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国会山骚乱/存档2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ntifa

之前和紐約時報對線的大紀元,報道提到進入國會大廈的抗議者沒有砸搶燒([1]),在國會騷亂的是混進去的安提法成員,有組織雇傭(非川粉)部分人人衝進國會滋事([2]),有美國議員在衝擊事件的兩天前已經收到預告,是的安提法精心策劃的襲擊([3])。按這些媒體的說法,示威者都是被陷害的,主流媒體是假新聞 。以上觀點是否在合理比例下提一下?--Nostalgiacn留言2021年1月8日 (五) 12:32 (UTC)

由於自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起法輪功的媒體一直散播假消息和陰謀論,我倡議在本條目中禁止引用所有法輪功相關媒體作為參考來源。—同舟 · 2021年1月8日 (五) 12:38 (UTC)
何止,所有的輪媒都應該配享防濫用過濾器。--Newbamboo留言2021年2月10日 (三) 10:35 (UTC)
某功相关媒体除了与自己相关的条目,在其他领域都应属于不可靠来源。——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1年1月8日 (五) 13:08 (UTC)
不是吧,根據WP:RSP,是該相關媒體有游擊隊性質,所以涉及政治和宗教議題不可靠,尤其是有關中國相關議題,但社群對其他議題意見不一。感覺根據維基百科的標準,美國總統大選這些議題基本都變成了「不可靠」。不過同舟所說的「一直散播假消息和陰謀論」是從何得出的結論呢?感覺只要報道內容沒有太大爭議(例如現在條目用作支持示威者計劃延續行動),應該沒有不能用的,若有較可靠來源可以替換。--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8日 (五) 14:15 (UTC)
就算是「沒有爭議」的消息都要儘量避免引用不可靠來源,因為這樣會讓讀者和其他編者誤以為維基百科承認它們的一般可靠性。至於大法媒體在美國大選相關新聞做假:
大纪元的假新闻还需要谈论么?Antifa相关内容没有一个美媒敢像大纪元这样写,连大纪元自己的英文媒体都不敢这样写。[4] 法轮功和美国政治相关内容绝对不符合WP:RS。--Sakuav留言2021年1月11日 (一) 01:36 (UTC)
相關内容已經有人寫成「栽贓陰謀論」一段。雖說是不愉快的東西,但是美國就是有人信,各大社交平台還去封鎖相關信息,未來這些陰謀論還可能引致一些過激的活動,是值得記一下的。--Nostalgiacn留言2021年1月11日 (一) 14:59 (UTC)
栽贓一段就是我翻譯英文版的,日文版有較大篇幅介紹大法媒體報導antifa的手法,但我覺得有點違反了wp:SYNTH,而且不想在這種高度受關注的條目中給大法貢獻流量而略過不贅。—同舟 · 2021年1月11日 (一) 15:50 (UTC)

這全篇就只缺被指控的當事人的證詞, 你們翻了很多外媒報導是都很好, 隨便找都有一堆安提法那幾個人的頭像被辨識出來, 這樣子還能說沒有, [1] -- 不要為了選舉而選舉 不要為了當官而當官 一心為台灣 -- 阿北留言2021年1月13日 (三) 02:33 (UTC)

台湾地区某些娱乐性评论节目的五手消息不准确,不知道这个“国际战略砖家”是什么背景,我隔着屏幕看他讲都觉得好尴尬。坐在国会议长席(估计指的是参议院)上的有几个人,最有名的估计是半身赤裸戴着羊角的Jake Angeli,匿名者Q追随者,已经被识别与逮捕:[5]。至于他说的所谓“警察护送安提法”,这种瞎编的谣言当天就辟谣了,用于编造的片段是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抗议期间的老视频。[6]--Sakuav留言2021年1月13日 (三) 06:43 (UTC)

参考資料

現在有人在條目中加入一些證明Antifa參與的資料,有待觀察後續發展。--Nostalgiacn留言2021年1月17日 (日) 22:56 (UTC)

我援引英文版en:Wikipedia:Reliable sources and undue weight,關於约翰·沙利文的描述與整片條目相比被給予過多關注,他的被捕只能被歸類為個別事件,與其他已被證實有組織地策劃衝擊國會的右翼組織的關注度不能相提並論。英文版本文與被分拆出來的en:Domestic reactions to the 2021 storm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本土對事件反響)暫時拒絕收錄沙利文被捕內容。順帶一提,福斯新聞亦因為多番故意報導假消息或引用不可靠消息人士,政治相關新聞被英文版WP判斷為盡可能不要引用的類別en:Wikipedia:Reliable sources/Perennial sources,另一個被引用的新聞網站Deseret News被評定為可以用於本土(猶他州)新聞,但關於州外的新聞作為引用來源則是不理想。我的觀點是,除非有更多(非右派媒體)來源報導具規模的左派團體有組織煽動騷亂,否則本文中只需要以一句帶過沙利文牽涉的報導,並且註明這是個別事件,更加沒有開新章節的必要。-- 同舟 · 2021年1月18日 (一) 01:32 (UTC)
閱讀過所有引用來源後決定暫時隱藏該章節,1)該編者將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搞錯成聯邦調查局(FBI);2)司法部的宣誓書(Affidavit)沒有對Sullivan提及BLM或Antifa的身份標籤,完全是該編者自行杜撰;3)BBC的報讀(可引用來源)指Sullivan承認是BLM支持者但否認了Antifa的標籤。--同舟 · 2021年1月18日 (一) 02:30 (UTC)

@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請勿在有共識前加入個別案例,有一名BLM支持者被起訴不等於有「大規模」栽贓現象,大規模是該章節引用來源的說法。BBC的報導有提及他否認antifa不是將這被告加入栽贓章節的充分理由,個人比較接受的做法是在「拘捕與起訴行動」章節中加入有右翼以外人士被捕,但作為個別個案也就沒有另立獨立章節的必要。--同舟 · 2021年1月19日 (二) 00:25 (UTC)

关于发表神评论的“黎巴嫩驻联合国外交官”

在看到一位记者在微博中说这个人其实是某非政府组织的CEO,并且和联合国黎巴嫩代表团没有任何关系后,我翻了下这个神评论发表者的Twitter,看到介绍里说他是一个名为Patriotic Vision的组织的CEO,不知道这个Patriotic Vision是干嘛的。如果实际情况确如这位记者所说的那样,那么条目当中的相关描述该改改了。--🔨留言2021年1月7日 (四) 12:31 (UTC)

