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大熊猫/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無標題

在英文WP,大熊貓是熊屬的,但這裡則是大熊貓屬,為甚麼? --Lorenzarius 09:03 2003年9月10日 (UTC)

原来是熊属,后来重新定为大熊猫属--Shizhao 09:06 2003年9月10日 (UTC)
對不起,我說錯了。我是想說“在英文WP,大熊貓是熊,但這裡則是大熊貓。” --Lorenzarius 09:16 2003年9月10日 (UTC)
都是后来重新分类的--Shizhao 10:48 2003年9月10日 (UTC)
大熊猫是熊猫亚科的,熊猫亚科是熊科的(我学的时候书上是这样的^_^)。--蓝色理想 04:45 2005年1月10日 (UTC)

希望用在中国拍摄的图片而不是在美国的。--junelee 08:42 2005年1月12日 (UTC)

我拍摄了杭州动物园的大熊猫成成,不过拍的那天它实在是有点脏--Unugy 18:29 2005年1月21日 (UTC),不好意思放上来^_^ --蓝色理想 19:04 2005年1月13日 (UTC)
那我稍後放一張香港海洋公園大熊貓安安的相片吧 --Hello World! 01:16 2005年1月17日 (UTC)

The Giant Panda has an unusual paw, with a "thumb" and five fingers; the "thumb" is actually a modified wrist-bone. Stephen Jay Gould wrote an essay about this, then used the title The Panda's Thumb for a book of collected essays.

英文版的這段不錯,可以考慮找個位子插入吧

你可以自行加入嘛 :) --Hello World! 08:14 2005年1月21日 (UTC)
我加了,不过人名没有翻译。--Unugy 18:29 2005年1月21日 (UTC)

请问,为什么会有“不洁净的动物”的内部链接,内容很难说有关系,而且“不洁净的动物”词条内的其他不洁净动物也没有都加上这个链接,有点莫名的感觉。难道会有犹太人查找熊猫来吃吗?。。。。Forver (留言) 2008年11月6日 (四) 20:57 (UTC)
是否需要加上消歧义页(大熊猫小熊猫)?—Cylbf2 (留言) 2008年11月24日 (一) 16:44 (UTC)

修改"大熊猫不吃肉"

因为大熊猫拥有肉食动物的特征,为何不能吃肉?相关研究讨论的是,大熊猫具备肉食动物的特征,却有一种基因[T1R1]。 35.10.127.153 (留言)

圣地亚哥

那个照片上的地址是不是应该是圣地亚哥?(San Diego)?--Unugy 18:29 2005年1月21日 (UTC)

我只知香港是译圣迭戈,这与南美的圣地亚哥是两回事--Hello World! 08:14 2005年1月21日 (UTC)
这个大陆和北美华人都是翻译成圣地亚哥吧?用google发现用圣地亚哥的人很多很多。--Unugy 18:29 2005年1月21日 (UTC)
大陆应该也是用“圣迭戈”,为了和南美的圣地亚哥区别,比如这个网页[1](和内容没啥关系,不过是官方的文章)。google搜到很多很多,可能有不少指的就是智利的那个。还有不知道台灣怎么称呼San Diego,CA。 --蓝色理想 20:29 2005年1月21日 (UTC)
我查的结果:“about 4,410 for 圣迭戈 加州”,vs “about 25,000 for 圣地亚哥 加州. ”。而且既然写法一样,翻译成一样,我觉得更合适一些。还有,"about 211,000 for 圣地亚哥" vs "about 29,100 for 圣迭哥".--Unugy 16:09 2005年1月22日 (UTC)
我指的是官方提供的翻译,而且,还有虽然拼法一样,在实际读音上还有区别,加州的这个读音已经英语化了。要不把它拿出来到互助客栈像旧金山一样讨论一下?--蓝色理想 10:41 2005年1月23日 (UTC)

A c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on San Diego Bay, an inlet of the Pacific Ocean near the Mexican border. The bay was first explored by the Spanish in 1542 although the area was not settled until the 1700's. A noted zoological park is located in the city, which is a major port of entry and a commercial, industrial, and research center. Population, 1,110,549.

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南部一城市,位于圣地亚哥湾 畔,圣地亚哥湾是靠近墨西哥边境的太平洋的一小海口,虽然该地直至18世纪才有人居住,其实早在1542年就被西班牙人发现,城内有一著名动物保护区。它是一个主要输入港和商业、工业和研究中心。人口1,110,549

圣迭戈(原译为圣地亚哥, 美国California 州南西海岸一港市, 为著名的海军、海运基地)

摘自《金山词霸》--zhouxiao 19:57 2005年1月22日 (UTC)

谁有《外国地名译名手册》,查一下吧。 --Unugy 17:33 2005年1月23日 (UTC)

“大熊猫”的学名是“猫熊”吧

别说这也是重新改的(感觉没这可能性)。“大熊猫”只是俗称,因为它是“熊”(“像猫的熊”)不是“猫”(“像熊的猫”)。此外,我记得台湾也一直叫“猫熊”的。何况还得和“小熊猫”区别呢。--zhouxiao 18:45 2005年1月21日 (UTC)

你可以去查一下,中文的动物学著作中现在都叫做“大熊猫”--百無一用是書生 () 19:50 2005年1月21日 (UTC)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http://www.buaa.edu.cn/html/msa_buaa/data/c1/c1yw/c1yw2.htm http://www.cctv.com/program/tsfx/20030704/100100.shtml

当然,查“猫熊”出来的大都是繁体,查“大熊猫”出来的大都是简体——不过,暂时我还没找到哪篇文章说“学名是大熊猫”的,要么是“猫熊”要么是“AiluroPoda melanoleucd”--zhouxiao 04:39 2005年1月22日 (UTC)

试找寻“大熊貓”(繁体字),你会比起找“大熊猫”多数百倍的结果--Hello World! 11:11 2005年1月22日 (UTC)
"about 242,000 for 大熊貓" vs "about 245,000 for 大熊猫"。 我用的是google。 不知道你用的是那个搜索引擎? --Unugy 16:16 2005年1月22日 (UTC)
我试过了,@Sl用的大概是繁体google吧;很不幸,简体正好相反。不过@Unugy你是用哪个?英文?
不过,问题并不在于搜索到的数量,而是内容——我都说了,要学名,学名不等于“叫得多”--zhouxiao 19:46 2005年1月22日 (UTC)
我知学名不等于“叫得多”,但作为条目名称,理应顾及使用率,所以大熊猫远比猫熊合适--Hello World! 07:08 2005年1月23日 (UTC)
我好像自始至终没说过“条目”的问题吧,我说的是“学名”--zhouxiao 09:29 2005年1月23日 (UTC)
从生物学的角度讲大熊猫的学名就是“Ailuropoda melanoleuca”也就是说只要提到学名指的就是拉丁文名,实际上没有“中文学名”的概念,中文名叫大熊猫也好叫熊猫也好都无所谓,因此叫熊猫或者大熊猫都无所谓,看哪个叫法听着比较顺耳了--雪夜猫子 (talk) 12:16 2005年1月23日 (UTC)
首先,对于你这种说法,本人保留意见
其次,我记得发这贴是因为有人说学名是“大熊猫”——不过,现在找不到了,没准儿真是我睡糊涂了
不管如何,我只是为了争一个学名而已,从来没有否定过可以叫“大熊猫”(如果真是我睡迷糊了,本人先在这里说声抱歉了)--zhouxiao 13:09 2005年1月23日 (UTC)
所谓“学名”是“拉丁文学名”的简称,在生物学中只有按照林奈双名法命名的拉丁文名才是某一物种的唯一正式学名,其他语种的名称都不是学名,当然有些国家对生物物种的命名颁布了国家标准,比如日本,在这些语言的环境下就会有该语言的学名的说法,但是这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名,而中国没有相关国家标准,换句话说虽然某一个中文命名可能叫的人很多,学术界普遍使用,但是它仍然不是一个学名,从生物学的角度你管Ailuropoda melanoleuca这个物种汉语叫大熊猫还是叫大猫熊甚至叫乌眼青都是等同的。当然,在实际生活在中有人说某一物种的“中文学名”这实际不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只是某些物种的某个中文名称显得很专业,比如“沼泽山雀”听起来比“红子”就有文化的多,同时这个中文名称又被使用中文的学术界广泛使用并认同,这样就显得与其他中文名称不那么一样,就被冠以“中文学名”的名号,可是实际上它并不似拉丁文名称那样具有学名的学术地位,具体到条目上我建议依照《中国动物志》上相关条目所使用的中文名来命名--雪夜猫子 (talk) 02:08 2005年1月24日 (UTC)
我用的是英语的google, 怎么用简体和繁体的google? --Unugy 17:25 2005年1月23日 (UTC)
你大概不是在大陆吧,大陆会自动转到简体(估计台湾会自动转到繁体)
用繁体只需要进入www.google.com.tw就行了。简体我没法试,www.google.com.cn应该行吧。--zhouxiao 23:20 2005年1月23日 (UTC)
www.google.com.cn doesn't work, it is redirected to http://www.google.com.cn/phpBB2/. --Unugy 03:51 2005年1月24日 (UTC)
用繁體Google搜索選中“台灣的網頁”進行搜索,“熊貓”和“貓熊”兩者的搜索結果非常接近,前者是147000條,後者是167000條,可見在台灣兩者皆很常用。--Wengier留言) 00:15 2005年9月22日 (UTC)

