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王墓
魯王墓位於金門縣太武山西麓小徑路旁,墓主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荒王朱檀的第九世孫魯王朱以海。
位置
[编辑]出土前疑墓
[编辑]原位於金門城東門外古崗湖西側,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金門名士林樹梅按沈光文輓魯王詩序尋得。[1]據報,福建興泉永巡道周凱定為魯王墓,林樹梅并為此寫下『修前明魯王墓即事』詩。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并建有蔣中正題字的『民族英範』碑亭。一百年餘來衍誤傳說,至1959年(民國四十八年)偶然發現真塚、出土壙誌,方知舊墓為假墓。
1983年,經過考古後判斷所謂「舊墓」是宋神宗元豐時期一位命婦的墓,金門縣政府將其命名為「宋元豐命婦之墓」,並保留林樹梅魯王亭的原貌。[2]
真墓出土
[编辑]八二三炮戰期間,1959年5月240榴彈砲開炮,以六六一營第二連第二砲測試基準度,結果砲彈飛越廈門火車站,造成共方巨大傷亡,引起共軍恢復單日砲擊。國軍為避免240砲被摧毀,將第二連第二砲移往古崗,於是令工兵建築新的砲陣地。[3]:140金門構工部隊[4]於舊金城東炸山採石,意外在西紅土一巨石前挖得一三合土砌成的墓壙,長250公分,寬140公分,墓碑高120公分,露出地面20餘公分,碑面平滑未刻一文,後發現「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八字及全文石碑後交由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博士研考,亦使魯王真塚重現人間。魯王墓的發現確定《明史》稱鄭成功將魯王沉入海中殺死並非事實。[5][6]
當時為研究魯王墓,一度使建造地工程延宕下來,遷移第二砲的計畫暫停。使第二砲處於每單日挨打的窘境,直到第二年4月才完成遷砲。[3]:140
現在位置
[编辑]1959年冬,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巡視金門,親蒞魯王真塚現址視察,當即指示魯王骸骨遷葬太武山西麓小徑之南構築新墓,歷時3年完成,於1963年2月4日舉行安葬典禮,為小徑魯王新墓的由來。[7]
至今每年農曆五月十五魯王生日,金門縣都會在魯王墓舉辦祭典。[8][9][7]
2022年2月,金門縣文化局將金門城東段、魯王疑塚及周邊史蹟、文臺寶塔、金門城南門外「行人贊」碑碣、明邵朴庵墓道碑合併登錄為中華民國文化資產史蹟類-「明清金門城遺跡」。[10]
形式
[编辑]舊墓
[编辑]新墓
[编辑]墓園靠山面海,可眺望大陸山河,依天然形勢成三級梯狀,首先牌坊再來黃蓋亭,亭中安置千斤鼎,最後看見石塊砌築的圓形新塚。
其它文物
[编辑]魯王墓內出土的「買地券」磚契及「皇明監國魯王壙誌」連同寄存在國立歷史博物館。
註釋
[编辑]- ^ 在西元1836年,林樹梅據明太僕沈光文輓魯王詩序記載:「葬於金門城東之青山岩,坐酉向卯,其前有巨湖,右多石峰,王嘗徜遊其地,題『漢影雲根』四字於石」。
- ^ 林金榮. 南明往事 - 金門魯王墓. 國家公園季刊. 2017年三月 [2020-08-25].
- ^ 3.0 3.1 邱家洪. 《打造亮麗人生:邱家洪回憶錄》. 前衛出版社. 2007年9月.
- ^ 國軍中校劉占炎帶領挖掘
- ^ 《明史卷一百十六 列傳第四 諸王一》:「以海轉徙台州,張國維等迎居於紹興,號魯監國。順治三年六月,大兵克紹興,以海遁入海。久之,居金門,鄭成功禮待頗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將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 ^ 魯王新墓. [2011-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9).
- ^ 7.0 7.1 金門公祭魯王402週年冥誕祭 見證金門戰地歷史文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yamNews蕃新聞,2007年6月19日
- ^ 明魯王397週年冥誕 金門縣各界代表祭祀 | ETtoday地方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www.ettoday.net.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9) (中文(繁體)).
- ^ 明魯王冥誕 金門各界祭祀 | 台灣英文新聞 | 2014-06-12 16:16:09. 台灣英文新聞.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9).
- ^ 明清金門城遺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家文化資產網,20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