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繁体字/存档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wiki流離了兩三年, 正體這個話題依然持續. 究其原因, 不外乎"正體"的真正意味. 顯然對於中文使用者來說, 正體很容易意味着 "正確的", "好的", "標準的". 那麼作為不偏不倚的維基人, 應該理解在不同的體制下存在不同的標準. 而語言的標準正是由官方執行的. 「正體字」是有政治含義的. 它是唯一正確的, 標準的字體, 卻沒有指出大背景: 政體. 秦始皇之後中國有正字, 但在秦始皇之前中國沒有正字; 我們當然可以說當時的中國有官方文字或各地方使用的文字. 其實那時候有沒有正字的概念還有待商榷. 但在秦皇統一六國後, 正字是一個概念, 而不是一個名稱. 在中國, 正字這一個概念是官方公布的現代標準簡化字. 在臺灣是沒有簡化過的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標準用字. 注意到正字是個概念, 相信討論會容易得多. 當然閣下可以說, 標準不一定是國家規定的, 也可以由行業規定, 也可以由學術界規定. 如果學術界的規定比政體的規定還要強, 正字自然要歸學術界的說法, 可是現在學術界並無正字的標準. 古學術界確實有, 但很抱歉那是古的. Lightest (留言) 2008年12月16日 (二) 04:48 (UTC)

定向錯誤

因為技術上錯誤定向~><~,請問管理員大人可以把題目redirect到「繁體中文」嗎?謝^^~~--[[User:syaoran|小狼(Talk)]]

謝謝管理員的幫助--[[User:syaoran|小狼(Talk)]]

台北市政府推行正體?

本條目中提到,正體是台北市政府推行的一種文字制度,對於這點的真偽有點懷疑,因為一個地方政府理應不會制定文字制度才對,這種事是國家級的業務範圍,所以這句說法到底是有背景根據,還是只是另外一種矮化中華民國政府的手段?--泅水大象 05:53 2004年11月15日 (UTC)

可能是根据台北市政府推行使用正体字实施方案。--[[User:Zy26|zy26 (Talk)]] 13:13 2004年11月15日 (UTC)
果然,依照這方案的內容,實際上制定推廣正體字制度的單位應該是中華民國教育部,只是台北市政府特別發文公告下級機關要遵守此準則而已,或許應該修改一下條目說法以避免誤解。--泅水大象 02:58 2004年11月16日 (UTC)

關於簡字正體

「簡字正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佈的方案裡面,官方使用的稱呼,我不知道那位不知名的修改者是本著怎樣的原則,認為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讓人感到困惑。--泅水大象 06:40 2004年11月17日 (UTC)

简字正体在Google中只有16项,好像理解起来是两个词组,极为罕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应该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不知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有多大的关系……--[[User:Zy26|zy26 (Talk)]] 07:12 2004年11月17日 (UTC)
Google的搜尋結果雖然可以作為一種參考,但像是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info6518.htm這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出的官方公告中,就有明確提到『填写的字体一律用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字正体。填写的内容必须准确』這般的語句,因此這名詞的官方認定由此可見,不是我無端發明出來的!--泅水大象 08:45 2004年11月17日 (UTC)
大陆这边很少有“简字正体”的说法,该文件里的用法很罕见。官方的东西有时并不权威,比如国家推荐使用“因特网”一词明显不如“互联网”用的欢实,国家语委搞的“认知码”方案臭名远扬少人问津,想来行文中的用词也会偶有失常吧。--石皮破 09:16 2004年11月17日 (UTC)
这个不能算官方认定名词吧,强调“简字”是为了避免“繁字”,强调“正体”是为了避免“异体或者俗体”……--[[User:Zy26|zy26 (Talk)]] 12:34 2004年11月17日 (UTC)
所以我的論點是,『簡字正體』這說法縱使不常用,也不能說是寫錯,至少它有官方文件的背書。沒理由說簡字正體是錯的,簡化字才是對的,所以要用後者來修正前者(除非修改的人提出佐證)。--泅水大象 15:54 2004年11月17日 (UTC)
一般来说,用“简化字”比较多--百无一用是书生 () 16:06 2004年11月17日 (UTC)
目前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是《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汉字简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以及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汉字”是国家推行文字的正式说法。根据《汉字简化方案》,目前中国大陆地区推行的文字为简化字或简化汉字。简字正体不是错误,但亦不应算官方认定名词,应认为是普通词组。--[[User:Zy26|zy26 (Talk)]] 02:38 2004年11月18日 (UTC)
正体字并不等于繁体字。正体是与异体相对的,也就是规范汉字。大陆的规范汉字是简化字中的正体,因为简化字也有各种异体写法。台湾的规范字是传统汉字的正体,同样规范了各种异体的写法。--Alexcn 13:40 2006年1月24日 (UTC)

繁体字和繁体中文

繁体字和繁体中文可考虑区分一下,繁体中文或正体中文是中文的一种书写方式,由繁体字和传承字所组成;而简体中文则由简化字和传承字所组成。--Wengier留言) 01:08 2006年1月1日 (UTC)

究竟是指,區分繁體字/繁體中文,還是區分繁體/簡體中文? -- AbelCheung 16:07 2006年1月23日 (UTC)
當然是指前者了,後者是很顯然的。--Wengier留言) 06:07 2006年1月27日 (UTC)
兩者是不同的概念,所指有所不同,因此不宜放在一起。--Wengier留言) 16:51 2006年1月27日 (UTC)
兩者是不同的概念,但它們太有關係了。英文維基只有en: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但它仍能區分繁體字和繁體中文。, (留言) 2008年1月28日 (一) 14:05 (UTC)
雖然有關係,既然是不同的概念,而且也各自有相應的論述,就沒有必要合並。--Wengier留言2008年2月28日 (四) 05:04 (UTC)

「正體」一詞富有政治意味,香港民間表不滿?無法証實。

繁體中文內容中,有關「正體」一詞富有政治意味,香港民間表不滿。本人身為香港人,經常留意港傳媒,都未見提及。 筆者對上述主觀資料無法提供資料出處,有受不實報道影響之嫌。反之香港除有應用繁體中文多稱外,傳統也稱之為正筆字,與簡筆字和異體字相對,代表正式場合使用的中文字。 故若筆者未能提供確實証據,應將該部去除,以免有為政治服務之嫌。—lammark


或許你從來未知道過香港 free software community 方面的動向,所以完全不知情。這裏姑且不揣測你是否香港人,可是我本身就已經在工作,將 GNOME 和 KDE 中文翻譯拆開的也是我。正體中文這個稱呼的確在較早時候已經有了,但變得時興只是兩三年前開始,我真的不知是誰為政治服務了。不過有一點說對了,香港傳媒的確差不多沒有試過提及這類題材(之前搞甚麼聯合國廢止繁體中文那種笑話時才有報導),因為這種題材不會吸引大眾,相比之下報導情色醜聞還能吸引人購買閱讀。 AbelCheung 22:39 2006年5月7日 (UTC)
我認為“「正體」一詞富有政治意味,香港民間表不滿?”一言没有足夠根據。一般香港人戓許習慣用繁體一詞 但絶不至於對正體一詞不滿。Invisible unicorn 2007年5月19日 (六) 04:16 (UTC)


我是讀歷史出身的,「正字」、「正體字」並不是近年才出現的新名稱,而是於簡化字頒佈前用之己久的稱謂。不過是近數十年,大陸定制出簡化字,為方便解說,才出現「繁體」的稱呼,普及起來。有興趣可以翻查一下,在官方定制簡化字以前,對現稱的「繁體字」是怎麼一個稱呼,便不難知道。嚴格起來,台灣那邊近年搞什麼「正體中文」運動,不過可算是「復興」、提倡,而不是創造什麼新名稱,因為從前就已經在應用正體之稱。而邏輯上,凡簡化本、撮要本、俗化本,的出現,都必須先有「正本」的存在。既正本之稱古已有之,又豈會將正本稱為繁(瑣)體本,更甚至想取以代之?難道我可以把你的全名簡化為單字稱呼之後,可以改稱你的全名為繁瑣名嗎?這是一個歷史文化和邏輯的問題。—lammark


讨论请签名。读历史出身的就不要混淆概念。在中国政府正式推广简体汉字之前,当然是没有繁体字的说法。那时有正体是相对异体来说的,正体的标准一样是可以由各代政府、学术机构、学者等制定的,正体字也并非千百年不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推广简体字的同时,也是以中国大陆统治政权的身份,将简体字作为正体,将未简化的传统字体(繁体)、异体、古体等一并做为非正体或异体。简体字就是中国大陆的正体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相对的繁体字是香港台湾等的正体字。以前称现在的繁体为正体的语境下,其对应的非正体中的简化字是异体,因为没有得到官方或权威认可。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规范简化字公布简体字后,这种对应也就成为历史。在当今世界,“繁体中文”已经不能等同于正体中文,因为后者在不同范围有不同意义,在中国正体中文、正体字就是中国政府规范、认可后的简体中文、简体字。—Msuker 2007年11月4日 (日) 02:10 (UTC)


也許論者都比較年輕,故對傳統中國書體、書法方面都缺乏認識,故不足為怪,特此我可以簡述一二。首先要分辦中國文字的書體,就要知道書體的名稱由來和特性,要知道何謂正書(真古由來,對書體的稱呼,根本不是單純地在其所謂正與異或政治定性的問題之上,而在乎書體本身形態特性,淺白點解說就是正體或正書的「正」,根本就不是用來分什麼「正宗」與什麼政治正確與否,而是正體、正書根本就是楷書的書體名字。究《六體書論》謂:「真書(正書)如立,行書如行書)、行書、草書等不同書體的存在。其實中國自,草書如走。」所以行書介於草書與正書(楷書)之間。清朝道光年間進士劉熙載說:「行書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縱於真,草行近草而斂於草。 正體(正書)一稱,根本就是傳統普遍使用的楷書的名稱,見於千年不同典故,正如有行體、草書體等不同書體文字皆有其本身的名字,而非有言隨年代有變,認識此點很重要。大陸近幾十年確就頒行其簡化字同時,於大陸政治定性何謂正體、異體字,這是在大陸上中文應用的規範,此對比中國文字逾千年的歷史而言,不過是其中近幾十年的一小部份而已,因為中國文化。正如大陸以外不少地方今仍使用傳統正體字一樣,不會受到大陸的政治規範。在自由的領域,認識文化的同時,應會考慮其歷史文化本身,而不是考慮什麼政治因素,在書體歷史上,正體就是正書體,行體就是行體,草書體就是草書體,難道我們將來要在的政治面前,稱行體為歪書體?這點認識中國文化者所不能接受的事。—lammark

正体是否等同于楷体,此问题根本不是当前条目的重点。即使在台湾,我想也没人认为正体字只能用楷体书写,或者正体中文等于楷体中文,行体中文就是异体。如果有此说法,请在条目中说明并提供可查证资料。

从现有信息来看,正/异体字的区分和楷、行、草书写体是两个概念。比如,正体的“体”字在中国也可以有楷体、行体、草体等书写方式,但是“體”字在中国现在说来已经属于不规范汉字,因为它是未列入规范汉字表的字。

