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黃華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華成(1935年-1996年),台灣跨域藝術家。

1935年6月6日出生於中國南京,在上海度過童年。1949年舉家遷移台北定居。1958年台灣省立師大藝術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1年退伍後以美術設計為業,於國華廣告公司擔任美術設計。1962年至1967年進入台灣電視公司節目部美工組。1968年至1970年至香港邵氏編劇組工作。1970年返回台北,以廣告設計為業。1996年5月28日逝世於台北。

黃華成創作橫跨多種領域,活躍時期使用諸多化名發表作品,舉凡繪畫、文學、廣告、設計、現成物、裝置、觀念藝術、戲劇、電影等皆有涉獵。為《劇場》季刊核心成員,並創立成員僅有他一人的「大台北畫派」。七〇年代黃華成專注書封設計。

藝術創作[编辑]

「黑白展」[编辑]

1962年黃華成以「黃成」之名參加台北「藝林畫廊」舉行的第一屆「黑白展」,參觀者逾八千人。「黑白展」參與者包括黃華成、簡錫圭、葉英晉、張國雄、高山嵐、林一峯、沈鎧,七人皆為師大藝術系畢業學生。黃華成於「黑白展」中展出《反書法展》、《Ronson打火機》、《音樂會》、《腸胃決定一切》等九件作品,並撰述〈寫在黑白設計展之前—兩個自圓其說〉一文,闡明其設計注重在作品的理念能否賦予趣味。[1]

《劇場》雜誌[编辑]

1965年黃華成和莊靈、邱剛健陳映真劉大任、李至善、陳清風、崔德林、方莘等人創辦《劇場》季刊,負責美術設計。1965年9月《劇場》雜誌於台北耕莘文教院舉行「第一次演出」,他除了參與《等待果陀》台北首演及舞台設計,《劇場》雜誌成員並演出他所編寫的舞台劇本《先知》。2017年藝術家蘇育賢邀請演員莊靈、劉引商回到原場地,重演《先知》原始劇作。

實驗電影[编辑]

1966年、1967年《劇場》辦理兩次電影發表會,黃華成發表了《原》、《生之美妙》、《實驗002》等實驗電影。

大台北畫派[编辑]

黃華成於1966年創立僅有他一人的「大台北畫派」。1966年1月1日黃華成擬仿西方當代藝術宣言形式,撰寫八十一條〈大台北畫派École de Great Taipei宣言〉。同年8月27日台北海天畫廊舉行「大台北畫派1966秋展」。[2][3]

1996年因癌症早逝的黃華成,離世前以「1966-1996大台北畫派三十年作品/新作發表會」之名,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帶有告別性質的親朋發表會。[4]

書封設計[编辑]

黃華成的書刊封面設計慣用大量攝影元素,取材日常生活物件,以符號及圖形的排列組合來呈現。[5]

黃華成創作生涯書刊設計作品數量至少在三百本以上,包括如德華、德昌、遠景、遠流、遠行、新力、時報、星辰、星光、南京、武陵、名人、世界文物、林白…等出版社,以及《郵購雜誌》、《時報周刊》、《出版家》、《大學雜誌》、《聯合月刊》、《長江企管》等刊物。此外,他為1979年4月改版的政論刊物《大學雜誌》重新規劃版型。[6][7]

文學創作[编辑]

黃華成生前所發表的文學作品包括兩篇小說〈青石〉、〈孝子〉,一篇原為小說但當成劇本發表的〈金牙〉,以及四篇劇本《先知》、《佈景》、《原》、《の現代の知性の人气の花嫁の撮影》。他以「皇城」或「伊儂奴君」為筆名寫作。他在台視任職期間,以公司稿紙寫作,留下許多未曾發表的文學手稿。[8]

他在1960年代寫下了的現代主義小說〈青石〉,刊登於白先勇等人主編的《現代文學》,這篇小說後來成為郭松棻的短篇小說〈青石的守望〉的致敬對象。[9]

參考文獻[编辑]

  1. ^ 張世倫、林怡秀、蔡雅祺、高如萱編. 《未完成・黃華成》(圖像篇). 台北市立美術館. 2020: 15–25. 
  2. ^ 張, 世倫. 「藝術是會腐朽的,而且立即腐朽。新的總比舊的好。」--試論黃華成的「現代」方案,及其未完成性. 張世倫、林怡秀、蔡雅祺、高如萱編,《未完成・黃華成》(論述篇) (台北市立美術館). 2020: 39-40. 
  3. ^ 郭, 松棻. 大台北畫派1966秋展. 1966年《劇場》第七/八期合刊號,收錄於張世倫、林怡秀、蔡雅祺、高如萱編,《未完成・黃華成》(論述篇) (台北市立美術館). 2020: 93-96. 
  4. ^ 張, 照堂. 等待完成. 收錄於張世倫、林怡秀、蔡雅祺、高如萱編,《未完成・黃華成》(論述篇) (台北市立美術館). 2020: 18-19. 
  5. ^ 李志銘. 每本書籍封面都是我的實驗微電影:走進黃華成的「設計攝影」裝幀世界. 典藏ARTouch.com. 2020-7-1 [2023-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7). 
  6. ^ 張, 世倫. 「藝術是會腐朽的,而且立即腐朽。新的總比舊的好。」--試論黃華成的「現代」方案,及其未完成性. 收錄於張世倫、林怡秀、蔡雅祺、高如萱編,《未完成・黃華成》(論述篇) (台北市立美術館). 2020: 41-43. 
  7. ^ 張世倫、林怡秀、蔡雅祺、高如萱編. 《未完成・黃華成》(圖像篇). 台北市立美術館. 2020: 177–246,293–300. 
  8. ^ 陳, 佳琦. 迷失而腐朽,或者不朽:黃華成筆下的文青之死. 收錄於張世倫、林怡秀、蔡雅祺、高如萱編,《未完成・黃華成》(論述篇) (台北市立美術館). 2020: 55-62. 
  9. ^ 李志銘. 反叛的殉道者黃華成(中):為自己立墓碑,虛無者的最高境界. 鳴人堂. 2020-6-9 [2023-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7). 

外部連結[编辑]

台北市立美術館「未完成,黃華成」特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黃華成 - 典藏ARTouch.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