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2006年飓风克里斯蒂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飓风克里斯蒂
Hurricane Kristy
一級颶風(美國
即将达到最高强度的飓风克里斯蒂
形成2006年8月30日
消散2006年9月8日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80英里/小時(130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985毫巴百帕);29.09英寸汞柱
死亡无报道
損失
影響地區没有对任何陆地构成影响
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的一部分

飓风克里斯蒂(英語:Hurricane Kristy)是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持续时间相比较长的一个热带气旋。系统于8月30日经墨西哥西南方向近海的东风波发展形成,然后迅速增强并升级成飓风,达到风力时速130公里的最高强度。接下来由于水温降低,同时东北方向的飓风约翰还令风切变增多,克里斯蒂逐渐减弱。受转向气流弱化影响,气旋转向南面飘移,于9月2日降级成热带低气压。

次日,克里斯蒂一度重新增强成热带风暴,但很快就再度弱化成热带低气压。转向西进后,风暴外部环境略朝有利于热带天气系统发展的方向转变,气旋因此第三度成为热带风暴,但由于外部环境又变得不利,系统最终于9月9日消散。克里斯蒂自始至终没有对陆地构成任何影响,[1]只不过一度对克拉里翁岛构成轻度威胁[2]。此外在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位于东经140°以东的预警范围内,克里斯蒂也是本季持续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

形成

[编辑]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图例
  热带低气压(≤62 km/h)
  热带风暴(63–118 km/h)
  一级(119–153 km/h)
  二级(154–177 km/h)
  三级(178–208 km/h)
  四级(209–251 km/h)
  五级(≥252 km/h)
  未知

8月13日,一股东风波离开西非海岸向西移动,系统内有大规模的下层云系漩涡,用了一个多星期时间经过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于8月22日穿越中美洲[1]。8月29日,系统的组织结构有所改善,内部有大规模低气压区雷暴活动存在[3]。对流持续存在并进一步组织,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协调世界时8月30日凌晨0点将位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最南端西南方向约970公里海域的系统归类为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第十二E号热带低气压[1]

成为热带气旋后,低气压遇到少量东向风切变,导致环流以西的对流出现扭曲。不过,气象机构认为外部环境总体有利于系统强化,预计低气压会达到风速每小时85公里的最高强度后再减弱。[4]气旋沿高压脊的南部边缘缓慢向西北方向移动,并在环流中心上空的对流得以增长后迅速增强成热带风暴。风切变这时已经变得非常少,系统行经洋面的水温也很高,预计风暴会迅速强化至飓风标准。[5]到了8月30日晚,对流已经逐渐将环流中心包裹起来,风暴中的眼状特征时隐时现[6]。克里斯蒂继续组织,在成形约30小时后于8月31日清晨升级成飓风[1]。达到飓风标准约6小时后,卫星图像上已经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状特征,估计飓风已在下加利福尼亚州最南端的西南方向约880公里海域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30公里的最高强度[1]。不过,从卫星获得的数据估算,克里斯蒂有可能是风力时速达170公里的二级飓风,也有可能只达到热带风暴标准[7]

逐渐减弱及消亡

[编辑]

接下来,位于克里斯蒂以东的强劲飓风约翰外流导致风切变有所增长[1],同时,克里斯蒂行经洋面的水温也有所降低,风暴在卫星图像上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与此同时,转向气流有所减弱,气旋接下来的动向也难以确认,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预计飓风会缓慢西进并在4天内逐渐消散。不过,也有其他多个飓风模型预计克里斯蒂会向西南方向移动,还有两个模型预测风暴会同飓风约翰发生藤原效应,最终克里斯蒂会被约翰吸收。[8]9月1日,飓风降级成热带风暴[1],并且减弱速度还因干燥空气侵入而加快[9]。受北侧高压脊增强影响,气旋转向东南[1]。9月2日,环流从对流中暴露出来,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预计系统会在24小时内退化成残留低气压[10]。当晚,克里斯蒂又降级成热带低气压[1]