中文文法?

不知道是哪位朋友加的,大熊猫只是个俗称,并不是什么文法问题,要知道中文构词法中除了前面是形容词后面是名词的偏正式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构词方法。--Panda 23:01 2005年5月8日 (UTC)

地名

地方

这些地区都于大熊猫有些关系,但还有许多地方都与它们的意义一样,没有必要列在条目中。--Smartneddy(Talk) 13:19 2006年6月15日 (UTC)

熊猫的瞳孔

英文的Wikipedia说:熊猫的瞳孔不同于熊属的动物,是细长的,看起来更像是猫的瞳孔,这可能是中国人叫他熊猫的原因。 这个信息为什么在这个文章里没有体现? 这条信息准确么?

是真的,前两天我在一本专业书上也看到了。—十字花剑 2007年7月1日 (日) 08:31 (UTC)

优良条目评选

Category:動物藥

如果找不到任何知名的中醫藥文獻有把熊貓列入藥材,就不應在條目加入「Category:動物藥」,編輯者不應把政治上的考慮當作科學上的根據。--Mewaqua 2008年12月25日 (四) 01:50 (UTC)

大熊貓以中藥材名義輸入台灣,是得到政府單位證實的。—Fauzty (留言) 2008年12月25日 (四) 07:05 (UTC)
你写“大熊貓以中藥材名義輸入台灣”当然可以,这是可以查证的;但请勿就此推论大熊猫属于药材——因为这与大多数人的认知相背离。当然,如果你能找到可供查证的文章,里面明确提到了“大熊猫被当作药材使用”,那么请在引用的同时在正文注明文章的作者与篇名,写“某个作者在某篇文章中认为,大熊猫可以被当作药材使用”。—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12月27日 (六) 07:47 (UTC)

关于大熊猫的名称溯源,既然是溯源就不能不提古名。

现在的内容毫不提及古名。我添加了,又立刻被删除。删除者的理由是什么?几千年前的古籍还有版权?以后删除时候附上理由,免得被删者质疑你的精神状态。——58.63.150.54 (留言) 2008年12月27日 (六) 05:50 (UTC)

你自己要把与条目无关的评论内容写进去,当然会被回退。—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12月27日 (六) 07:31 (UTC)
我覺得熊貓的古名較難考定,現在各種媒體文章上的古名以附會者居多。未見學者就此問題作過嚴肅考證。如貔貅、貘、貊之名,很明顯不是指熊貓;花熊、竹熊之類的名稱即使真的存在,也應是當地民眾對熊貓的俗稱,與古名毫無關係。--inhorw (留言) 2009年7月25日 (六) 14:18 (UTC)

熊猫vs猫熊

我记得在初中生物课本上面第一个名称是猫熊,后面才是熊猫;好像不少词典上面猫熊才是主条目,熊猫是另见。--刻意 2009年1月2日 (五) 13:06 (UTC)

这里这里都是以大熊猫作为名称,版权部分分别打的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中心动物学分部名号,应该有一定的权威性傀儡虫 (留言) 2010年8月5日 (四) 12:15 (UTC)

优良条目重審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優良條目重審最后修订版本

大熊猫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动物—KeepOpera (留言) 2009年8月18日 (二) 02:02 (UTC)

移动完毕Advisory 2009年8月26日 (三) 11:40 (UTC)

最大的熊科动物

外形特征里为什么能说大熊猫是最大的熊科动物?按维基上的资料,熊科里除了马来熊就属大熊猫体型最小了。傀儡虫 (留言) 2010年8月5日 (四) 12:25 (UTC)

新的命名争议

重定向移動

大熊貓頁面移至大貓熊:內文、圖、學名、科、屬、種別、維基共享資源、維基物種分類...均載明為"大貓熊",請勿以區域觀念命名為大熊貓。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16日 (一) 02:03 (UTC)

條目名稱再議

已经回退七次无共识且未给出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将“熊猫”替换为“猫熊”的编辑(IP用户两次,User:Kofno1k五次),原移动理由“內文、圖、學名、科、屬、種別、維基共享資源、維基物種分類...均載明為"大貓熊"”不再成立。而且熊猫是两岸四地都会使用的名称(台湾同时还会使用猫熊,但不排斥熊猫),故按WP:NAME移回“大熊猫”。--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2日 (日) 05:48 (UTC)

原移动理由“內文、圖、學名、科、屬、種別、維基共享資源、維基物種分類...均載明為"大貓熊"”,你現為以地域觀念命名為大熊貓,再將內文、圖、學名、科、屬、種別、維基共享資源、維基物種分類...全改為"大熊猫",這是很怪異行徑。茲查該物種是以"小貓熊"命名而來,非"小熊貓"而來,已申請重定向,請閣下理性。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2日 (日) 11:47 (UTC)

大貓熊在物種分類"科別"是"熊"-是毋庸置餘,怎再細分至"屬、種別"變-熊猫的"貓"(物種分類科應置於後),如某"魚"分類是"O魚",不會是"魚O",大貓熊在各地有其名,應各自尊重,但在維基百科,應依物種分類命名。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3日 (一) 00:45 (UTC)

無庸自餘,連成語都用錯的人誰會相信你的鬼話,而且最好在台灣沒有人稱為「熊貓」,你信不信,在台灣叫「熊貓」的還是一堆,而且最初字典收藏的就是「熊貓」,詳見1980年的字典,我還有這字典呢!還是繁體的。照你這麼說,那麼「功夫熊貓」、「熊貓人」、「熊貓家族」、「大魔術熊貓麻婆」這些在台灣出的影視作品都是騙人的是不是啊!以這為主角的產品被你說成這樣還真是可憐啊!另外一個最初叫「小貓熊」?別再那邊一廂情願,最初就是牠先定名為「熊貓」,只是後來這黑白的大貓也被叫「熊貓」,所以不得以用「大」和「小」來區分。我看真要管理員好好管管你這個人。如果你不對台灣稱呼「熊貓」的事情有所抨擊,那麼也能和氣的稱呼為「貓熊」,不然你就是故意要剝奪這個稱呼,實在可惡至極。120.124.199.41留言2013年9月23日 (一) 01:30 (UTC)

樓上的應現出真名,不要躲在背後,我講話很白,但你真不懂?再貼~物種分類"科別"是"熊",怎再細分至"屬、種別"變-熊猫的"貓"(物種分類科應置於後),如某"魚"分類是"O魚",不會是"魚O","大貓熊在各地有其名",應各自尊重,但在維基百科,應"依物種分類"命名。另毋庸置餘、無庸自餘,應做"毋庸置疑",錯二字的笑錯一字的...哀,而你在"導言"中增修部分有不宜,也有贅字碼,修改吧。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3日 (一) 01:53 (UTC)