完成,已修改,即使此人确实有联合国权限,他也不够资格代表黎巴嫩政府言论。--Sakuav留言2021年1月7日 (四) 12:47 (UTC)
他的個人描述的確很迷惑,黎巴嫩非政府組織駐聯合國代表,自詡外交官,歡迎更正。--Nostalgiacn留言2021年1月7日 (四) 13:45 (UTC)
留意到中國外交部華春瑩發言有提到這個「神評論」。也許可以在加入中國方面的反應。--Nostalgiacn留言2021年1月8日 (五) 00:05 (UTC)

騷亂發生前日本新興宗教聲援特朗普

英文版和日文版wp追加了這段小插曲(en: 2021 storm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Internationalja:2021年合衆国議会議事堂の襲撃#日本),而我已經將其追加到中文wp的涉事宗教團體條目中,但不確定是否適合加入到本條目中,有種它未到達足夠知名度卻變相給這宗教免費宣傳的感覺。—同舟 · 2021年1月10日 (日) 06:14 (UTC)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ca-s 留言2021年1月13日 (三) 03:09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2021年衝擊美國國會大廈事件時序

2021年衝擊美國國會大廈事件時序已經從英文版en:Timeline of the 2021 storm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完成翻譯,請各位編者審閱和修正。-- 同舟 · 2021年1月13日 (三) 09:35 (UTC)

條目內文「下午4點22分,特朗普在推特上敦促他的支持者「和平地回家」,同時將騷亂者描述為「愛國者」和「非常特別的人」」與「2021年衝擊美國國會大廈事件時序」最近版本內容不符。--Mewaqua留言2021年1月13日 (三) 17:01 (UTC)

1/5勘察國會大廈結構行程

1月14日,民主眾黨議員米基·謝裏爾英语Mikie Sherrill不點名指控有國會議員於騷亂爆發前一天即1月5日,違反防疫守則帶領外部人士導覽國會大廈內部。她稱呼這舉動為幫助衝擊國會人士了解國會大廈結構的事前「偵查」(reconnaissance)。已經有部分媒體按照一張拍攝日期不明的照片顯示一位女性共和黨參議員與懷疑衝擊國會人士在國會前的合照,發布照片的共和黨議員隨後刪除了該照片的推文,因為有消息指該照片的拍攝時間為2019年。在有更多資料或後續調查報告前暫時不收錄這項資訊,由於已經有中文媒體根據英文媒體報導了這事,特意在此提示其他打算加入此資訊的編者注意。-- 同舟 · 2021年1月18日 (一) 09:40 (UTC)

極左派團體、反政府團體的參與

提醒,目前對於參與者的描述存在中立問題。有報導顯示極左派團體和反政府團體參與了衝擊國會,一個例子是「布加洛男孩」(反政府團體,也反川)的領導者在路透社的專訪中就說過他指揮的三、四批人幫助衝入了國會(three or four groups of loyalists under his command helped storm the Capitol)。這些例子也應該記載。--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18日 (一) 15:28 (UTC)