中国许多朝代、政权,从秦始皇开始,都曾经对于文字作出统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推行简化字,有功过是非,不可避免,但是同样不应该因为政治的理由加以贬斥。中国的简化字,就是现在中国的正体字;正如同中华民国/台湾的未简化字或者传统字或者繁体字,也是中华民国/台湾的正体字一样。两者并无高下之分。

阁下用诸如“赤化”等词藻,于Wiki中立性原则有百弊而无一利。—Msuker 2007年11月4日 (日) 14:17 (UTC)

正書體,就是楷書體,這點是不爭的事實,只要對中國文化有點認識的都會知道。正體(正書),無論如何在歷史文化考証也是楷書體常用的名稱,此點相當重要。因為大陸製造所謂「繁體字」一稱之前,中國根本就已沿用正書體之稱謂近千年,千百年來,正書體,與行體、草書體等並存是歷史文化事實。絕不能就一代政府想推行簡化字,就強迫把一種歷史悠久的學術名稱強改成「繁」,這對傳統文化知識是一種羞辱,更是政治干預學術自由的另一鐵証。 中國文化已經早植根於全世界,現今已不是大陸官方可以「一言堂」說政治定性就成的年代,正如世界不少地方華人都仍堅持使用正體字,而不使用大陸的簡化字一樣。 學術文化應獨立於政治,不論是何許政府上台定什麼奇怪的稱呼,中國傳統文化中正體字,行體字等就是文字本身的名字是不會磨滅的事實。大陸喜歡官方把什麼字體改名定性,也只限於其政治管轄區,不代表整個中華文化本身。—lammark

赤化是個正規歷史學的名詞,如顏色革命一詞,可分辨政權更迭的意識型態。請先了解相關定義,再作討論。 —lammark

赤化条目:“至七十年代,这个字眼除了在历史记载中有出现之外,已几乎绝迹。”请问现在是几几年?是不是历史上用过“蛮夷”,现在Wiki的编者对于少数民族、外民族也就可以称“蛮夷”了?—Msuker 2007年11月4日 (日) 15:14 (UTC)

說一個年代的歷史,當然用一年代的稱謂,這是歷史的常識。赤化所指就是那個年代的更迭,這點知道麼?今研究古史仍源用蠻夷一詞,不知論者是否少看歷史書? —lammark

请注意赤化条目定义这是一个政治敏感性字眼。按照Wiki的原则,除非引用历史文献原文,当然不应该在今天的编辑、讨论中使用此类字眼。中国抗日战争的条目,我也没看到有人写“鬼子”。—Msuker 2007年11月4日 (日) 15:34 (UTC)

蛮夷一词在Wiki上实际使用情况:

  • 春秋时期:“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陈兵“蛮夷”楚国边境”。蛮夷加双引号以示特殊用法。
  • 中国称呼:共三处。两处是原文直接引用,另一处解释来源并说明说法已不被接受:“中国人自唐朝以来,便一直认为这个宇宙是天圆而地方的,整个地是平坦的,空中物体围绕大地,中国位于正中,因而得名;而化外之地则是蛮夷的居住地,必须朝贡于天子诸侯。当然,因为后来科学技术的实证,这种中国式世界观念自然就被打消了。”
  • 朝鲜语:“有的官员甚至要求世宗废除此种文字,他们怕这种文字流传入中国,被当时的中国人嘲笑为“夷字”,而将朝鲜看做是蛮夷之一。”明显说明特殊语境,在紧邻同类特殊用词加双引号。
  • 琉球国:直接引用。
  • 南岭:“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北人称为“蛮夷之地”。”双引号,并说明用词范围。

等等等等,可见Wiki大部分的历史编者都知道敏感或歧视性词汇的使用必须在合适的语境,并加以适当标示。反观阁下,在一个2007年的讨论中莫名其妙对于共产主义或者共产主义运动等完全可以用中立词汇描述的概念,使用一个明显敏感且偏向性的词汇,还强词夺理说讨论历史问题就要用历史词汇。和以上条目的编者们对比,对于Wiki公正、中立精神的理解,相差何其大。—Msuker 2007年11月4日 (日) 15:56 (UTC)

有論者還是對歷史學對名稱的定義不是大清楚,用更淺白的字眼試說明之。赤化代表那段歷史上的主流代表性意識於政治上的變化,百年後研究該段歷史仍可用之。今討論歷史、時事,仍會以顏色表述之,如台灣藍營,綠營,就代表兩個不同意識派別的角力,不存在什麼敏感的問題,請對國際上對歷史的名詞運用,多點了解,不要只用一地的史觀,參與國際性學術的討論。若以上言論出現於國際史學會議,恐怕會引起笑柄。 lammark

赤化一词在现代看来就是明显有倾向性的词汇,“”以颜色表述,并不表示一定要以这种方式表述。Wiki编者按中立原则,应该尽量避免敌对性、歧视性词汇,而用中立性词汇替代。如果一定要使用,应该仿“蛮夷”例,注意语境及特殊用法表示。

蓝绿目前没有明显歧义,但并不表示几十年后仍然是中立的词汇。—Msuker 2007年11月4日 (日) 17:01 (UTC)

那请问条目中图片上颜碑“大唐西京”中的京字,是不是正体字?如果一个台湾学生今天在语文考试中按照颜体写,算不算错别字?

将正体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价于楷体,就是混淆概念。颜真卿写的是楷体,也许也是当时的“正体”,但是肯定已不是今时今日台湾或者中华民国的“正体字”。正体在本条目的内涵明显不是楷、行之分,而是正异体字和用字规范的问题。正体可以或者曾经就是指楷体,并不表示现在只可以指楷体。—Msuker 2007年11月4日 (日) 15:09 (UTC)

學述文化領域,不同政治領域。正體字在歷史文化定義就是正書、楷書、真書,這個廣義涵義是不會改變的。一體之字,可具備不同風格,但變化多不出一體之主流,故謂之一體。 政治角力下的文化定性,屬於文字的狹義領域,不同政府可就其政治喜惡增減名稱,但那只是一方政府轄區之事,不代表其有能力影響整體所有文化。—lammark

马英九谈正体不正体,是在谈学术文化?Wiki简体、繁体一系列条目经常成为焦点之一,是因为楷篆行草?阁下难道真的活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那时没有Wiki啊?—Msuker 2007年11月4日 (日) 15:27 (UTC)

不少論者,還是只會著眼政治角力,只著眼於政治層面的狹隘表述,根本就不是中國文化的全面。請先分清你想討論的狹義的政治層面,還是語言文字本身既有的廣義部份。就廣義部份的正體字而言,根本不存在一兩個政府對其如何定性,而致出現歷史本質上的重大轉變。不竟一兩個政府,有中國歷史文化的數千年長流中,也不過是幾十年的小過客。明天改朝換代,還不是中國文化還不是繼續流傳。lammark

Wiki条目,从来不限于学术或政治。从Wiki条目实际编辑情况来看,在简繁体汉字的争议上,政治因素要远远超过文化学术因素。所以请不要在条目中篡改这一情况。从事实来说,(1)中国大陆也有正体字(2)正体字在今天并不一定只指楷体字。在本条目强调“正体等于楷体,于是等于繁体/传统字体”,就是混淆概念,将一个大概念扭曲缩小。以一个文化、学术的题设,并不能掩饰偷换概念的做法,甚至更加显其卑劣。—Msuker 2007年11月4日 (日) 17:01 (UTC)

有論者提出一個很有趣的題材,原來在學術正名的爭議中,有論言認為「政治因素要远远超过文化学术因素。」 正書體一詞,古而有之,有其超越地域或狹隘政治,深刻歷史文化的歷史含義。以一兩地政府的影響力,根本不能影響改變歷史文化整體的價值。百科全書超越國界,屬學術文化範圍,言論自由,為學術服務,而非為政治服務,自然以歷史文化為先。因為這裡探討的歷史文化,不是一兩獨裁國家或政府可以隨便左右得到。 —lammark

原文:“从Wiki条目实际编辑情况来看,在简繁体汉字的争议上,政治因素要远远超过文化学术因素。”
被转述后成为:“在學術正名的爭議中,有論言認為「政治因素要远远超过文化学术因素。」”
看来是个偷换概念的惯犯了。—Msuker 2007年11月4日 (日) 18:27 (UTC)

还是以上面说到的颜碑“京”字为例。它肯定是楷体,也可能是当时的正体,但在今天既不是中华民国或台湾的正体字,也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体字。反过来,一个行书体的“京”字,如果符合一定规则规范,则既可以是中华民国或台湾的正体字,也可以同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体字。

正体中文若要作为繁体中文的“另称”,就应该与做“楷体”意的正体明确区别,不要在条目中大谈做楷体解的正体,通过偷换概念造成繁体字就是楷体正体等假象或影射。同时以适当信息说明正体古已有做楷体意的用法,但是并非本条目本概念所取涵义。—Msuker 2007年11月4日 (日) 17:19 (UTC)

正書體是古而有之的認可名稱,而繁體不過是近數十年的稱呼,根本繁體就是對正體的相對新稱,根本不能,亦沒有能力取代舊稱。大陸官方定性為繁體,亦不過只可行於其轄區內,不代表可影響整個華人社會。最簡單,對面的台灣和海外華人就已經不會跟隨大陸行政命令了,要不早就改用簡化字了。文化總是在自由的地方植根和繼績流傳發展,相信這是大陸不願面對的無力事實。因此,不滿繁體一詞,或對中國文化有認識的人,都會繼續文化的沿流,用正體字稱謂。—lammark

正体的名称是由来已久,半点不假。但是,正体在此是相对于异体。正体字一般有一定规范,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中国执政者出面规范用字的情况,自秦始皇至清圣祖,不一而足。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中国的执政政权,在推出了新一套的规范用字后,这套字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就是新的“正体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体字,不同于中华民国或台湾的正体字。从中立观点说,也无法说哪个是正哪个是异,所以一般以简体、繁体或简体、传统为区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的某个正体字、简化字,拿到清朝可能是异体字。但是同样,中华民国的某个正体字,拿到清朝也可能是异体字。反过来也一样,古代的某个正体字到今天可能都算异体字。中华文字本来就是发展的。从来没有听说过秦始皇“书同文”是背叛之前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或者说因为他是个暴君,则之后千百年至今的中文其实都是“异体”,真正的正体已经被他同掉坑掉了。
其实对于某些人来说,关键问题不在于繁体中文是否叫正体中文,而是简体中文是不是可以叫异体中文。不过可惜这里是Wiki,于是后者不符合中立原则。然后才有人想方设法来歪曲正体的概念,强调正体是由来已久的名称,达到繁体=正体、简体=异体的效果而已。开口闭口学术正名,结果却是偷梁换柱的方良之徒。—Msuker 2007年11月4日 (日) 18:42 (UTC)
即使正體名字古以有之,但正體這字卻不是一個恰當的名稱。正體一字本來就含糊不清,而且也過份主觀,既沒有描述字形特徵,也忽略了字型沿革的歷史,不合時勢。即如清朝叫自己為大清,天朝。這在當時是合宜的。但清被推翻後,後世就只稱為[清]了。中國一詞歷朝沿用,現代也是,如果某年以後,共產黨政府覆亡,後世也只能指這一時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能以[中國]作官方名稱視之。現在使用簡體字的人比繁體多,如果必然要用正體呼之,則簡體字更適合擔當此名。但就客觀的描述,簡體/繁體的稱呼最適合不過。—3dot