克里斯蒂成形后不久的卫星图像

到9月3日时,热带低气压克里斯蒂内已经连续近18小时没有持续存在的深层对流[11]。但过了一段时间,其中心围绕的雷暴又有增长,还逐渐发展出浅层眼状特征[12]。对流沿环流的西部边缘持续,估计气旋在首度降级成热带低气压约24小时后又再度增强成热带风暴[1][13]。与此同时,克里斯开始稳步向西南方向前进。随着持续存在的风切变令对流减弱,令中心同雷暴完全分离,风暴的这次重新增强过程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9月4日,气旋再度降级成热带低气压,气象机构估计系统很快就会消散,但也有可能随间歇性的对流爆发而重新发展[14]。9月5日,对流出现爆发并围绕中心持续存在,确保克里斯蒂第3次升级成热带风暴。风切变这时已经减少,风暴转向西进,行经洋面水温偏高,预计克里斯蒂会在接下来5天内保持热带风暴强度[15]。保持热带风暴强度向西移动期间,克里斯蒂的雷暴活动一度表现出逐渐组织成联结带的迹象,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预计气旋很可能会有进一步强化,风力时速有望达到95公里[16]。然后,雷暴活动在9月6日大幅消减[17],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干燥空气的侵蚀[18],气旋随即第3次也是最后一次弱化成热带低气压[1]。气象机构的其中一份预测认为,克里斯蒂会行进至西经140°以西,进入中太平洋飓风中心预警责任区[19]。但低气压实际上未能维持组织结构这么长时间[20],只过了两天就于9月8日退化成残留低气压。低气压转向西南,于9月9日在夏威夷岛东南方向约2400公里海域退化成东风波,这里已是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最南端的西南方向约2600公里外。[1]系统残留继续西进,气象部门一度以为东风波又在中太平洋发展成第二C号热带低气压,但经过飓风季后的重新分析,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认定两个天气系统间没有继承关系[21]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Lixion Avila. Hurricane Kristy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PDF)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10-12 [2013-05-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5-21). 
  2. ^ Rhome; Franklin. Tropical Depression Twelve-E Wind Speed Probabilities Number On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8-08-30 [2015-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6). 
  3. ^ Brown; Stewart.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8-29. 
  4. ^ Rhome; Franklin. Tropical Depression Twelve-E Special Discussion One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8-30 [2015-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5. ^ Stewart. Tropical Storm Kristy Discussion Two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8-30 [2015-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6. ^ Pasch. Tropical Storm Kristy Discussion Four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8-30 [2015-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7. ^ Franklin. Hurricane Kristy Discussion Seven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8-31 [2015-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8. ^ Beven; et al. Hurricane Kristy Discussion Nine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9-01 [2015-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9. ^ Mainelli; Avila. Tropical Storm Kristy Discussion Eleven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9-01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10. ^ Fiorino; Avila. Tropical Storm Kristy Discussion Fifteen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9-02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11. ^ Roberts; Beven. Tropical Depression Kristy Discussion Seventeen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9-03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12. ^ Stewart. Tropical Depression Kristy Discussion Eighteen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9-03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13. ^ Fiorino; Franklin. Tropical Storm Kristy Discussion Twenty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9-03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14. ^ Avila. Tropical Depression Kristy Discussion Twenty-Two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9-04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15. ^ Blake; Stewart. Tropical Storm Kristy Discussion Twenty-Seven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9-05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16. ^ Blake; Stewart. Tropical Storm Kristy Discussion Twenty-Eight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9-05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6). 
  17. ^ Beven. Tropical Storm Kristy Discussion Thirty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9-06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6). 
  18. ^ Roberts; Franklin. Tropical Depression Kristy Discussion Thirty-Two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9-06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6). 
  19. ^ Pasch. Tropical Depression Kristy Discussion Thirty-Three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9-07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6). 
  20. ^ Berg; Avila. Tropical Depression Kristy Discussion Thirty-Seven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9-08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6). 
  21. ^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Mission Statement (报告). 2008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3). 
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的熱帶氣旋編輯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
TD TS C1 C2 C3 C4 C5



* 中太平洋颶風
# 大西洋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