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H·B·耶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斯·巴格·耶辛
Hans Bague Jassin
H·B·耶辛(攝於1990年代)
出生(1917-07-13)1917年7月13日
荷屬東印度哥倫打洛市
逝世2000年3月11日(2000歲—03—11)(82歲)
印尼雅加达
国籍印尼
母校印度尼西亚大学
耶鲁大学
知名于對印尼文學的評論和記錄
信仰伊斯蘭教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文学批评、文獻學

H·B·耶辛印尼語HB Jassin,1917年7月31日—2000年7月31日),原名漢斯·巴格·耶辛(印尼語Hans Bague Jassin),印度尼西亞(印尼)文學評論家、文獻學家、教授。他在哥倫打洛市出生,父親在石油公司工作,喜歡看書;他自己則在就讀小學期間養成閱讀習慣,還在高中畢業之前開始撰寫文學評論。他在畢業之後曾經在助理駐紮官府工作過一陣子,然後又接受邀請前往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在國營出版社圖書編譯局工作。他在1950年代先後入讀印度尼西亚大学耶鲁大学;回國後除了擔任教職,他還參加過《文學》、《地平線》雜誌的編務。他在主編《文學》雜誌期間,刊登了一篇運用擬人法描寫安拉的短篇小說,卻拒絕公開化名作者的身分,因此法庭裁定這篇小說褻瀆宗教,判處耶辛監禁一年,緩刑兩年。

耶辛在刑期屆滿之後成立耶辛文学文献中心,負責記錄印尼文學。他在晚年六度中風,並於2000年逝世,遺體在卡利巴達英雄陵園安葬。他被稱為「印度尼西亞文學教皇」,除了在工作方面獲得好評,還獲得多項獎項。

生平

[编辑]

耶辛在1917年7月31日生於哥倫打洛,他的父親巴格·曼圖·耶辛(Bague Mantu Jassin)是一位穆斯林,在巴達維亞石油公司工作,喜歡看書。老耶辛和妻子哈比巴·瑤(Habibah Jau)生了六個孩子[1]。他在哥倫打洛就讀荷印學校(Hollandsch-Inlandsche School,為土著開設的荷蘭語小學)期間養成博覽群書的習慣,然後隨家人遷居棉蘭(今屬北苏门答腊省),並在就讀國民中學(Hogere Burger School,為土著而設的五年制中學)期間開始向當地的雜誌社投稿,發表文學評論[2]。當時他還讀過很多西方的文學作品[1]

在棉蘭完成中學課程之後,耶辛就回到哥倫打洛,在助理駐紮官府擔任不受薪的職務。他在1940年接受蘇丹·達迪爾·阿里夏巴納的邀請,到荷蘭殖民政府經營的出版社圖書編譯局工作——阿里夏巴納也是圖書編譯局的總編輯。他也在同一年加入《新作家》月刊的編輯部,直至月刊在兩年後停刊為止[3]。耶辛剛剛加入圖書編譯局的時候創作的作品以短篇小說和詩歌居多,後來則在好友爾敏·巴奈的引導下,開始成為文學評論家和文獻學家[2]。他曾經在日本佔領荷屬東印度期間向日本人主辦的《大亞洲》日報投稿,發表詩歌和短篇小說[4],並參與《圖書旗幟》(Pandji Poestaka)雜誌的編務。從1945年印尼獨立至1957年耶辛出國留學期間,他還參加過《印尼論壇》(Mimbar Indonesia)、《天才》(Zenith)、《語言及文化》(Bahasa dan Budaja)、《故事》(Kisah)、《藝術》(Seni)等雜誌的編務[3]

耶辛從1953年開始擔任印度尼西亚大学(印尼大學)的講師,教授與印尼文學有關的課程,也在同時修讀印尼大學的文學課程。他在1957年從印尼大學畢業,並於同年到美國耶鲁大学進修兩年,主修比较文学。返回雅加達之後,耶辛除了回到印尼大學擔任講師[2][5],還加入《文學》(Sastra)雜誌社,擔任總編輯[6]。1966年穆赫塔爾·盧比斯創辦文學雜誌《地平線》之後,耶辛參加過這份雜誌的編務,與盧比斯、陶菲克·伊斯邁爾史福仁共同擔任雜誌社的編輯[6]。耶辛是1963年《文化宣言》的主要簽署人之一,他們發表這份宣言的目的就是應對左派組織(以人民文化協會最為突出)持續壓迫文壇的行為。印尼政府在1964年5月禁止《文化宣言》,還對《文化宣言》的簽署人進行處分[7],因此耶辛在1964年被印尼大學解僱[1]

耶辛在1971年被控上法庭,原因是當年由他主編的《文學》雜誌刊登了一篇題為〈天越來越陰沉〉(Langit Makin Mendung)的短篇小說,並拒絕公開作者的真實姓名,涉嫌觸犯褻瀆宗教罪[8]。這篇小說由基·潘吉·庫斯敏(Ki Pandji Kusmin,筆名)創作,形容真主安拉和人類有着相似的特徵[9]。耶辛的答辯《對想像的辯護》(Pembelaan Imajinasi)在印尼文學史上意義重大,不過法庭還是判處耶辛監禁一年,緩刑兩年[3]。刑期屆滿之後,耶辛再一次回到了印尼大學,擔任常任講師,至1973年離職。為了表揚耶辛對印尼文學界的貢獻,印尼大學在1975年向他頒授榮譽博士學位[3]。耶辛在1976年成立耶辛文學文獻中心,這座中心位於伊斯迈尔·马祖基公園,收藏了耶辛從1940年開始收集的書籍[10]

