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1937年中華民國海軍編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37年中華民國海軍編成是指1937年7月之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抗日戰爭初期的中華民國海軍編成。

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任命陳紹寬為海軍部部長兼總司令,在1937年戰爭爆發前編成了四艦隊,主要任務為掩護陸軍防守作戰。1937年8月-11月中日展開淞滬會戰時具有大小船艦約有70艘總噸位約7萬噸的微量艦隊。

這四個艦隊的編製船艦没有任何技術規律可言,影響編制的理由只有海軍派系。海軍從清朝以來福建派海軍將領自成一系——閩系,但是民國後由於各地政權林立,為了建軍也出現如青島海校或是東北海軍之類獨立於“正統”海軍的旁支,在中央收編的同時他們並不接受被閩系併吞的結果,在政治折衝下最後以艦隊作為分派,第一艦隊與第二艦隊為閩系海軍、第三艦隊為東北海軍、第四艦隊為廣東海軍,除此之外電雷學校也有附設戰鬥艦隊,各派系的預算與人事彼此不互通,偶爾也有互鬥的小型衝突。

由於大型艦隻大多是清朝時期繼承的老舊艦隻,小型艦戰力不足,部分在戰爭爆發時就自沉阻塞航道,少數的近代艦隻在9月後即遭日本之「支那方面艦隊」擊潰而全滅,僅存少量炮艦開至四川地區躲避,另外也有少數特例如逸仙艦被擊沉後遭日軍打撈回收,戰爭結束後再度回歸中華民國服役。

艦隊組成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 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1982年,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抗日戰爭兩軍戰鬥序列
國軍 日軍
抗日戰爭第一期第一階段: 1937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1937年北支那派遣軍戰鬥序列1937年上海派遣軍戰鬥序列
抗日戰爭第一期第二階段及第三階段: 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1938年北支那派遣軍戰鬥序列1938年中支那派遣軍戰鬥序列
抗日戰爭第二期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 1939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1939年支那派遣軍戰鬥序列1940年支那派遣軍戰鬥序列
抗日戰爭第二期第三階段及第三期: 1944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1942年支那派遣軍戰鬥序列
空軍: 1937年中華民國空軍編成 1937年北平航空兵團部隊編成
海軍: 1937年中華民國海軍編成 1937年支那方面艦隊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