那「無庸自餘」是故意反諷你的,是取笑你對東西不瞭解,亂寫一通,現在才說你改的那才正確,現在根本是自己自打嘴巴。那我請問你,那些影視產品的名稱都是屁是不是,那也可是真的在台灣出的東西,而且台灣出過的官方字典也是錯的是不是。你老是強調你那才正確,但你有尊重在台灣稱呼為「熊貓」的人嗎?你說各地都有其名,但查過發現,除了現在台灣這麼怪異,其他地方可沒這麼做喔!對你這樣的人啊!需要告訴你身分嗎?別做夢了。所以大家知道的宮崎駿電影「龍貓」,照你的思維,那應該叫「貓龍」才對,對於這一個「貓龍」最好你這樣稱呼,大家會知道個鬼啦!再說黑白斑紋的那個動物也像一隻大貓咪,你敢否定「熊貓」的稱呼會是錯的嗎?只有對岸才會用嗎?在台灣稱呼「熊貓」的也不少,你若拿你發爛的千篇一律來搪塞,誰要相信你。好好想想吧!120.124.199.41留言2013年9月23日 (一) 02:35 (UTC)

真搞不清楚你的....,維基百科"物種"命名怎會拿"影視"作品,還比喻「貓龍」,你應提大陸、台灣、英、美、法..."官方"命名,台灣一些影視作品不用"熊貓"可銷大陸嗎?連藝人登唱都被強迫講"中國OO區"?自己字錯打「無庸自餘」,還硬ㄠ是故意反諷的,水準啊....現出真名來吧。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3日 (一) 03:00 (UTC)

你最沒資格講我啦!看看你還打注音,看你連國字都不會,看來你不會寫「坳」都不會,我沒有打錯,那個當時就是在諷刺你,寫你的無能。而且「龍貓」就是所謂的「毛絲鼠」,這是影視作品嗎?而且東西哪來一些,其實大部分都是這樣說的,你以前沒聽過有人說黑眼圈「熊貓眼」嗎?好,官方譯名好,在日本也只承認「くまねこ」的漢字(熊貓),而不是「ねこくま」,在日本有些日本人也會說中文,也知道其對應的漢字。你後面說的「連藝人登唱都被強迫講"中國OO區"?」,可見你是「格林」色的,太明顯了。而且大陸也發現新物證,說熊貓確實像貓,你做何解釋。我看你才是再坳呢!別五十步小百步啦!120.124.199.41留言2013年9月23日 (一) 03:47 (UTC)

Chinuan12623君,很明显那个「無庸自餘」是故意反諷你,这个你多问几个人都会这么说的。另外现在这样算怎么回事,条目是“大猫熊”,讨论页却是“talk:大熊猫”?另外维基百科并没有说不允许匿名用户参加讨论。--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3日 (一) 05:15 (UTC)

各地區"官方"名稱述於內文,各加闡述,但百科條目名稱要定調,如物種分類科別是"熊"就是猫熊,科別是"猫"就是熊猫,除非是"猫熊併科",物種名稱不是以使用多次或地區廣算數,這是百科,要有科學根據,更不可將影片卡通名稱拿來亂比。匿名用户當然可参加讨论,只是懷疑他是有戶名的匿名戶,不敢真名示人罷了。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3日 (一) 09:45 (UTC)

既然知道官方名稱述於內文,你又何必犯的命名大忌,這條目本來就不是繁體中文人寫的,看歷史都知道,而你去執意更改,好像說你自己才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叫「龍貓」的「毛絲鼠」還真是可憐。另外這已經是約定成俗的東西,當時就是訂為「熊貓」的名稱,只是現在有人覺得「貓熊」正確,擺明就是討厭「熊貓」。那麼說你為鐵定會把「虎貓」唸成「貓虎」,這也一樣是可以是「貓」,可以是「虎」的動物。喔喔!你的科學證據,讓人不敢恭維。總之你的說服力不夠,反正你的用意很清楚,就是台灣人講「熊貓」就是錯的,你的「貓熊」才是對的,根本就是一廂情願。乾脆兩邊早點統一,把名稱也統一啦!這樣爭來爭去真煩。58.115.136.6留言2013年9月23日 (一) 10:16 (UTC)

乌拉跨氪憑什麼移动页面大貓熊覆盖重定向页大熊猫、小熊猫,謂稱"地区词"先到先得。本次命名爭議就是要捨棄"地區詞",改朝"物界命名常規",KOKUYO原將編輯保護在William915等三人爭議前之版本,即-大猫熊之命名,William915雖曾提出~恢复28693266至28693449之间所作的所有修订,但遭广雅 范"拒絕",請問"烏拉憑什麼可以更改兩位管理員之裁定",他權限較大嗎?物種命名可採地區詞嗎?請"兩位管理員"拿出迫魄力回復至KOKUYO原裁定保護頁面。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4日 (二) 11:40 (UTC)

分類學~根據DNA,目前大貓熊通常被歸類為熊科或貓熊科,小貓熊和浣熊歸類為浣熊科,都兼有熊和浣熊的特性,有人提議把大貓熊單列為貓熊科來解決這個問題。現存生物中,與大貓熊最接近的生物,是位於南美洲的眼鏡熊。《美國哺乳動物學雜誌》2005年第四期發表論文,將大貓熊分為四川大貓熊和秦嶺大貓熊兩個亞種。2009年12月13日,大貓熊基因組測序研究項目完成,測序涉及了大貓熊的21對染色體上的2萬多個基因,研究結果顯示,大貓熊是"熊科"的一個種,並且與已完成基因組測序的物種中狗的基因組最接近。重申個人看法~百科條目名稱要捨區域、求中立,依"物界命名常規"定調,如物種分類科別是"熊"就是猫熊,科別是"猫"就是熊猫,物種名稱不是以使用多次或地區廣算數,這是百科,要有"科學"根據,如本討論在無新科學事證提出前,或無重大異議時,應將內文與條目名稱合一,物種命名去"區域命名"迷失,以"科學命名常規"根據以大貓熊、小貓熊之名稱定調命名,唯內文得加闡述各地區物種之"官方"名稱。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5日 (三) 00:35 (UTC)

好啊!那就請你趕快打電話告訴亂馬1/2的作者高橋留美子說,您寫的「熊貓溺泉」是錯的,寫做「貓熊溺泉」才是對的啊!你看她會不會理你。如果你覺得是對的,那就請你去鼓吹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要他們正名啊!你看他們會不會理你。真是瘋子一個。120.124.199.118留言2013年9月25日 (三) 02:15 (UTC)

摘上~真是瘋子一個。120.124.199.118(留言) 2013年9月25日 (三) 02:15 (UTC)....如果你同58.115.136.6都不能言之有物,不能回歸"科學根據、物界命名常規"論述,應及早閉嘴免自貶,懶與汝等對話。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5日 (三) 02:38 (UTC)

那是在說你吧!你少在那裡故作清高,你自己也差不多,說這麼多還在堅持那個,我看你是瘋了,早在1930年代「紅熊貓」就有「熊貓」和「貓熊」的競爭。目前這也一樣,你怎麼不說其實一邊應該叫「熊貓」,另一邊叫「貓熊」呢!你不想對話,實在是太好了,那就表示你終於發現你的無知了。如果你有種讓全世界所有人都改叫「貓熊」再說,現在的你根本只會耍嘴皮子。你有本事讓日本把(シェンマオ)「パンダ」的發音改變啊!唸一種根本不順口的東西,你乾脆讓豬叫這名字好了。120.124.199.118留言2013年9月25日 (三) 03:31 (UTC)

回贈120.124.199.118乌拉跨氪損人免責句-真是不要脸他妈给不要脸开门。節錄本段120.124.199.118的五次損句~誰會相信你的"鬼話"、寫你的"無能"、真是"瘋子"一個、終於發現你的"無知"、乾脆讓"豬"叫這名字好了。我想是暫時無法保持涵養了,管理員出來吧,看要糾舉120.124.199.118、還是乌拉跨氪。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5日 (三) 08:23 (UTC)

