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廖化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初級未知重要度
这个條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關於《三國演義》中廖化的年齡及「人數」問題[编辑]

  按《三國志人物事典》認為《三國演義》中廖化可能是同名同姓的两个人之說,可為一家之言,但是經不起推敲。

  根據三國志的內容來看,完全看不出有兩個廖化。史料《三國志》及裴注中,廖化最早出現在關羽被任命為前將軍時,期後多次參與諸葛亮、姜維北伐,直至蜀漢滅亡,而《三國演義》也以這些記載為依據,創作廖化的事跡,因此可以斷定《三國演義》中至少在關羽北伐「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到蜀漢滅亡「第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之間的廖化為同一人。

  那麼,有問題的部份就在於「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廖化初登場時,以及「第六十回 張永年反難楊脩 龐士元議取西蜀」第二次出場。

  在本條目中計算廖化的年齡方式,是自黃巾之亂(公元184年)至蜀漢滅亡(公元264年),相去80年,再加上推測的加入黃巾的年齡十多歲至二十歲,得出廖化享年近百歲的結論。然而,根據《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的描述:

『 忽見山頭一人,高叫:「關將軍且住!」雲長舉目視之,只見一少年,黃巾錦衣,持槍跨馬,馬項下懸著首級一顆,引百餘步卒,飛奔前來。公問曰:「汝何人也?」

  少年棄鎗下馬,拜伏於地。雲長恐是詐,勒馬持刀問曰:「壯士,願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陽人;姓廖,名化,字元儉。因世亂流落江湖,聚眾五百餘人,劫掠為生。恰纔同伴杜遠下山巡哨,誤將兩夫人劫掠上山。吾問從者,知是大漢劉皇叔夫人。且聞將軍護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來。杜遠出言不遜,被某殺之。今獻頭與將軍請罪。」關公曰:「二夫人何在?」化曰:「現在山中。」關公教急取下山。不移時,百餘人簇擁車仗前來。

  關公下馬停刀,叉手於車前問候曰:「二嫂受驚否?」二夫人曰:「若非廖將軍保全,已被杜遠所辱。」關公問左右曰:「廖化怎生救夫人?」左右曰:「杜遠劫上山去,就要與廖化各分一人為妻。廖化問起根由,好生拜敬;杜遠不從,已被廖化殺了。」關公聽言,乃拜謝廖化。廖化欲以部下人送關公。關公尋思此人終是黃巾餘黨,未可作伴,乃謝卻之。廖化又拜送金帛,關公亦不受。廖化拜別,自引人伴山谷中去了。』

  需注意的是,關羽千里走單騎的時間點在公元200年,相去黃巾之亂16年,廖化卻仍是「少年」,若曾參與張角起義甚不合理。況且黃巾餘黨在張角死後多年仍有活動,包括劉備任平原相時(約公元191年-192年)亂青州的管亥,還有建安初年(約公元196-199年)在汝南一帶起事的劉辟等,而管亥、劉辟之事跡《三國演義》亦有採用,因此與其解釋羅貫中將廖化設定為前後兩個人,還不如「廖化未隨張角起事,但曾加入黃巾餘黨」來得合理,如此也沒有享年近百歲的問題。還有史料中廖化為襄陽人的資料,也在此處被羅貫中採用。

  此外,《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張永年反難楊脩 龐士元議取西蜀」為廖化第二次出場,並且投奔劉備,文中的描述僅有「臨行時,忽廖化引一軍來降。玄德便教廖化輔佐雲長,以拒曹操。」而到了「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關羽北伐時也只簡略寫道「雲長便令廖化為先鋒,關平為副將,自總中軍,馬良、伊籍為參謀,一同征進。」若為不同的廖化,以該角色在之後劇情的重要性來說,沒有出場介紹並不合理。故承接前述「關羽北伐後的廖化事跡為依據史廖撰寫」之論,第二十七回和第六十回的廖化與七十三回之後的實為同一人,而羅貫中早在第二十七回詳細描述過這個重要角色,因此之後當然沒有必要再度描述。

  總而言之,《三國志人物事典》的論點為作者對《三國演義》內容的過度推論,不宜放在條目內容中。

DArkMessiah (留言) 2011年4月27日 (三) 01:3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