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楚国君主世系图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楚國世系:季連以前[编辑]

彼此反复撤銷無意義,今後請先在此討論。 『楚國』只形成,始封地為熊麗,封爵為熊繹,稱王為熊通,沒有理由說季連是楚國始祖。如果要提季連是楚國先祖,則無理由不提陸終,吳回等。史記中楚世家也是從顓頊說起。 依次理由,我反對您刪除顓頊至季連間數輩。至於顓頊以前,我仍認為有相當參考價值,但可以接受刪除。 我會等您幾天再行改編。謝謝。 O not (留言) 2011年10月27日 (四) 10:30 (UTC)[回复]

无语了,您到底看了《楚居》没有?《楚居》的前两个字是什么??先公先王的概念难道还要我来解释?三皇五帝世系图已经有了颛顼到季连这一代,我当然不会认为需要重复。——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0月27日 (四) 15:09 (UTC)[回复]
再补充点内容,省得说《楚居》不可靠BLABLA。《大戴礼记·帝系第六十三》:昆吾者,卫氏也;参胡者,韩氏也;彭祖者,彭氏也;郐人者,郑氏也;曹姓者,邾氏也;季连者,楚氏也。 ——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0月27日 (四) 15:38 (UTC)[回复]
我已經完全依您的看法做圖,只是在格式上稍作修正。請問您又是什麼理由撤銷我的編輯? O not (留言) 2011年11月4日 (五) 20:53 (UTC)[回复]
没有你这种把另一个条目放头上的表述方式,三皇五帝世系图另放,且纟呈伯未必是附沮,与鬻熊之间也不一定是父子关系。——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1月5日 (六) 01:28 (UTC)[回复]
"没有你这种把另一个条目放头上的表述方式"--這您憑什麼說?再此圖中如此放置完全合乎維基文章互聯的實用性。
附沮等的關係都是出自於史記,請問您有什麼理由完全否定史記的記載?如果不同文獻資料有異,您可以用不同方式表示不同論點,而不是一昧撤銷他人的編輯。(例如我之前“厲王與武王的父子/兄弟關係”的編輯,也被你撤銷了。)O not (留言) 2011年11月5日 (六) 11:57 (UTC)[回复]
维基不存在“实用性”这种概念,这是你自己的理解,我就觉得你把另一个图放头上不好看,行了吗?你冒那一串虚线存在着景氏之间虚线的冲突,且除了你自己谁看得懂?一个图容不下两种歧义表述,我当然要采纳最可信的那一种,现在有《楚居》这最新最可信的材料你不用,我能怎么着?何况厉王、武王的关系杨伯峻早就辨析过。——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1月5日 (六) 12:32 (UTC)[回复]
維基對鏈接的第一條方針就是"relevant connections to the subject of another article that will help readers understand the article more fully. This can include people, events and topics that already have an article or that clearly deserve one, so long as the link is relevant to the article in question."您說"维基不存在“实用性”这种概念"實在荒唐。
景氏那虛線不是我写的,我不知道您说的是什么意思。有可信的资料当然好,可是资料可信不可信不是您说了算。厲王武王之間的關係,杨伯峻的辨析算不上定論,何況您自己編輯的厲王條目中也承認這點。再者,楚居跟史記對鬻熊以前的人名虽然不同,但是基本在世代关系上并无出入。同是穴熊上一辈者,一称纟呈伯,一称附沮。如您说,这两者不绝对是同一人,但两个文献也没有绝对的矛盾,两个名字都列出来完全无损这个条目的完整,准确及可读性。
维基对相冲突的资料的政策就是同是表现不同的观点。“一个图容不下两种歧义表述”是你说的,不是维基的政策。况且一个图中表现多种资料的方式很多,用虚线或加注都可,只是您一厢情愿的拒绝。
最后,请您给其他编辑者最底限度的尊重,撤销别人的编辑至少也要给个理由。这个条目的确是您的贡献最多,但维基可不是您一个人的。O not (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02:36 (UTC)[回复]
可信不可信取决于学术界的主流意见,现在的主流意见就是采用楚居的记载。一个图当然容不下两种表述,何况熊渠到熊延、鼢冒到武王这几代世系排除《楚居》都至少有四种说法,全部放入怎么处理?对有冲突资料到条目里面细说就是,用不着把一个世系图弄得花里胡哨。
楚居是新资料,自然受人瞩目,但是楚居本身并没有推翻史记中对楚室的叙述。没有被否定却相异的资料,维基的政策就是一并表现。况且,我们现在争议的只是单单“(附沮)”一项,别说的好像要把整个图改写似的。看得出您是极端崇尚简捷,就连我之前把熊通名字写出,给熊繹冠上楚子都被你撤销。我不认为这些编辑有任何不妥之处,反之,都是简单而又有相当参考价值的东西。您嫌他冗长是您个人的喜好,要改当然也可以,但是既然我们已经在讨论了,希望您撤销时告知理由。O not (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11:34 (UTC)[回复]
另外,礼尚往来,你给理由的编辑,我接着的撤销一定有理由,你没给理由的,我自然不给,自己核查。——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04:15 (UTC)[回复]
我会那样说,自然是已经核查过了。我唯一没给理由的编辑是11月4日的饭撤销,并且同时我有在此讨论。而您在10月30日后的撤销则都没给理由。O not (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11:34 (UTC)[回复]

昌平君和昌文君的世系[编辑]

根据《昌平君和昌文君事迹辨析及其身份推测》,昌平君昌文君或顷襄王之子,且昌文君也曾被拥立为王。——左手捏萝莉、右手揍教皇的巴伐利亚的亨利十七世留言2018年3月13日 (二) 02:1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