人主角表現不俗,惟陳藝鳴的氣質未能進一步發揮;扮演各代著名歌星的年青歌手亦頗神似。他認為夜總會經理梁炳的離世,是全片最有味道的一幕。[12]

壹週刊》的影評人果忍指出本片曾以香港流行音樂的「史詩」作為宣傳字眼,但期待「史詩」的觀眾反而容易失望,本片比較適合視作愛情勵志片。1990年代的轉變亦未有展現。[9]

外籍影評人John Charles給出3/10的評分,他對本片的形容包括一廂情願(just plain wishful thinking)、老套(trite)、角色塑造片面(peopled solely with one-dimensional characters)、沒趣(leadenly unfunny)、節奏被拖慢得好像比影片時長還要長(seems to drag on for much longer than its running time)等。但他亦讚揚了王馨平及李蕙敏演繹前輩歌手的表現。[6]

泰迪羅賓回想本片,指出音樂片在香港難以成功,他說道:「我的想法沒有錯,只是拍得不夠好。」[15]

註釋

[编辑]
  1. ^ 部分版本在演唱時完結,沒有師徒重逢一段。
  2. ^ 本片大部分角色登場時,都有字幕展示其角色名稱。
  3. ^ 按片頭及片尾名單。
  4. ^ 4.0 4.1 4.2 4.3 4.4 此情節在中國內地版本被刪剪。
  5. ^ 5.0 5.1 5.2 5.3 5.4 按飛圖二友版本VCD(香港電影資料館藏)收錄的製作特輯中,演員之自述。
  6. ^ 當指颱風荷貝
  7. ^ 按片尾友情演出的演員出場序推斷為石嘉欣。
  8. ^ 8.0 8.1 8.2 當時為寶麗金唱片旗下歌手。
  9. ^ 來源誤作「嘉農片場」。
  10. ^ 來源誤作「劉錢生」。
  11. ^ 未見列名於《中国电影年鉴》1996、1997、1998-1999的進口影片發行統計相關章節。
  12. ^ 然而,泰迪羅賓晚年的傳記中的確記載了六七暴動時期某夜,他的樂隊滯留在緊閉大門的夜總會,對時局不太關心。[10]:54-55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吳詠恩; 曾小敏 (编). 香港電影九四.九五. 香港: 香港影業協會. 1997: 110. ISBN 962-7883-03-4 (中文(香港)).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何文龍. ON LOCATION:《香江花月夜》藉懷舊寄喻. 電影雙周刊. 1995-02-09, (413): 63-65 [1994年12月12日片場採訪] (中文(香港)).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香江花月夜 Hong Kong graffiti.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藏品目錄檢索. [2024-10-11] (中文(香港)). 
  4. ^ 4.0 4.1 4.2 中華民國電影年鑑編輯委員會 (编). 中華民國八十五年電影年鑑. 台北: 國家電影資料館. 1996. ISBN 957-99048-2-0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5.3 NEW RELEASE:香江花月夜 HONG KONG GRAFFITI. 電影雙周刊. 1995-02-23, (414): 25 (中文(香港)).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Charles, John. 460. Hong Kong Graffiti. The Hong Kong filmography, 1977-1997 : a complete reference to 1,100 films produced by British Hong Kong studios. McFarland & Company. 2000: 149. ISBN 0786408421 (英语).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泰迪羅賓. DIRECTOR NOTES:用音符編織影象. 電影雙周刊. 1995-02-23, (414): 64-65 (中文(香港)). 
  8. ^ 8.0 8.1 8.2 8.3 香江花月夜 電影原聲大碟 (1995, CD). Discogs. [2024-10-11] (英语). 
  9. ^ 9.0 9.1 9.2 9.3 9.4 9.5 果忍. 影評:愛情勵志片 包裝有問題 《香江花月夜》. 壹週刊. 1995-02-17, (258): 第二冊127 (中文(香港)).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林蕾. 羅賓.看:進入泰迪羅賓的影音世界. 香港: 同窗文化. 2012. ISBN 978-988-19019-4-1 (中文(香港)). 
  11. ^ 11.0 11.1 襲人. PERSONAL VIEW:香江花月夜看給爸爸的信. 電影雙周刊. 1995-03-09, (415): 109 (中文(香港)). 
  12. ^ 12.0 12.1 韋軒. 影評:香江花月夜 具野心用心 惜眼高手低. 東周刊. 1995-02-22, (122): 第二冊130 (中文(香港)). 
  13. ^ 林重光. 新面孔:陳藝鳴. 壹週刊. 1995-02-17, (258): 第二冊97 (中文(香港)). 
  14. ^ 14.0 14.1 葉倩文. 寧做三奶唔要包尾 《香江花月夜》被抽. 壹週刊. 1995-02-17, (258): 第二冊48 (中文(香港)). 
  15. ^ 15.0 15.1 15.2 演藝人物:人生有幾多個九年 泰迪羅賓. e123長青網. 蘋果日報. 2018-10-25 [2024-10-16] (中文(繁體)). 
  16. ^ 關維鵬 KWAN Wai Pang Teddy Robin. 香港電影導演大全 1979-2013. 香港電影導演會. [2024-10-16] (中文(香港)). 
  17. ^ 入圍得獎 第32屆 1995. 台北金馬影展. [2024-10-01] (中文(臺灣)). 
  18. ^ 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及得獎名單. 香港電影金像獎. [2024-09-30] (中文(香港)). 
  19. ^ 中国电影年鉴社 (编). 第二届珠海电影节. 中国电影年鉴1997.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7: 330. ISSN 1005-0280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