反川并不代表该团体是极左派,你所题的这个例子介绍了这些右派团体的不同和他们这次为啥一起活动。Cherrypicking.--Sakuav留言2021年1月18日 (一) 19:06 (UTC)
敝人知道反川不等於極左派。標題旨在表達有極左派團體參與、也有反政府團體參與,內容只舉例了反政府且反川的「布加洛男孩」。這個反政府且反川團體的例子也應該記載在條目中,否則讀者容易誤以為衝入國會的人都是挺川人士。--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19日 (二) 02:50 (UTC)
你開這個話題的標題是「極左派團體」,然後唯一舉例的參與團體「布加洛男孩」卻是極右團體,所以我不知道你扯極左進來是有何目的。順帶一提,Black Lives Matter從來都沒有被美國情報機關定義為左派還是右派,就算有BLM人士參與了衝擊活動也不會與左派栽贓論扯得上任何關係,更別說是某些媒體刷邊球式報導中故意提及Antifa,然後被某些編者拿來WP進行WP:SYNTH。--同舟 · 2021年1月19日 (二) 03:58 (UTC)
目的在上面已經說過,「標題旨在表達有極左派團體參與」。根據已曝光的一個極左網路群組的言論記錄,他們在事件當天有一大批人(large sum of anti Trumpers)混入了挺川人士之中並且也衝入了國會[7]。--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19日 (二) 06:00 (UTC)
Not WP:RS--Sakuav留言2021年1月19日 (二) 07:12 (UTC)
請說明為何不是。The National Pulse雖是保守派媒體,但維基百科對於媒體本身的立場並不設限。--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19日 (二) 07:40 (UTC)
特别的主张需要特别的证据,开篇的例子最多说明这次集会有反政府人士参与。此外,thenationalpulse由一名为Raheem Kassam的人运营,我在英文维基百科注意到该英文媒体被引用次数几乎为0(见搜索结果),且被描述为与Newsmax类似的媒体(见华盛顿邮报报道∶"This might be the most embarrassing document created by a White House staffer")。Newsmax至少还有文章在用,该媒体属于几乎没有文章用的状况。综上所述,我认为该媒体不太可靠。退一步说,单单一则媒体报道算不上主流或重要少数观点,如果想达到中立的观点中的重要少数观点,那么举证责任在于您,您要举证证明该观点是重要少数观点,而不是其他编者来证明您的观点不是重要少数观点。--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19日 (二) 08:15 (UTC)
報導中有極左網路群組的言論記錄的螢幕截圖,此即為證據。
之所以是少數重要觀點,是因為美國的所謂「主流媒體」聲稱衝擊國會的人們是川普支持者,而現在這個來源卻證明了當天有一大批反川者混在其中。敝人認為這是重要的關鍵,不應被忽視。
此外,敝人覺得這篇報導是客觀的,沒有主觀的斷言,例如報導中提到一大批反川者的時候是採用引述的方式,也就是引述網路群組用戶的說法(Other users, such as “deaththreat,” admitted that a “large sum of anti Trumpers”......)。--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19日 (二) 08:27 (UTC)
“请记住,我们是根据观点在可靠来源中的流行程度来确定合理比重的”。我认为如果要达到重要少数观点,您应该至少考虑做到这个水平:politifact:No, facial recognition didn’t confirm antifa infiltrated Trump supporters at the CapitolTMZ:FLORIDA TEACHER Fired For Telling Students CAPITOL RIOT WAS THE WORK OF ANTIFAVOX:The far right is falsely blaming antifa for the pro-Trump insurrection on Capitol HillStatesman:Fact-check: Did antifa storm Capitol Hill?。综上所述,我仍认为目前该主张的支撑来源可靠度存疑,关注度存疑。--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19日 (二) 08:36 (UTC)
等一下,不是说一个观点标新立异了就是重要的少数观点了,决定它重不重要的是该观点的显著性——即被可信来源报道的次数。--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19日 (二) 08:42 (UTC)
敝人沒有在說安提法。「關注度」不是用在此處。
敝人認為這篇報導的內容沒有不可靠之處,應該可以使用。--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19日 (二) 09:14 (UTC)
。--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19日 (二) 09:30 (UTC)
不是WP:可靠來源,其觀點無法被其他可靠來源佐證,出版網站本身的起源不明,en:Wikipedia:Reliable sources/Perennial sources甚至沒有對其可靠性作出過討論或評審。-- 同舟 · 2021年1月19日 (二) 09:36 (UTC)
“请记住,我们是根据观点在可靠来源中的流行程度来确定合理比重的”,上面已经说了,即便考虑该媒体半可靠,仍无法构成少数重要观点(而不是极少数观点),请给出更多来源。--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19日 (二) 09:37 (UTC)
那些連結沒有提到The National Pulse。
The National Pulse(《國家脈動》)已經被《自由時報》、新頭殼引用過,例如[8][9][10],其可靠性已經獲得部分中文媒體認可。
敝人現在並非提議使用斷言的方式直接斷定衝入國會的人群的背景,敝人提議使用嚴謹的方式歸屬報導來源,例如:「美國保守媒體《國家脈動》指出,一個極左派人士的Discord網路群組的螢幕截圖顯示,其成員坦承在1月6日當天有一大批反川普者(a large sum of anti trumpers)滲透了支持川普的集會並且衝入國會大廈。」因此這不應該受到不合理的比重等等限制。--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19日 (二) 09:52 (UTC)
从该报道来看很显然这就是在说上面的沙利文案,已经被华盛顿邮报数个更可信的媒体反驳过了。--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19日 (二) 10:04 (UTC)
敝人現在說的是極左派成員在螢幕截圖中透露的訊息。敝人沒看到華郵等媒體反駁這個螢幕截圖。--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19日 (二) 10:51 (UTC)
不可靠來源的資訊不會因為被其他媒體報導了而成為可收錄對象,如果純粹是時事社評還好,但如果牽涉到刑法指控舉證則不可接受,due weight不能凌駕在來源可靠度之上。你可以嘗試以相同理由(National Pulse獲得中文媒體承認引用了)拿去英文WP的討論區要求加入到英文版的條目中,不論是中英版這種處理來源的手法都是不會過關的。-- 同舟 · 2021年1月19日 (二) 12:25 (UTC)
維基方針並沒有說The National Pulse是不可靠來源。--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19日 (二) 12:57 (UTC)
「沒有寫」不等於「可以當可靠來源用」,就連自由時報自特朗普出任總統以來力挺特朗普的立場就變得非常鮮明不中立,新頭殼我不清楚沒關注過。有意見可以拿客棧情更多人討論,但既然內容有可能令個別人士面臨刑事責任,WP就更應該要慎重過濾所有可疑、非主流來源。-- 同舟 · 2021年1月19日 (二) 13:31 (UTC)
媒體本身是否中立從來不是判定可靠與否的依據,維基百科允許媒體有自己的立場,否則積極反川的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等媒體都不能引用了。敝人同意在互助客棧詢問社群意見。--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19日 (二) 13:42 (UTC)
@Sakuav Tokisaki KurumiSameboat已在「互助客棧/方针」詢問。--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19日 (二) 13:56 (UTC)
WP:RS问题我会在你所提之询问下回复我的看法。除了RS问题,你所提的极左派参与还有WP:NPOV问题。你所提的极左派团体参与相关报道都与约翰·厄尔·沙利文相关,这一事件与其他被捕的右翼组织成员相比不成比例。--Sakuav留言2021年1月19日 (二) 22:17 (UTC)
敝人著重在螢幕截圖證明有極左派參與,並沒有提及沙利文。是閣下主動提及沙利文,然後藉此來反對。請閣下避免再這樣做,否則恐怕有「打稻草人」之嫌。--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03:47 (UTC)
你的来源称这些截图是沙利文的Discord频道,称该频道和他所建立的Insurgence USA有关。截图本身也和他少不了联系,9张截图里6张与他直接有关,截图之一的描述还是他的自拍,难道你所提的极左派团体参与相关报道与他无关?--Sakuav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08:07 (UTC)
敝人要加的內容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提他,而是要說明有反川普者的極左派參與。敝人請閣下以後不用再主動提起他。--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09:27 (UTC)
(?)疑問,请问极左派组织/人士是指哪一个/哪些(Wikipedia:不要模棱两可)?他们相比起目前条目内的组织在可靠来源中的报道程度,有提及的必要吗?(Wikipedia:NPOV)--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21日 (四) 11:17 (UTC)
沙利文有被稱為極左派。其實敝人的用意不是要說明有「極左派」參與,而是要說明有「反川者」參與,以免讀者誤以為衝擊國會的人都是挺川者。這也是敝人舉例極右派「布加洛男孩」的原因,他們也是反川者。--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21日 (四) 13:03 (UTC)
閣下引用的方針WP:不合理的比重說:「条目不应给予少数观点与更受欢迎的观点同样多的描述」,敝人從未主張把《國家脈動》報導的事情描述為與美國主流媒體的報導一樣受歡迎,因此閣下不必在這方面擔心。敝人在上面說過,敝人提議用歸屬報導來源的方式敘述(「美國保守媒體《國家脈動》指出,一個極左派人士的Discord網路群組的螢幕截圖顯示……」),而非直接斷言,因此這沒有比重的問題。--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03:47 (UTC)
WP:DUE:“且通常根本不应包含极少数的观点。”,“请记住,我们是根据观点在可靠来源中的流行程度来确定合理比重的,而不是靠支持它的维基百科编者来确定的。 ”极左派团体参与冲击国会需要列举可靠来源证明不是极少数观点。--Sakuav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08:16 (UTC)
可靠來源的問題,請在Wikipedia:可靠来源/布告板進行討論。--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09:27 (UTC)
Wikipedia:NPOV指出:“这些方针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不能被彼此孤立地理解,编辑者应熟悉这三大方针。”--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21日 (四) 12:13 (UTC)
敝人在上面的最新回覆說了,敝人的用意不是要說明有「極左派」參與。因此這個「極左派」的問題可以停止了。如果閣下認為敝人應該修改這個討論的標題,敝人同意。--Matt Smith留言2021年1月21日 (四) 13:03 (UTC)

美国国会山骚乱的性质

我看到有人在在{{政变}}中添加了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遭冲击事件,后@爪爪不能亡以“英文版並沒有將此事定為政變”为由删除了这一事件。在此征询各位的意看法。--Johnson.Xia讨论·贡献·成就2021年2月4日 (四) 14:48 (UTC)

應該保留,有足夠可靠媒體評論這次事件為政變。--同舟 · 2021年2月4日 (四) 14:50 (UTC)
有争议。避免英文维基中心。给模板底部的脚注新增一个类别吧,“d 有争议”。--YFdyh000留言2021年2月4日 (四) 15:21 (UTC)
(!)意見:美國主流媒體是反川普的,對於此事件性質的描述很可能帶有偏見,引用時須注意。相關新聞請參考這篇:[11]。美國國防部將此次事件定性為「憲法第一修正案抗議」(First Amendment Protests)。──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Matt Smith討論貢獻)於2021年2月4日 (四) 15:27 (UTC)加入。
其實事件一度有被加入英維模板內容,但後來被移除了,並有輕微的編輯戰,所以「英文版並沒有將此事定為政變」這句話並不太精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2月4日 (四) 15:41 (UTC)

將騷亂改為暴力衝突?