请问你们到底在争论什么?是在吵真草隶篆行这些书体,还是繁体汉字与简体汉字的区别?我想说明的是lammark你所说的正书体不是这里争论的正体。正书体是楷体,而繁简汉字都可以用正书体来书写。而是否应该称呼繁体字为正体实在是一个出于政治正统论而引发的争议。在历史上,一个汉字可以有多个写法,这一点是公认的,你说哪种写法才是正统的?以中华民国为正统制定一个正体汉字列表然后再告诉汉字使用者这上面的汉字都是对的,其它的都是不标准的,岂不可笑?自称传承真正的中华文化而忽略了汉字的创造性,一定要把按照真伪正异嫡庶划成分,只会遏制汉字的发展和多样性,最后评选出来的那些汉字也会像馆阁体一样为世人诟病。 一个混淆了的概念那就是正书体并不等于现在所争论的正体(或繁体),这个争论之所以这么激烈是因为两岸学者都想证明其所使用文字的正统性,而某些人也别有用心的借其证明政治的正统性。就历史的角度来说,正统汉字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现代人对规范汉字的理解误差。建议想对汉字发展史有初步了解的朋友们观看一下央视的纪录片《汉字五千年》当中详细的介绍了汉字从甲骨文上的一个符号演变为今日汉字的过程。还要建议lammark多读读善本,看看文献,查查书简,当中你会发现很多你认为非正统的,和你在学校学的不一样的汉字。你不能说魏碑中的“亰”“徳”等都是错字。你说你是读历史出身,请问你寒窗数载却连你所使用的汉字都没搞明白? 216.40.153.235 (留言) 2011年8月21日 (日) 04:13 (UTC)

「正體中文」名稱一直在香港傳統上被應用。

香港傳統上都稱日常使用的中文字叫作「正筆字」或「正體字」,在所有正式場合都必須使用,包括,官方文件,學校、香港中學會考等及流通刊物上。在大陸推出簡化字方案前,香港人已有應用傳統簡體字,多稱作「簡筆字」,常用於民間非正式場合。香港人應用繁體中文之稱,也是簡化字出台後,受大陸所影響。但香港學校至今一般仍只接受正筆字,簡筆字於考試場合會被當作錯別字處理。故正體中文之稱,絕非台灣當局提出在先,請修正刊出的錯誤資料。--lammark

是~嗎?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吧,我完全不知道正體中文這名稱以前在香港有被廣泛應用過。在中文 wikipedia 裏有很多前輩都是香港人,就讓他們說說香港應用哪個稱呼較多吧。在這裏自說自話只會沒完沒了,所以這兒的前輩發表意見前我不打算再修改文章,搞編輯戰實在很無謂,自己也嫌麻煩。只不過,當學習 red herring 這個詞的意義時,上面一段絕對是很好的借鏡。 AbelCheung 23:03 2006年5月7日 (UTC)
香港傳統上都稱日常使用的中文字叫作「正筆字」或「正體字」?可笑到極!--Dobs 05:46 2007年3月17日 (UTC)
我是香港人,香港人一般不會稱繁體字為正體中文/正筆字/正體字,傳統文件上也不會見這個稱呼,[正體中文]這名詞是近3,4年來,網絡文化興起才較多機會見到,相信與台灣一批電腦用家大力推動有關。正/異和正/副有主從之分,而且是抽像概念,應該從客觀上的文字特徵作區分。3dot 2007年7月9日 (一) 08:44 (UTC)

不知道是否網上編輯資料的一群人士,都較年青,多是生於文革開始之後的一代,還是多是電腦專才,多是理科出身,因此似乎都對中國文化源流,及香港掌故,多不太熟悉。從留言所見,一般只對近幾十年的中文發展知之皮毛,對赤化之前的中文使用所知甚小。不錯,香港目前都多見以繁體中文作稱乎,但以提出「正體字」稱謂乃近年才出現,則可見對歷史文化知之甚少。「繁體字」為中共簡化字出台後對傳統中文的相對稱乎,而非過去常用的名稱。香港開埠一百五十多年,一直所使用的都是傳統正體字,中共上台以前跟本就沒有所謂「繁體字」名稱的存在,因為根本沒有官方簡化字的定制,故又何來有「繁」的名稱?有的只有稱之為民間的俗字、簡體字,凡公開、官方場合所使用的只有稱之為「正字」的正體字,而不能用俗字或簡字,此於港英年代的香港政府中文公文既是如此。對老一輩港人而言,都仍慣稱呼傳統中文字為「正字」、「正體字」或「正筆字」,因為過去就從沒有「繁體」這個名詞出現。香港今多以繁體字稱呼,相信與簡體流行,特別是電腦定制之時,為方便分辨之見採用俗稱,稱之為「簡」、「繁」。但「繁體」一詞對中國文化,或是香港歷史而言,都是一個新名稱,這點必須搞清楚。也許繁簡二詞在新一代的廣泛應用,不少年輕人都已不知道官方簡化字出現前的中文稱呼,這是有點可悲。因為「正字」、「正體字」對中國文化,甚至是對香港而言,都不是這幾年才出現的新名字,而是被七十年代後出生的年輕人,特別電腦年代裡的一群,在文化中遺忘了的名字。香港的年輕的一代,竟然以為「正體字」一名乃由台灣一小島吹過來,真是我香港教育的一大悲哀。


别人告诉我,留言要签名,所以请您签上您的大名。再者,称呼繁体字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不敬,称呼正体字就是对中华文化的承认?这种看法恐怕就你能想得出来。首先请告诉我那些字是正体字?有没有一个规范?一个字的几种写法里面(或者更多)那个才是你认为可以传承中华文化的标准字符。216.40.153.235 (留言) 2011年8月21日 (日) 21:01 (UTC)

「正體字」名稱的歷史

目前我們寫的正體漢字,原叫“正書”,即“楷書”或“真書”。《宋.宣和書譜》:“在漢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書作楷法,所謂楷法者,今之正書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於是西漢之末,隸書石刻間雜為正書,降及三國鐘繇 者,乃有《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晉王羲之作《樂毅篇》《黃庭經》一出於世,遂為今昔不貲之寶”。

“正”字從“止”從“一”。“一”者《許慎,說文解字》說:“一,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止”者“足”也,引申有達到,止於至善之意。因此“正”字有建中立極,不偏不倚,止於最好的地步。

所以“正書”即楷書,即“正體字”。我們將中國一脈相傳的字,稱為“正體字”,這個名稱有其歷史淵源。自漢朝發展到唐朝定型而大備,一千餘年來,基本上沒有大的變更。正至中華人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遂對文字官方性簡化,始有對正書有繁體之稱。

正體字這個名稱本來就有了。你們可以去看民國時代公佈第一批簡體字的公告。維基百科上也有。原文摘錄如下:


說明 1、簡體字為筆畫省簡之字,易認易寫,別於正體字而言。


在中国政府没有承认简体字地位的时候,简体字属于民间俗用,与其它错别字一样,都属于“异体字”,显然有别于得到官方承认的“正体字”。而在任何字得到中国合法政府确认、使用之后,显然就不再属于“异体字”,而是中文的“正体字”。“正字”、“正体字”、“正书”等词语的出现,何须等到什么民国。但是,这些词语在今天的意义与之前的差异,又哪里是什么民国的公告可以说明的?
今天的“正体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范围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体字,即以简化字为主、传承字等其它字为辅的一系列规范用字。在中华民国政府控制范围,指的是中华民国的正体字,即以未简化字或繁体字为主、其它用字为辅的一系列规范用字。那么,如果一个条目只说“正体字”,指的到底是哪一边的正体字呢?显然意义不明,所以不适合做条目名。而“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就很明确了。当然如果你要叫什么“传统中文”,本身也没有问题,但是牵涉到常用性问题。
归根到底,今天的简体中文都是正体字。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政权,有权力有理由给任何简体字、简化字授予“正体”的资格,就像秦始皇有资格废六国文一样。—Msuker (留言) 2010年1月10日 (日) 12:05 (UTC)

据中共称大陆仍有1%的民众坚持写正体中文

这个是我以前看中共的党报所说的(因为只是报纸所说且无网站资料所以没将这段话加到条目中),后来我也在网上看到了“胡总书记”所写的书法,也是使用正体中文,暂时还没听说过有拿简化中文写书法的。--P2p 04:35 2006年9月8日 (UTC)

  • 不知道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是不是真做过统计。我在大陆长大,二十多年几乎没见过日常生活中写字,写繁体/正体的。当然,不排除一些老年人由于习惯所致,一些字按繁体写法写。年轻人几乎不可能。大多数人看繁体/正体的书报都会有点吃力,更谈不上写了。书法属于另一回事,正体简体写得好看就好。草书其实都是简体吧。呵呵- Munford 02:46 2006年9月9日 (UTC)

这1%的人里面还包括了中共的胡锦涛,还有江泽民,江泽民在任期间去各大军区题字,没听说过他用简化中文给军区写书法留念的--P2p 03:06 2006年9月9日 (UTC)

完全使用繁體相信幾近於零,但繁簡雜用還是大有人在的...Stewart~惡龍 16:13 2006年11月15日 (UTC)

我和不少內地人交談過,他們(特別是用電腦交談時)本身當然使用簡體,但遇到港台的人使用繁體,他們是能夠看懂的,雖然要他們寫或者要打繁體出來有一定的難度。大致上和新加坡差不多。 AbelCheung 12:30 2007年3月29日 (UTC)

在广州,有许多建筑物都是以繁体字命名,大部分的学生在使用QQ聊天时亦都喜欢使用繁体字,打繁体字其实并不复杂,只要另外安装一个文字输入法就可以了。详情看一下广州学生网同学们的繁体字留言。不过,在内地(泛指广东以外地区),民众几乎不会在日常生活或网络聊天中使用繁体字,我问过一个内地网友,据他说:“繁体字?我们这里没有这个概念!”,他说在河南根本不会使用繁体字,他们大部分人都不大会看懂繁体字。--瓜皮仔 13:05 2007年3月29日 (UTC)

河南的确很少使用繁体字,特别是官方,但这不代表所有的河南年轻人看不懂繁体字,不会用繁体字。因为我就是河南年轻人。请[瓜皮仔]谨慎自己的发言。 [绝版维吉尔Ⅼ]

本人作为一个河南00后表示我不仅可以看的懂繁体字,我还会写繁体字,平时我都是自己翻着新华字典一个字一个字的练的。尽管可能有些地方不规范,但也不至于像“瓜皮仔”所说的那样“根本不会使用繁体字,他们大部分人都不大会看懂繁体字。”—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你们都是渣渣對話貢獻)於2017年9月8日 (五) 11:16 (UTC)加入。

顏真卿書法

可否說明一下放那張顏真卿書法的理由。不然我個人覺得那是多餘的,甚至讓我有其他的聯想。 Gemacdde 12:12 2007年1月20日 (UTC)

來源回應

關於「中華民國教育部明令使用的一套有明確準則的繁體中文文字」之來源如下:

