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龍碽,是台灣民間傳說中鄭成功擁有的大砲,由龍幻化而成,不僅威力強大,還擁有預知的神力。

傳說[编辑]

據說鄭成功廣東外海發現水中有兩抹光芒,派人潛下去發現是兩門銅砲,打撈起來後,其中一門化為龍飛入天際;另一門因為被綁著而留下來,並且很神奇地將自己身上的髒污和異物去除,變得金光閃閃、完全不像海裡的沉積物。後來鄭成功將那門大砲命名為龍碽、帶著它到處打仗,只要有龍碽出場的戰爭,那就必定勝利。

傳說中龍碽雖然大小跟普通的大砲差不多,但需要更多的彈藥才能打出去,威力也更加強大。它還擁有預知的能力,如果他們可以贏得戰爭,那只要幾個人便可以輕鬆將它拉動;但如果會輸的話,幾百個人來拉都拉不動。

後來在三藩之亂期間,劉國軒率領軍隊攻打泉郡,但龍碽因為預知到戰爭結果而不肯參戰,劉國軒硬是派人將它推上戰場,但放進去的砲彈卻也打不出去,劉國軒生氣得打它,龍碽便當場爆炸成粉末,傷及不少人。[1][2]

其他傳說[编辑]

傳說鄭成功曾帶著龍碽巡迴台灣,到處打敗路上遇到的妖怪,那些妖怪在死後也成為當地的地形景觀。

目前已知的妖怪有:

妖怪 地區 過程 死後化身
鷹哥與鳶妖 三峽鶯歌 吞雲吐霧,阻礙到軍隊前進,被鄭成功下令用大砲打死 鳶山與鶯歌石[3]
龜精 士林五股(另有一說是在桃園龜山 龜精在河邊喝水,造成河水逆流,被鄭成功下令打死 觀音山,當地俗稱龜山(另有一說是桃園的龜崙嶺)[4]
公館蟾蜍精 公館 吐出毒霧,被龍碽打爛了嘴 蟾蜍山
巨手 六張犁 夜裡從地裡冒出來抓走士兵,被龍碽打斷除了拇指外的其他手指 拇指山
宜蘭龜怪 宜蘭 想要吞噬士兵,被龍碽打傷 龜山島
劍潭魚精 劍潭 製造出風浪妨礙到鄭成功軍隊前進,被鄭成功所殺 沒有化身;但鄭成功拋寶劍於水中,故名劍潭(民間傳說)

[5][6]

現代研究

事實上,關於那些地標景觀的傳說,也有其他的版本,鄭成功和龍碽並不是唯一的說法,且在占領台灣後,鄭成功很快就去世了,其主要的拓墾地區也都位於南部,並沒有時間前往除了台南地區以外的其他地方,且之後北台灣地區又被荷蘭佔據一段時間,又更不可能前往傳說位於的北台灣,這些傳說多只是後人杜撰或穿鑿附會之說。

參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1. ^ 裨海紀遊偽鄭逸事·清·郁永河
  2. ^ 何敬堯. 龍碽:銅砲妖怪. 《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妖鬼神遊卷》 (聯經出版公司). 2017年1月5日. 
  3. ^ 淡水廳志·清·陳培桂
  4. ^ 台灣地方傳說集·1944·黃宗葵
  5. ^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 奇異果出版公司. 2016-10-01 [2020-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7). 
  6. ^ 鄭成功與妖怪傳說. [2017-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