現在這個條目被定義為2021年1月6日在美國國會大廈附近發生的騷亂,將「騷亂」這兩個字更為「暴力衝突」會不會更好?因為「騷亂」帶有負面含義,「暴力衝突」會較為中性一點。 超級淆底獸留言2021年3月13日 (六) 18:38 (UTC)

@超級淆底獸我反而覺得「暴力衝突」才不中立(可以看看暴力的定義),騷亂基本上就只是「社會不同階層之間或階層內部的衝突與對立」,故反對更動條目第一句的定義。--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3月13日 (六) 18:59 (UTC)
对应的英文是“riot”,翻译成“骚乱”或“暴动”似乎都可以。——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4月11日 (日) 16:34 (UTC)

核心內容方針WP:中立的觀點不應被逾越

@Tokisaki Kurumi根據核心內容方針「WP:中立的观点#让事实自己说话」的規範,編者不應在條目中貼標籤、道德說教。無論閣下對於「川普陣營指控拜登竊選」有什麼個人看法,閣下都只能羅列、引述相關來源,然後讓讀者自己決定,而不應該堅持道德說教、把川普陣營的指控貼上「錯誤說法」的標籤。閣下的操作不符合核心內容方針的規範,請自我回退。--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9日 (日) 03:01 (UTC)

@Matt Smith我不明白为什么“把某个阵营的指控贴上‘错误说法’的标签”等同于“道德说教”,而且这不是我贴的,而是学者贴的。如我之前在摘要所说的一样,这样的话,对0.999…=1的判断也可以是一种道德说教。当然,我不是完全不给修改的机会,问题是,即便是以Wikipedia:NPOV中的论述,您也应该给予和目前条目中一样权威的文献(Wikipedia:UNDUE:“我们是根据观点在可靠来源中的流行程度来确定合理比重的,而不是靠支持它的维基百科编者来确定的”(即便我们假设这真的是观点)、Wikipedia:BALANCE:“中立比重的观点,是与它们的显著程度成比例的”、Wikipedia:BESTSOURCES:“根据可找到的最好与最著名的权威来源,进行良好且不带偏见的研究,是避免他人对事物的描述是否中立而产生质疑的常见做法”)来说服别人,而不是单纯的说这样叙述不符合一些人的观点。--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9日 (日) 03:22 (UTC)
抱歉,敝人發現這個問題不是貼標籤的問題。敝人已經在下一個段落提出新的討論。--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9日 (日) 05:43 (UTC)

@Tokisaki Kurumi川普陣營認為拜登竊選,保守派媒體也有報導。川普陣營的人可不是極少數人,因此川普陣營的觀點不可能被視為極少數觀點。按照核心內容方針WP:中立的觀點,這件事情目前是有爭議的,閣下不應該將川普陣營的觀點斷言為錯誤的,應該使用中立的描述,也就是不斷言對錯。請閣下自我回退。--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9日 (日) 05:43 (UTC)