耶辛在1978年以詩歌(而不是傳統使用的散文)的格式把《古兰经》翻譯成印尼文[11],結果引起爭議,因為當時公眾認為耶辛既不會說阿拉伯语,也缺乏對伊斯蘭教的知識。後來耶辛又完成了另一部譯作《詩歌中的古蘭經》(Al-Qur'an Berwajah Puisi),同樣引起爭議[10]

耶辛在1996年中風,自此之後便需要以輪椅代步。他的助手也在當時接手翻譯耶辛未能完成的四部譯作。本來耶辛打算憑着姪女的幫助,繼續完成自己的工作,不過這時他的工作進度已經大不如前。他在2000年3月11日六度中風之後,在雅加達集托·芒溫庫蘇莫醫院病逝,享年82歲。耶辛文學文獻中心舉行了一場追思會,陶菲克·伊斯邁爾、阿伊普·羅西迪、古纳汪·穆罕默德等200人出席了這場活動。政府為他舉行國葬,在雅加達南區卡利巴達英雄陵園安葬他的遺體[10]

個人生活

[编辑]

耶辛是穆斯林[3],結過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廷切·凡·布倫(Tientje van Buren)既是一名印歐人,也是一名寡婦,他們最後離婚收場[12]。第二任妻子阿爾西蒂(Arsiti)與耶辛育有兩名子女[10][3],卻在1962年去世;之所以耶辛會翻譯《古蘭經》,就是因為他在阿爾西蒂舉行喪事期間不斷唸誦《古蘭經》的〈雅辛章[13]。過了9個月,耶辛又迎娶第三任妻子尤莉科·威廉(Yuliko Willem),兩人育有兩名子女[10][3]

評價

[编辑]

詩人加尤斯·夏基安(Gajus Siagian)把耶辛稱為「印度尼西亞文學教皇」(Paus Sastra Indonesia[3],因為當時人們認為印尼人要成為作家,就必須得到耶辛的認可[14]。印尼前總統阿卜杜拉赫曼·瓦希德說耶辛是一名「文壇巨人」,他也是讀着耶辛的著作長大的[10]。詩人沙巴迪·佐科·達莫諾則認為耶辛對印尼文學的貢獻,以及他嚴謹的治學態度,都是無與倫比的,還說耶辛「不但會留住作家的作品,還會留住作家的貢獻。」[8]

榮譽

[编辑]

耶辛得到的國內外獎項包括[3][5]

作品選錄

[编辑]

耶辛編撰、翻譯的作品包括[15]

文學評論

[编辑]
  • 《四五年派》(Angkatan 45,1951年)
  • 《印尼現代文學評論集》(Kesusastraan Indonesia Modern dalam Kritik dan Esei,分四輯,1954年-1967年)
  • 《作為世界文學大家庭中一員的印尼文學》(Sastra Indonesia sebagai Warga Sastra Dunia,1963年)
  • 《印尼作家及其領域》(Pengarang Indonesia dan Dunianja,1963年)
  • 《評世界文學作品的印尼文譯作》(Kesusastraan Dunia dalam Terdjemahan Indonesia,1966年)
  • 《1968年文學轟動》(Heboh Sastra 1968: Suatu Pertanggungjawaban,1970年)
  • 《1943年-1983年期間的書信集》(Surat-Surat 1943—1983,1984年)
  • 《印尼文學與民族鬥爭》(Sastra Indonesia dan Perjuangan Bangsa,1993年)
  • 《報章與印尼文學》(Koran dan Sastra Indonesia,1994年)

文學作品集

[编辑]
  • 《理想的光輝:短篇小說及畫集》(Pantjaran Tjinta: Kumpulan Tjerita Pendek dan Lukisan,1948年)
  • 《祖國的迴響:散文及詩集》(Gema Tanah Air: Prosa dan Puisi,1948年)
  • 《日佔時期的印尼文學》(Kesusasteraan Indonesia di Masa Djepang,1948年)
  • 《十三個短篇故事集》(Kisah: 13 Tjerita Pendek,1955年)
  • 《四五年派的先驅者凱里爾·安哇爾》(Chairil Anwar Pelopor Angkatan 45,1956年)
  • 《剖析——短篇小說評論》(Analisis Sorotan Tjerita Pendek,1961年)
  • 《新作家派的詩王阿米爾·哈姆扎》(Amir Hamzah Raja Penyair Pudjangga Baru,1962年)
  • 《新作家派的散文和詩歌》(Pudjangga Baru Prosa dan Puisi,1963年)
  • 《六六年派的散文和詩歌》(Angkatan 66: Prosa dan Puisi,1968年)
  • 《關於〈詩歌中的古蘭經〉的爭議》(Kontroversi Al-Qur'an Berwajah Puisi,1995年)

譯著

[编辑]

腳註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