原來乌拉跨氪會"更改KOKUYO、广雅 范兩位管理員之原裁定看法",很快移动页面大貓熊覆盖重定向页大熊猫、小熊猫,謂稱"地区词"先到先得,是因58.115.136.6要乌拉"管管我這個人",說我如果再,要他封了我。感佩"烏拉一人權限大於KOKUYO、广雅 范兩位管理員"?而碰到乌拉跨氪,似乎都變無詞退縮,也不便回覆了?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5日 (三) 11:45 (UTC)

你自己好到哪裡去,一直堅持己見也不聽聽別人意見,孤行己見,維基可不是你家開的,如果你要一個你意見的條目,你自己寫一部百科全書,這樣別人都不會反對你的意見。這維基百科是大家共處的地方,不是只有你寫的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不聽從勸告,也不做截長補短的動作,是犯了維基共處的大忌。既然你不想要共處,那麼請你離開維基,另尋高見,維基不歡迎你這樣的人。東西還沒有普遍以前,寫的東西也有可能是道聽塗說,想想俄羅斯的真假公主安娜絲塔西亞,雖說已經找到屍骨,確定她已經死了,但說不定其實是假的,說不定她真的逃離了。世上沒有所謂的真理,所以如果你再堅持己見,就請你離開,不然你就想辦法說服他人,說貓熊才是對的,你看他們理不理你。說真的大陸當時應該要硬起來,若要改稱呼就不要送了,當時不該默認,要不然現在也不會搞成這樣。58.115.136.6留言2013年9月25日 (三) 13:16 (UTC)

58.115.136.6你要我寫自己意見的條目,我是有寫了廿餘個推薦新條目,你呢?我也沒說自寫的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因我條目也常接受別人意見修訂。另我還是第一次聽到說要人離開維基,維基不歡迎你這樣的人...這連管理員都不敢這樣。我堅持己見是~百科條目名稱要捨區域、求中立,依"物界命名常規"定調,哪邊錯?我16日移动重定向理由“內文、圖、學名、科、屬、種別、維基共享資源、維基物種分類...均載明為"大貓熊"”,唯條目名稱是"大熊猫"不搭,如"科別"是"熊",依物種分類"熊"應置於後,如某"魚"分類是"O魚",不會是"魚O"。我再舉例,一個人可能很多名字,在民國前尤是,如蔣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但他的至親可能多叫他"中正"以外之名稱,但大眾卻慣稱他蔣中正,因這是他"官方入戶名籍",故維基百科此條目也是"蔣中正",不會是蔣周泰、蔣志清。而58.115.136.6你也僅一個戶籍名,但家人也可能取你乳名,朋友取你外號,不管是戶籍名、乳名、外號都是指你這個人不會變,但唯一法律位階代表只有戶籍名,寫維基百科條目名稱要正確,別稱或他稱可在內文補述,不能反客為主,尤其是物種命名,除非分類是"併科"。依2009年12月13日,最新的大貓熊基因組測序研究項目完成,測序涉及了大貓熊的21對染色體上的2萬多個基因,研究結果顯示,大貓熊是"熊科"的一個種,他並不是"熊貓"併科,故百科名稱不能熊貓也可、貓熊也可,我在16日重定向後至你等三人異議前共有368人閱此條目,至今日William915待社群意見,未再表示看法,就只58.115.136.6你不知所云,和120.124.199.118的命名以影視卡通喻,並多次損句~鬼話、無能、瘋子一個、無知...,論述不能提高水準嗎?~百科條目名稱要捨區域、求中立,依"物界命名常規"定調,不是我等維基人所追求的嗎?重申~如本討論在無新科學事證提出前,或無重大異議時,應將內文與條目名稱合一,物種命名去"區域命名"迷失,以"科學命名常規"根據以大貓熊、小貓熊之名稱定調命名,唯內文得加闡述各地區物種之"官方"名稱。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6日 (四) 00:49 (UTC)

William915不再表示看法,是因為他已經不想要理你了,我也很不想要理你,但是你硬要在這裡坳,這是你自己的問題。拿蔣中正為例子的你根本就是錯誤,你難道沒聽過台灣大眾也是有叫他蔣介石的嗎?那個站的英語發音是假的喔!「那個發音聽起來就是蔣介石」。58.115.136.6要你寫自己意見的條目,是叫你自己去寫關於你自己的百科全書,不是叫你在維基的作為,你在維基的條目又不是都只有你的,只有你自己編寫的條目才是你自己的。還有那卡通比喻還有再說嗎?這是你自己不斷提出來的。反正你的意圖很明顯,你就是說「熊貓」是錯的,如果你要如此,你先應該說服其他人,另外要堅持你的話,那轉換也必須拿掉,因為如果對你來說「大熊貓」是錯的,你還留轉換幹嗎?那麼在被封條目以前,是誰把在台灣也可稱作大熊貓,這個給拿掉的,這不就你嗎?你這個動作就是否定台灣人講「大熊貓」是錯的,也否定在台灣講「熊貓」的人,無外乎你就是說在台灣一定要說「貓熊」是對的,說「熊貓」是錯的。你這做法已經是蠻橫不講理的行為,否定了說「熊貓」的大眾。如果你還執意如此,就只能等管理員好好懲罰你。120.124.199.28留言2013年9月26日 (四) 01:37 (UTC)

120.124.199.28你這滿嘴罵人(摘上)~鬼話、無能、瘋子一個、無知...穢詞的人,還恥言管理員好好懲罰你,管理員出來吧。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6日 (四) 01:58 (UTC)

趨真解。現保護編輯中,僅管理員可編修,剛見管理員Yhz1221將"導言簡介"微修~大貓熊(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也可稱作大熊貓,一般稱作「熊猫」或「貓熊」,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改的很中立,兼具地區中心,不愧是行家,一出手,問題應為解套。建議條目名稱就依"物界命名常規"定調為大貓熊 小貓熊 ,另在小貓熊 "導言簡介"微修~,也稱作小熊貓...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6日 (四) 02:52 (UTC)

那你之前刪掉那段做什麼,那句話在我來之前,看到明明就是你先刪除的。別以為歷史可以騙人,東西都留在上面,你以為不會留下痕跡嗎?你這種人,我見多了,你明明就是很不情願這個留在上面,現在這裡放馬後砲,阿諛奉承他人。你怎麼不去請在台灣稱呼為「熊貓」的改叫「貓熊」,等你這麼做,那些叫「熊貓」為認為你腦袋有問題。你自己好自為之,拍馬屁又這麼狗腿,真是社會不幸。120.124.199.28留言2013年9月26日 (四) 03:09 (UTC)

我不會刻意去刪除別人編輯,那是我在"重定向回復編輯"後,不慎將中间贡献併退,雖我"有做"回復,但仍"部分"漏失,你的應是那漏失部分,先前我已先向William915致歉(我有再回复增修處,可能有部份未復,抱歉。Chinuan12623(留言)。你處漏失亦致歉之,然你該處仍不宜,"台灣"是贅詞且地域性,後有亂字碼,摘上,我有~(而你在"導言"中增修部分有不宜,也有贅字碼,修改吧)留言。你的穢詞又來了~拍馬屁又這麼狗腿,真是社會不幸..老師都這樣教的嗎?管理員管管吧。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6日 (四) 03:35 (UTC)

又來了,台灣那個部分是原本的就有人寫的的,又不是我故意加的,我只是復原時沒有弄好,再弄出去前系統雖然有告訴我連結有錯,可是看不出來,所以還是發出去了,直到被封鎖頁面後才看到哪裡有錯誤連結,還有多複製的部分。我先請問你,你會尊重在台灣說「熊貓」的人嗎?你會不會硬要他們說「熊貓」是錯的,「貓熊」才是對的。最討厭就是不尊重在台灣說「熊貓」的人,「熊貓」這也是世界上官方認可的名詞,註冊已久,通用成俗,如果都不尊重,只一昧說「貓熊」是對的,誰會去尊重。既然如此,這兩項動物為何不改叫「黑白熊」和「火狐狸」呢!這樣就不會錯了,如果今天通用的英語是「Cat Bear」,那一定翻成「貓熊」,就和「Polar Bear」(北極熊)一樣,但現在通用的是「Panda」(潘達)。所以如果你要尊重,也要顧及大部分人的用法,別老是說哪個對哪個錯,這樣只會讓人更討厭。120.124.199.28留言2013年9月26日 (四) 04:41 (UTC)

