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中日韩越的汉字/汉语音韵学变化过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页面列举了汉语音韵学角度上的语音的变化过程。

上古汉语[编辑]

(暂无资料)

中古汉语[编辑]

本中古汉语音系以《广韵》音系为主。

声母[编辑]

发音部位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唇音
舌头音
舌上音
齿头音 精心 从邪
正齿音(庄) 庄生 崇俟
正齿音(章) 章书 常船
牙音
喉音 影晓 云以
半舌音
半齿音

后来,唇音分化出重唇音和轻唇音,其中重唇音还是“帮滂并明”,而轻唇音则是“非敷奉微”。

分化条件:

1.声母必须是唇音;

2.韵母必须是遇摄(虞、尤)、蟹摄(废、微)、宕摄(阳)、通摄(东、钟)、山摄(仅限元)、臻摄(仅限文)、咸摄(仅限凡);

3.这个字不得既是明母又是遇摄(尤)或通摄(东),因为它们会变成失去介音的一等韵,从而仍然处于重唇音;

4.声调不限(包括入声——药、屋、烛、月、物、乏)。

同样,庄组和章组也在后来合并成“照穿床审禅”,云以母也合并成喻母。

重纽也是中古汉语中的一门重要学问,它的构成条件如下:

1.该字的声母必须是唇、牙、喉音;

2.韵母必须是止摄(仅限支、脂)、蟹摄(仅限祭)、臻摄(仅限真)、山摄(仅限仙)、效摄(仅限宵)、深摄(仅限侵)、咸摄(仅限盐);

3.声调不限(包括入声——质、薛、辑、叶)。

其中重纽归在韵图的四等的叫做重纽A类,归在韵图的三等的叫做重纽B类,但它们实质上都是三等韵(三等韵出现在二等位置上的一律为庄组字,三等的幽韵排在四等位置上为例外)。

对应普通话读音(主要来源,不考虑特殊情况)[编辑]

发音部位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全清(擦音) 全浊(擦音)
唇音 b(轻唇f) p(轻唇f) 平p仄b(轻唇f) m(轻唇w)
舌头音 d t 平t仄d n
舌上音 zh ch 平ch仄zh n
齿头音 洪z细j 洪c细q 平洪c细q仄洪z细j 洪s细x 洪s细x
正齿音(庄) zh ch 平ch仄zh sh sh
正齿音(章) zh ch 平ch仄zh sh sh
牙音 洪g细j 洪k细q 平洪k细q仄洪g细j 0、y、w
喉音 0、y、w y、w 洪h细x 洪h细x
半舌音 l
半齿音 r(止摄直接读er)

备注:

  • 疑、影、云(以)实为零声母,字母开头由韵母决定。
  • 庄组字可能有少数字读平舌音(如“色”的文读sè,而白读shɑ̌i是正常读音)属于特殊情况。
  • 疑母读n(牛、拟)或r(阮),云以母通摄平声常用字读róng(容)其他的字读yóng(颙)的属于特殊情况,但主要是受到韵母影响而产生个别的特殊变化。
  • 极个别因避忌而改读音的(鸟,原先是diɑ̌o,现在读niɑ̌o)的属于特殊情况。

近代汉语[编辑]

本近代汉语音系以《中原音韵》音系为主。

现代汉语[编辑]

本现代汉语音系以普通话为主。

声母[编辑]

发音部位 不送气清音 送气清音 鼻浊音 擦清音 擦浊音 不送气塞擦清音 送气塞擦清音 边近浊音
双唇 b p m
唇齿 f
齿龈 d t n s z c l
卷舌 sh r zh ch
龈腭 x j q
硬腭 g k h

韵母[编辑]

发音方法 无韵腹 卷舌音 i尾低 i尾高 u尾低 u尾高 n尾低 n尾高 ŋ尾低 ŋ尾高
开口呼 -i ɑ e er ɑi ei ɑo ou ɑn en ɑng eng
齐齿呼 i/yi iɑ/yɑ ie/ye iɑo/yɑo iou/you iɑn/yɑn in/yin iɑng/yɑng ing/ying
合口呼 u/wu uɑ/wɑ uo(o)/wo uɑi/wɑi uei/wei uɑn/wɑn uen/wen uɑng/wɑng ong(ueng)/weng
撮口呼 ü/yu üe/yue üɑn/yuɑn ün/yun iong/yong

o、e、ê三个韵母,如果不考虑个别虚词的发音(如么、咯、哟、哦、诶等字),四个韵母理应合并为一套不会混淆。如果b、p、m、f与uo拼,则省去u,成bo、po、mo、fo。

斜线前面是前面有声母时的写法,而后面是前面没有声母时的写法。

加粗的字母表示前面有声母时要省去的字母。

声调[编辑]

顺序 声调 调值 备注
第一声 阴平 55
第二声 阳平 35
第三声 上声 214 通常读半上声(21),且有两个上声字并列时前一个字通常变成阳平。
第四声 去声 51
轻声 主要用于虚词,或者用于分辨语义(如“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