@Matt Smith这并没有回复我上面那段陈述中除贴标签外的任何一点。有关极少数观点的问题,请参见我对0.999…=1问题的质疑。--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9日 (日) 05:51 (UTC)
敝人已經轉移到這個新段落來討論了,沒有在回覆閣下在上面的舊段落的留言,不過敝人在這個新段落的留言也多多少少回應了一些。關於閣下在條目的編輯摘要提到的某教授的論文,請問他有對選票做過什麼調查嗎?或者他的根據是什麼?並不是沒做調查、只在論文裡面說幾句話就一定合理。--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9日 (日) 10:25 (UTC)
首先,Timothy Luke英语Timothy Luke教授是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政治学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教授。发表刊物为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英语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影响力因子(IR)为1.415(相关统计),且有同行评审。其次,建议您好好读一下原文中(目前在参考文献3的第一则来源中)他如何叙述的。--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9日 (日) 10:54 (UTC)
閣下如果已經閱讀並了解他的立論基礎,那麼就會知道他有否做過調查,或者他是否在引述其它論文或報章雜誌,因此閣下應該向敝人大略說明一下閣下了解的情況,而不是讓敝人自己去看。其次,敝人試著去閱讀他的論文,卻發現他在第一段就使用shameless、cynical、exploit等等人身攻擊的字眼攻擊川普的人格,這些字眼在川普支持者看來是無法接受的。這位「教授」明顯對川普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敝人認為他的論文難以算作公正客觀的來源。同時敝人也感到不可思議,使用人身攻擊的字眼竟然也能通過同行評審,足可見評審者的立場都是什麼樣的。--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9日 (日) 11:59 (UTC)
首先,我在最初的编辑摘要中有写明语句的来源,我也的确不知道您不知道这件事;其次,“在川普支持者看來是無法接受的”并不是违反同为核心内容方针的可供查证方针的好理由——尤其是在其中明确指出“学术性与同行评审出版物[在他们的相关领域中最为可靠]”这一点的基础上,在我看来这和“一些人就是不喜欢”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退一步说,如果您认为这里写的不对,即便按照观点来说,也是应该您来举出同等的经过学术期刊的论文来写明这名学者可能有偏见或者这名学者说的可能不对,而不只是“我认为难算客观公正的来源”(尤其是在以上这些机构没有异议且您未举出相同水平经过同行评审的来源的基础上)。--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9日 (日) 12:32 (UTC)
(~)補充:这篇论文中也确有引用((Woodward, 2018)、(Wright, 2021, 20–22)、(Luke, 2020)、(Curl, 2020)等),也确实被当作可靠来源引用过(12)。--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9日 (日) 12:37 (UTC)
一個來源是否客觀公正、是否抱有偏見,從作者的用字遣詞是可以看出來的,不過這可以稍後再討論。閣下引用的那段話(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of 2020 was not stolen from Donald Trump by Joe Biden on Election Day...)的立論基礎不明,文中的該段落結尾標注的參考文獻 (Contributing Author, 2021) 根本沒有那樣說,請問閣下對此有何想法?--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9日 (日) 14:38 (UTC)
我并不否认没有立论基础确实会削弱可信性,但问题在于学者写论文时并没有“不要原创研究”这种维基百科核心内容方针(但维基百科编者必须要考虑这个方针),可供查证方针中说的重点也是同行评审而不是必须有立论基础(许多开创性的论文恰恰是原创研究),换言之这并未影响到这篇论文通过同行评审说明这在期刊的编辑和互审教授那里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至于用词遣句的问题,市面上恐怕超过95%的参考来源对纳粹“抱有偏见”,我倒想反问这是否也因为与中立的观点方针不一致而都不可靠?--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0日 (一) 09:11 (UTC)
敝人建議不要因為一篇論文有「同行評審」就認為它絕對沒問題、全盤接受,再者,當我們發現它有問題時,其「同行評審」之通過反而向我們敲響了警鐘,顯示這個期刊的評審者本身可能存在某種問題。美國總統大選是否存在竊選,這必須藉由研究數據或調查選票才能得到結論,而不是藉由那位「教授」不進行調查也不引用其它文獻、光在論文上說句話就斷定了。有鑒於此,敝人認為這篇論文不是一個好來源,並考慮將其加上{{Dubious}}模版。此外,敝人暫時不再討論「抱有偏见」的問題。--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0日 (一) 10:40 (UTC)
当然,一篇通过了同行评审的论文当然不代表其绝对没问题,历史上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事实,是真理的观念也一再被推翻。但问题在于维基百科编者无权去替别人否定论文,我在上面一再重复说“[请举出]相同水平经过同行评审的来源”就是基于这点,同为核心内容方针的非原创研究方针明确写有:“维基百科不是存放您的个人观点、经验或争论的场所”。--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0日 (一) 10:52 (UTC)
維基百科沒有禁止編者在發現論文有問題後不贊成使用該論文。至於舉出「相同水平經過同行評審的來源」,應該是在目前的論文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才有必要那樣做。--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0日 (一) 13:35 (UTC)
学术性与同行评审出版物的价值很高,通常是它们所涉领域中最为可靠的来源,譬如在历史、医学与科学中”。--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0日 (一) 14:33 (UTC)
另外,有关“美國總統大選是否存在竊選,這必須藉由研究數據或調查選票才能得到結論”,我认为这篇论文可能对您有参考价值。--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0日 (一) 14:38 (UTC)
同先前所述,有「同行評審」不等於絕對沒問題。如果不考慮人身攻擊的字眼,那麼那個 Timothy Luke 的「論文」至少有一個問題,也就是他聲稱沒有竊選的內容與他引用的參考文獻不符。
目前敝人尚未看過有反方論文是根據選票的調查結果而撰寫的。去年,亞利桑那州參議院主席凱倫·范恩英语Karen Fann下令針對被舉報舞弊最嚴重的馬里科帕縣進行選票調查,也就是審計(Audit),結果發現下列嚴重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對閣下有參考價值[12]
  • 來自馬里科帕縣之外的人的投票數: 23,344
  • 重覆選票: 17,322 (川普在亞利桑那州只落後10,457票)
  • 在多個縣投票的投票人: 10,342
  • 選民寄回的郵寄選票多於政府寄發的郵寄選票:9,041
  • 郵寄選票的簽名有問題: 2,580
  • 縣政府沒有寄出記錄但卻收回的郵寄選票: 397
  • 選舉日後收到的重覆選票:4,330
  • 比投票人數還多的計票結果:3,432
  • 重複選票比原始選票多:2, 592
  • 已經搬出亞利桑那州但依舊投票的人: 2,081
  • 沒有簽名的選票: 1,919
  • 投過票的人被再次計算的選票:836
  • 序號不正確的重複選票:500
  • 姓名不完整/缺失的投票人: 393
  • 死人投票: 282
  • 登記日期早於開放登記的日期(還沒開放登記前就登記)的投票人: 194
  • 重複的選民 ID: 186
  • 被重覆掃描並計算的選票: 50
--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1日 (二) 06:07 (UTC)