大貓熊主產大陸,早年在四川國際展前文獻與唸法都是大貓熊,後因橫式書寫有誤讀成熊貓後,即成當地與大陸唸法至今,在"大陸說大熊貓"是國寶,也贈與多國做國民外交,故命題情感難捨..但要將他依物界分類法來命名熊科應是貓熊,不會是熊貓,貓熊或熊貓在各國各地有其稱法與譯名,但中文維基應依"物界分類法"或"誰唸的多"來命名,我與你多說無益,連四位管理員中,有兩位設定保護在"大小貓熊"內容,也有兩位改設定保護在"大小熊貓"內容,改來改去不定。但只要抽離政治與情感,改以科學根據後,自然明清而不複雜,你等能做得到嗎?如你等見昨日Yhz1221ru將"導論簡介"微修之版本,且此內文版本也獲范設定保護中,而該內文如符法、理、情,則條目"標題"議解不遠,內文與"標題"應求一致。剛見書生又將范昨保護原大、小貓熊內文回復為大、小熊貓內文,稱"回復至爭議前"版本,大錯!爭議前版本是大、小貓熊內文,大、小熊貓標題,我16日僅"重定向"改標題為大、小貓熊,未動內文,是讓"題文"一致。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7日 (五) 02:08 (UTC)

嘿!熊貓是產於大陸四川這是眾所皆知的事情,另外當時就已經有廣播系統,如果當時因為橫式書寫有誤,那被廣播的一定會被糾正,早在1930年代就有「熊貓」一詞了,另外你不是說William915不再表態了嗎?結果你還不是在昨天和他糾纏很久,他現在也不認同你啊!把某人的修正當成自己的功勞,好像那就是你做的一樣。現在這動物叫啥!現在是叫「熊貓」啊!這樣的話以最出發現者亞曼‧大衛所命名的「黑白熊」好了,你看其他人同不同意。58.115.136.6留言2013年9月27日 (五) 06:09 (UTC)

“物界命名常規”说,人不叫人,叫做智人,于是,维基百科条目移动到了智人,而且所有维基编辑,或者经常阅读维基百科的读者,在说话和书写时都出现了以下症状……

  • 你们班上有多少个智人?你们公司有几个智人?
  • 一个男智人看到了一个女智人,于是爱上了这个女智人……
  • 大陆智人、香港智人、台湾智人、维基智人、中国智人、中华智人民共和国智人……
  • 街上智人太多、太拥挤……
  • 骂智人的时候:你不是智人……

--Tomchen1989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22:28 (UTC)

编辑请求

请求已拒绝

  1. 在条目顶端加上{{disputed title}}说明争议情况;
  2. 无论是大熊猫还是大猫熊,请让条目页与讨论页标题一致;
  3. 恢复28693266至28693449之间所作的所有修订。

--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3日 (一) 05:15 (UTC)

  • {{disputed title}}已加入,其余两项属于争议,请等保护解除后自行解决。--广雅 范 2013年9月23日 (一) 06:58 (UTC)
  • 附注:经进一步解释清楚情况后,第3点已被范于9月23日14点26分至16点05分接受。--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6日 (四) 09:19 (UTC)
  • 再注:范覆-保护页面从来不是认可某一版本,而是为了阻止争议持续。--广雅 范★ 2013年9月26日。"不要錯解",我從沒說范與KOYUKO"認同"我版本,我是說他們原將大、小貓熊我之版本暫定保護,而"拒絕"恢复28693266至28693449之间所作的所有修订,目的就是"爭議未獲共識"前不要修動版本,范現在的作法是保護在"本人"現支持的大、小貓熊內文版本,條目"標題"仍爭議中,我支持范現在的作法,William915"不要錯解",也希望William915等三人在未獲共識前,不要一天到晚想動修版本,我尊重社群討論的共識決。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9月26日 (四) 11:46 (UTC)

第三方意見

(!)意見熊貓貓熊這樣爭下去是沒有結果的,維基條目命名應大眾化為首,學名化為次(更何況那哪裡是學名翻譯啊)。

不過,我想說的是,『是從右至左, 故而國人都把按英文書寫方式書寫的“貓熊”, 讀成了“熊貓”』這種訛傳早就被推翻了。但介於過於流傳,請管理員把這段訛傳和推翻加進去。 http://tech.sina.com.cn/d/2009-03-09/14042892579.shtml http://huayuqiao.org/articles/yaodehuai/yaodh08.htm --B3430715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22:42 (UTC)

有关不要离题的意见以及命名争议解决流程的建议

维基百科是根据通用名称,或者说是最常用的名称,来命名条目,这个是最重要的依据。参见WP:命名常规和相关规则。

请讨论者不要扯什么“在学术上是对的还是错的”。假如确实是社会上最常用的名称,即便是以讹传讹传下来的,根据维基百科的规则,条目中也必须用这个所谓“错误”的名称。

更不要扯学名什么的。维基百科条目命名不是根据学名,否则本条目的英文版应该叫Ailuropoda melanoleuca,而不叫Giant panda。甚至有的时候也不是根据官方名称,比如WP:命名常规 (电子游戏)WP:命名常規 (日本動漫遊戲條目)规定,官方译名通行程度远低于通用译名(多见于中国大陆)应选用通用译名。

当然有的时候,学名、名称在学术上是否正确,这些确实可以做次要的参考。但是如果说这些说得太多,那就是废话、扯远了、离题、off-topic的讨论,对于本条目的命名争议,没有任何用处。唯一真正有用的、讨论得再多也没有关系的是:它们到底哪一个才是“通用名称”、“最常用的名称”。

所以,本条目命名的解决流程,或者说思考方式,差不多应该是:

  • 简体版肯定应该用“大熊猫”。(我是大陆编辑)今天,“猫熊”在大陆,乃至于在简体圈内,相对来说是十分罕用的。假如你说“猫熊”,那么所有人都知道你不是大陆人,有的大陆人甚至可能根本就听不懂什么是“猫熊”,你必须向他们解释:“就是熊猫的意思”。如果简体版被转化为“猫熊”,那明显违反了维基百科命名常规,而且对简体读者来说极其不方便、十分难懂
  • 港澳繁体版可能是“大熊貓”用得较多,我查香港的网站似乎他们一般都是用“熊貓”,有些网文比如这个香港网站也说除了台湾別的地区包括港澳都常用“熊猫”,港澳编者可以再确认一下
  • 台湾正体版可能是“大熊貓”,也可能“大貓熊”,或许后者较多,还要请台湾编者来讨论确认一下。这并不在于某个动物园官方用什么名字,而是问的是所有台湾人之中,使用“熊貓”和使用“貓熊”的比例。
  • 最后“不转换”的条目实际标题应该是简体,因为繁简处理时遵循先到先得原则,而条目最初是被命名为简体的“大熊猫”的。而简体方面,最常用的名称没有什么争议,就是“大熊猫”,简体用户不说“大猫熊”。
    • 【假如有人把简体的“大熊猫”实际标题改成繁体的“大貓熊”,这意味着:首先,他把简体实际标题改成了繁体(而且有可能并不是港澳繁体,而仅仅是台湾繁体),这就好比假如他去将条目简体实际标题的“猫”无聊地改成繁体的“貓”,并最终一群人无聊地移来移去引发争端,二者没有区别,进行了繁简破坏,违反了先到先得。然后,他又认定所有台湾正体用户之中,最常用的是“大貓熊”,这个或许还有待讨论】
    • 类似地,在条目的内文(繁简转换标签之外页面的所有源代码,包括{{redirect}}、{{Taxobox}}内和首段的文字)中,对于任意一个句子或词语,如果最初这句话、这个词用的是繁体,那么谁也不许将它改为简体,反之亦然。如果某处一开始使用了繁体的“熊貓”,那么谁都不能将它改为简体的“熊猫”或者繁体的“貓熊”,必须在繁简转换中统一转换。