資料來源:《教育部公報》第21卷,
     第5-6頁。1976年9月30日
官方文書:教育部函,1976年9月13日
     臺(65)社字第24416號
主旨:(中華民國)學校學生應習正體字,
   以學生為對象之用書,亦應以正體字
   印製,不得使用簡體字。

至於正體字的範圍,以1981年公布之常用字表、次常用字表、罕用字表為準。 123.192.22.158 14:02 2007年3月8日 (UTC)

翻譯分開的來源

馬英九

馬英九的說話在這裏

“‘正体中文’在中国大陆使用普遍”一句有歧义

到底是“正体中文”这一称呼在大陆使用普遍,还是“正体字(繁体字)”在大陆使用普遍?如果是前者,我表示质疑,请给出资料来源。如果是后者,请修改为没有歧义的写法。-percyboy (留言) 2008年11月26日 (三) 02:21 (UTC)

大陆的正体字和台湾宣传的所谓正体字意义不同。大陆的是正异之分(例如新出版的新华字典,新闻在介绍时就说加入了若干正体字标注),而台湾的是正简之分,认为自己使用的是正统汉字,其他的都是非正统的... 216.40.153.235 (留言) 2011年8月26日 (五) 22:06 (UTC)

关于日本的段落

关于这一句:“在日本,正体汉字被称作‘正字’、‘正汉字’或‘旧字体’。”我有疑问。在日本,通常的称呼是“旧字体”这一点没有怀疑,但前面两种称呼是没有见过的,请给出来源。

另根据日文维基[1]的目录编排:

  • 2 正字体
    • 2.1 康熙字典以前
    • 2.2 康熙字典体
    • 2.3 当用漢字・常用漢字
      • 2.3.1 旧字体
    • 2.4 簡体字
    • 2.5 繁体字
      • 2.5.1 韓文漢字
    • 2.6 新字形
  • 3 異体字
    • 3.1 異体字の事例
    • 3.2 異体字の認定
    • 3.3 文字集合と異体字

从中可以看到:日本人仅仅是把“正字体”和“异体字”相对立的,“正字体”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不同而已。我不清楚“正字”“正汉字”是否就是这里的“正字体”。如果有关联,则很显然现在的写法是有问题的。-percyboy (留言) 2008年11月29日 (六) 08:56 (UTC)

谢谢指出这个问题。这个页面过去有不止一个人试图扩大“正”字的概念,多半是有明显政治用意的。具体的例子见上面的争论,偷梁换柱不一而足。—Msuker (留言) 2008年11月29日 (六) 09:20 (UTC)
我阅读了正体字条目和本条目相对照,并总结了一下,大家看看我的理解对不对:
  • 台湾网友中:“正体中文”的强烈支持者或者“简体中文”的强烈反感者眼中,“正体中文”和“正体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正体字”一语在台湾是指中华民国教育部规定的字体、规范写法,
    • 而“正体中文”一语则是指除简化字以外、诞生于1950年代之前的所有传统汉字的统称,也等于说“正体中文”包括“正体字”和“异体字”两部分。
    • 但有时候(特别是与“简体中文”并列时),部分人也将“正体中文”狭义地等同于“正体字”(有意或无意地)突出后者的“正统性”。
如果上述理解正确,我建议将不同观点派别的人士、对这些术语的不同解释,分门别类加以定义(最好有图表作对比),各派观点清晰罗列,也就是最符合真实现状的文字了。像目前这样子,有些句子说“正体中文”包含“正体字”和“异体字”,而另一些句子又把“正体中文”“正体字”合二为一偷梁换柱当正统、视“简化字”为异端,给读者的印象是不是自相矛盾呢?-percyboy (留言) 2008年11月29日 (六) 11:27 (UTC)
差不多这个意思吧。但现在做此举动的并不是只有维基编者,还包括诸如马英九等知名人士。维基只需要记载、阐明情况就可以了。—Msuker (留言) 2008年11月29日 (六) 14:01 (UTC)

繁簡使用人數的問題

現時指的繁簡對半,都是包括新馬在內計算的,具體比例無法統計,不過以後應該會簡體比繁體多,現時仍時比例對半。—Mokaw (留言) 2009年5月28日 (四) 03:24 (UTC)

正體字這個詞其實可以有多種意思,除指某地的標准文字外,也可以指祖先傳下的正統文字。請看這兒的文章,是馬英九的公開演講:

http://203.65.42.172/taipeicity8/pub/LIT_8.asp?ctyp=LITERATURE&catid=0&ltyp=LIT_8

区域名称

“大陆”、“香港”、“台湾”等等的名称由来已久,含义明确,不应该加上中国的前缀。正如你在非国际性的正常讨论中不会说:中国上海到中国南京有火车直达一样。什么“中国和中国香港与台湾两地”这一词组,根本是制造阅读障碍。而且为了形式上强调中国对于香港的主权,反而混淆了概念。大陆和中国一词的范围不同,把大陆全部改成中国反而使港澳的问题变得不清不楚。综上,原文已经很明确,故回退。—Msuker 2007年10月9日 (二) 06:34 (UTC)

条目中有关正体字名称来源的信息

我认为应该移出到楷体条目。本条目所涉及的正体、异体、简体、繁体等等根本就不是在讨论一个字是篆、隶、楷、行、草书或什么。正体历来可以指楷体,楷体也历来有称为正体,但是这完全不是本条目讨论的正体的涵义。在此条目使用做楷体解释的“正体”一词,是混淆视听,偷换概念,应该清理、转移。—Msuker 2007年11月4日 (日) 17:43 (UTC)

“正体字”至少可以有两种意义:

  • (1)楷体字。相对楷体的其它书写体,比如行书,甚至都有做“伪”的说法。
  • (2)相对异体而言的较规范汉字。

将中国大陆简化字系统以外的繁体中文、传统中文称为“正体中文”,不过是想以(2)的意义,强加点正宗观念、权威而已。这点在条目中已经有比较明确的叙述,虽然缺乏可查证材料,但是基本可以算作中立性观点,陈述了双方主要论点。

但是将(1)的涵义、来源、历史、发展强加到(2)的范畴内,就严重违反百科明确、公正、中立等宗旨。正体字与异体字的区分,相较楷书与非楷书的区分,根本就是天壤之别。—Msuker 2007年11月4日 (日) 18:08 (UTC)

臺北市市長馬英九認為

--Wengier 05:08 2005年7月22日 (UTC)

好像是馬英九与其拥护者的意见吧,或者是表明“正体中文”更加正宗之解。如果按台湾的“正体中文”标准的话,“台”字作为异体字,是不应该用的……--zy26 was here. 05:30 2005年7月22日 (UTC)
臺和台本來就是兩個讀音相似的字,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字,並不是甚麼異體字,只是被假借了而已。--218.188.0.150 06:48 2005年7月22日 (UTC)
經查「台」音ㄊㄞˊ時,為「臺」之異體字。請參考《國語辭典》,網址為"http://140.111.34.46/dict/" ,亦可參考《異體字字典》,網址為"http://140.111.1.40"。
上面給的那個《國語辭典》的網址好像進不去。据《異體字字典》,“台”這個字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地之台的舊讀”,另一種是“臺的異體字”。不過確實,根據此字典,“臺灣”其實才是標准或正統寫法,而“台灣”則是台灣大眾的簡化或習慣寫法。--Wengier 14:04 2005年7月22日 (UTC)
  • i think that's not quite good too, it should be 最近有許多人認為instead of 最近有許多人,如臺北市市長馬英九認為, not only tawianese, i'm from hong kong, i think you know wat i mean right? not decreaing any of tawian, but remember wikipedia's 維基百科的五大支柱政策. sorry that using english(it's bad too), im in school right now 文豪 對話 網頁 20:24 2006年1月6日 (UTC)
香港赶紧禁止英语,这是殖民时期留下来的病!中文这么烂还想纠正,你连英文都写不对!几个句子就二十多个错误。--2.245.165.251留言2016年10月1日 (六) 01:09 (UTC)

正體字

大陸的官方文獻中甚少使用「正體字」一詞,相對於被廢棄的異體字,通常稱為「選用字」。--水水 00:32 2005年10月21日 (UTC)

这种说法或有误,看: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与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如果硬要去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太过于政治化了,上升到正统之争太无聊了。--刻意|Talk 11:15 2006年3月7日 (UTC)
咱只是說事實,絕對無意挑起“正統”之爭。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是很新的標準(2001),你可看看 1980 以前的標準都是不會用“正體字”此一詞語的(包括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正異只是相對的標準,我對此沒有意見。--水水 13:45 2006年4月12日 (UTC)

我发现有些繁体字的用户总喜欢自居正体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聊天

正体字作为和简体字平行的概念,可是现在中国大陆的正体字就是简体啊。我请求你们能不能照顾一下简体字用户的感受,在同时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时候用繁体字这个称呼,或者至少用“台湾正体字”、“香港正体字”这样的称呼。每个人都有特别不能忍受的东西,我就特别在乎这点,谢谢合作。--Mukdener|留言 13:17 2006年4月6日 (UTC)

會 盡量改,不過通常如果出自本身就是繁體字的地區,說正體字就自然帶有背景,也不能說別人錯,受不受得了這個稱呼還是個人問題,我們盡量會兼容照顧一下。不 過對於簡化用字的「正體字」也應該叫做「規範漢字(中國大陸)」會準確些吧?而「台香澳正體字」或者在前加個「傳承」叫做「傳承正體字」(「全傳承字」) 就沒問題吧?

當然,也希望照顧一下用「傳承正體字」的用戶,因為事實上根本沒有人故意把筆畫複雜化,如果說那個是「繁體」,也未免會有Mukdener一樣的感受啦。順帶一提,最好也不要用「簡體字」這樣微軟製造的詞彙,畢竟還是用「簡化字」比較合適--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14:07 2006年4月6日 (UTC)

“传承字”“传统字”都是可以的,但是正体仍属自封,除非叫“台湾传承正体字”,总之不要代表汉字正体就好。“正体”怎么听着都有南明小朝廷的味道,在台湾内部怎么说都无所谓,放到中文维基面对全球中文使用者最好避免“以自己为中心”。--Mukdener|留言 14:55 2006年4月6日 (UTC)

我想了个好办法出来:以后我们叫繁体字“旧正体字”,叫简体字“新正体字”,简称旧字新字。这样好不好?--Mukdener|留言 15:23 2006年4月6日 (UTC)

哈哈,我本來也有這個想法,只不過怕有人攻擊「通用傳承正字」很陳舊不懂得進步呢--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15:26 2006年4月6日 (UTC)

出于对繁体字用户的尊重,我决定以后叫繁体字为“传统字”,传承字维基另有概念了暂时考虑不用。所以以后就是传统字用户和简化字用户,这就算是对中文词汇一次“政治正确”的改良尝试。另,不得不佩服英语的先见之明啊。--Mukdener|留言 15:38 2006年4月6日 (UTC)

