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田威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979年7月21日生,具臺灣外省人背景 [1],政大中文所畢業,目前就任北一女國文教師。因家庭境遇相似而非常崇尚張愛玲,更以《臺灣「張愛玲現象」中文化場域的互動》為題完成碩士學位。[2]

簡介[编辑]

田威寧父母因婚外情等緣故導致夫妻關係破裂,在田威寧4歲時母父親離婚,母親從而離家,年幼的田威寧姊妹由父親照顧,使田威寧認為自己被母親「拋棄」。青少年時期父親事業不順導致欠債累累,前後換過十幾種工作,並時常帶著年幼的田威寧與其姐姐躲債搬家。18歲時父親再婚另組家庭,田威寧也離開從小長大之處。[1]直到37歲前往夏威夷尋母,才解開心中的結,並在此後將此心境撰寫成散文集《彼岸》。[2][3]

風格與評價[编辑]

2007年,第一屆林語堂文學創作獎散文組-貳獎,〈搖椅〉[4]

2006年,臺灣文學獎散文類-推薦獎,〈猴子〉[5]

2009年,第四屆懷恩文學獎社會組-優勝,〈手〉[6]

2009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教師組散文-佳作,〈搬家〉[1]

2020年12月,第十三屆臺北文學獎成人散文組-首獎,〈背包〉[7]

駱以軍在第十三屆臺北文學獎決審會議上評論,田威寧的〈背包〉並非用高超的寫作技巧來書寫出家庭與童年的創傷,而是以一種真實到令人恐怖的社會寫實面來表達觸及個人核心價值的傷害,使這篇散文給人很大的衝擊。[7]

作品[编辑]

《寧視》,聯經出版公司,2014年9月,ISBN:9789570844528

被田威寧稱為「父親之書」,收入了田威寧25至35歲間的散文作品,共分為四輯,內容圍繞成長經歷與家族回憶。樸實而無雕飾的文字,看似任性到了極點,反而成為一種誠懇,邀請讀者透過她的眼睛看見她看見的世界,當然還有一個女子各種慌亂的表情和真實的心情。[8]

《彼岸》,聯經出版公司,2022年5月,ISBN:9789570863185

被田威寧稱做「母親之書」,此書以母親為主軸,再度揭開田威寧藏於心底的家庭瘡疤,記述著她與母親之間的相處過程。[3]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1.2 游慧萍(2016)。風告訴我──從書寫治療論田威寧《寧視》之父親形象。﹝碩士論文。華梵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wj8vzg
  2. ^ 2.0 2.1 李金蓮. 書人物-田威寧走過童年創傷. 
  3. ^ 3.0 3.1 33年後揭開母親離家之謎,從此媽媽不再是虛擬人物──專訪田威寧《彼岸》. 
  4. ^ 林語堂文學獎. 
  5. ^ 臺灣文學獎. 
  6. ^ 2009年第四屆懷恩文學獎. 
  7. ^ 7.0 7.1 第十三屆臺北文學獎 得獎名單及作品欣賞 成人組 散文. 
  8. ^ 張, 瑞芬. 孤女的願望──讀田威寧《寧視》. 文訊: 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