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13rhythm/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来的标题页。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德語: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1785;也称为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是 伊曼努尔*康德的第一个有关伦理学 的成熟著作,且其自1785年出版至今仍然在此领域具有相当的地位。 康德把他的调查视为一种基础伦理学的工作, 即通过解释道德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原则,证明它们是理性行为者的规范性,并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康德渴望的不仅仅是:揭示道德的基本原则,并体现它如何适用于我们。 在文中,康德提出了一个开创性的论点,即行动的正确性取决于一个人选择采取的行动所基于的原则的性质。因此,康德的道德理论与他撰写本书时主导伦理学的情感主义伦理学 (moral sense theories) 和目的主义伦理学 (teleological moral theories) 形成了的鲜明对比。本书的核心是康德提出的定言令式的在道德中的作用,这个理论阐明了一个人必须根据他或她认为可以作为普遍法律的行为法则行事。


本书分为序言和三个小结。 康德的论证从普遍逻辑出发,证明了最高的无条件法则的存在。 然后他又倒退回来,论证了的道德法则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在本书中康德只对他的义务伦理学做出了最基础的描述,也正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语焉不详,康德在1788年决定发布了更为详尽的实践理性批判.


在序言中,康德指出了我们对纯粹的道德哲学的需求,以及一些初步想法来定位他的研究方向,并解释他的研究方法。在前言的开头,康德对古希腊哲学分出的三个哲学分支给予了认可,即哲学可分为逻辑学,物理学及伦理学。


逻辑是纯粹的形式的—它只涉及思想的形式(form) 本身,而无关任何特定的对象。 而物理学和伦理学是关于特定的对象的:物理学学习自然的法则、伦理学学习自由的法则。此外,逻辑是 先验 的,即逻辑的真理的辩证不依赖于任何的经验,是先于经验的。 相比之下,物理学和伦理学是混合了有经验和无经验的部分的。 物理学包括的经验的部分是有关偶发的事实现象的,比如有什么样的物理实体,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非经验的部分涉及基本概念,如空间、时间和物质的定义。 同样,伦理学也包含基于经验的部分,比如什么促进人类的福利;和不基于经验的部分,比如对道德的性质与组成的先验的调查。 因为伦理学的这个不基于经验的部分是先验的,康德将其称为"道德的形而上学 (metaphysics of morals)。" 同样,物理学的无经验部分,康德称之为"自然的形而上学 (metaphysics of nature)。"

康德进一步指出我们需要纯粹的道德的形而上学:"必须有这样一种哲学是可以通过责任和道德法则的普遍理解而自证的。" 道德法则必须"包含绝对的必要性(4:389)”,即道德法则的内容和适用性不会根据不同的行为人或不同的情况而改变。 鉴于此道德法是普遍的(universal)和必要的(necessary),只有通过 先验 的理性思考的研究方式才是适当的。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道德的形而上学来达到对道德的正确的理论上的理解。 康德认为,直到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个研究,"现有的道德本身很容易被败坏",因为"可正确预见这些败坏的道德的最高标准法则是缺失的。" 一个准确无误且完善的道德法将防止那些人类道德逻辑倾向于合理化的错误(4:390)。找寻道德领域混沌的唯一解药,即道德的最高原则的过程占用了本书的前两章节。

实质上,康德的序言是为了引起读者对他后篇论证的理论的兴趣。《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的目的是准备一个道德理论的基础。 因为康德认为,任何建立在经验知识上的事实必然是偶发的,他只能通过先验的推演方式才能获得道德法则所需要的必要性。 这个必要性就是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试图创立出一个纯粹的先验的伦理学的原因。 这样的伦理学解释了的道德法则存在的可能性,并给我们指出康德所谓的"道德的最高原则。" 本书一下部分的目的是解释如果道德法律存在,它会是什么样的;并论证,道德法律是事实存在的且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权威性。 [[Category:哲学书籍]] [[Category:倫理學書籍]] [[Category:启蒙运动哲学]]