“ 繁體字”這樣的辭彙也不知道是誰創的?該不會也是微軟吧?如果是這樣的話,實在沒什麼道理要將我們所用的字改稱繁體字。從我學會寫字開始,就稱這樣的字為 “國字”、“漢字”、“正體字”,連“傳承字”的說法也是看了維基才知道(自己承認孤陋寡聞),“繁體字”的說法是最近幾年才有。我個人學會寫簡化字後, 就很喜歡用,因為筆劃少,寫多了手不酸,但常被看不懂的人(尤其是長輩)罵:“你寫那什麼字?連正體都不會寫!”我及我的長輩們這樣說並沒有任何自居正統 或其他的意思,而是本來我們就叫這種字為正體。我覺得對使用「傳承正體字」的人來說,如果他們不常看或寫簡化字,他們不會認為所用的字是繁體字。這並不是 也沒有自居正體的意思,“也沒有以自己為中心”的意思。當然,如果媒體、網路等傳播工具不斷推銷“繁體字”這個詞彙,我想大部分的人有可能會逐漸習慣。至 於稱舊字新字,也不是不行,只是現在大部分的中文使用者不懂什麼叫新字舊字。若叫“台灣傳承正體字”,可能有非常多的中文使用者要抗議台灣剽竊漢字 (笑)。--Sangye 15:51 2006年4月6日 (UTC)

估計「繁體字」起碼是微軟中國「發揚光大」的,不過用「傳統字」的說法倒是符合英文翻譯……感嘆英文的準確,哀中文的難處--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23:26 2006年4月6日 (UTC)

我覺得有趣的是中國很早發明活版印刷,但是卻不常用,到清代主流還是直接刻一整塊木板。為什麼那個時候刻板印刷不用簡體字?筆畫減少不是可以省很多人力成本嗎?
我猜繁體字能保存下來,除了筆畫美感外,複雜的筆畫搞不好也可以平均分攤凸字在紙面上所受的壓力。至少交錯的筆畫可以提供強度。簡體字雖然好刻,但是較少的筆畫說不定在木頭上很快就斷裂了。以上全都是我的猜測。
現在的繁體字應該是傳承正楷這個體系的漢字。至於歷代寫行書或草書的,幾乎大部分都是寫簡體字。我不是專家,但是我認為古代寫字的人正楷通常不寫簡體字, 行草則通常都會省筆畫。要因此叫繁體字是正體,我覺得不太妥當。現在覺得繁體字是歷史的主流,那是因為古人的草稿跟筆記多半不會留到今天。 -- Toytoy 00:33 2006年4月7日 (UTC)
置身事外的英文当然更容易中立准确,这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好像NPOV的Commonwealth,中文翻译成“英联邦”,不是很传神?另外,支持“简化字”和“传统字”的说法。并在WP:POINT里做相应修改。-无名无形 01:24:56 2006年4月7日 (UTC)
早陣子澳洲舉行英聯邦運動會,有原住民抗議人士管英聯邦叫作英賊幫(Stolenwealth),一笑。--鄧啟昌 01:39 2006年4月7日 (UTC)
Toytoy说得对,在明清印书版片上确实有相当多的字型被简化,目前的简化字中很多也是经过历史演变而来,而并非拍脑袋而得。--蓝色理想@郁郁竹林 06:18 2006年4月7日 (UTC)

有些人喜歡叫自己所用的文字為正體的這種事就和有些大陸人看到模板上有中華民國就不能接受一樣。兩岸人士各有自己頑固的立場,還能說什麼呢?所有的麻煩都是中國人自己搞出來的。中國人內鬥了幾千年,或者說,幫少數上位得利者鬥了幾千年,哈哈。--百楽兔05:11 2006年4月7日 (UTC)

所以才有维基存在的必要呀!美国人还不是叫NBA冠 军篮球“世界冠军”?真是同中国以前的“天下”概念如出一辙,只不过晚了几千年而已。我一开始还认为“简体字”“繁体字”很中立,殊不知“繁体字”含有对 传统中文的蔑视。就好像中国佛教自称“大乘”,却叫别人“小乘”,而“小乘”自称“上座部”,将“大乘”叫做“大众部”或者根本不承认大乘。人的先入为主 的偏激可见一斑。不过不必自卑,消除隔阂,达成Wikipedia:共识,维基百科的价值就体现了出来。-无名无形 05:50:07 2006年4月7日 (UTC)
我 不明白这有什麽好争的,我在大陆从来没有听过“正体字”这个词,只是将简体称为“规范用字”。既然台湾语言有这个词,用了这个词也不是意味着简体字就非法 了,大家谁愿意用自己习惯的词就用,反正代表同一个物体,谁也不会混淆。我想起清朝官员对皇帝自称“奴才”,汉族官员不满,皇帝特许汉族官员称“臣”,大 家皆大欢喜。岂不知在皇帝心目中奴才比臣的地位要高。中国儒教的传统就是要争这个“名”,所谓“名不正就言不顺”,对于繁体、简体这个“名”我觉得没有多 麽重要。当初活字印刷没有发扬,据说就是因为印俚俗书的字不能再印圣人书。--方洪渐 10:32 2006年4月7日 (UTC)
“ 我在大陆从来没有听过“正体字”。”阁下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原也以为这样的,最近翻了一些字典才发现这种说法也很普遍(官方的那个异体词整理表也用了这 种说法)。个人认为特别是在台湾将繁体称为正体,必引起这里的不快,这种正名之争蛮有意思。另外我还看到了一种用法,本字/正体/俗体/异体,和地区关系 不大的,台湾汉字也并不是都是正统字。(比如“繁”字,正体没有反文,左右结构。)--刻意|Talk 09:48 2006年4月8日 (UTC)

我 也贊同方洪漸網友的看法,其實這沒有什麼好爭的,願意稱正體字、繁體字、傳統字都可以,稱簡化字、簡體字、規範用字都可以,其實大部分的中文使用者不會混 淆,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要規定中文維基的用戶一定要怎麼稱呼它。沒有必要認為稱正體字就有自居正統的意思,那只不過是原本的名字,雖然這名字因為台北市長 馬英九等政府官員反對稱繁體字而認為應稱正體字而聲名大噪。稱為繁體字也並沒有對傳統中文的蔑視,其實可能正好相反。--Sangye 15:01 2006年4月7日 (UTC)

关于简体字、繁体字的词源,事实上与微软无关。记得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老师已经使用这样的称呼了。当时大约是80年代初,微软的任何产品都尚未进入中国市场。当时我在广东省开平。--地球发动机〠✆ - ✉✍) 03:21 2006年4月8日 (UTC)

我 認為到底叫什麼字,其實無妨,而且常常是要看上下文。用相對的角度來看,traditional character當然是比簡體要來得繁複,因此稱作繁體字。用絕對的角度來看,traditional並沒有多加筆畫,所以並不是特別「繁化」(相對於 簡化)的字,因此稱做正體字。站的位子不同,用的術語就會不一樣。比方說國文老師就會說:怎麼寫簡體字不寫正體字呢?比方餐廳裡幫大家點菜的伙計就會說: 繁體字寫起來麻煩,用簡體字寫才來得及把您點的菜記下來。--Theodoranian|虎兒 =^-^= 03:42 2006年4月8日 (UTC)

我 觉得其实对字的称呼或许反映了一种心态(只是有可能),就是觉得“正体字”才是“正统”的。不管怎么样,大陆的同胞使用简体字已经习惯,他们大多对繁体字 /“正体字”也并无不快。不如互相尊重,共同使用,别再摆居高临下的态度了。海外同胞识简写繁,大陆同胞识繁写简,不就得了。

讲“正”的话恐怕繁体字比不过篆体,更不用说甲骨文了,理由实在不充分,不如繁体、简体这样的中性称谓。即使要在汉字系统中评出一个“正”的来也不能只由部分人甚至个别人决定。--User:Saya

提醒一点,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大陆人总认为“简体”、“繁体”是中性称呼,我也是大陆人,我以前也一直这么认为这是“中立”的称呼。后来才知道台湾人不这么认为,人家台湾课本中都是用“國字”一词,压根没听说过“繁体字”这种叫法。把他们闻所未闻的“繁体字”的叫法强加给他们,他们会认为这是蔑称,似乎是“刻意繁化”(刻意增加笔画)过的文字。 -- Yejianfei留言2013年8月20日 (二) 21:50 (UTC)

我又发现一个荒谬的现象

某 些台湾用户提出了“正体字”这个概念在大陆不常用的说法,并指出大陆经常用“规范用字”。那么很明显了,他们认为“正体字”这个概念就是指他们用的“传统 字”,而不是“符合字型规范的字”,在他们看来正体字这个概念的所指仅限于他们使用的符合台湾官方标准的汉字。对于此种认识我没有任何意见,但是鉴于此我 认为有必要对这个条目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者建一个新条目,以使简化字用户明白这是一个台湾人的专用概念,是对台湾的“传统字”的专有称谓。否则我就要问,当这些用户在使用“正体字”这样的概念的时候,你们凭什么把台湾自己的标准作为所有汉字的标准强加到我们头上?--Mukdener|留言 14:10 2006年4月12日 (UTC)

這條目本身已說了“符合規範的字體,由於現在漢字演變的歷史,正體字在不同的具體場合中有不同含義。”“正體”是相對的標準:在台灣,“正體”就是傳統漢字,在大陸,“正體”就是簡化字,即規範漢字。大陸官方文件也有使用“正體字”一詞的(雖然只是近幾年的事),見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第 3.3 節。--水水 15:32 2006年4月14日 (UTC)
That's the point.所以以后就用传统字和简化字就好了,什么正体字简体字,不要把台湾语境下的话到处乱用了。--Mukdener|留言 12:48 2006年4月16日 (UTC)
It doesn't make sense, 基本上您的言論只證明您是在不高興台灣的用語, 並沒有尊重到對方, 這樣您又如何能要求對方尊重您呢? 萬一對方也請您別把中國大陸語境的話到處亂用呢? 大陸常用的說法台灣也不見得常用, 這是不是也該是另個荒謬的現象呢? 異中求同才該是王道, 而不是一昧的偏見。--Rexer 20:24 2006年5月19日 (UTC+10)
你 的话貌似有理其实不值一驳,如果我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大陆语境的话并且有人指出的话,我一定会换个表达方式,而不是找各种理由给自己开脱。事实上,在“正 体字与简体字”这个例子里,不尊重别人的正是台湾人。我指出这一点反倒变成不尊重对方了。有些人的思维方式还真是自私啊。--Mukdener|留言 17:38 2006年6月19日 (UTC)
說 不值一駁, 你卻又駁, 像不像你自己提到的"找各種理由給自己開脫"呢? 你在上頭明明說「正體字」這個概念在大陸不常用的說法, 奇怪了, 大陸不常用, 台灣使用就不行嗎? 台灣有不尊重的要求大陸一定要認同嗎? 你還真符合你自己說的"有些人的思維方式還真是自私啊". 不尊重別人的不是臺灣人也不是大陸人,而是你個人的偏見吧。--Rexer 20:18 2006年7月15日 (UTC+10)

正體这个词與台灣的政治正確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如果非要鑽研,因漢字的多義性,我們能隨意解釋。

  • 繁體
正面解釋:繁榮、繁多、繁華
反面解釋:繁複、繁瑣、繁雜
  • 簡體
正面解釋:簡潔、簡捷、簡便
反面解釋:簡陋、簡略、簡單

由此我認爲维基人被慫恿用“正體”這個詞,是因爲“正”這個字不易反面解釋,便于偏向台灣的政治正確64.94.46.39 06:48 2006年12月25日 (UTC)

