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最后一课
外观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日文教科书于1985年剔除《最后一课》的理由
[编辑]下面这篇文章中有写: http://plaza.rakuten.co.jp/hidetaka1220/diary/200905090001/ 简单地来说就是文部科学省认为其内容带有偏见。(不会日文的用Google Translate应该也能大致看懂全文。) 由于不是可靠来源,所以我就放在讨论页了。有条件调阅文部科学省资料的用户可以尝试找一下可靠来源。我就不试了。Zane Tu(留言) 2014年3月5日 (三) 03:12 (UTC)
请Snorri适可而止
[编辑]“写作与出版”加那么多无关内容干什么?奠定都德在法国文坛地位的作品、都德获得的勋章、拿破仑三世投降的地点、都德参与保卫巴黎、都德对成立第三共和国的评价、巴黎公社起义、都德发表和巴黎公社有关的小说、都德揭露讽刺军队上层和社会的丑陋一面,这些和《最后一课》有什么关系?你这是在写都德的传记!在我看来一句话就可以解决了:“《最后一课》是都德在故乡普罗旺斯以自己参战的经历见闻为基础写成的,最初在1872年发表,后被收录于1873年出版的《星期一故事集》(《月曜故事集》)。”Zane Tu(留言) 2014年3月5日 (三) 21:49 (UTC)
- 这么说吧。我觉得多写一些背景信息,尤其是都得是由于生活上的什么理由,写出这样的一个作品,对条目本身的叙述不是坏事。而且我也将他的内容简化了。--Mengheng(留言) 2014年3月6日 (四) 07:48 (UTC)
- 或者你看看我调整的内容?--Mengheng(留言) 2014年3月6日 (四) 07:56 (UTC)
- 感谢回应。背景信息确实可以有一些。至于简化,似乎还不够。我觉得最好能说清楚那些背景信息对都德写《最后一课》起到了哪些作用,很难扯上关系的还是不用写了。首先,都德写《最后一课》的直接动因是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后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磨坊书简》是描述普罗旺斯生活的散文随笔,既不涉及普法战争也不涉及阿尔萨斯。都德被谁发了什么勋章和《最后一课》也没有关系(当然,如果都德是在被发了这个勋章之后才开始写爱国主义小说的话则另当别论)。“同年7月,拿破仑三世发起普法战争,但很快战败。”和上一章节的“1870年,拿破仑三世发起普法战争,结果普鲁士大获全胜。”重复了。拿破仑三世在哪里战败也和《最后一课》无关(当然,如果拿破仑三世是在阿尔萨斯战败的则另当别论)。都德的对成立共和国的评价和《最后一课》也没有关系(当然,如果都德说过“只要能保住阿尔萨斯和洛林,就让他万岁!”则另当别论)。“自卫军和共和国的黑暗”、“军队上层和社会的丑陋一面”对都德编写和巴黎公社有关的小说自然是有很大影响,但对《最后一课》来说关系不大(《最后一课》里面法国军队根本没出现过)。我考虑了一下,又写了一个版本,你看怎么样:
- 《最后一课》是都德在故乡普罗旺斯以自己参战的经历见闻为基础写成的。1870年9月拿破仑三世向普鲁士投降后,巴黎爆发革命,群众成立第三共和国,保卫祖国。都德参加了保卫巴黎的国民自卫军,然而自卫军和共和国的黑暗一面也让他寒心。最终巴黎沦陷,都德离开巴黎回到故乡普罗旺斯。1872年至1873年,都德陆续发表了多篇有关战争与巴黎公社的爱国主义短篇小说,1873年集结出版为小说集。由于每篇都在星期一发表,故称为《星期一故事集》(《月曜故事集》)。《最后一课》也是《星期一故事集》中的一篇,最初在1872年发表。
- 我精简的另一个理由是本章节的标题是“写作与出版”,如果都德的生平写太多似乎有张冠李戴之嫌。Zane Tu(留言) 2014年3月6日 (四) 09:09 (UTC)
- 可以。--Mengheng(留言) 2014年3月6日 (四) 09:24 (UTC)
- 好的,那我就去改了。Zane Tu(留言) 2014年3月6日 (四) 09:27 (UTC)
- 可以。--Mengheng(留言) 2014年3月6日 (四) 09:24 (UTC)
- 或者你看看我调整的内容?--Mengheng(留言) 2014年3月6日 (四) 07:5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