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顏忠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顏忠賢,台灣小說家,藝術家,藝術與文化觀察評論者,現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教授。著有:《三寶西洋鑑》、《寶島大旅社》等書。同時以藝術家身份從事藝術創作。[1]

生平[编辑]

臺灣彰化人,1965年11月8日生。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碩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建築所碩士後研究。曾任電視「縱橫書海」電視場景設計總監,1988年曾與友人創立「同溫層詩社」。現任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曾獲府城文學獎、臺北文學獎。顏忠賢的創作文類包括論述、詩、散文、小說及書信。建築出身的顏忠賢,除了建築的學術論著外,寫作觸角多向延伸,詩、散文、影評、文化論述皆有涉獵。他的作品內容包括空間設計、裝置藝術、旅行書寫、攝影作詩等,跨界藝術與圖文創作的風格,體裁獨特,顛覆傳統思考邏輯以及謎樣的文字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除文學創作外,建築設計與裝置藝術作品曾赴紐約、荷蘭、日本、希臘、英國、布拉格、米蘭多國展覽。[2]

顏忠賢所擅長的領域極多,橫跨建築、設計、文學、藝術,甚至於電影。喜愛挑戰前衛,卻又流露著對古老、神祕事物的喜好(如廟宇、節慶、古物等)。作品從文字到雕塑到策展,亦是跨越文字理論到行動實踐。從紐約的怪畫廊、台北馬路的怪風景、龍山寺的怪廟門、台北當代藝術館、關渡美術館等,甚至到總統府的怪慶典,喜愛不斷進行異質時空、不同次元之間的對話,可說是跨領域藝術的行動實踐者。

從1993年開始擔任實踐大學電影社指導老師,參與包含設計及裝置藝術等不同方面展覽,並獲得過多種文學獎,包含:台灣文學館長篇小說金典獎,亞洲週刊年度十大小說獎,台北文學獎,中國時報年度十大好書獎。[3]

風格[编辑]

顏忠賢的創作不是依照時間線性發展,而是計劃思維先於創作的風格,因此他的文本意義往往突破作品,需包含整個創作流程中充滿對問題意識的一再深入。[4]

歸納顏忠賢的創作風格,包括:懷疑、抗衡歷史傳統、探索、突破形式和分類界線、側重於出入各種媒介的藝術行動和概念導向的創作路徑。[5]

著作[编辑]

《字母LETTER Vol.3: 顏忠賢專輯》系列(衛城)

《地獄變相》(聯經,2021年)

《三寶西洋鑑》(聯經,2017年)

《刺身》(田園城市,2014年)

《寶島大旅社》(印刻,2013年)

《阿賢》(田園城市,2013年)

《臺北學——幸福城市的風格地景》(馬可孛羅,2011年)

《壞設計達人——寫給未來設計達人的二十二個故事與六十六個關鍵字》(印刻,2008年)

《殘念》(印刻,2008年)

《穿著Vivienne Westwood馬甲的灰姑娘》(麥浩斯,2007年)         

《偷偷混亂——一個不前衛藝術家在紐約的一年》(布克文化,2006年)

《101計畫——一個關於101的影像裝置展覽》(閱讀地球文化,2005年)

《明信片旅行主義》(天下遠見,2005年)          

《軟建築》(田園城市,2004年)  

《時髦讀書機器》(角色文化,2002年)

《我的耶路撒冷症候群》(田園城市,2001年)          

《我的耶路撒冷陰影》(田園城市,2001年)

《不在場——顏忠賢空間學論文集》(田園城市,1998年)

《世界盡頭——顏忠賢詩建築》(田園城市,1999年)      

《軟城市》(元尊文化,1997年)

《無深度旅遊指南》(元尊文化,1997年)          

《遊——一種建築的說書術,或是五回城市的奧德賽》(田園城市,1997年)

《老天使俱樂部》(聯合文學,1997年)      

《影像地誌學——邁向電影空間理論的建構》(萬象,1996年)

《電影妄想症》(萬象,1996年)

參考資料[编辑]

Category:臺灣1000專案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