其實「正體字」才是正確的名稱,因「繁體字」的稱呼是在有「簡化字」後才有。 --すぐる@武蔵 03:17 2006年12月26日 (UTC)

“ 正体字”这个名称出现的更晚,实际是台湾政府出于政治考虑编出来的一个词,虽然我认为既然台湾政府主张官方名词为正体字,使用“台湾正体”也无所谓,既然 台湾叫“正体”,只要前面加上“台湾”就可以了。但实际是繁体字这个名词出现很久以后才有正体字这个名词,是为了和大陆区别,而繁体字是在民国时期30年 代就有了。--方洪渐 03:27 2006年12月26日 (UTC)
方洪渐同志如果对中国文字和书法有1或2点点了解的话,就不会认为“正体字”“实际是台湾政府出于政治考虑编出来的一个词”。“正体字”这个词和概念在1000年以前或者更早就有了。古时,正体是相对于异体俗体简体和别字而言。中文的书写在楷体出现以后就完全稳定了下来。“简体”不过是指民间偶尔使用的异体字而已。中共搞的是“简化字”而不是“简体字”。如果要说“政治正确”的话,这个政治正确在宋唐汉朝或者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民國九十五年 04:50 2006年12月26日 (UTC)
如果「正體字」才是正確的名稱,在這要求把港澳繁體改為「港澳正體」,以正視聽。--Onsf 14:25 2006年12月29日 (UTC)
原體字,政治正確呼?--Iflwlou 17:46 2007年1月3日 (UTC)
1930年代初國民政府要推行簡體字時,支持者謂語言用來溝通,何必要拘泥於正體。故「正體字」這個說法並非台灣出於政治考慮的人所創--利用者:Sl 14:18 2007年1月6日 (UTC)

請考慮一下,當年的正體字和今年的正體字,詞義是否完全相同--蒼空 翔 有事找我 2009年9月1日 (二) 18:18 (UTC)

馬英九: 正體漢字不但代表文化傳承,也展現文字之美,身為炎黃子孫仍應扮演保存漢字的歷史角色。

  • 馬英九為「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請命
  • 臺北市市長馬英九蒞微軟公司演講紀錄
    • 壹、演講時間:93年10月13日(週三)下午3時40分
    • 貳、演講地點:國泰金融大樓七樓演講廳
    • 參、主持人:微軟公司邱總經理麗孟
    • 肆、主講人:馬市長英九 記錄:范賢媛
    • 伍、講題:也是「正名運動」—為「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請命

--民國九十五年 17:33 2006年12月24日 (UTC)

呵 呵,“汉语拼音主要是以外国人为服务对象的”,不知道这是马英九自己误解呢,还是代表了台湾人的普遍观点?真是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可以对事物随意解读啊。 对于这种观点大陆人除了无语还能有什么话可说吗,恐怕张嘴就要骂娘了吧?由是观之,正体字繁体字之争根本就是政治斗争的延续,在观众看来整个过程充满了喜 剧效果,而且演员们表情越严肃喜感就越强烈。尤其令人“惊喜”的是转换标签还知道改成台湾正体以避免地域中心,精彩精彩。--lvlLll2cl3rl3l~|留言 06:06 2006年12月26日 (UTC)

Mukdener在骂自己的娘前,应该增强自己阅读理解中文的能力,不要丢沈阳人的脸。“汉语拼音主要是以外国人为服务对象的”,这当然是指马英九在台北的路标一类公共标示物上使用汉语拼音的做法。--民國九十五年 06:15 2006年12月26日 (UTC)
我刪除了侵害著作權的文字,請民國九十五年不要轉貼它處有著作權的文字來參與討論。--Theodoranian|虎兒 =^-^= 06:19 2006年12月26日 (UTC)
呵呵,真是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可以对事物随意解读啊(也许你对我还不只是政治斗争这么简单,应该包括私人恩怨在内),你的表演能再慷慨激昂点儿不?另请问虎儿,如果注明作者是否属于侵犯著作权?为何不能让观众欣赏无删节版的精彩表演?--lvlLll2cl3rl3l~|留言 06:31 2006年12月26日 (UTC)
请Mukdener不要继续丢沈阳人的脸。我对你的“恩怨”毫无兴趣。--民國九十五年 06:42 2006年12月26日 (UTC)
嘿嘿嘿。--lvlLll2cl3rl3l~|留言 06:50 2006年12月26日 (UTC)
註明原作者仍然是侵害著作權的行為。提供連結即可。--Theodoranian|虎兒 =^-^= 08:01 2006年12月26日 (UTC)
其實之所以馬英九會說「漢語拼音是以外國人為服務對象的」我覺得是合理的。姑且不論「外國」包不包含中國大陸在內,台灣政府一直以來(到現在為止)都是以注音符號作為教材上的拼音方式,而漢語拼讀系統一直沒有一個穩定的版本:從最早的威妥瑪拼音,後來的注音符號第二式,到現在漢語拼音台北市等)與通用拼音(中央推行)的對抗。由於這樣的混亂,漢語、通用拼音對於台灣本地人的幫助其實不大(大部分的情況下,台灣人都是使用注音符號背記發音),採用漢語拼音的目的應該是希望讓foreigner能使用其他地區慣用的漢語拼讀系統。當然通用拼音也有可取之處。(我個人支持用漢語拼音,因此這段話多少有點POV。)--笨笨的小B | 20巷 19:20 2007年1月2日 (UTC)
如 果中國大陸的漢語拼音是用來教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學習發音的話,並無大問題;但如果採用漢語拼音的目的是為操外語的人士能了解漢語發音的話,現在中國大陸的 漢語拼音未能達得到,因這套系統偏離國際音標很遠。漢語拼音唯一好處是無須使用像 ɔ 一類非基本26個羅馬字母的符號。漢語拼音的 q/x/zh/z/o/ao/ou 完全不同於國際音標或大部分擁有眾多使用者的語言。漢語拼音既然有er,就把o改成or吧(ou應改作o)--利用者:Sl 05:15 2007年1月3日 (UTC)
就 拿您的例子來說。如果q/x/z改成tch、ch和ts,怎樣?我覺得這樣會令漢語的拼音顯得挺累贅的……我見識很有限,但粗略看來,漢語拼音最少是一套 全中國大陸通用的標準,代表了漢語這世上僅存的表意文字。這麼一套標準,比俄語/希伯來語/阿拉伯語的轉寫方案簡單。我不懂bopofomo,但乍看來都 好歹是另一套標準。撇開通拼不計,兩岸兩種標準,各自溝通都沒問題。--Xieza 10:19 2007年1月5日 (UTC)
我上面就說了用來教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學習發音的話是可以的。漢語拼音既作為全中國大陸通用的標準,也是個簡單的標準,但簡單不代表易明,尤其是沒學過漢語拼音的人看着由漢語拼音書寫的串法去讀中國人名地名時。--利用者:Sl 14:22 2007年1月6日 (UTC)

马英九的演讲只代表他的个人看法,他愿意请命就去请命,真正目的可能和汉字传承中华文化没有一点关系(理解万岁),却让你们吵得面红耳赤。民国九十五年同志,你说谁丢沈阳人的脸?原以为东北都是汉子,没想到还有你这种唧唧歪歪,窝里起哄的人。216.40.153.235 (留言) 2011年8月26日 (五) 22:48 (UTC)

本条内容应并入规范汉字条目

“正体”本来是指规范的汉字字体。中国大陆的正体字就是由简化字加上传承字构成的。今天中国台湾等地区的所谓“正体字”也和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正体字不同。从中立的角度出发,不提倡在维基百科上撰写条目时将繁体字加传承字称作正体字,而现在的条目分布很有可能误导读者对这种中立性的全面理解。

建议正体字条目重定向到规范汉字,内容并入规范汉字。不要重定向到繁体字或设置消歧义页,因为实际上正体字也包含简体字之外的传承字,二者不是同一的关系。--徐清白 2007年5月26日 (六) 03:14 (UTC)

繁体字与正体字根本是同一种字

现时最为正规的是电脑TTF字体,BIG5从电脑字体开始就一直使用至今,字形基本不变,英文名称也不变。繁体的名称是微软一直所使用。从正确观点来理解,只不过是大陆与台湾现时的解释不同,建议将繁体字与正体字合并,并且整理。

以上未簽名留言來自user:Bajatvj,2007年10月18日

基本上,台灣教育部有收錄異體字,如果硬要說台灣使用的是正體字,那麼異體字就不是台灣可以使用的字,也不應該教授--蒼空 翔 有事找我 2009年9月1日 (二) 18:25 (UTC)

正体字和繁体字应该是两个概念。首先我声明,我所说的正体字是传统意义上的而不是现如今所争论的所谓台湾正体。古代有正体字也有异体字,但是他们的比划与简体字相比都比较多且繁杂,所以繁体字应该包括古时的正异体字。异体字不代表他的写法就简单,只不过是官方不常用罢了。例如处这个字在繁体字中的其中两种写法,“處”,还有一种下面是个“匆"(抱歉打不出来),在明代的官方文书中,第二个多做动词用,第一个多做名词用,而今日之台湾则普遍使用第一种,名曰正体。请问繁体和正体的概念怎么能等同?216.40.153.235 (留言) 2011年8月26日 (五) 22:31 (UTC)

建議移動到「傳統漢字」。這篇文章講的是漢字,而不是文體。

「繁體中文」這個標題令人以為是說用傳統漢字(繁體字)寫作的一種中文文體。很明顯這篇文章講的是傳統漢字,講「字」而不是講「文」,所以建議標題改為「傳統漢字」。第一,可以避免「繁體」「正體」之爭,第二,本來就是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漢字,以「傳統漢字」命名最為妥當。--Newzebras (留言) 2009年9月19日 (六) 10:31 (UTC)

「繁體字」在台灣正體中被自動轉換為「繁體字」

在「繁體字」這一個段落中, 如果選擇自動轉換為台灣正體, 所有的「繁體字」這個名詞都會被錯誤地轉換成「正體字」, 其他的轉換選項未有此現象, 特此回報。Ywang.tw (留言) 2010年9月18日 (六) 16:08 (UTC)

合併了?!

記得以前繁體字正體字繁體中文似乎是不同的條目,但為甚麼全部重定向到繁體中文了?歷史中也查不到移動記錄!簡體字簡體中文現在是分立的條目,類似地,「繁體字(未簡化漢字)」、「正體字(某地區、時期正確的漢字)」、「繁體中文(用繁體字書寫的中文)」根本是不同的概念,為甚麼要合併?!!--H2NCH2COOH留言2012年11月17日 (六) 02:08 (UTC)

深笔字

小时候我听过周边人称繁体字为深笔字。这个不常用的称呼很难考证。—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3.28.78.161對話貢獻)加入。

  • (:)回應:其實就是「繁體字」的俗稱,在過去內地的粵語環境中很常見,意在描述書寫過程中的繁雜,和閱讀時候對於自身語文功底的高深要求,並以此與簡體字的「淺顯易懂」作比較。--Gzyeah留言2012年12月31日 (一) 09:17 (UTC)

正體中文的Infobox應寫甚麼?