根据上面的流程,本条目“不转换”的条目名称根本没有争议,有争议的可能仅仅是:繁简转换系统将之转换为台湾正体时,用“大熊貓”还是“大貓熊”,这样看来,这个争议的规模比大家想象得小多了,台湾编辑者社群中讨论下就可以了。如果台湾编辑者得出结论:台湾用“貓熊”更多,那转换为台湾正体时,就转换为“貓熊”,这在技术上也不难解决。

如果仅仅是台湾正体之中有争议的话,那么,假如要加{{Disputed title}},也请只在台湾正体版本的条目中加。代码大概是:-{zh: ;zh-hans: ;zh-hant: ;zh-tw:{{Disputed title}};}-

--Tomchen1989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21:16 (UTC)

轉換問題

這是怎麼回事,為何打熊貓時會直接連到導入大貓熊的導向頁面,而不是直接看到本頁大熊貓的頁面內容。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另外貓熊是連到大貓熊的頁面,為何不是大熊貓的頁面呢!這樣的二手導入不就讓這兩個熊貓貓熊變得沒有意義呢!這兩個導入應該做到起碼看到本頁大熊貓的頁面吧!可不可以請管理員修改一下導向啊!這導向根本錯了啊!58.115.136.6留言2013年9月24日 (二) 10:16 (UTC)

這不是導向問題,而是WP:繁簡轉換,條目最上方加入了繁簡轉換的語法,臺灣地區看這個條目會看到「大貓熊」,而中國地區會看到「熊猫」,是自動轉換的,裡面所有標題內文遇到這些字,都會根據地區而自動轉換,達到符合該地區的用語。例子就是你如果是在臺灣看wiki,可能看到「軟體」,但在中國就會看到「软件」而不是「软体」。--Liaon98 我是廢物 2013年9月25日 (三) 14:59 (UTC)
這問題已經改善了,我打了「熊貓」之後就可以看到本頁了,說真的在台灣也是有一堆人用「熊貓」的,所以如果硬要都轉成「貓熊」還是很有爭議的。在台灣是不會用「軟件」,而用「軟體」是可以確定的,但對於這個生物,在台灣叫「熊貓」也是對的,只是覺得當時大陸對於這名詞如果不讓步而規定要讓統一就好,能像「哆啦A夢」一樣統一該有多好。58.115.136.6留言2013年9月25日 (三) 15:24 (UTC)

大熊貓的頁面被替換成大貓熊

這是個長久以來的爭議沒有錯,不過只因為頁面被寫成「大貓熊」,還有裡面是「大貓熊」的事情,就被替換成「大貓熊」也真是太過分了。 在台灣講成「熊貓」的也不在少數,難道一定要硬性規定「貓熊」才是正確的用法嗎?講成「熊貓」難道是錯的。 如果這樣「功夫熊貓」、「熊貓人」等寫成「熊貓」的事物,不都是要換成「貓熊」了。 同理「小熊貓」的部分也被替換成「小貓熊」了。 有人說「小熊貓」才是「熊貓」,「大熊貓」才是「貓熊」,現在被弄成都是「貓熊」,哪來的區分啊! 不聲不響的把頁面給替換掉,也沒有經過大家的共識,好好的一個國寶級動物被改成這樣,真過分。 「中華一番」裡的「大魔術熊貓麻婆豆腐」是不是也要改成「大魔術貓熊麻婆豆腐」才合理啊! 東西都用了這麼久了,還被偷換掉,實在很過分,大家也都講習慣了,而且繁體字典裡也有「熊貓」對那動物的稱法,怎能因此捨棄,對此有些不滿。 所以希望兩邊都可以移回去大熊貓小貓熊58.115.136.6留言2013年9月22日 (日) 04:00 (UTC)

完成:全部移回最初名称(大熊猫与小熊猫),详见页面历史及两个条目的讨论页。--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2日 (日) 06:59 (UTC)
58.115.136.6,請不要自作主張把語言轉換刪除,台灣官方正式名稱還是如此。--Outlookxp留言
其实,所谓的官方名称只有拉丁学名才算啊,不管是大熊貓还是大貓熊都不是官方学名,只是common name。另外,其实大陆地区在1980年代学术上还大多用的是大貓熊....--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9月23日 (一) 01:13 (UTC)

现在已经变成编辑战并且大熊猫条目已经被保护,所以希望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双方所持的观点和理由可以在编辑摘要、条目讨论页和用户讨论页看到。--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3日 (一) 02:15 (UTC)

另请注意,User:Chinuan12623涉嫌违反WP:3RR。--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3日 (一) 05:18 (UTC)



鉴于长时间没有相关的回复。谨在此重新叙述一下双方的观点,并真诚希望大家加入讨论。--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3日 (一) 12:30 (UTC)

熊猫

以下1至5点--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3日 (一) 12:30 (UTC)

  1. 命名原则之常用名称
  2. 命名原则之时间优先,亦是多年前讨论的共识
  3. 大陆学术界现时采用的官方名称
  4. 机械性将全文“熊猫”换成“猫熊”造成多处红链与图片断链
  5. “大熊猫”内文“名称溯源”一节提供的证据

相关指责

猫熊

以下1至4点--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3日 (一) 12:30 (UTC)

  1. 属于熊科而不是猫科,汉语语法的偏正结构
    (:)回應小熊猫属于小熊猫/小猫熊科,自成一科。大熊猫所属的科亦有争议。--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3日 (一) 12:30 (UTC)
  2. 全文都是写的猫熊,所以移动到猫熊
    (:)回應全文都是写的猫熊是某IP用户与某新用户无共识编辑的结果,其中亦涉及繁简破坏。--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3日 (一) 12:30 (UTC)
  3. 台湾的官方名称,大陆学术界之前采用的官方名称
  4. 英文cat bear指小熊猫

能有人关注一下吗?--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6日 (四) 10:46 (UTC)

較早前的討論,請參考:

新的討論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其他百科全书中都是大熊猫“参见大猫熊”,就像“海带”要“参见昆布”一样,私以为从百科全书编写角度,大熊猫应当移动到大猫熊。但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则使用的是大熊猫,并说明又称“大猫熊”,可见两种说法在大陆也是常见并可以接受的。可能是词典和百科全书侧重的点不同吧?另外,大熊猫与大猫熊一事,与功夫熊猫神马真心没有关系,因为大猫熊的是针对生物学物种的,与流行文化应当侧重的点不同。

于是我在中国知网检索了“大熊猫”与“大猫熊”,发现在中国大陆,1979年及往前,期刊、论文(如《动物学报》)大多使用“大猫熊”,1980年起“大熊猫”才开始超过大猫熊的频次,但二者在1955年至今一直通用。考虑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前两版)等著作大都采用的是1980年之前的文献,所以写作“大猫熊”可能比较合适。

综上,我参考星际旅行的名称问题,建议保持原名称不变,并在注释或段落中解释清楚熊猫和猫熊在中国大陆实际上通用等相关信息。


燃玉 留言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2013年9月27日 (五) 04:03 (UTC)
在下有不同意见,百科全书必须反映当下的语言使用情况。正如您所说,“大熊猫”是8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陆发生的语言习惯变化产物。中国大百科全书因为出版较早,因此未能记录下这一语言变化,而新近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已是第6版)以及百科全书式的辞书《辞海》(最新版为2009年版)均因应了这一变化。查询知网期刊可知,现今中国大陆动物学界早已不再使用“大猫熊”一词,并非“至今一直通用”。因此,至少在大陆而言,“大熊猫”才是合适的称谓。—Chiefwei - - - 2013年9月27日 (五) 04:16 (UTC)

