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馬來西亞土著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马来西亚专题 (获评初級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马来西亚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马来西亚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馬來西亞土著〈馬來語:Bumiputra〉,在馬來西亞憲法下指的是馬來西亞的馬來人,沙巴和砂拉越的少數民族。Bumiputra一詞原自梵文,意指地球之子或是土地之子,這是由於Bumi一詞有“土地”和“地球”之意。在馬來西亞,中文使用者一般都使用“土著”一詞來稱呼這些人。由於馬來人佔了土著62%以上的人口,所以,一般人使用土著一詞時,指的就是馬來人。而不屬於Bumiputra的人,就稱為非土著。而非土著一詞指的就是華人、印度人、歐亞裔和一些已具有馬來西亞公民權的新移民。由於華人和印度人佔了非土著近35%的人口,所以狹義稱呼下,非土著通常指的是華人或印度人。

馬來西亞的原住民(Orang Asli),在馬來西亞一般被稱為原住民,他們是否是土著範圍下的人向來是輿論的焦點。原住民多数居住在山区和大森林里。—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Shensihao對話貢獻)於2008年4月14日 (一) 23:07‎(UTC+8)加入。


節育[编辑]

馬來西亞的土著人數比例逐年提升,主要是因為非土著在政策上受到種種限制,而紛紛進行節育;而土著在生活上處處受政府的照顧,所以多生並不加重本身生活負擔。—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Walktalker對話貢獻)於2008年7月5日 (六) 22:25‎(UTC+8)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