從2010年10月到2012年12月正體中文的Infobox寫了「國字」。H2NCH2COOH認為應改為用繁簡處理寫「-{zh-hk:繁體字; zh-tw:正體字; zh-cn:繁体字}-」。我認為因為

  1. 請注意,討論範圍是Infobox,而非條目名稱。Infobox習慣寫使用國的正式稱呼,不應使用正簡轉換,使用正簡轉換無助讀者了解各使用國的正式稱呼。
    • H2NCH2COOH認為該稱謂在台灣以外的地區不是正式稱謂,應將其列入正文敘述。
  2. 例如「孫中山」的Infobox寫自稱:「孫文」,不會因為多人稱其為孫中山而寫孫中山。「英國」的Infobox寫官方自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不會因為多人稱其為英國而寫英國。
    • H2NCH2COOH認為「孫文」是本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直譯,因此可以使用
  3. 拼不了吳語閩語粵語的「汉语拼音」在維基也寫其自稱「汉语拼音」,也不需要照顧普通話以外的漢語使用者。
    • H2NCH2COOH認為漢語拼音是官方規定的名稱,且被廣泛接受

我認為Infobox應名從主人使用「國字/正體字」。

  • H2NCH2COOH認為香港、澳門也是繁/正體字的主人,但上述地區不使用「國字」之稱謂。

現徵求更多意見。 ——CommInt'l留言) 2012年12月22日 (六) 15:09 (UTC)--H2NCH2COOH留言2012年12月22日 (六) 15:50 (UTC)

香港沒有使用繁體。好的。卍田卐JC1 2012年12月22日 (六) 15:40 (UTC)
而且回覆意義不明。總之,要改可以,但請只改台灣的(其實在台灣,國字和正體字有分別嗎……)。還是尊重一下700萬港人和大陸1%的繁體使用者吧,要科普請勿用資訊框標題(請寫入正文),避免地域中心。--H2NCH2COOH留言2012年12月24日 (一) 04:11 (UTC)
不行的,看看模板結構吧,那樣會使下面的繁體字/正體字也改變(除非改模板——但這不合理)。--H2NCH2COOH留言2012年12月24日 (一) 07:09 (UTC)
換行……好吧,不至於太難看。討論可以存檔了。--H2NCH2COOH留言2012年12月24日 (一) 11:20 (UTC)

本條目需要擴充

請指出本條目需要擴充的部分,以利改進;目前在進行清理,若有要擴充的部份請多用節或段的方式行之,以利其他編輯找到需要擴充的部份。--(研究維基和百度百科的hanteng|留言) 2013年1月26日 (六) 02:29 (UTC)

矛盾

第一行就是與全文其他部分矛盾的:

繁體中文,又稱正體中文,指使用中華民國政府或香港政府所推行的中文書寫字體標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的簡體中文不同而有區分[1][2][3][4]。

按,漢字標準出現前的中文都不是繁體中文,可以肯定,定義是錯的。--H2NCH2COOH留言2013年1月30日 (三) 01:00 (UTC)

正体字、规范汉字、繁体字和正體字

如果硬要把将正体字(或正体中文)与繁体字字划等号,理由是台湾在2004年政治上强制性地更名,而大陆使用“正体字”这个词语很少,谁会那么无聊用这个词语,即使简体字大陆都没人会查过,大家都只是说汉字而已,在大陆人眼中,平时写的就是汉字,才不管繁体字或简体字,除了那班整天在百度贴吧汉字吧和正体字吧叫嚣外,谁还理什么繁不繁,简不简的,在百度其他吧里都几乎不会有人支持繁体字,都是说简体字看得顺眼中国吧讨论简体字繁体字,但是很多大陆人就是无视大陆对简体字的规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明确指出正体字名指形体合于规范的字。

而在“汉字规范”词条中他们却没有给出什么理由,也将台湾的国字概念套上汉字规范的概念,如果你用谷歌搜索汉字规范谷歌搜索不加引号 几乎全都是大陆的内容,都是涉及文字规范,事实上汉字规范这个词语少之又少,很多都是指规范汉字,首页上还有不少词条是规范汉字,更多的是“规范”和“汉字”两个分离开来的词语,如果强制加上双引号,再搜索"汉字规范"谷歌搜索加引号 只有可怜的54 000个结果,而且也几乎全是大陆的内容,没有台湾所谓“汉字规范”的一回事,如果再搜索"规范汉字"谷歌搜索加引号可以发现有574 000个结果,是汉字规范词条的十倍还多,而且一样都几乎只是大陆方面文字。

如果上述分析对的话,那么规范汉字也就只有大陆存在,但显然,即使台湾人没有采用,官方几乎没用过这个术语,但是维基百科条目下面还是大量介绍台湾的“汉字规范”这合理吗??? 如果从谷歌搜索来看显然极其不合理,但是比较一个词语的会议不是谷歌搜索就能够左右的。

对于正体字这个词条,不管在台湾也好,在大陆也还,都有正式的文件常用,也都有词典收录这些词语,台湾人,你翻开以前(2004年以前)的条目,正体同样存在,而且没有繁体字这个概念。而在大陆,“正体”、“正体字”这两个词语在词典中都有,《现代汉语词典》中一直都收录,而且明确指出是跟异体字相对的规范汉字。从这点来说,“正体字”这个词语不管在大陆台湾都有存在,而“汉字规范”就几乎没有台湾的事了,难道这样就说,台湾的正体字不是规范汉字?????

对于繁体中文这个词条,请你们不要再恶意加上“又称正体字”这么恶心的表述,我本来都不繁的,对繁体字也不繁,但是你们要恶意传销自己的概念,在台湾有了行政的力量推行“正体字”这个词语后,难道你们就想方设法在全世界都推广你这个词语吗?????

现在导致百度同吧的正体字吧总是拿正体字的维基百科作为证据说正体字是繁体字,而根本无视大陆人的感受?????

难道维基百科只是台湾的吗,即便是香港也没有这样正式的称谓,更何况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那边的情况。你总是拿谷歌搜索说事,如果你能承认正体字不是规范汉字,那大陆人就服了你们,你会说谷歌搜出来正体字大多数指繁体字内容,那就也能够说你们正体字不是规范汉字了,因为规范汉字谷歌搜索出来几乎全为大陆内容,而规范汉字不包括繁体字。

所以请你们停止不要在恶意传销概念,恶意提广概念,难道你们就非得将维基搞得像政治斗争一样。要清楚这不是台湾维基,而是世界的维基。Qianqianluoying留言2013年5月11日 (六) 20:31 (UTC)

我旁观的也说一句,我是大陆人,可是凭什么维基只能表达大陆的观点?“要清楚这不是中国维基,而是世界的维基。”--~Flsxx 2013年5月12日 (日) 02:04 (UTC)
旁观者+1:的确不应该只表达大陆观点,但现实是:本页面及很多其他维基百科(尤以中文维基百科为甚)页面,大概是因为大陆使用及编辑维基百科的用户非常少的原因,实际上都是偏向台湾观点,本不符合维基中立方针。而关于此特定问题,本人的观点是,将繁体中文称为“正体字”是可以的(因为在台湾因为政治力量推动该事实广泛存在),但需指出其适用范围(台澎金马),不作为维基百科反应的普遍观点;因为维基百科是世界的,至少是世界上所有使用中文者的,而繁体字是台湾的正体字、规范字,但不是全世界的,但不可硬性冠为普遍观点。相同结论也适用于简体字。SilAshkenazi留言2013年5月12日 (日) 03:37 (UTC)
繁体中文这个词条只要经过维基简单的繁体字-简体字自动转换就可以达到,而且经过这样的转换,词条的命名才不会自相矛盾,而且词条下“正体”和“繁体”需要转换的地方很多很多。维基确实不止中国的,维基是属于世界的,而中文维基对于华文地区都是相当重要的信息平台,特是这些地区: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遍及全球各地的汉语地区的华人区。

是否可以将“矛盾”的标签去掉了

在用户H2NCH2COOH给力的表达下,即在首段加上各地区的详细表达转换,像下面的编辑格式:

  • -{zh-cn:'''繁体中文''';zh-sg:'''繁体中文'''; zh-hk:'''繁體中文''',又稱'''正體中文''',; zh-tw:'''正體中文''',又稱'''繁體中文''',;}-

效果如下:

  • 繁体中文

可以在各个地区的人看到繁体中文这个词条都不会有矛盾的表达了,一直讨论的矛盾命名问题也解决了,是不是应该将“矛盾”这个标签去掉啊!Qianqianluoying留言2013年5月18日 (六) 08:27 (UTC)

个人认为可以— TTPES 2013年5月18日 (六) 12:32 (UTC)

No,我所指的矛盾是這句:

但後面明顯提到了大陸使用繁體中文的情況,包括古籍等情況、GBK編碼等,難道說是繁體中文於香港發源,傳入了大陸嗎?

另外,本人質疑「繁體字沒有國家認可的標準」這句話,因為它與GB 18030矛盾。--H2NCH2COOH留言2013年5月18日 (六) 13:13 (UTC)

哦?看你们撤来撤去的懒得看,你们继续争⊙﹏⊙b_— TTPES 2013年5月19日 (日) 00:43 (UTC)
是可以去掉,因為「矛盾」始於 "亦簡亦繁" 之地區。--Binkley留言2013年6月17日 (一) 05:42 (UTC)

如果 H 用戶覺得有矛盾,何不妨編輯修改到您覺得沒有矛盾之處,而不是掛在那懸而未決。--Binkley留言2013年6月17日 (一) 05:48 (UTC)

請留意:用戶有權只發出討論而不做出編輯,原因可能基於:1、用戶無能力修改之,但覺得該部分有問題2、用戶希望凝聚共識後再做出修改,等等。您是否不應對其他人發出質疑,而且是基於這點理由呢?當年今日留言2013年9月11日 (三) 13:00 (UTC)

需要消歧義?