看來大陸火星文的維基者也一堆,如果你要大家在客棧看得懂就不要寫火星文,如「神馬真心」是啥啊!你們那邊學問不是很嚴謹嗎?在維基這裡,你要大家說服,還寫火星文,你是不是有問題啊!而且我也從來沒說過這和功夫熊貓有關,只是說功夫熊貓這動物名字,就是現在常用的「熊貓」,那故事的主角就是隻喜歡動物的大熊貓,就這樣而已,我們還叫熊貓阿波呢!「大熊貓」在台灣也是通用的,我們確實還是有叫「熊貓」的。58.115.136.6留言2013年9月27日 (五) 05:21 (UTC)

“火星文”只是台湾的说法,大陆也是不用的。—Snorri留言2013年9月27日 (五) 06:31 (UTC)
本來懶得回復了,但IP用戶的的常用度判斷方式也太糟糕了所以跳出來講一下。根據IP用戶的講法大概就是「有個紀錄片叫做《天安門》,由於記錄片這麼命名我們可以知道『天安門XX』比起『XX事件』更常用,所以『天安門XX』才應該是某個政治風波所該使用的條目名稱」(我忘了怎樣用模板解決牆壁問題了,就先用這個方式講吧……),這樣叫做「嚴謹」的條目名稱理由?--KOKUYO留言2013年9月27日 (五) 10:46 (UTC)

其实这种纷争2008年就有过,看编辑历史就可以知道。当时是以“海狮”为例子解决的。另外大熊猫“名称溯源”一节提供了不少信息,可以参考一下。--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7日 (五) 10:44 (UTC)

抱歉!我本來是想用「網路文」的,可是寫用「網路文」之後一定有人說我用的就是網路上人知道的事情,因此我才不得以用同類的「火星文」,要不然難道要說「腦殘文」嗎?當然我也知道「火星文」這名詞是來自於我們台灣。因為這裡是互助客棧,所以既然要說的有理,怎麼會寫這個「神馬真心」呢!說真的由字判斷可能是「什麼??」的錯誤寫法,因此這樣說不是都讓大家很懂的。之前我寫錯了,正確是阿波是隻喜歡功夫的大熊貓。我對於「天安門」什麼的紀錄片是什麼也不知道的,只知道這也叫做「六四事件」。另外我在想,既然如此,哪為何還有人要更改這動物的名稱呢!可見這個人在2008年是不存在於維基上的,也就是近年來才出現的,不然他早就來說了58.115.136.6留言2013年9月27日 (五) 11:24 (UTC)

我只是想告訴你拿什麼電影標題當作命名來源本來就不是正確的做法,還有誰規定2008年以前的標題就不能改的?--KOKUYO留言2013年9月27日 (五) 13:27 (UTC)
另外我就直接講在這樣有命名爭議的情況下,個人認為基於維基百科:命名常規的「先到先得」原則,條目的頁面名稱應該是「大熊猫」,而關於地區用詞的差異則應該是要用轉換的方式解決。在台灣部分(因為我位於台灣所以只了解這一塊),儘管「大貓熊」和「大熊貓」都是常用名稱,但是在使用頻率上並沒有哪個名稱特別明顯地高,更甚者也有許多來源已經提到台灣與中國有分別使用「貓熊熊貓」的傾向。而基於「名從主人」之原則,由於台灣是以貓熊作為官方名稱,因此應該是要以轉換的方式將條目中的主詞統整為「貓熊」。至於那種說什麼用電影標題判斷或者作為反駁之依據,我真的沒看見那種方法哪裡較具有嚴謹性。--KOKUYO留言2013年9月27日 (五) 14:20 (UTC)
那么多大陆人看不懂“火星文”这个词也没抱怨,“神马”这种词汇你看不懂就要开po来抱怨。真的怨气那么大?—Snorri留言2013年9月27日 (五) 14:50 (UTC)
= =不是我想说谁,你们真心认为大陆人看不懂“火星文”三个字?如果这么说的话大陆人还不知道“给力”啥意思呢= =?汗!
我想强调的是,“熊猫”与“猫熊”二者在大陆也是通用的,所以真心感觉没有必要在条目中说认为大陆叫熊猫,台湾叫猫熊。另外我的意思也不是说80年起语言变化导致“大熊猫”没有被《中国大百科全书》收录,《全书》只是采取了类似于我们重定向的“参见XX条目”处理。文献结果并没有显示出“猫熊”频次的消亡,而仅仅表现出“熊猫”频次的上升。考虑到Chiefwei兄也提到应当反映当下的语言使用情况,所以,我也认为“熊猫”是大陆地区的最合适称谓,但并不是唯一合适称谓,不应该说“大猫熊”是台湾独有的说法——因为在大陆,占很大比重的人也是接受“猫熊”的。
(~)補充大陆地区很广阔,同一名词,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职业有很多不同称呼,因而常常不能仅凭几个大陆用户和几个台湾用户的常识,就认定某个词是台湾用法或者是大陆用法,很多用法实际上可能是通用的,只是各地区的使用频次和习惯程度与人数比例不同而已--燃玉 留言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2013年9月27日 (五) 17:38 (UTC)

我一直主張根據先佔原則進行命名的。但是對方堅持貓熊才是正確的名稱。大家是否亦認為這純屬地區詞命名的爭議,兩個命名本身沒有對錯之分?謝謝。另回KOKUYO,閣下要找的模版叫{{breaklink}}。--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7日 (五) 17:53 (UTC)

感謝你提供,雖然在這之前的編輯我已經有使用了。我個人的感覺是「時間優先」應當是在「常用名稱」和「名從主人」都無法有個準確的依據時才使用,而「時間優先」只是大家都無法解決問題時使用的最後處理方案。大陸地區因為我不是生在該處所以我不知道其使用傾向為何,但是至少我是判斷說就台灣新聞媒體使用上來看兩者之間並不是那種明顯的使用差距(例如《AIR》與《青空》般這類顯著的落差)。但是一來在探討這類命名問題時許多來源是表示台灣地區以「貓熊」使用之頻率較多,並與大陸可能習慣使用的「熊貓」之用法有所不同;二來至少在作為主要飼養機構也大致上統以使用「貓熊」這一名稱,而並沒有向新聞媒體般舉棋不定。因此在不違反「常用名稱」以及遵循「名從主人」的情況下,個人是認為就維基百科為何這樣命名這方面台灣地區使用「貓熊」可能會比「熊貓」還要更有理據許多。--KOKUYO留言2013年9月27日 (五) 18:30 (UTC)

有个疯子冲进议会,说我是议员,那他就真是议员了,这就是维基百科互助客栈的特性。谁都可以说话,但谁都无法确保说话的人是理性的。既然大猫熊已经确定是“有用但不常用的名字”,而大熊猫现在学术界跟大众都这么用了,那大猫熊重定向至大熊猫不就完事了么?非得为谁做主吵几天还要扯上火星文,真是无聊。--109.169.70.175留言2013年9月28日 (六) 00:13 (UTC)

所以看來有人的意思是指台灣使用「熊貓」是錯的,「貓熊」才是對的囉!請你這位台灣人去看看關於「熊貓寶寶」的討論新聞,回復說是「熊貓」的也有一半以上,而且之前兩隻熊貓來台的時候,也有文章說過不要硬把別人說的「熊貓」改成「貓熊」。當然這裡我再舉電影是不當,不過「神馬真心」我們也不常用,我也不知道大陸如何用這類文,如果這樣建議在「火星文」條目上用上大陸用的「某某文」的轉換,這樣也好和當地溝通,本來是想用「網路文」的,之前說過用這個有問題。如果這麼說台灣使用「熊貓」的都該去死是不是,很多現在的新漫畫翻譯還是都使用「熊貓」的翻譯,你能否定台灣已經不常用了嗎?至於1996年出道的Puffy,因為當時歌詞已經翻譯成「白色的貓熊」,以至於之後的代理不得以採用這翻譯,不然早就是「白色的熊貓」了。我不否定台灣有說「貓熊」的,但也不能否定台灣說「熊貓」的。雖然說台灣已經硬用「貓熊」為名詞,但是你敢說「熊貓」是非官方的嗎?若是非官方為何大家還在用,這樣不是很奇怪。58.115.136.6留言2013年9月28日 (六) 04:19 (UTC)
我從前面的發文中從來沒有講過「台灣使用『熊貓』是錯的,『貓熊』才是對的囉」,而且我也已經講了這兩者都是常用名稱。但是基於條目標題我們只能有一個、而且之後內容的主詞也應該與標題統一,在這般情況維基百科勢必必須在兩者中選擇一個較好的名詞,並且有其說服力能夠讓人了解為甚麼要現在是使用這名詞。「熊貓」一方面在使用頻率上並沒有比「貓熊」有出現明顯的差距,探討這類命名時我也沒有看到有來源是說台灣地區是使用「熊貓」居多,而作為主要飼養機構的台北市立動物園也的確是以「貓熊」當作最常使用的寫法(至少我還沒找到他們用過「熊貓」這種寫法)。那麼為何台灣地區應該使用「貓熊」作為命名的依據,我想應該總比一個只使用作為最後調解手段的「先到先得」方案的「熊貓」還要來得好吧。--KOKUYO留言2013年9月28日 (六) 10:04 (UTC)