您认真的?首先,我甚至找不到这个视频能被辨认为可靠来源的依据(无州政府认证,无发布者信息,ppt而非学术报告且未经过同行评审);其次,即便假设这是一个较为可靠的来源,数个更可靠的来源已经对其进行了反驳(新闻媒体:USAtodayThe GuardianVoxBBC;学术来源:纽约大学布伦南正义中心第一则纽约大学布伦南正义中心第二则;甚至还有白宫)。此外,我仍然不明白Timothy Luke教授的论文有什么问题,据我所知维基百科的方针只规定维基编者不能原创研究以及学术文献要经过同行评审才算最可靠,没听说过学术文献没有立论基础就不可靠的事——这是评审专家和期刊编辑的事,但不是维基编者的事,如果您执意认为经过同行评审的学术文献有问题,那可能会违反同为核心内容方针的Wikipedia:可供查证(另请参见Wikipedia:REFNOTTRUE)。--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1日 (二) 06:32 (UTC)
另外,就选票问题我不想听到“美国主流媒体”之类的反驳,因为据我所知至少卫报和BBC不是美国的媒体。而且,“我们是根据观点在可靠来源中的流行程度来确定合理比重的,而不是靠支持它的维基百科编者来确定的”。--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1日 (二) 06:34 (UTC)
不知閣下有沒有先看看視頻內容,亞利桑那州參議院主席凱倫·范恩在視頻中就坐在主席台上聽取調查結果,這沒什麼不可靠的。這些調查結果的數字是在2021年9月24日發表的,閣下提供的那七個反方來源中只有兩個是在2021年9月24日之後發表的,而且那兩個也沒有反駁這些調查結果的數字。
既然閣下認為有同行評審就算可靠、編者無須質疑,我們不妨到互助客棧詢問社群。--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1日 (二) 07:18 (UTC)
我对到互助客栈一事无意见,但请去客栈讨论前先告诉我,什么叫“閣下認為有同行評審就算可靠”?现在是我按照方针办事,您要IAR,怎么还成我的个人观点了?难道“学术性与同行评审出版物的价值很高,通常是它们所涉领域中最为可靠的来源,譬如在历史、医学与科学中”不是可供查证里写明的内容?--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1日 (二) 07:33 (UTC)
敝人說的是「有同行評審就算可靠、編者無須質疑」,這段話不應被分割。--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1日 (二) 14:09 (UTC)
那质疑也应该有至少同样可靠的、明确反驳原文的理据(而不只是对某一个州的质疑,也不只是没有经过同行评审并遭到了许多可靠媒体反驳的来源)。--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1日 (二) 14:46 (UTC)
既然是非可靠來源,就無需尋求可靠來源重新反駁。舉例:今天我(非可靠來源)提出「1+1=3」,是否必須我留言後出版的可靠來源才能反駁我這個觀點?--同舟 · 2022年1月11日 (二) 09:45 (UTC)
@Sameboat但其实问题在于,Matt Smith君并不认为自己的来源不可靠,当然我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商业视频网站上的一则视频(虽然实际上被亚利桑那州放在政府网站上了,我也是刚刚才发现的,来源在此,但他完全没提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且最后什么也没驳倒,我找到的所有二手可靠来源——12 newsWaPoazfamilyRollingStone还提到这个调查的组织被罚款每天5万后关停了甚至FOX都转了AP的来源批——都在批这个视频)是如何可靠的。--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1日 (二) 10:36 (UTC)
或者換個說法吧,Matt Smith想直接將Cyber Ninja的「選舉舞弊」調查報告當作可靠來源引用,但因為被Maricopa縣政府指其報告錯漏百出,顯示Cyber Ninja不符合可靠來源的標準,並且不應該用來質疑已經獲得可靠來源支撐的觀點。--同舟 · 2022年1月11日 (二) 11:48 (UTC)
Maricopa縣政府聲稱Cyber Ninja的報告錯漏百出,並不等於Cyber Ninja的報告真的錯漏百出。--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1日 (二) 14:16 (UTC)
这就是您的个人观点了,如果针对其的二手可靠来源基本都说其错漏百出那么就应该按照错漏百出来写(Wikipedia:NOR)。--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1日 (二) 14:49 (UTC)
「二手來源說其錯漏百出」與「二手來源說Maricopa縣政府稱其錯漏百出」是不一樣的概念。--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2日 (三) 01:46 (UTC)
無論這個視頻是放在商業網站或非商業網站,都不影響其真實性。敝人只知道那個商業網站的連結,雖然也聽說過亞利桑那州政府網站上有連結,但是敝人手頭上沒有。至於閣下所謂「最後什麼也沒駁倒」,敝人可不這樣認為。敝人沒看到閣下引述的報導有理有據地批這個視頻,只看到Maricopa縣政府聲稱審計方提出的理據有多少點是不實等等。--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1日 (二) 14:15 (UTC)
首先,请读Maricopa縣政府的报告,其次,是不是有理有据你我说了恐怕都不算,维基百科方针(维基百科内容的门槛,是可供查证,而非真实正确。本方针与可供查证方针相互巩固,并共同作出了以下要求:维基百科只应使用在可靠来源中发表的断言、理论、意见与论点)说了算。--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1日 (二) 14:46 (UTC)
“無論這個視頻是放在商業網站或非商業網站,都不影響其真實性”恐怕不为真,请参考Wikipedia:可靠来源/常见有争议来源列表#YouTubeWikipedia:可靠来源/常见有争议来源列表#acfun。--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1日 (二) 14:53 (UTC)
不是那種概念。如果視頻是由有公信力的製作者製作,例如亞利桑那州參議院,那麼放在商業性質的視頻網站也不影響其公信力。--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2日 (三) 01:49 (UTC)
但本案中的除您之外的编者并不知道“視頻是由有公信力的製作者製作”这件事呀。--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2日 (三) 13:35 (UTC)
不知閣下在說哪個來源。--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1日 (二) 14:09 (UTC)
另外,我刚刚还发现了另外一点,有关Matt Smith君称“維基百科沒有禁止編者在發現論文有問題後不贊成使用該論文”,但其实维基百科禁止了,Wikipedia:非原创研究#可供查证:“维基百科内容的门槛,是可供查证,而非真实正确。本方针与可供查证方针相互巩固,并共同作出了以下要求:维基百科只应使用在可靠来源中发表的断言、理论、意见与论点”。--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1日 (二) 10:38 (UTC)
仍然沒有「禁止」編者不贊成使用之。--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1日 (二) 14:18 (UTC)
那请问您的“不赞成使用”是否等同于“不使用”?毕竟目前找不到更好的来源,如果不使用恐怕违反该条。--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1日 (二) 14:48 (UTC)
那麼敝人不再繼續探究。--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2日 (三) 01:54 (UTC)
我也同意等有更好的来源再考虑更改内容,需要加个结案模板之类的吗?--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2日 (三) 13:35 (UTC)
加結案模版是可以的,但在那之前,敝人想再確認一下,只用一篇經過同行評審的論文就可以在條目中斷言嗎?如果有上億美國人持反對觀點呢?--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2日 (三) 15:14 (UTC)
哦,参考文献3里不只有学术文献,当然从方针角度来看最权威的确实是这篇论文,所以我聚焦点也在这,但实际上后面还有很多篇媒体的分析。--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2日 (三) 15:34 (UTC)
那麼如果有上億美國人持反對觀點呢?--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2日 (三) 16:38 (UTC)

