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高名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名凯
性别
出生(1911-03-28)1911年3月28日
 大清福建省平潭县
逝世1965年1月3日(1965歲—01—03)(53歲)
 中国北京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别名越石(笔名)、苏旋
教育程度燕京大学
巴黎大学
职业语言学家
配偶陈幼兰1940年结婚)
儿女高倓、高环、高苏、高熹
代表作
  •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

高名凯(1911年3月28日—1965年1月3日),男,福州平潭人。中国语言学家汉语语法学家,文学翻译家。

生平

[编辑]

1911年3月28日生于福建省平潭县苏澳区先进乡土库村。7岁入私塾读书,10岁入平潭开宗小学,12岁改入福州进德小学,13岁转入福州英华中学小学部。1925年考入英华中学[1]

1931年秋考入燕京大学哲学系,1935年毕业后升入燕大研究院哲学部学习。1937年受燕大派遣,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师从法国汉学家马伯乐。1939年8月赴柏林,后因二战爆发被困在德国。经过与比利时使馆交涉,9月12日到达布鲁塞尔,并借道返回法国。1940年5月以论文《汉语介词之真价值》获得文学博士学位。6月10日,即巴黎沦陷前四日乘法轮离开马赛启程回国。1941年初安全抵达北平,2月23日下午到达燕京大学,成为国文学系助教。[2]

由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燕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高名凯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语言教研室主任。据学生回忆,高名凯能看12种外语的参考书,用4种外语写作[3]

1955年起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政协委员,1957年应邀赴波兰讲学并作文化访问。历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编委,民盟中央科技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员兼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等职[4]。1958年,中国各高等院校发生“双反运动”,后期成为“拔白旗”运动。高名凯、王力等语言学术权威都遭到了批判[5]。这些人认为,他的著作《普通语言学》表现出资产阶级的观点,大量地贩卖西欧资产阶级语言学者方德里耶斯格拉蒙等人的货色[6]

1963年春开始前后三次住进北京医院。1964年10月后,病转亚急性萎缩,1965年1月3日因医治无效逝世[7]

著作

[编辑]
专著
名称 出版社 年份
《现代哲学》 正中书局 1936年
《汉语介词之真价值》 巴黎Rodstein书局 1940年
《汉语语法论》 上海开明书店 1948年
《语言学概论》 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5年
《语言与思维》 北京三联书店 1956年
《福建人怎样说作通话》 与林杰合作,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6年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 刘正埮合作,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7年
《鲁迅与现代汉语文学语言》 合作,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7年
《普通语言学(增订本)》 新知识出版社 1957年[註 1]
《语法理论》 商务印书馆 1960年
《语言风格与风格学问题选译》 科学出版社 1960年
《英语常用词汇》 合作,商务印书馆 1961年
《语言论》 科学出版社 1963年
译著

家庭

[编辑]
家庭[7]
  • 父亲:高哲善(美以美教会牧师,1917年因食物中毒辞世)
  • 母亲:郭氏
  • 妻子:陈幼兰(法国里昂大学艺术史硕士,1961年5月11日因病去世)
  • 长子:高倓(1941年11月出生,音乐教育家)
  • 长女:高环
  • 二女:高苏
  • 小女:高熹(1949年2月出生)
  • 长孙:高翔(小提琴家)

注释

[编辑]
  1. ^ 1954年、1955年上海东方书店分上下册出版
  2. ^ 高名凯于1964年翻译,后由岑麒祥叶蜚声校注,198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名人名家首页>高名凯. 北京大学. [永久失效連結]
  2. ^ 关于高名凯的几则史料. 中华读书报: 第14版. 2018年2月28日 [2019年8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22日). 
  3. ^ 北大中文55级:没有哪一届 比他们更完美地经历“断裂”. 中国新闻网. 2019年3月26日 [2019年8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22日). 
  4. ^ 龚千炎. 《中国语法学史》.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7年: 第140–141页. 
  5. ^ 谢泳. 批判与继承:从1958年对林庚的批判说起. 新浪历史. 2013年8月29日 [2019年8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22日). 
  6. ^ 彻底批判和清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 人民日报. 1958年11月11日: 第7版. 
  7. ^ 7.0 7.1 我们的父亲高名凯. 闽都文化. 2016, (1): 35–41. 
  8. ^ 巴尔扎克著作中译本小史. 中国网. 2008年8月1日 [2019年8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0月12日).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