本來該條目無任何異議,Qianqianluoying於不久前加了消歧義,本人認為多餘,將其刪除。但Riskchard堅持要討論(不知這位使用者對於發起討論必要性的標準是甚麼,導致現行版本是未經討論的版本)。

我的觀點是:不會有人輸入「繁體中文」「正體中文」「繁體字」來找規範漢字,所以從實用角度看,該消歧義的唯一功能是宣示「規範漢字(簡化字)」之正統性。--H2NCH2COOH留言2013年5月18日 (六) 15:38 (UTC)

繁体中文正体中文这两个词大多数用作定语来修饰后面的内容,比如“繁体中文输入法”、“繁体中文书籍”、“繁体中文网站”,较少会单独使用,虽然在一些情况下有会有,比如电脑系统中会显示“繁体中文”或“简体中文”这些概念,而繁体字正体字才是作为单独存在的概念,两者严格上来说是不能等同的,很明显繁体中文(或正体中文)的含义要比繁体字(或正体字)的概念要更大,在英文翻译上两者也不一样,前者是 Traditional Chinese,后者是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前者除了表达在文字上的区别外,还有着其他含义,比如中文词汇或语句的表达方式,而后者显然更强调文字本身。
普通民众讨论的时候“繁体中文”或“正体中文”这样的表达明显相当拗口,即便是网络上讨论都是说“繁体字”与“简体字”,在百度贴吧中,“繁体字吧”(与“繁体中文吧”是合并关系),但是用户几乎没有提到“繁体中文”这样的表达,可以在贴吧上看到都是“繁体字”或“正体字”这样的表达,在生活中我相信你也很少提什么“繁体中文”(或“正体中文”)这个称呼,而是用“繁体字”或“正体字”。
在官方文件中,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还是香港,文件中都是用“正体字”或“繁体字”,也没有“正体中文”或“正体中文”这个称谓,至少在本“繁体中文”这个词条下表达的时候都是用“繁体字”或“正体字”的表达居多,而不是“繁体中文”或“正体中文”,在参考资料的内容上也是“繁体字”或“正体字”出现得多,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也不会在词条中将“正体中文和繁体中文“设为相互转换,而特别指出“正体、繁体在本文大多数情况下不宜转换”,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相信你也不会在我上次修改的“正体和繁体”转换变换回来,因为你变换回来后,需要转换的地方(即正体中文和繁体中文,在“体”字和“中”字中间加“-{}-”,这需要加的地方才几个而以,本身也说明这词条更多出现的是“正体字”或“繁体字”而不是什么“**中文”)。
用户在搜索的时候不知道是搜索“繁体中文”(或“正体中文”)的多,还是“繁体字”或“正体字”的多,我就知道在百度贴吧中经常有人搞出“正体字”说是“繁体字”,而不是说“正体中文”说是“繁体中文”,还在“正体字吧”中宣战,我相信不少提这样说法的人搜索的肯定是“正体字”(或“繁体字”)这个词条,而不是“正体中文”(或“繁体中文”)这个词条。如果他们是这样搜索的话,那肯定是要进行明确概念的,特别是网络上对这个每天争吵的人都有,如果词条中都不给出消歧义的提示,那就真的让那些说用简体字滚出“正体字吧”的人得瑟,而且作为维基百科,如果都有一个错误的向导,那还如何有一个明理的作用?Qianqianluoying留言2013年5月18日 (六) 16:49 (UTC)
首先,既然基本無大陸人會用「正體中文」這個稱呼,那就更不會有人以之稱呼「用規範漢字書寫的中文」。但這並不代表「正體中文」不常用,它被廣泛用於稱呼電腦軟件的zh-hant版本(例如Maxthon)。一言蔽之,大陸沒有正體中文,台灣廣泛以之稱呼繁體中文。
如果你要和我講文法,那我得說,在這裏,「通常」的理解方式不適用,例如欧洲联盟en:European Union),顯然不會有人將其理解為「歐洲的聯盟」(European Union),自然無消歧義的必要,如果硬給欧洲联盟消歧義,加上各個歐洲的聯盟的連結,反而才是誤導讀者。
至於關聯頁面的處理,我支持正體字消歧義(唯第二個義項有爭議,大陸事實上沒有對「正體字」下明確定義,辭書的解釋僅是「與異體字相對」,所以又可以理解為「簡字正體」和「繁字正體」的集合),但反對正体中文消歧義(上面已敘述清楚)。--H2NCH2COOH留言2013年5月19日 (日) 00:58 (UTC)


條目消歧義的情況未必一定要有爭議,無爭議的消歧義主要是怕混淆做出區分,土豆是個例子,大家不會爭哪一個土豆用法才是正解,所以消歧義的去留與否,取解於是否有必要去除ambiguation,在此條目中,個人覺得是有必要,唯消歧義的內容和做法現行的文字和連結是可以做出討論或修改。--(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5月19日 (日) 02:23 (UTC)

考量名從主人

名從主人原則是看主人如何叫一個實體,由於正體中文一詞現在為中華民國既定政策詞彙,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並無明確政策定義,再則目前正體中文的實質標準認定,多以中華民國的政府和民間組織行之,所以此條目應由正體中文為主,而其他地域的內容則以避免地方中心的原則納入,自然產生出消岐義的必要,剩下的只是寫作寫的更好更清楚的問題而已。--(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5月19日 (日) 02:28 (UTC)

港澳也使用繁體中文,不是Traditional Chinese的主人嗎?地區就低人一等?那抱歉如果不承認「中華民國(台灣)」是國家,情況會如何?
Wikipedia:消歧义中明確說明:「編寫消歧義頁時,注意如果沒有混淆的可能,盡量不要加消歧義。」所以正体中文消歧義大可不必。
至於本條目,個人認為亦然:「土豆」中的義項在閩南或某些網民看來確實是有必要的,但「繁體中文」/「正體中文」是沒有爭議的(見上面的解釋),正體字已經消歧義,所以根本不會有人找規範漢字「誤入」這裏。那你說這個消歧義要來何用,我反而覺得它沒有歧義,卻讓人很困惑。--H2NCH2COOH留言2013年5月19日 (日) 03:19 (UTC)
現在的消歧義不是怕有人找規範漢字漢字規範「誤入」這裏,而是當我們說正體中文時,各地都有自己「正體中文」,如漢字規範中「(所謂的正體或正字)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日本、韓國各有不同規定」,我們要指明此正體中文是指繁體中文。正體中文亦可指與異體字相對的正體字,故加入此消歧義。--Risk留言 2013年5月19日 (日) 03:33 (UTC)
首先釐清各重定向關係:「正體中文」→無歧義,港台用法,只能指繁體中文;「正体中文」→簡體無該用法,可以考慮{{AFD}},即使真的有必要,也已經消歧義;「繁體字」→無歧義;「正體字」→各地均有使用,已消歧義,不過可能有爭議。
故不會有人希望找「自己的正體中文」,來到本條目,所以雙重消歧義完全多餘。--H2NCH2COOH留言2013年5月19日 (日) 04:05 (UTC)
既然繁體中文才是條目正名,那目前的消歧義似乎不合適。--Risk留言 2013年5月19日 (日) 04:20 (UTC)
這麼說我也有點亂了……能具體解釋「目前的消歧義似乎不合適」嗎?另外正名不是「繁體中文」,是「繁体中文」(當然這個區別並不重要)。--H2NCH2COOH留言2013年5月19日 (日) 04:25 (UTC)
就是繁體中文正體中文是不是能與正體字對等,因為你說正体中文在內地無正體字的用法,而正体中文在港台又似乎只能指繁體中文。--Risk留言 2013年5月19日 (日) 04:30 (UTC)
大陆有“正体”和“正体字”的概念,也在某些场合中使用,但明显用“规范汉字”的情况更多,而不是“正体”或“正体字”,而“正体中文”这个词语在大陆肯定没人使用,既然大陆不使用,而台香澳使用“正体中文”,很明显“正体中文”的表达也是无歧义的,而“繁体中文”的概念同样明确无歧义。211.136.222.75留言2013年5月19日 (日) 04:55 (UTC)
那麼現在如何處理?我個人主張正體字消歧義維持現狀,其他恢復原樣,正体中文純屬簡體寫繁體用語,理論上是可以{{CSD|R3}}的,但鑑於分歧太大,考慮保留。--H2NCH2COOH留言2013年5月19日 (日) 05:36 (UTC)

“繁体中文”这个词条去掉“消歧义”的说明是可以的,但是在词条的首页介绍中不能那样书写,对于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朋友看到词条不会觉得有歧义,但是对于大陆的人看到这个词条:“繁体中文,又称正体中文”,这明显与后面提到的“正体字“相矛盾,而且大陆的共产党也不会将”繁体中文”改称正体中文,这样的话“正体字”以及“正体中文”这两个概念就是完全对立的,一个指符合规范的汉字,一个是繁体字。事实上大陆政府对于这个概念不管“正体字”、“正体中文”都是规范汉字的范畴,而不宜指向“繁体字”。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在词条转换的时候对于“简体版”和“繁体版”给出不同的描述,也就是用你之前的那个方法,就可以简单的将意思表达出来。即在你原来的基础上稍微改变一下:

  • -{zh-cn:'''繁体中文'''(台湾地区又称'''正体中文'''); zh-hk:'''繁體中文''',又稱'''正體中文''',; zh-tw:'''正體中文''',又稱'''繁體中文''',;}-
    • 效果如下:繁体中文(台湾地区又称正体中文
  • 或者这样:-{zh-cn:'''繁体中文'''(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又称'''正体中文'''); zh-hk:'''繁體中文''',又稱'''正體中文''',; zh-tw:'''正體中文''',又稱'''繁體中文''',;}-
    • 效果如下:繁体中文(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又称正体中文

在大陆简体版中,有必要指出“正体中文”的的适用范围,这样看的人也就明白了,“繁体中文称为正体中文的称谓”在大陆并不是正式的,要不然的话就与大陆的“正体”和“正体字”的概念相对立,即使大陆中没有使用“正体中文”这个词组,但是如果在词条首就给出这样的“又称正体中文”的描述,显然不合理。也是因为这样的描述,所以在百度的正体字吧和百度汉字吧中才会有有拿维基百科的词条来说事。Qianqianluoying留言2013年5月19日 (日) 09:28 (UTC)

這樣寫並非不可以,問題是是沒有人規定只有台灣人才能用「正體中文」,正如你給的2個版本,究竟港澳有無資格冠名也是問題,甚至部分大陸人也用這個稱呼(反正我不用,對這些人我不予置評),所以沒必要削足適履。在一個劇透題示都可以廢除的百科,百度的人完全不在考慮範圍內。--H2NCH2COOH留言2013年5月19日 (日) 11:16 (UTC)

“用语差异”譯名譯名一项的举例正确吗?

在该词条的“用语差异”中以表格的形式例举了一些大陆和港台的不同翻译,但是这些例子是正确的吗?我是大陆人,但是从来没有在大陆见到过类似“精灵宝可梦”和“机动战士敢达”的翻译,我所见到并熟知的翻译是“神奇宝贝”和“机动战士高达”,不知此表格的来源是否可靠?另外,例举《盗梦空间》(或译《全面启动》等)的例子是否恰当呢?因为可以看出两岸三地对此电影名的翻译都是意译(与英文原文Inception都不完全匹配),而意译产生的差异真的可以归类为不同地区的用语差异吗?风之伤留言2013年7月15日 (一) 12:58 (UTC)

精靈寶可夢是大陸(央視)的新譯名,我第一次看到這個也很納悶。這個你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TTPES 2013年7月16日 (二) 08:40 (UTC)
pokemon 譯名的爭議請參照條目寵物小精靈
我也認為那個例子不恰當。前文說「由於國共內戰,1949年後台灣、香港與中國大陸的人民之間長期缺乏交流,使中文在用詞習慣和新詞彙常有所不同。」可是部份例子,例如《盗梦空间》那個名稱上的差異,並非是文文理由導致的。bobomarch留言2013年10月28日 (一) 21:08 (UTC)
层主孤陋寡闻了~精灵宝可梦可是当时我们和同学取笑央视的谈资,而机动战士敢达则是因为注册商标的问题而被迫改名。不过我承认这些例子不能阐述该段所表达的意思。--LunarShaddowღIvy 2014年1月18日 (六) 07:34 (UTC)
精灵宝可梦、机动战士敢达之类的都不是好例子。电脑/计算机也不是好例子,因为“电脑”一词在各地都很常用。已移除。相比之下撒切尔夫人/戴卓爾夫人/柴契爾夫人倒是一个经典的例子。--Cartstyle留言2014年2月27日 (四) 21:4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