上面的意见归结起来是说明了台湾地区应该用猫熊作为命名依据。也就是说不管最后标题定为什么,zh-tw版本都应该用”貓熊“(当然,有不同意见可以再提出来)。那么zh-cn版本呢?应该用“熊猫”吧(上面的意见似乎没有明显偏向某一方)?源代码的版本呢(本次争论的核心)?--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8日 (六) 10:36 (UTC)

大陸那邊我不熟就不方便評論了,不過如果是繼續之前咱在台灣地區的理由來看。來源提到命名問題時通常是講是「熊貓」是大陸常用法,至於大陸地區兩者是否有明顯的使用頻率差距或者是主要關聯機構的使用習慣如何我就不得而知了。條目頁面名稱(網址出現的那個)部分,如果台灣和大陸的共識結果是相同的話就是使用該名稱,如果兩者有所差異的話那就是「先到先得」之原則繼續使用「大熊貓」。--KOKUYO留言2013年9月28日 (六) 10:48 (UTC)
『如果台灣和大陸的共識結果是相同的話就是使用該名稱,如果兩者有所差異的話那就是「先到先得」之原則繼續使用「大熊貓」。』我同意。--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8日 (六) 11:00 (UTC)
個人認為「先到先得」本來就是解決爭論的最後手段,但是前提是應該要在每次爭論時先把過去為何如此命名的依據提出,並且跟為何要求改名的理由相互依照維基百科:命名常規比較討論,設法獲得共識但無效後才能使用「先到先得」之原則。--KOKUYO留言2013年9月28日 (六) 12:31 (UTC)
依據已經在上面列出。歡迎逐點評述。我也同意先到先得是最後手段,不過還要注意命名原則中的各條是沒有優先級的差別的。按本人理解,衹要按命名原則中不同的原則得出的結論存在差異,就可以並且應該引用命名衝突一節的相關條款。--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29日 (日) 06:55 (UTC)
嗯!是啊!我也只說台灣也還是有一半以上的人使用「熊貓」這稱呼,不過並不能強制規定在台灣一定要把名稱說成「貓熊」。當然不能否認一方堅持「熊貓」,另一方堅持「貓熊」。雖然說沒有看到有來源是說台灣地區是使用「熊貓」居多,但另方面也不能說在台灣使用「貓熊」的也居多的。當然動物機構動物園已經設立為叫「貓熊」,可是也不能說「熊貓」的稱法就不對。要尊重這稱呼,另一個稱呼也要給予相當的尊重,不然硬性規定在台灣稱呼只能有一個,是不妥當的。對於維基百科當然只能用一個作為命名,我認同,不過另一個也要給予適當的輔助就是了。58.115.136.6留言2013年9月29日 (日) 05:57 (UTC)

總結

綜合以上討論,可以得到的社群的共識為:

  1. 在中國大陸,最合適的稱呼為「熊貓」,因此大陸簡體版本應該採用「熊貓」內文與「熊貓」標題;
  2. 在台灣,最合適的稱呼為「貓熊」,因此台灣正體版本應該採用「貓熊」內文與「貓熊」標題;
  3. 綜合以上兩點,轉換標籤是必需的;
  4. 由於兩岸存在分歧,按照命名常規中先到先得的原則,源代碼標題統一採用「熊貓」;
  5. 關於地區詞的說明,內文僅僅需要指出「XX,也稱為XX」,不再加入「在台灣也稱為」等字眼。

此外,本人建議:

  1. 由於命名常規明確寫著僅僅適用於標題,為了避免編輯戰,內文一律維持現狀,不再就「熊貓」與「貓熊」進行修改,但可以作不涉及本命名爭議的修改;

以上如有異議,請盡快提出。否則將作為社群共識用{{consensus}}寫入兩條目討論頁頂端,避免將來再出現編輯戰和移動戰。--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9月30日 (一) 04:34 (UTC)

根據討論,已經將上面5點用{{consensus}}寫入兩條目討論頁頂端,關於內文如何處理仍有爭論,暫不寫入。--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10月23日 (三) 07:10 (UTC)

請在下面提出異議

(+)贊成這個方案好像不錯--Temp3600留言2013年9月30日 (一) 13:09 (UTC)
(?)疑問那對於繁體也有使用「熊貓」的部分,請一定要解釋的清楚,不然會變成繁體一定要稱為「貓熊」,「熊貓」就會變成錯的。如果台灣這邊可這樣用(「大貓熊」,又稱為「大熊貓」,通常稱呼為「熊貓」或「貓熊」)就可以了,把「在台灣也稱為」拿掉沒問題。另外還是一樣,因為在台灣和大陸稱「熊貓」的也不在少數,如果這方面能解釋清楚就沒問題了。120.124.199.39留言2013年10月1日 (二) 01:39 (UTC)
我認為除非有必要,內文的用法應該是要與標題一致才對。--KOKUYO留言2013年10月2日 (三) 10:29 (UTC)
那閣下的意思是如何處理「小熊貓」條目?大熊貓條目目前文題已經一致。--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10月2日 (三) 11:52 (UTC)
如果确实是地区词的话应该去找每一句话的原作者写的样子吧……Liangent留言 2013年10月2日 (三) 20:35 (UTC)
這是個大工程。--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3年10月3日 (四) 03:50 (UTC)

在香港,只說「熊貓」,不說「貓熊」。--Gakmo留言2013年10月4日 (五) 03:58 (UTC)

(+)贊成我也支持感觉不错--Qa003qa003留言2013年10月9日 (三) 09:10 (UTC)
(!)意見,目前有分歧的只是台湾正体,其他地区都是称做“熊猫”,在没有NoteTA的情况下,现在“熊猫”、“猫熊”在内文中交错出现,对非台湾读者来说显得很唐突。请先暂时恢复NoteTA,使用单向转换,让“猫熊”能在其它非台湾正体环境中显示为“熊猫”。——♠白布¤飘扬§§ 2013年10月13日 (日) 20:29 (UTC)
(!)意見熊貓貓熊這樣爭下去是沒有結果的,維基條目命名應大眾化為首,學名化為次(更何況那哪裡是學名翻譯啊)。不過,我想說的是,『是從右至左, 故而國人都把按英文書寫方式書寫的“貓熊”, 讀成了“熊貓”』這種訛傳早就被推翻了。但介於過於流傳,請管理員把這段訛傳和推翻加進去。

http://tech.sina.com.cn/d/2009-03-09/14042892579.shtml http://huayuqiao.org/articles/yaodehuai/yaodh08.htm --B3430715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22:42 (UTC)

(+)贊成各地名稱若各自堅持既無解,採退求暫以先到先得的原則,源代碼標題與內文統一採用「熊貓」,使題文一致,再藉簡繁轉換,以尊重各區語言文化,是至情合理的。Chinuan12623留言2013年10月25日 (五) 03:06 (UTC)
(+)贊成這個方案反映現實狀況--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3年11月6日 (三) 16:37 (UTC)
(+)贊成-- ZLC. Talk 2013年11月16日 (六) 08:4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