有許多人認為的一個觀點不代表維基百科就應該將之當作事實來收錄,因為他們的觀點已經被獲得同行評審的來源推翻了。舉例說,有許多現代人堅信地平說但維基百科不會因此而在en:Figure of the Earth條目中為地平說的觀點背書(儘管有內部鏈接),因為那是已經被同行否定了的觀點。(跑題:我不知道你的「上億美國人」是從何得來的,2020年總統選舉特朗普獲得的選民票(popular vote)約為7422萬,MSNBC在2021年4月報導有約半數共和黨支持者依然認為選舉被偷竊了,所以粗略估計有3711萬人抱持這個觀點。退一萬步將2020年總統選舉的投票率66.2%都考慮進去的話也就5606萬人,與1個億還差了44%。)-- 同舟 · 2022年1月13日 (四) 03:22 (UTC)

敝人沒說要將之當作事實來收錄,敝人的意思是目前雙方的意見都是觀點,不應將其中一方的觀點描述為事實。敝人覺得「他們的觀點已經被獲得同行評審的來源推翻了」言之過早,在雙方都不認同對方的理據的情況下,誰能說自己推翻了對方呢?
持觀點的人不一定必須是有投票的人;沒投票的人也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上億美國人」是從這個民調結果推算來的。--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3日 (四) 04:20 (UTC)
我們尋求的是權威來源的觀點而非大眾的觀點,因為單純的大眾觀點並非可靠來源,有許多人認為「選舉被偷竊」的觀點頂多只能說明為什麼會發生了國會大廈衝擊事件,不能說明這個大眾觀點與反駁偷竊論的權威觀點具有相同分量。而你明顯是想以大眾觀點來增加「選舉被偷竊」觀點在條目佔的比重分量,這不是維基百科的可靠來源和觀點比重所支持的。--同舟 · 2022年1月13日 (四) 05:40 (UTC)
敝人並不是想「以大眾觀點來增加「選舉被偷竊」觀點在條目佔的比重分量」,而是想將「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存在舞弊的错误宣称英语Stop the Steal」這種斷言改為中立的「“停止竊選”運動英语Stop the Steal」。請見敝人的相關編輯。--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3日 (四) 07:39 (UTC)
这件事相当有争议,我理解。我的观点是,首先我绝对尊重(也许还有点担忧)这件事,但是问题在于维基百科的方针整体就倾向学术来源,也许改字了之后可能更对应大众观点了,但是这样就造成更不能反应学者观点了。我之前一直想用的一个例子(很可能不太恰当)就是上百万人质疑html的编写代码并不会导致html网页实际的显示效果变化,所以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如果将来确实证明有问题或如何,到时候再改并不会有什么很大的争议,但维基百科不应该在时间上替未来来源要写的东西分忧解虑。当然大多这些是我的个人看法,毕竟中维(也许还有英维)的方针只是强调学术来源重要以及应该按照最重要的来源写。--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月13日 (四) 16:13 (UTC)
只得如此。目前由於雙方的來源數量相差懸殊,且維基百科又允許以來源數量斷定對錯。敝人表示無奈,閣下想結案就結案吧。--Matt Smith留言2022年1月14日 (五) 02:20 (UTC)

建議改名:“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遭冲击事件”→“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袭击”

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遭冲击事件” → “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袭击”:英维已经改名为attack(讨论存档),私以为我们中维也可考虑是否也更改命名。--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2年12月27日 (二) 00:24 (UTC)

(+)傾向支持,但感觉似乎“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袭击事件”要更好些?看了看似乎现在媒体用骚乱的变多了不少,英维当初改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国防部用的是“January 6th attack”(也就是这份文件),不过美国驻华大使馆和share.america.gov到现在都没动静,而美国之音的用法随记者不同而各不相同。--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2月27日 (二) 01:23 (UTC)
說到底還是話語權,之前是「衝擊事件」,特朗普支持者希望條目更為「中立」。兩年了,人走茶涼,最近中期選舉也完了,有些事情就「蓋棺定論」了。--Nostalgiacn留言2022年12月27日 (二) 02:25 (UTC)
(+)傾向支持:更爲簡潔,對中文足矣。--Gohan 2022年12月27日 (二) 10:57 (UTC)
(&)建議:作为参考,新华社使用的是“国会山骚乱”[13]中央社使用的是“1月6日襲擊事件”[14]。英文维基百科条目标题是January 6 United States Capitol attack。相应的众议院委员会全名为Select Committee to Investigate the January 6th Attack on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简称为January 6th Committee。由此看来“1月6日”是这个事件名称中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倾向条目名称中包含“1月6日”。--小林子冲留言2022年12月28日 (三) 01:49 (UTC)
您所説的中央社相關文字是“調查去年美國國會暴亂的美國聯邦眾議院1月6日襲擊事件調查特別委員會”,并不是對條目所指事物的名稱,而是對委員會名稱的忠實翻譯。
英文維基百科對日期、年份也只取其一,對後人而言年份標示更佳,西班牙文、義大利文、葡萄牙文、日文、阿拉伯文等維基百科即取年份。--Gohan 2022年12月28日 (三) 04:49 (UTC)
我对阁下“并不是对条目所指事物的名称”的断言有所异议。如您所说,这是对委员会名称的翻译,而“1月6日袭击事件”正对应的January 6th Attack on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这和“条目所指事物的名称”,即January 6 United States Capitol attack,是一致的。--小林子冲留言2022年12月28日 (三) 09:32 (UTC)
虽说如此,但中文媒体似乎很少使用“1月6日”代指这起事件,虽然在英文中“January 6”似乎已经跟“September 11”一样有足够的辨识度了。英维已经把“January 6 attack”作为重定向,但对中文用户来说可能很难想到“1月6日袭击事件”是指本事件。--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2年12月29日 (四) 00:19 (UTC)
支持命名为“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袭击事件”。--Kuailong 2022年12月28日 (三) 19:29 (UTC)

这里的近乎大部分内容应该被贴上“可疑”的标签,也要进行改名

各位,注意了喔,邁克·約翰遜已经把美国国会大厦示威事件的录像,全部公开给公众看了,来源在这里:[15] 而且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作品,所以是无版权的,录像里面的人,压根就不存在“冲击国会大厦建筑群”,“有蒙面人带着警用塑料手铐企图活捉佩洛西和副总统彭斯”,反正我是没有在这完整的录像里面看到有喔,所以暴动者,袭击者应该改为“示威者”才是正确的,说这场事件的暴动的,都是CNN和ABC,NBC,BBC的造谣,注意了喔 我要把这些众议院的录像全部上传到维基媒体,哈哈哈,太开心啦 —— YOintment|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2023年11月18日 (六) 03:03 (UTC)

我来这里讲下,我为什么要给这个条目加上“中立性有争议”的模板

你们觉得条目里面的这些内容,和约翰逊公布的录像比起来,算是暴动,算是袭击吗?我先说几句,暴动袭击这些东西都是民主党,RINO,建制派们的称呼,而共和党这边的保守派,MAGA都是否认的,都是认定是和平示威的,约翰逊比麦卡锡还厉害,直接把国会大厦事件的所有录像都给公开了,应有尽有,大家去翻,你们觉得,和民主党,RINO,他们的论述一致吗?你们觉得和CNN的论述一致吗?[16],如果这样都能算是“袭击”的话,那太陽花學運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都得改成中华民国国会袭击事件,或者是香港国会袭击事件,你们觉得是不是? —— YOintment|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2023年11月18日 (六) 03:18 (UTC)

建議更名:“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袭击事件”→“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事件”

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袭击事件” → “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示威事件”:改名的原因 — YOintment|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2023年11月18日 (六) 03:43 (UTC)

