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房慧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作家、記者。臺師大國文系碩士,臺大中文系博士班肄業。[1]

生平[编辑]

1974年生於台北,父親為來自印尼的華僑。2005年以「運詩人」為名,開設「單向街」部落格[2]

37歲開始記者生涯,曾任職於《壹週刊》、《報導者》,擅長人物專訪,曾獲SOPA亞洲卓越新聞調查報導獎、[3]並以「新屋大火周年系列報導」入圍2016年卓越新聞獎。[4]著有散文集《單向街》、《小塵埃》、《河流》、《草莓與灰燼》;人物訪談《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報導文學《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合著)。數次入選年度散文選,如以〈草莓與灰燼─加害者的日常〉獲2016年度散文獎。[5]

2023年6月起,她於個人臉書轉貼各行各業權勢性騷受害者的metoo文章,為受害者發聲。

記者生涯[编辑]

2011年,房慧真認為其個人生命經驗太窄,為了尋找更多寫作題材而選擇成為記者,並進入《壹週刊》工作。[6]記者身分讓原本害怕與陌生人攀談的她能夠自然地突破藩籬,和訪談對象深入交流。[7]

2015年,房慧真離開《壹週刊》進入《報導者》,常以人物採訪帶出議題,因為她認為人物是軟化議題的好方式。她寫人物專訪極為用心,不僅習慣於採訪前為受訪者製作年表,甚至會讀受訪者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她透過這些細節去形塑受訪者的價值觀、信念與行為。[6]

然而入行後,她發現若把調查報導當成創作素材會有倫理問題,也深知新聞報導很有可能對受訪者造成傷害,因此她目前已離開新聞業。[8]

文學作品[编辑]

房慧真長期關注城市日常、庶民百態。作家楊佳嫻指出房慧真的創作並不是建立在浪漫自我,而在於對外在世界的同情共感。[5]作家黃錦樹亦曾如此評價房慧真的作品:「一種溫柔的凝視,在近乎絕望的世界裡辨析出底層的人相濡以沫的情感、活著的理由」[9]其創作中,常能以簡單幾筆勾勒出人物神韻,看似冷眼旁觀實則蘊含溫柔哀憫。[1]

房慧真離開新聞業後,最想寫的是虛構小說。她認為相較於散文,虛構小說反而可以讓另一種經過組織的真實沒有負擔地被呈現出來。[8]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房, 慧真. 小塵埃. 木馬. ISBN 9-789-86620086-1. 
  2. ^ 黃, 健富. 掙脫負累,或反身的看見:房慧真散文中的主體與視界. 奇萊論衡:東華文哲研究集刊: 115-145. 
  3. ^ 房慧真. 
  4. ^ 房, 慧真. 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房慧真的人物採訪與記者私語(隨書附贈精美設計48頁典藏別冊). 時報. 2017. ISBN 9-789-57136862-7. 
  5. ^ 5.0 5.1 房, 慧真. 草莓與灰燼. 麥田. 2022. ISBN 9-786-26310149-4. 
  6. ^ 6.0 6.1 蔡雨辰. 《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房慧真:沒必要為了一篇採訪賠上受訪者的生活. 
  7. ^ 陳琡分. 房慧真:溫眼直筆,拈來《小塵埃》. 
  8. ^ 8.0 8.1 林運鴻. 【當月作家】屍灰飄落草莓,下筆不可動情─房慧真. 
  9. ^ 房, 慧真. 河流. 2013. ISBN 9-789-86582352-8. 

Category:臺灣1000專案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