可靠来源大多使用“袭击”一词描述事件,维基百科只会使用可靠来源中的常用名称。自行依据事件录像等内容给事件定性均属于原创研究。--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11月18日 (六) 12:14 (UTC)
这些压根就不是什么可靠来源,你看塔克卡尔森,Newsmax,还有右派们的Twitter他们都把民主党的这些左媒都给锤得说不出话了,我就拿玛乔丽·泰勒·格林马斯克的Twitter来说,马斯克一上任Twitter首席,直接就把民主党那些在Twitter肮脏的打压言论自由,操控左媒的文件,通通都给爆了出来,玛乔丽在Twitter上,直接就用录像,把ABC,NBC给锤爆了,ABC,BBC这些媒体他们的来源根本就不可靠
你如果拿这些来定性可靠的话,那中共一大堆媒体,还有台湾红媒,香港红媒,海外红媒,也把香港反送中,定性为袭击事件,怎么不见得有人改呢?这种声音也不算少数了吧?
又或者,你说可靠来源,那Newsmax可靠不可靠,Fox News可靠不可靠,他们定性了吗?要不你去YouTube上看看他们的新闻报道,和左媒,完全就是大相径庭的,虽然FOX现在也是不能看的媒体了,但即便是建制派,也至少比左媒好那么一点点,而这里面的条目媒体,全都是NBC,ABC这些左媒,左媒就是可靠来源了?保守派的就不算可靠来源了?那所有条目不都得给你定性个“原创研究”?
噢对了,既然维基百科要讲中立,那就应该把保守派们媒体,还有政治人物的对于此事的正确描述也给写出来,也不是全部都是偏袒民主党的左媒,左媒就算可靠来源了?NBC他们就是可靠来源了?Newsmax就不是了?哪有这样的?可靠来源,还是由你来定义的,而且,这也不是我自己的研究,去Twitter,去YouTube上一番,揭露真相的媒体,政治人物,警察一大堆,我都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因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到国会局长在Newsmax亲自接受采访,揭露了真相,多到FBI被麦卡锡的众议院调查委员会,拿宪法压他,让他说出真相,这个一大堆,你如果会英语,来源一堆,而这篇条目里面的来源,只是把民主党的论述当作主流来打压保守派们,对于真相的论述,既然要中立,要可靠,那保守派的观点也写出来,不然不算,大多数的右派根本不承认这是袭击,怎么,右派占少数了吗?右派们的来源就不可靠了吗? —— YOintment|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2023年11月18日 (六) 16:32 (UTC)
我再跟你讲,美国大多数人,除了左的支持者,正常人,保守派,MAGA,他们都只会认定这是一场单纯的示威,如果你说“常用名称”拿出你做出的民调统计,有什么中立性高的媒体做得民调表示袭击是常用语吗?袭击也只是左媒的常用语,尤其是民主党,RINO们,这些人能代表大多数吗?而且,他们在中期选举灌票,总统选举管票,被Kari lake在Twitter上用监控拍到给猛锤了民主党一笔,众议院共和党拿下,参议院居然奇迹般没拿下,这就像是,2024年中华民国大选,台湾人总统选国民党,然后国会居然选了一堆民进党一样,然后马来西亚人,首相选希盟,然后国会选了国阵或者是国盟一样,这就是问题,所以民主党,左媒,是没有信意可言的,他们的来源怎么可能可靠,都被Newsmax,还有政治人物,拿了很多证据事实,录像给锤造假,所以这些来源,都不可靠的,捏造事实,NBC再怎么捏造,也不如人家Newsmax找来国会警察局的局长当场作证民主党是在编造谎言,来得直接,算是,锤了很多次,所以你应该多去关注他们的Twitter动向,有关他们的新闻就知道了 —— YOintment|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2023年11月18日 (六) 16:41 (UTC)
再多补充一点,保守派的可靠来源其实不算少数的噢,你去用英语搜索下就知道了,而且,是维基百科的用词按照维基规定是采用中立的,示威是中性的词汇,而袭击只是民主党左媒的常用词汇你不能自己看那些左媒多,然后你就可以根据左媒的词汇来定性这场暴动,而应该容纳双方的观点,把双方观点都写上,并且把名称换成中性的,不然保守派的观点,保守派的论述你可以无视,可以不当成可靠来源,这可就违背了维基百科的中立原则 —— YOintment|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2023年11月18日 (六) 16:52 (UTC)

我为什么要求更名?上面都写好了理由了,因为袭击,只是民主党,RINO,建制派,还有左媒的词语,现在约翰逊公开了所有的录像,就已经证明了,这和“太阳花学运”“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是一样性质的,改成“示威”较为中立,而改成“袭击”就很明显是偏袒民主党,偏袒RINO们了,你们见过MAGA们的社交媒体会说这是暴动,这是袭击吗?他们都说,这只是示威,普普通通的示威,不要什么都用袭击这两个词,袭击会显得,示威者是要推翻这个联邦政府,尤其是现在录像已经完全公开了,里面的内容还说示威者打砸,烧选票,反正我在录像没有看到的

1.我认为,袭击是一种反对这种政治运动的说法,为行动赋予暴力的负面色彩;示威是从民主角度对这种政治运动持支持而模糊其事件本质的说法。中国大陆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有称其为暴乱的,多称其为骚乱,是以秩序角度对其持负面看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美国之音对事件的描述为冲击国会大厦事件,而冲击这个词就很有趣,会因对此事件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诠释,算是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如果真想中立一点,那用冲击美国国会大厦事件或许是较为恰当的,而且这个命名并不违反原创研究。--名字长的让人受不了留言2023年11月19日 (日) 08:22 (UTC)
(+)傾向支持:冲击可以,我支持改成冲击,但是你说示威是从民主角度怼这种运动持支持而模糊其事件本质,我就反对了,示威很简单,就是上街游行,在XXX地方游行,没有什么倾向于支持谁,支持哪个,就是普普通通的游行抗议的意思,而国会大厦的事件,他本质就是抗议民主党搞作弊,既然是抗议,就可以叫做示威,很合理的,和民主不民主也没有关系,中共国也有白纸运动啊,那算不算是一种示威呢?和民主有关吗?不要什么都扯到民主,还有美国是个宪政共和国,他从来就没有民主过这是美国国父们说的喔 —— YOintment|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2023年11月19日 (日) 08:37 (UTC)
其实更好一点,就是直接把“袭击”两个字去掉,就叫做“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事件”没有偏袒谁,这样才是更好 —— YOintment|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2023年11月19日 (日) 13:11 (UTC)
顯然此次事件的重點在於襲擊而不是單純的示威,故不支持更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11月20日 (一) 03:04 (UTC)
那么我想询问下阁下,你在博物馆里面到处游走,是袭击吗?你说下怎么袭击了呢?袭击是要有“攻击行动或军事手段”,所以自己好好想想吧,国会的影像已经说明了一切,一个东西都没有砸,一个东西都没有破坏,一个人也没有杀,没有受伤,这怎么就袭击了,那我还要问阁下,太阳花学运重点是袭击吗,示威者全部改成骚乱者,暴动者可以吗,毕竟很多所谓的“可靠来源”也是这么称呼的,还有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香港人做得比美国人还要勇喔 —— YOintment|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2023年11月20日 (一) 03:36 (UTC)
@YOintment:有没有一种可能,美国国防部用的是“暴力袭击”。--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11月20日 (一) 13:52 (UTC)
倾向“骚乱”,感觉不是典型的袭击案(持枪或持刀的个人或团体袭击案)。--Kethyga留言2023年11月28日 (二) 02:1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